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6|回复: 33

请教各位有经验的妈妈们?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你们都是什么时候开始给baby吃安慰奶嘴的?儿子现在开始吃手了,看不住,只好开始给他吃安慰奶嘴,但是心里有很不放心,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谢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摸到门路后,告诉你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了!!!!11

原帖由 裙裙飘飘 于 2006-6-22 13:51 发表5 [* c9 D* O; E/ [" T
等我摸到门路后,告诉你
- V- N/ u  V8 e

9 L( A  Q& L; e
8 Q& G& b( O/ N4 f说不定我可以先告诉你呢!!!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6-6-2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我家老二一出生就吃,因为小婴儿往往并不是要饿了要吃奶,而是有吮吸的需要,从此获得安全感。
2 {6 F4 ^' V+ b* x  d4 D" `  Q  F3 ]) l; j( |
注意:如果他哭闹,不要立刻就给奶嘴,一定要确定她不是饿了渴了病了需要抱了。不能什么情况都用奶嘴对付他。
: ^" X) i& [* [3 S) S9 q
( {* r2 L+ B+ p3 E所谓副作用,是说对牙齿,口腔结构的影响,所以大概一定月龄要戒掉(具体时间我忘了)
3 S  b( v% W8 z& I# n5 u& ~5 m. E$ X6 D  @- B/ _/ k- D. U
我觉得吃安抚奶嘴总比手指好,第一卫生,第二手指头不好戒(你拿不掉)。我记得大概1岁戒掉的吧?记不住了,慢慢戒,也不是突然就拿走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新观念是宝宝想吃手指就吃,不必强制.我的宝宝和邻居的宝宝都是不认奶嘴,就吃手指.大概从3个月开始吃的.当时我还担心,可是现在7个月了.也不怎么吃了.这面的观念就是什么都顺其自然.好像挺对的.至 少对我家这个宝宝还是适用.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各位!!!!!!

养过孩子的,和没养过孩子的真实不一样啊!!!% V. C2 C1 ]4 p" ]% k' G1 u' {0 M
有经验的妈妈讲得比医生护士讲得更实用!!!
9 g- n7 s; L: {* c7 s" ]/ H楼上两位妈妈:你们是母乳喂养baby吗?
  n  M, T' X7 r0 E& I# a6 ?: R! c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家宝宝六个月了,她爱吃手比过吃安抚奶嘴,我觉得无所谓的,顺其自然,手虽然有细菌,但她吃了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呢。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全母乳,小家伙长的特别的好.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6-6-2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奔向幸福生活 于 2006-6-23 15:04 发表) z3 c( |3 K; }& L9 A  |" n
我是全母乳,小家伙长的特别的好.
& C- d' K" {$ J! U1 G
嘻嘻,我也骄傲的跨步上前,我也是全母乳到1岁。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宝宝吃手是认识外面的世界,不用强制戒,就是亲宝宝小手的时候觉得粘着他口水的小手臭哄哄的.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6-6-2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多多洛 于 2006-6-24 09:58 发表: h; }7 o8 l) a8 j3 |+ {3 [/ z
宝宝吃手是认识外面的世界,不用强制戒,就是亲宝宝小手的时候觉得粘着他口水的小手臭哄哄的.

9 [" O. M% o( R6 c
! t; R( f( w( Q2 x- N/ \3 m5 Q7 X. A吃手也未必就是认识世界的单一表现。 早期吃手是吮吸的需求,也是借此得到安全感。其实和很多大人抽烟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口唇的接触而得到心理的安全,解除紧张情绪。这和小孩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用嘴唇认识事物的形状质感又有不同。, N( R* x& G8 ^! I" o7 y( H
' k5 o  `, i4 j9 p/ I7 f
当然也如你说,硬戒是不行的。其实我觉得,常常被大人抱的孩子,不怎么吃手。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以上各位全 母乳喂养的妈妈们?

