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牧涛: \$ S9 Z' F6 ~6 m7 C" S x
. n) m+ U. Q, `近几个星期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一时间,这个地中海效果吸引了无数大牌经济学家的目光,大家都在讨论希腊债务违约后会怎么样,应该怎样应对危机云云。5 n6 S& f- E" X( ~
0 {; A& A) A2 |5 l; g0 r, U其实,历史上的加拿大人对“债务危机”一词一点也不陌生。不过同希腊很不一样的是,那次的“债务危机”非但没有让加拿大元气大伤,而且还让她多得了一个省,增加了大约5%的领土。5 r9 S' }/ b/ I& V. j
1 i# F) f6 X# v0 o% y故事要从加拿大的最东端——纽芬兰说起了。纽芬兰是英国人最早发现和开发的北美洲领土。1583年,英国探险家吉尔伯特(Humphrey Gilbert)受英王委派,在纽芬兰建立殖民地,是为英国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在纽芬兰站稳脚跟后,英国人以它为基地,将势力向南、向西延伸并击败了法国势力,最终占据了整个大西洋沿岸、魁北克和安大略。1 a' M x, P+ g! P: n0 n& E
D3 R$ j3 y; K$ F3 l
- P' K" `% ^# m# f+ A( }' l- M2 X在历史上,虽然纽芬兰同加拿大其他地区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当地居民一直不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总督、总理,以及民选的立法机构。1860年代,加拿大国父麦当劳爵士(Sir John A Macdonald,十加元钞票的那位)曾向纽芬兰伸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加入即将组建的加拿大联邦。纽芬兰政府一度派出两名代表参加了第二次建国会议,而且也答应了麦当劳爵士的请求。然而,当消息传回纽芬兰国内的时候激起了民愤,于是代表们只好赶紧作罢,连第三次建国会议都没敢参加,就灰溜溜地逃了回去。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谁敢提起过加入加拿大联邦的事情。 & {+ L* |* r1 ?
# L) A" K% v5 E1 }& c2 u. O \# p
加拿大的格言是“从这海直到那海”(From sea to sea),却没能将紧靠大西洋的纽芬兰纳入国土,不能不说是国父们的遗憾。据说麦当劳爵士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那块三角形的岛屿呢。
* [. L0 p" R1 \- X+ P4 ]' [5 I j" T5 `9 U7 _7 X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加拿大曾多次向纽芬兰发出加入联邦的邀请,软话硬话都说尽了,可是那些满嘴巴烟草味的“纽菲”(Newfy,加拿大人给纽芬兰人起的绰号)倔强地很,就是不肯就范。
U2 _/ v* k3 c+ a8 G2 H7 }0 c4 n. B1 c# M$ \" f
一转眼到了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帷幕。英王同德国皇帝本表兄弟,战火一开大家都变得“六亲不认”,乒乒乓乓打得不亦乐乎。按说欧洲的这帮贵族亲戚们打架,北美这边没啥可掺和的,可当时纽芬兰只个从属于英国的“自治领”,英国爸爸一开战,自动卷入了战争。
$ a. z3 Z$ ]7 }: R% G% y, b# K; H, g- h' F: J, ~3 w. \/ O/ r; d
绝大多数纽芬兰人都是英裔,对王室和母国有强烈的好感。战端一开,纽芬兰也不顾自己国家国小民寡,马上就宣布派遣一个整编团赴欧参战。# _& F% @9 I7 K2 O% s- b
1 Y7 `5 }+ \' S Z+ j F) s, W这个时候,加拿大又向纽芬兰伸出了橄榄枝:“你看咱既是邻居也是兄弟,去欧洲帮着老爹打架也不需要弄得太生分,索性让你的团加入加拿大赴欧远征军,后勤补给啥的有咱一口就绝少不了你的。”
' p0 U8 B$ E! o5 s* C' z9 i, E. R4 {4 c
按说这个建议是不错的,可是硬脖子的“纽菲”就是不干:“纽芬兰是纽芬兰,加拿大是加拿大,你套什么近乎”。他们不顾跨洋补给代价高昂,坚持独立派军赴欧。
8 Z- f1 L \* x# O Y& ~3 i1 P3 e+ S7 m# \
英国人倒也没有客气,直接将纽芬兰团送到了法国前线同德国人对阵。索姆河战役(Battle of Somme)的第一天,处于第一冲锋梯队的纽芬兰团就在德国人的机枪扫射下给拼了个一干二净。
t, ^! C& M, H. d; @/ V
. W" r) x( M n. f) j: l消息传来,纽芬兰举国震惊,不过出于对王室和母国的“义务”,纽芬兰还是非常仗义地宣布:增加战争预算,再派遣一个团……又拼光了?不怕,咱增加预算,再派……1 h( j7 ]+ y; E) i, |5 y
& R/ m+ s3 _/ |2 q
〖兵法〗怎么说来着?“千里馈粮……日费千金”。于是这一来二去,本来经济还挺健康地纽芬兰就被折腾得不行了。待到1918年战争结束,该国已欠下了巨额的外债。
; I# H# A; k7 t: V! P, @, p- a* ]$ o( t# _( j5 n" P
不过,纽芬兰政府的首脑们没有太担心,他们安慰民众:不要紧!咱守着聚宝盆呢,只要等上了一两年,经济保证恢复到和战前一样!
