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郭朴文- a g G# S2 P* Y. ~ P
$ r0 A: I2 s. ~- t
想到写这个题目,源自于参观一位好友的足球联赛。朋友是多伦多一个半专业足球队的队员,那夜载我们到比赛场地去观战,对手是一个由纯“北京爷”组成的赛队。一出场,北京爷队来势汹汹,队员皆身穿黑色运动服,昂首阔步走到赛场,大有胜券在握的架势。我向朋友递个担心的眼色,朋友摆摆手,表示毫无压力。 5 g2 F0 F6 @+ f9 Y
8 ~" k& i' ~' m8 s9 G
* \) m# e! K) c* D n: P
5 x6 G- T, E m9 c- f, Q- D- D结果如其所料,九十分钟的比赛,朋友队的“杂牌军”们顺利踢进四球,而北京爷们只进了两球。在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陆续上演。几个北京爷围住朋友队裡的一名外籍选手阴招陷害,朋友的队友们理论,双方便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群殴对骂。甚至到比赛结束后,身边退下场来的北京爷们还振振有词,语言粗鄙,髒话百出。1 |( y* v% ]: l! L# z5 d3 v
0 i1 w3 ^, O6 _8 p" U( c
事后,我向朋友抱怨足球这项运动的暴力本质,朋友不屑地说:“北京人就是如此。总是瞧不起咱们这些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队伍,认为他们皇城来的,就该赢。跟在中国的时候一样装爷。十足可恶!”我说:“看来在你们这些队伍裡,别的省市区的人和北京人形成了两个圈子。”他摇摇头,道:“也不是那麽简单。$ h- V5 d& c& ]* |6 X/ x) b' |
& Q: n$ Z; b# o) q
我们这个队算是海纳百川,有南方的,有北方的,也有外国的。也有一些队伍只收广东的、福建的……”这段谈话继而延伸到了国人的不团结,朋友大发一阵感慨,叹道:“北方人有三种最可恶,‘京油子、卫嘴子、保定的狗腿子’。南方人裡面就数广东人最难处,上海人特小气。我倒是最佩服人家福建的,除了团结,还能干吃苦,你看看多伦多的华人超市有几家不是他们开的?唉,咱们中国人的本性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一盘散沙!”
: J& @) w4 E1 ~3 }+ E# z! {" K2 ?5 Q% N A
4 ?* B2 q/ y$ z0 M) y
" r& F2 g& ^9 g! t6 u3 j: ^
当时听了朋友的论述,心裡不免酸熘熘的。我们的国家从清末乱到民国,纷乱百馀年,先被西洋人欺负,复为小日本戕害。你抢一把,我烧一片,闹的不亦乐乎。而我们自己似乎被揍得不够疼,或各地军阀,或国共两党,乃至江南江北,河东河西,彼此争个头破血流,像一个个国中国似的。于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便时常叹息这个国家的人民就爱窝裡斗,不团结,转而对日本的大和精神投以羡艳的目光。
- i+ m3 W6 E0 B) c; m9 b
# r9 Y& Q3 @, A7 V$ j
6 [ O! i5 b& W: Q我有时不服气,对这些前辈们反唇相讥,我说:“小日本团结,那是因为他们地小,环境恶劣,时不时来个火山地震飓风,当然要抱成一团。咱们中国地大得很,物丰得紧,什麽地方都能溷口饭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给我白眼看,我给你拳头吃,难不成怕了你?”然而这毕竟是负气之言,心中究竟没底。听了朋友的话,愈加惊怕。惊怕时至今日,国人还是这样互不相容,互有成见。难道“一盘散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
, O3 |1 R: W- G( {, S! W8 H' V- s U5 g( Z% T; t- W. }1 s' Y" F
前些年号称“海派清口”代表人物的周立波掀起了一场南北艺术的大火拼。当有人问及是否会和京津名嘴郭德纲合作时,他笑称自己为喝咖啡的,不太适合与吃大蒜的坐在一起。此言一出,登时就激怒了江北广大地区拥护郭德纲相声的人们,有人甚至把周立波的不当言论解读为汉奸思想,提升到了爱国主义的高度,于是国内外骂声一片。 - 多伦多 51 网 ; N& u1 K# h1 O7 k
% h$ L' {4 _' s. h0 E. r我身边有不少大学同学就认为周立波的言论是反爱国主义的,而且以为他用心不良,意欲挑起南北事端。这些同学都是郭德纲相声的爱好者,也大多是北方人。因而从此对上海人产生厌憎情绪。网上甚至出现河北青年自录驳斥辱骂周立波的视频,为了证明自己言论的正大,这位青年搬出了孔夫子、黄帝等中华历史上的伟人,指出他们都是北方人杰。中华文明的诞生地在北方,南方跟北方比是儿孙而已。污衊北方文化,就是不敬祖宗云云。