我也是全母乳喂养,小家伙两个半月了,经常为了气涨打不出嗝哭闹,gas特别多,大便很洗酸臭。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我怀疑是消化不好,各位全 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谢谢!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我家小子母乳喂养知道1岁半才断的,9 ?* B0 }. f: t5 _0 r" O# w( _

; l. M, }2 K$ v没给他用过安抚奶嘴~9 J. i6 w, x% _, H& _$ C

. Q% D) g  i& y' s; }另外,我家小子从断了母乳以后大便才正常,吃母乳时总是很稀的,孩子精力十足,所以也就没管,只是每次便便后洗屁股~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们家的不光大便稀,主要是气多,打嗝打不出来,孩子难受,经常是刚睡下,就开始哭,开始不知道,后来有几次,抱起来就吐奶,而且一吐就能把衣服湿透,试着拍拍他,他打出嗝或吐奶,马上就不闹了。现在,经常这样,大人孩子都很累!!!!!!!!!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6-6-23 20:16 发表
/ u9 ]# B( B) _) Z5 j: N; z, q, S0 A1 |% r1 @
嘻嘻,我也骄傲的跨步上前,我也是全母乳到1岁。

9 c  \5 @, q$ P9 [. S& m3 Q
9 C( |0 S$ c( i慢慢,等我说完了,你再掂量掂量自己该站在哪儿。: U; m5 E+ j" _  L5 o
我母乳喂养TWIN DAUGHTERS 到16个月!
9 g6 j# `3 M; l. q1 |0 F0 ~% K8 k, k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pring05 于 2006-6-22 12:32 发表
+ O8 m8 [8 Y9 ^" ~你们都是什么时候开始给baby吃安慰奶嘴的?儿子现在开始吃手了,看不住,只好开始给他吃安慰奶嘴,但是心里有很不放心,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谢谢!
- s/ `- W- S! `" Z

! n! K6 v3 M  B/ b9 N! A5 E0 x7 A. S我曾经试图用安抚奶嘴对付我的TWINS,结果两个小家伙口感非常挑剔,塞进去就吐出来,后来我败的四个安抚奶嘴都成了她们的玩具。0 }+ Q" y% I5 Y
她俩也不吃手。
2 I5 H+ l, t; Y2 ~9 P现在想来,她俩真是乖,不吃手,也不吃安抚奶嘴,也不吃奶瓶,就认母乳。, D0 y, u7 o7 E/ R1 T
只是断母乳之后,为了让她们接受奶瓶,真是费了牛劲,而且奶粉也是换了几种才找到她们喜欢的口味。) K* A8 l  T- s+ [$ ~

! F  u: K9 m, M$ y3 B( ][ 本帖最后由 听雪安妮 于 2006-6-26 15:39 编辑 ]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当然也如你说,硬戒是不行的。其实我觉得,常常被大人抱的孩子,不怎么吃手。
  |/ k, U2 z$ T
5 R4 t6 p8 y: P- I: L8 K9 |
对,三思说得有道理。
# F1 y. O, W+ T1 U& C/ ?- N% q我想是因为我抱她俩比较多,关注跟得上,所以她们不吃手也不吃安抚奶嘴。
: I' \0 ^9 [0 G) o两个,一样大的BABY,知道我的工作量了吧?!
4 \5 k& X: F# S- e3 a; m谁跟我说带BABY累?一个就累?一下给你两个试试!
) _& L! p) S5 E) g0 t4 |. _" U! p) Z- Q+ m
这里西人的小孩很小就独自坐各种seat,妈妈很少抱,所以安抚奶嘴用得很多。
鲜花(475)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6-6-23 20:16 发表  |# m* k2 o4 V+ ~- y$ |9 H

6 \/ {- B4 @9 F" Q; H# F) l嘻嘻,我也骄傲的跨步上前,我也是全母乳到1岁。

8 }" }  \4 Z; k) p3 @- Y, N- n0 S咋都这么牛呢?俺从一开始就半饱不饱的喂,现在干脆就光了。现在都开始磨拳嚓掌了,就等着生老二时作一回骄傲的大奶牛。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pring05 于 2006-6-26 15:22 发表
! L, X* I' g3 ?$ H我们家的不光大便稀,主要是气多,打嗝打不出来,孩子难受,经常是刚睡下,就开始哭,开始不知道,后来有几次,抱起来就吐奶,而且一吐就能把衣服湿透,试着拍拍他,他打出嗝或吐奶,马上就不闹了。现在,经常这样 ...
% j9 d- V6 B* N3 }/ o
7 A) ^. n1 h: _3 N
会不会是胃寒?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的两孩子从来没用过安抚奶嘴, 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打算给用, 而且女儿从小就只知笑很少哭,有时十天半月的听不到一声哼唧, 我们都玩笑地说想法子给逗哭了练练肺活量.( ?+ E: X6 o/ n0 \; t
6 Y- D# F7 {0 G9 V! e- N- V
吃手偶而有,不太多, 也不太粘人让抱. 我想大概孩子和孩子还不一样, 还是顺其自然吧, 不要太紧张.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6-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BABY的胃都是横胃, 而且吃奶容易咽下气, 打嗝或吐奶就很常见. 每次喂完奶一定要让孩子趴肩头拍背. 躺的时候尽量让头侧着,以免吐奶呛着. 孩子大一些自然就好了.
# B& d1 p8 t  f" O% a( @) i6 d
" ~. p0 P5 M1 t  n母乳喂养十个月到一年就很好了. 再长也没什么必要, 那时母乳没太多 营养了, 又不容易戒掉孩子的乳头依赖.6 v; }' P- k) {+ B+ O7 I3 Y
我两个都是喂到十个多月, 工作又忙, 理论上也够了, 就择期给断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春泥 于 2006-6-27 15:30 发表
$ `) M4 i% ]1 u' T3 K4 h/ C, {, N+ e* h! s5 Y