' m, x4 ^6 h. k" f' [3 X# M$ L. l( G6 s. E: |. s* f' Y
所谓的“聚宝盆”,指的是纽芬兰丰富的渔业资源。从英国人发现纽芬兰开始,这里就是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渔场,并给该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如果不是出了意外,纽芬兰还真能在战后的几年内还清外债、消灭赤字。 加拿大 51网% F$ W1 I) K. b- `) s% W. A" d
! j( l0 ~0 g- ?: h6 R
谁知从1920年代开始,全球鱼肉价格突然下滑。纽芬兰失去了收入支柱,再加上在一战时欠下的那么多利滚利的债务,财政一下子就跨了。到了1930年,该国已经欠下了4000万元的外债,超过国民收入的三倍。
) d" J' Q2 o7 S" O; e3 d5 P& E5 a+ g# a* @
1933年,由于担心纽芬兰的信用可靠性,加拿大各大银行威胁要暂停对其放贷,而纽芬兰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抱英国爸爸的大腿了。英国派出的皇家调查委员会在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与广泛取证之后,建议纽芬兰解散议会,由英国指派的一个“六人委员会”管理,这等于是放弃国家主权,重新变为殖民地。 % M" v% h/ x0 C' ]& Y/ d Q, w! M
( X, ^; k+ R- N9 ?; b& s这要放在中国,谁要是敢签这种条约,那肯定是写入青史,遗臭万年了。可是纽芬兰那时候是人穷志短,再加上英国名义上还是他的母国,于是议会象征性地讨论了一下,答应了英国的全部要求,解散了政府。从那年开始,纽芬兰又成了英国的一部分,全部收入上缴,英国则在每年的预算中拨出一部分,帮助纽芬兰还债。0 f) L3 o k, V$ ]% I
/ d) s* [) V0 u4 e6 I一转眼到了二战之后,被战争摧残得不像模样的英国持续消减对纽芬兰的预算,并明确希望纽芬兰能加入加拿大联邦。不过,纽芬兰人还是很不愿意加入加拿大,可又没有办法独自走出经济困难,于是就装模作样地同加拿大谈判,希望能够在加方的帮助下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 f' [8 h5 w9 [5 I6 C7 q% o- w. e" B
2 E; u! O, G2 H/ i! _0 ^
当加拿大发现纽芬兰的企图后,就断然拒绝了,并表示没有兴趣在经济上帮助纽芬兰,除非纽芬兰选择加入加拿大联邦。* p, t. m8 o1 p! s* W7 A3 l# S& D
0 [) t/ c2 Q G( g9 c( m
纽芬兰人是万般不愿意,可在英国人的紧逼、加拿大方面的利诱,以及该国联邦主义者的推动下,他们硬了一个多世纪的脖子终于软了下来。在1948年,该国进行了两次全民公投,最终以52.3%的赞成率,宣布加入加拿大联邦,成为加拿大的第十个省。
* C, Y5 w* Y, ~$ n" ~, y; S! L$ t" K3 u& b
虽然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了联邦的一个省,但是纽芬兰的许多权利得到了相当大的保证,每年联邦预算中都有不小的一部分用来资助该省的经济、保护已凋零的渔业。这种补助让不少其他省的省民觉得不公平和不满,于是很多加拿大人一提到纽芬兰人,第一感觉就是“乡下的穷亲戚,没钱还倔的要命”,这种刻板印象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消失呢。
/ R2 y5 l9 Y) @7 i$ v
; P3 _7 x6 y2 x/ Q+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