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王应辅
8 U; ^( m: {$ V$ B0 @+ L3 Q' P8 s2 F& ~6 |$ A
小谈是北京体院水冰系比我小一班的同学,1963年他毕业分配到上海,我们50年未见,今天在加拿大多伦多重逢,他带着老伴和儿子一家三口来家做客,在彼此的白发和满脸的纹络中,寻觅半个世纪的故事,他(她)们后半生决定选择的这条路,也是几乎50年同学之间没有联系的原因,让我敬佩和感动!
2 v! c* \, Y0 b; X
, I7 g' V( ~- q; D# ]5 k小谈1963年毕业分配到上海海洋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的小苏结婚,1967年生了个儿子 。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由于两人都忙于工作,有时还外出,家里就请了个保姆照看孩子 。1969年,有一次孩子高烧40多度,他们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检查,哪个医生也查不出什么毛病 ,还是小谈发现了一个正在打扫卫生的老头儿,原来是个最有名的儿科医生,便悄悄地求他看看,结果诊断出儿子为小儿失智症。
+ L9 B+ c" P1 j0 C1 e, U! S+ l# y: z% L; d) T) [4 m+ }, Q
$ W2 T9 \# @8 u: K/ X3 \! ^
! q9 m% m; T3 Q. ]9 v作者(右)与老同学在一起 2 m4 E0 \+ _% Z0 z- y
6 r, ?7 ?. j$ Y: j
3 \& b$ a0 _9 C
1 v. _; A# `: z% c6 Y0 s2 \从此,他们的生活轨迹改变了。为了孩子,他们作了两个重大的决定: . g7 z* \( w0 Q1 |4 W
/ M$ L3 Z- [8 w+ w) q+ ^
: n M. @6 m" D% {' j- b: S: n一是决定移民加拿大:
Q" L/ [6 s% Y9 k I1 M2 n3 N
7 M: h% z- n7 r5 F原本他们两口子都是单位工作的骨干。80年代双双评上了高级职称,小苏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是连续三届上海市黄浦区人大代表。但是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他们在国内微薄的工资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国内的环境孩子也会受到歧视,所以不得不考虑移民。小苏在加拿大有亲属,为了孩子,他们80年代中期申请了移民加拿大。
^/ g1 |6 ~3 v F# i4 c+ B" q7 l/ S) I3 O
2 i! ]2 w, Y F; @% X4 T
当办理离职手续时,双方单位的领导都为流失他们这样的骨干而惋惜,再三挽留,但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他们放弃了自己热爱和受人尊敬的事业,到加拿大靠打工干体力活挣钱,两人的工作错开时间,轮流在家照顾智力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一直干到63岁退休。现在他俩都70多岁,孩子也40多岁了,虽然弱智,但培养得很懂礼貌。 - 多伦多 51 网
9 b' |' c( A# D. Q
- x. I" `1 I4 S' S* Z6 r5 S; R
$ ]& Z/ C5 v9 A1 P5 S' g* O+ w% W2 C" y- I6 y& `
作者(右2)与老同学一家
9 g1 a$ K. z/ J Z
, b" X& P2 J7 l1 H2 A二是决定不再要孩子:/ T! S! [ Y! [, N& ?1 X
4 U) j' P3 E: r: g" {, H/ u
发现孩子弱智后,他俩去医院做了染色体匹配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完全可以再生孩子,可是他们决定不再要了。按一般的思维来说,应该再要一个孩子,这样可以在他俩百年之后,由弟弟(或妹妹)照顾哥哥。可是小苏说,我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那么就会给这个孩子压上沉重的担子,有这么一个哥哥,妹妹就会嫁不出去,弟弟就会娶不上媳妇,对他们太不公平了。一切都由我们来承担吧!
( T4 n6 E5 p5 _: K* \; |
/ @! H" F- c+ Q. s( `) W就这样,一家三口,过着宁静的生活。为了儿子,这对夫妻无怨无悔,坦荡地选择了放弃事业,放弃了自由空间,把一切的爱给了儿子,这样夫妻的感情,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在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大爱,实实在在让我们感动和钦佩! ! F' e2 c& X7 T4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