3 F- ]& I2 u! o6 A0 S; v! L会不会是胃寒?

5 x& H1 k- _: w3 Y
& g" b8 t6 J% M0 T* m
! E: }5 c3 @* V  `$ {+ y% T这么小的孩子能胃寒吗?我不太清楚!!!!!!
$ c5 g3 M9 b) P  A# Q我和老公没经验,刚从医院回来,老公怕把我俩冻着,暖气开的太高,天天我们娘俩想在洗桑哪,小家伙晤了一脸小疹子(到现在没好),后来被人告诉我们男孩子活力壮,晤太厉害了会晤出毛病的,他爹才改变政策,有时,我又觉得给他穿的太少了,会不会着凉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听雪安妮 于 2006-6-26 15:37 发表% S/ J! C0 K3 B- ^/ s

* \4 E# t) I5 ]# c( ^8 u7 B1 u7 T/ F$ y# p
对,三思说得有道理。6 j- l% m3 _( A9 G5 w0 s0 t- F
我想是因为我抱她俩比较多,关注跟得上,所以她们不吃手也不吃安抚奶嘴。, U* ^0 E3 L% q4 e# m3 v$ T
两个,一样大的BABY,知道我的工作量了吧?!5 |8 R( N$ F+ ^$ v4 Q
谁跟我说带BABY累?一个就累?一下给你两个试试!
% W9 z7 c- ]( T% B, N. L' s+ i6 M9 m; Y# L. [8 W  d; Q
这里西人 ...

& f1 [9 N0 Z* p/ |- T4 ^% ^/ i  h$ k2 z* q& C6 `* Q, k
好怨啊!抱儿子抱的,胳膊快断了!现在他只让立着抱,它可以在我背后啃小手。我发现我儿子是天才!!!!!!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到了口欲敏感期了

口的敏感期
* ^, H& ^- |7 {" F5 e* Z) z
+ B( q' [3 p- }( H& i0 l! p9 `0 R( x
% k  E) ^, c3 o! a4 J( C# f" v% Y

