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8|回复: 0

华人的美国梦——下半生交给美国

[复制链接]
鲜花(1005) 鸡蛋(11)
发表于 2012-11-6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华人美国梦:下半生交给美国4 ]1 I. g+ B: L2 Y- d
4 B1 E" b1 `& @3 S% |6 g( Q5 ]
  作者/陈若冰 徐阳 编辑/王崴& f( A: h! s6 m3 q) @, T

8 v, M1 f8 w3 ]# b$ Y4 b0 I3 |# |  老有所依,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城乡二元化差异和服务行业不同,使许多低收入群体的晚年格外凄凉,而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养老体系,即使是低收入者,晚年反而会过得更加无忧。5 ?) p2 m, U; X9 |2 y* Z& ^
* x0 [6 }# U5 l" i; h2 H! n2 ]5 v! I
  在国内什么都没有了
! L( m6 P7 X  C) `: J' x* K3 u7 z! D( ~' N" a) P
  1981年,已经48岁的陈有枢踏上美国土地时,他可能没有想到,已近天命之年,人生际遇却要经历重大转变。
' C5 `- e! d4 X: `/ f
9 h+ ?1 e) ]0 T) \  陈有枢193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陈绍平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银行担任高级职务,后来经XX地下党统战选择留在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进出口贸易部门的负责人。陈有枢的母亲则是上海富商家庭出身,所以整个幼年时期,陈有枢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家里有司机,兄妹四个小时候每人都有保姆照顾,解放前穿的西装长袍皮鞋全是手工订做,解放后改穿中山装,但料子却是从日本买回来的当时最好的的确良。1 ^4 x3 ?; p; k6 X5 }2 m! M/ S
+ u% q( Q! ]  B8 A3 g
  “我中学读的是上海缉槼中学,就是李敖读的那所。”陈有枢说,“我以缉槼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医科大学”。1959年毕业后,陈有枢分配到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陈医生的爱人也是名医世家之女,岳父尤彭熙20年代留学德国,是著名的皮肤病专家,解放前在上海开有药房和诊所,解放后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主持专家门诊。1965年陈医生和爱人响应组织号召,到当时刚成立的“923”厂(即后来的胜利油田,当时属于保密单位)中心医院工作,夫妇二人那时是医院的业务骨干,陈医生主操口腔和整形外科,爱人负责皮肤科,每天门诊量多的时候,有一二百人。
. _& h4 ?  r+ H$ `" M1 P. m! f  s4 a- J. Q; Q" i) q
  陈医生工作时刚好是新中国最朝气蓬勃的年代,虽然家世显赫,但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毕业服从分配,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人生和理想似乎都是按照当时正常的轨迹。然而好景不长,中国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让陈家不断遭到冲击。先是 50年代初的“三反五反”运动,陈医生的姨父被当成资本家批斗,被迫远走海外,陈家在银行里的资产也被查封。接下来的反右运动,父亲差一点被打成“右派”。文革开始后,陈医生的父亲被当成国民党潜伏特务抓了起来,而岳父则被视作反动学术权威,不堪批斗跳了黄浦江,所幸被人救起。
) o2 ?8 N% f5 e8 c& ]$ I1 b: E3 B
4 }7 Y1 U. r% C& t8 Q: ?, s4 T  因为家庭出身,陈医生和爱人也未能幸免,两人都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分开隔离审查,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不过,因为油田经常出现事故需要医生做手术,陈医生的“反革命”没有戴帽子,还可以正常工作。但陈医生的妻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不仅被打成反革命停止工作,还经常被批斗,严重时彻夜不让睡觉,她和陈医生的孩子也因此流产。“如果那个孩子活着,现在都四五十岁了”,说到这段往事,陈医生眼圈泛红,“我太太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就划清界限和我离婚了”。陈医生的冤案一直拖到文革结束才得到平反, “我做了24年外科手术,就因为出身不好,一直都是讲师,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
& S9 ]& W1 s9 X9 n# V/ I5 z5 [6 J' z
  1981年,经过老师和亲戚的推荐,陈医生作为访问学者到哈佛大学附属的麻省总医院进修,“下飞机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25美元,这就是我的全部……”。
4 D- m- L/ }2 |* L" s2 s7 S7 L7 }) I; J9 ]
  我到美国完全为了孩子3 ^+ V5 H- h3 y$ ^" M" h