' Y" v% [ C+ D/ @, m3 J6 a2 ?2 g8 N1 [9 E0 r
问题来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条很重要的信息:所谓的南北差异,扩及到省地区间人民的隔阂,实际上都来自于对彼此生活习俗的戏谑。而这样的戏谑有时是不经心的,很自然的,亦无关轻重的。好像人们平时聚在一起谈笑,一个人突然对另一个人说:“老王,明天某某过生日,去西餐厅吃牛排。你就不要来了。你吃饭爱嚼嘴巴,声音太大,会搞得某某女朋友很不舒服。”分析起来,只能怪说话这个人不重涵养,不懂谈话艺术,是他个人问题。可若是这样的言论被加以某某主义的分析,那就不得了,会像周立波那样被戴上一顶挑动南北是非的帽子,进而引申出一系列针对上海人的异样看法,觉得上海人就是高傲,瞧不起北方。, N, a8 w5 f' p/ }- H# c
9 n3 L) p4 J/ t: ]+ F
如是观之,这根本和团不团结挂不上钩,只不过是几个或一批能说会道的人因为发生口角或矛盾,为发洩个人情绪而捏造的错误印象。这在历史学和社会学裡是个常见的问题,可不怎麽受到大家的关注。比如我常引用的东方主义印象的例子。欧洲人和中国人接触的几百年,产生出不同的中国印象。
% L+ G3 F: u5 W, m- }& s3 J$ _- F# q# T! u+ f
i5 O* O2 a# W' u1 r
早期旅行家、传教士看到一个文明高度发达,人民富庶有礼,羡慕非常,以为到了天国。马可波罗就是这样一个叙事者,他的故事让欧洲人梦想出一个完美的中国,以至启发了哥伦比亚等人的大航海探索。后期还有一个门多萨神父,穿着儒教的冠冕衣服回到欧洲,宣扬孔子的高明教义。这都是他们个人的印象,传播给不了解真相的大众后就普及成了文化现象。后来的情况走向另一个方向,除了学者、外交官们不断报导中国的落后和贫穷,一些水手、商人在和中国人产生矛盾后,就对着自己的乡亲们肆意抹杀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传统,用最污秽的语言抒发一腔怨愤,遂造成另一种印象。
) {% x6 o0 m; ^2 H6 G4 A8 S' f/ P7 Q: j! g3 r/ J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不符事实的,而且带有极端个人化色彩和以偏概全的性质。我认为,我们国人彼此不屑、对立甚或仇视的缘由也是如此。而一些好事的文人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听取耳食之言,擅自运笔成章,对这些不实印象多加渲染,塑造成绘声绘色的鲜活形象,就更加深了我们民族所谓的“劣根性”,诸如马虎、差不多、一盘散沙等等。读者看后,听着闻后,想起自己某些经历,一拍手:“真对!这就是中国人啊。”7 h. Y ?1 F, r5 L8 i# S( S
5 O" ]& i" y/ o事实上,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去审视西方国家,会发现他们比我们中国人“团结”不到哪裡去。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疆域狭小,整个欧洲加起来也就和中国一般大,却分成五十几个政体。单说民族的问题,就不下千百个了。
. z$ p& ]$ r2 @# @# w+ O
* s" X$ D6 _7 L" H+ V2 J- k" x R' x
曾经读到过一本很有名的微观历史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着作,叫做The Corrupting Sea。作者对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几个传统欧洲国家的小村落做了细緻研究,发现在这些国家的乡下,大多数村子还都保留着几千年前的风貌。有的到了1960年代才开始慢慢接受外来变化,而此前与外界的接触真是微乎其微,乃至相隔十几英里外的村镇,风俗习惯竟迥然而异,人们绝少找到共同话题,完全像是生活在两个国家裡。
, a- g- j& \/ m, [! v* W7 n+ W; l1 I' _5 |8 g; s
1 t+ o1 S1 z& e% s
# N2 L0 {, g% y; F- b0 T& q这样看来,你能说西方人很团结、很开放吗?因此我认为,只有在现代化的都市中的青年人群之间才能够找到相对程度的团结。这是因为这几代的都市年轻人在网络等科技的影响下破除了绝大多数的束缚,风俗习惯等等乍一看来都变得不甚重要了。可是这个团结不是精神的团结,而只是区区话题的团结。大家可以很和平的聊天,找到一些互相感染的话题,或者创造几句得意的时髦话。可真到了认真做事的时候,还是逃不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禁锢。基于此,我断论国人不团结是不存在的。 5 d! e: }7 p/ u) Q4 a&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