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山蛟龙
4 h* d9 \! a- ?. x. V- D8 X- N' q( q9 \7 }
七月一日国庆节,据新闻说大多伦多地区有近三十个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推出一个名叫“我的加拿大包括我的家人”的活动,反对联邦移民部5月初公布的家庭团聚移民新标准。 - 多伦多 51 网 9 x1 M& ^% v2 b+ d V4 G1 H5 w
, m8 `. J' o" ]8 V. p4 R- T实际上,在5月初获悉家庭团聚移民终于又要重开的消息,许多人是欢呼鹊欲,马上开始准备文件,以期在2014年元月2日,联邦移民部一开门就赶个早,排上队。因为,这个家庭团聚移民在暂停两年之后重开,不但名额下降了许多,每年只有5000名,而且条件严格了许多,如担保人收入增加30%且必须提供3年的收入证明,担保期限从10年延长到20年,dependent的年龄从21岁降到了18岁等。所以每个有此想法的人都觉得机会难得,不赶个早很可能就又得多等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0 q- I* I( g, `! f1 z
) c* `5 C4 w x" @% t' p- {
无忧 资讯 info.51.CA: t6 s! p) s- O F
& Q2 ~% |' ?2 q1 I
* F* [9 L8 [6 J! e& ~/ x1 A在准备的过程中,许多人发现这个家庭团聚移民新标准太严格了。很多人达不到标准,即使有人达到了标准,但由于名额太少而可能无法获得机会,所以才有文章开头的这个抗议活动。 加国 无忧 51.CA 1 [2 \0 W6 q+ s8 H' U& N
: Q# R* D9 s+ A( f( u
对于这个抗议活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的观点认为政府限制家庭团聚移民是没有人性没有人道是违宪的,这些支持者甚至骂反对者无情无义等难听的话。作为旁观者,我不好对支持者或是反对者的观点做出评判,但我认为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家庭团聚移民这个事情是,这两方都忽略了团聚对象的意志与感受,特别是支持者。因为支持者都表现出自己是如何的孝顺如何的重视亲情如何的有爱心等,先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而居高临下的来批评反对者,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 r3 L+ N4 h: o8 U% n4 E2 R& n4 R$ _; _+ B) n0 j$ U# e6 N& |# d
info.51.ca4 j7 Q" ~+ R: m$ H
$ Y# {5 l7 ]+ A6 g7 a) l( V3 _. r
# D" g0 a% F/ R" m6 R3 E- M春天来了,经常带小孩到公园或是play ground玩。在这些场所,经常能够看到老人带着小孩玩。有一天,我坐在凉亭的长椅上看着两个小孩玩耍,旁边坐着一位老者。一般情况下,我比较少跟人主动搭讪聊天,除了点点头微笑一下这样的动作。看得出,我旁边的那位老者很想说话。我与他坐在长椅上好长时间,他终于找了个机会向我开口说话。既然老人家想说,我没什么事就陪他聊。; _, g6 L6 S. n, q5 Q
1 h: P- s3 E' t9 H
从他的话中,我感觉到老人家在加拿大的孤独。他说:“我很不想来加拿大,是女儿一直央求我来的。来了之后,她们两人上班,小孩上学,我们两老人就没事做,电视也看不懂,也没地串门。好不容易等他们回来,他们说的话我也听不懂,一天说不上几句话。想出去走走,连公交都不知道怎么坐。我在北京的时候,天天都有人一起玩,生活实在自在。我才来三天,就想回国了。这次我来最多呆三个月就要回去。”听了老人家嘴不停地说着这一番话,我看出了老人家渴望说话的心情也看出了老人家不开心的状态。 info.51.ca 无忧资讯 9 k) Q3 N, D9 g% |8 d( `* X
# ?$ m% h; ^: e* G# C2 R1 O还有一天,在公园陪小孩玩。一位老人家又跟我聊开了,问我的职业、家庭等,然后说:“你们夫妻真是有本事,又要工作又要带小孩,孩子也带得很好,工作也做得不错。我女儿和女婿就不如你们俩。我们两老人每年都得来帮他们带孩子,而且还是轮流着来。我国内还有孙子和孙女,还得帮着带。我们退休之后就没得闲,在国内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放一放,因为另一方的老人家也会帮着带一带,可不象在这里。”老人家问我有没有叫父母亲来帮着我们,我说:“我个人观点是,孩子,你想生就得有能力养,没能力养就别生。
9 Q4 r" E2 |2 q
$ O$ i# s+ A; E0 k) P& U父母带大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没有责任再为下一代人带孩子,带孩子是我们天经地义的责任。这只是我自己个人的观点。当然我们的父母亲也很心疼我们在加拿大的辛苦,也想为我们分担一些,但我们都认为父母亲年纪也大了,而且国内家里也有兄弟姐妹的小孩需要他们帮助照顾,所以一直都没有动这个心思。”虽然这话说得有点让人不爱听,但老人家直竖大拇指,夸我“懂事”。后来,又来了几个老人家,在一起大聊别聊老人家来加拿大的一些感受。他们说,他们来加拿大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儿女带孩子做家务,有四分之三的老人来加拿大不是来旅游来享受的。 加国无忧 + ]) f* U/ ?' F0 P6 T
+ }6 F Z0 }( U- V7 r# p
我虽然没有对这些来探亲或是团聚移民的老人家来加拿大的主要任务进行过客观系统的调查,但听到这些老人家所说的,我觉得应该离实际情况可能也相差不大。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支持团聚移民者所列出的理由产生蛮大的疑问,你们真是爱父母、重视亲情、要照顾父母所以把父母弄到加拿大来,还是你需要你父母替你带孩子做家务而把父母亲弄到加拿大来的?你们都认为把父母亲弄到加拿大来是为他们好,但你们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吗?他们爱来吗?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他们在加拿大过得开心吗?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们的出发点一定是有问题的。0 c( f: O8 p% b' ?. {
$ ~7 T* [3 L2 o; ?# C
在跟老人家聊天过程中还了解到有些人家庭里的一些非常不愉快的相处问题,如:某某申请父母亲来还要父母亲给他们钱,父母每次来都得带10万块人民币来,来了之后,老人家想喝一点酒,孩子都不给买。还有就是某某家的媳妇与婆婆大打出手,都差点叫警察了。还有某某家的男人是本地白人,不习惯老人家住在一起,希望老人家帮着干活但干完活必须到别处去住,结果弄得女儿也很累母亲也累还很受委曲。 无 忧 网 - 51
0 R r# y8 o. r( d7 v
) a& c1 F4 e7 ^/ s- q. \还有就是老人家想吃点家乡的东西媳妇就是不给买,还说:“要买你自己买自己付钱去。”弄得老人家再不敢吭声,生活憋屈得呀都没法说,还得好好帮儿子带孙子。遇到孙子生病还经常被媳妇说三道四,小孩一旦摔了,老人都象犯了罪似的,不但媳妇指责儿子也出言不逊。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老人家在聊,我一句话都插不上,我也不爱说话,但我必须听,起码给老人家一点尊重的感觉。$ o$ }9 O& c3 {7 z7 c. ?
3 E. s1 C/ M2 d5 v6 k% Q看到这些新闻之后,再把在公园跟老人家聊天及所听到的最现实最感性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事情表面之下的内在的东西。有时候,事情并不象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 m% g+ j4 q" k& ?- P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