/ T0 b: ~+ x3 v! [  “28岁时丈夫就死了,守了40年寡,直到68岁才嫁给现在的美国丈夫,71岁成为美国公民——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孩子。”
9 {& d0 P  N& }* S5 V+ j$ _" r$ m
4 S8 D. S- @0 d( q  在波士顿唐人街附近有一个名叫“君子楼”的老人公寓,钟珠老人就住在这幢公寓的13层,已经90岁的她,除了有点耳背和腿脚不便,思维清晰、谈吐流利,只是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显得空空荡荡。7 E* y6 L' l  f( d, R' c' ^

5 e9 {1 [) ?5 @1 M* P1 C. P( {+ x  钟奶奶是广州人,毕业于广州女子师范学院,那时广州已经沦陷,当时才十几岁的她,毅然投笔从戎,北上江西参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的军事训练,到过第四战区抗日前线,后来又奔波于华南多地从事军训和妇女工作。现在的美国丈夫和她曾在国立中山大学军训学生时有过一面之缘,但钟奶奶那时一心想着抗日救亡,不谈儿女私情,拒绝了他的追求,而两人再相逢,已是50年后。
" }, t; `5 q& C6 T
! k1 \' L2 i, j/ v2 k) E  v  动荡的年月,颠沛流离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时局再次紧张,正在曲江黄埔中正学校当老师的钟奶奶又面临疏散,那时母亲生病,家庭无力维系,一个在广东省政府主管疏散站的人帮助钟奶奶一家转移到连平县,并找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的私人医生为钟奶奶母亲看病,患难时刻,钟奶奶怀着感恩之心以身相许,婚后两人感情甜蜜,两个孩子分别在1947年和1949年出生。+ {) E1 w9 D. e( R# @
7 b: X  Z2 H" F, F! ^$ p5 T$ i
  广州解放后,钟奶奶和丈夫选择留下,但是1950年末开始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把很多国民党旧官员搞得人心惶惶,许多人四散逃离,钟奶奶的丈夫先一步到香港,而钟奶奶因为孩子年幼和老人的拖累滞留在广州,最后全城封锁,再也逃不出去了。
) |( }3 {9 m2 P6 F: A8 F5 q4 V3 p; C) G  z/ _: c* H; O
  钟奶奶的丈夫到香港之后,思念妻儿,积郁成疾染上肺炎,不久就去世了。那时中港两地音信阻断,象钟奶奶这样出身旧社会,又有海外关系的人人自危,根本不敢与在外面的亲属联系。直到10多年后,钟奶奶才知道丈夫已经去世的消息。2 I" s8 x8 I* u( V
! p% y0 d4 [( l& V! F
  在内地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等候杳无音讯的丈夫,还要时刻提防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钟奶奶一直谨小慎微,60年代广东曾有几波偷渡香港的大潮,钟奶奶像念经一样叮嘱两个孩子千万别跟着偷渡,因为偷渡危险被抓到会受严惩,家人也会连带失去工作,老人也无力照顾。钟奶奶的两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后来中学毕业都直接进工厂做工,因为工人阶级根正苗红。
6 k6 l0 V3 ?8 k% `( t3 y  r( I
' J7 k1 k2 D8 A  80年代开放后,钟奶奶在台湾的军校同学回大陆探亲,拍摄的合影照片后来被现在的美国丈夫看到,恰巧他当时太太也过世了。就这样,在军校同学的极力撮合下,两位老人时隔50年又见了面。
  D; ^* \. a. r6 Y4 B7 T# E, e' r$ `. C7 q! W$ r
  钟奶奶28岁守寡,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成人,一直都没有再婚。“我都68岁了,和他结婚就是想把孩子带出来。我出来了,起一个桥梁作用,将来可以申请孩子移民,我们名义上是夫妇,但实际是朋友。”1990年,钟奶奶和现在的丈夫结婚,三年后拿到美国公民身份。# i: `2 J$ T0 x' q& d2 m8 l# m

8 |$ X" c+ q4 ]/ y  “我考上公民后,马上申请大陆的儿子和家人来美国,但他们此时却瞻前顾后,惦记着大陆的退休工资,又担心年龄大了,不会说英语,在美国不好找工作,不愿意过来。早知道这样,我又何必来呢?”: l# e& L$ A0 a

. t) D/ X9 I" I' e  下半生交给美国4 ]4 r; C2 X) {! r" w
* L% V9 y- `% G
  陈医生到美国后,一边在麻省总医院进修,一边在中餐馆打工,后来在餐馆认识了现在的太太,接着移民到美国。
8 \& i! L4 p7 e3 k9 g, c$ ?  ^5 r, w) a, o2 x
  陈太太是香港人,19岁时嫁给一名华裔美国海军,在美国上的大学,毕业后在联邦银行工作。27岁时前夫不幸过世,一直等到42岁,才和陈医生缘定终身,两人相伴30多年,感情非常好。1 ?: P0 b& F2 G' h

- g% \" v8 u: r$ |7 X; ?+ L  由于陈医生来美时已经48岁,过了考取医师执照的年龄,他便开办了一家私人针灸诊所,同时经营太太家族那边的中餐馆。1 M# O* U( B: [. q5 K
. j) X& l3 T- P3 w( {4 w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退休后的收入有三个来源:一是联邦政府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二是政府机构及私人公司发放给雇员的退休金;还有就是雇员自己在工作期间积累的退休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是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自己退休账户中存的钱,而发放退休金的公司机构则越来越少。
' u0 i2 K: [- C) A* {/ ]+ [. [" p0 X% e" L* j
  美国没有规定退休年龄,如果工作满10年,积累40个工作季点,到62岁时便可提前领取养老金,绿卡持有者满足上述条件,也可享受同等待遇。但每个人领取的退休金多少,根据工资报税多少、工作时间长短以及是否提早领取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如果工作不稳定,没有退休金,或者成美国公民时已经过了65岁,可以领取由政府发放的社会补助金,大概400到800多美金,各州有不同规定。
! z  c0 f6 O+ O3 Y! T/ b0 A+ N  k9 w5 I4 ?, E+ D% \
  陈医生经营私人诊所,自己纳税, 62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由联邦社会安全署发放,每月近1000元。而陈医生的太太之前在联邦银行工作,退休可以拿两份养老金,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陈医生夫妇的养老金就非常可观,加上之前经营中餐馆的积累,他们在美国有多处房产。而钟奶奶移民美国时已经过了65岁,只能拿社会保障金,现在每月有800多块。除此之外,州政府还发给钟奶奶粮食卡,每月有100多元,可以去超市消费购物。6 k& k: Y: n% q5 o6 m6 V/ ]% u
, `9 N/ O/ D6 [+ z6 |) l
  除了退休金,另外一个重要养老保障是医疗。美国退休老人手中会出现两张卡,红蓝卡和白卡。红蓝卡(联邦医疗保险卡Medicare),发放对象是65岁以上的老人,包括门诊和住院两部分。而白卡(医疗补助卡Medicaid)则是红蓝卡的补充,是州政府为低收入和低资产人士而设的医疗补助计划。以陈医生为例,如果享受免费医疗,每月需支付240元的保险金。钟奶奶因为同时拥有红蓝卡和白卡,所有看病花销全部免费。并且美国政府对上年纪的老人,还提供就医免费接送、上门服务等便利措施。
+ y+ A  S1 F- ~* m5 I, `+ k6 i# s( V4 @  g, X' A
  和中国老年人大都分散居住、老年公寓多建在市郊清净之处不同,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养老。老年人各种文艺活动中心、公寓均设在市中心,离医院近,交通便利,也方便老人之间相互走动,不会太孤单。美国政府会根据老人的收入和身体情况提供不同类型的公寓。陈医生住的公寓就是政府给夫妻收入不超过1800美元的老人提供的,每个月只需要350元租金。而钟奶奶属于低收入者又没有房产,可以入住老年公寓,每月只需190多块,有专人送饭,政府还会免费安排工人做家政护理服务。而那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则安排住疗养院,专人照顾起居,每天要300多块,但对低收入者来说,同样是由政府承担。, ~; V1 b5 i4 a

6 x( @4 E- ~/ h  美国的社区养老,还体现在有众多私人非赢利组织为老人服务,这类组织经费主要由政府资助,象波士顿唐人街的中华耆英会,专门为华裔老人为老人提供语言、膳食、娱乐和出行方面的服务,时间已经超过40年。
: o1 d7 e" ]6 W; y" @. t
4 b( v4 z3 Y. Y2 ?0 e* }. H  在美国社会,没有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的“养儿防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照顾到老人的方方面面,加上美国人从小就非常自立,人到暮年很愿意享受独居生活。只是那些生长在中国文化圈里,习惯于儿孙欢绕膝下,晚年却身处异乡的人,还会感觉到孤单,钟奶奶就是这样……
+ R3 Z3 |) H/ }* y( E1 p)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4 05:00 , Processed in 0.2101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