  V& ?- `7 [( Q    口的敏感期出现于儿童两三个月之后。这时,孩子不是用眼睛仔细观察抓到的物体,而是将它送给嘴去啃。这个时期的儿童急切地用他的舌头和嘴唇去感受事物,凭借来自舌头的味觉和嘴唇的触觉,吸收环境中每样东西的特质,以便寻找到采取行动的方法。孩子虽然有了大脑器官,但里面并没有任何内容,由于先天反射的作用,儿童具有吸吮与抓握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儿童最先使用的嘴,比其它的器官更加敏感。当儿童第一次将手无意间伸到嘴里后,由于吸吮手指给儿童带来了精神愉悦,儿童就会无意识地练习将手送到嘴里,之后发展到抓到东西也能够熟练放到嘴里。大脑会统合和比较来自嘴唇的不同质量、不同形状的感受,将它们留存在大脑中,成为大脑这个器官工作的早期产品——我们将其称为表象。
- r- T* b" V# r) ]
0 y3 ?! U' k8 g9 b* P' O% i8 }' A' Q# z    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暴露在语言环境之下,开始吸收语音,逐渐地将自己收集到的感受与语音配对,形成有关词汇的认识。口唇的工作,又为说话提供了筋肉方面的运动,为将要发展的语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运动基础。
! D9 s, r* F# p) [( @* L9 z. B4 q
    甜甜入巴学园时才一岁零九个月,爸爸妈妈带着她刚从加拿大回国,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她还不会说话。到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们发现,甜甜每拿到一个新的物体,当她还不能决定如何使用这个物体的时候,就会将它放到嘴里含一下。我们看到她拿了一个圆形的筹码,先平放着用嘴唇感受了一下,又竖起来用嘴唇感受了一下,然后才反复地观察,继而将筹码倒在了地上,用手拍打,又用手将筹码来回拨动,用手去感受筹码和地板的感觉。这时一个老师走过去,为她演示了筹码的使用方法。甜甜马上拿起一个筹码朝着老师“嗯、嗯、嗯”地叫着,老师认真地说:“筹码”。甜甜立刻蹲下来,拿了另一个筹码重复刚才的举动,老师又说:“筹码”。重复几次后,甜甜笑了,才开始用筹码工作。
1 u$ [$ j# y2 p& R. ~* h( a3 e4 h: j, X+ `
    甜甜虽然已经一岁九个月了,但还遗留了用口作前期探索来决定后期行动的方式,甜甜的行为证实了专家的理论。在孩子口的敏感期,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可以供他抓握和啃咬的物品,这些物品应该有不同的质量和形状,当儿童反复探索时可以提供简洁的语言配对。如:儿童咬到软的东西,成人可以在一边提示“软的”,咬到硬的东西,成人可以说“硬的”。在这样做的时候,成人切不可反复重复,非要让宝宝听到,更不可以在告诉宝宝之后拷问,因为这样做会打断宝宝的工作,影响他的探索。
- G) M& m( u- N3 Y" p/ Y- P% X" r. L3 q- _8 v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成为将来的人格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吐沫、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遗留下来的问题。3 f% w: Q& Q( {0 G5 _8 A

; q8 o% a! W& v1 M    朱朱的多动症获得解决后,六岁的他突然开始吃手指头,有时候会把身边人的手拉过来塞到自己嘴里吮吸。这个时候,朱朱会两眼发呆,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一次小朋友们联合在一起用积木搭一艘飞船,朱朱总是帮倒忙。于是,这群孩子的首领派另一孩子来看管朱朱。由于那个孩子年龄小,无法制止他的行为,就朝其他孩子大叫:“不行啊,我看不了他!”那个领导他们的孩子快步走过去,将自己的食指插到朱朱的嘴里,朱朱立刻安静下来,眼神迷离,开始唇欲的享受。3 c2 J1 X! q$ J6 e6 ^' R

9 r1 d# a8 O# U  \. I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朱朱虽然像口的敏感期一样那样需要来自口唇的感觉,但这时的啃咬行为,带给朱朱的只是心理问题的治疗,而不能弥补早年来自口唇认知的缺失。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的敏感期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地使用手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自己的手。当儿童的注意从嘴唇转向手的时候,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这时的儿童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也正在这时,儿童和成人的冲突越发扩大化了。因为家庭的物品是成人心爱的物品,这些物品一旦成为儿童的工作材料后,就不会用爸爸妈妈那样的情感来爱护它们,而有可能把妈妈很珍惜的一条丝巾拉出来不断地在地上拍打,去感受那种柔软的感觉,会把正在吃着的香蕉抓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乎乎的感觉。如果他们捏碎了一颗鸡蛋,发现这个圆圆的蛋壳里有一些粘乎乎的东西,就会在打破并感受完第一个之后,再去感受第二个。这种时候,孩子的价值观和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成人使用的材料成为儿童探索和研究的材料,而这种研究和探索有可能是破坏性的。! D9 X8 Y' d0 p8 m2 J
0 a& L2 B" ?. p! B
    有一个宝宝,爸爸妈妈都上班后,就由姥姥看管他。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不停地满屋子乱跑,姥姥为了避免危险,不停地惊慌失措地从他手中抢走那些她认为危险的东西,每到这种时候,宝宝就会大哭,姥姥就得不停地哄他。不一会儿,姥姥累得精疲力竭。/ ^" A1 F7 O  K- R

: V' b- Q5 Q3 h% {$ U  _    一天,姥姥将厨房所有的危险品都藏了起来,索性让宝宝进去玩个够,姥姥坐在门口的凳子上休息一会儿。过了很长时间宝宝都很安静,姥姥非常欣慰,拿出一捆菜,慢慢地摘了起来。等姥姥想起宝宝,跑到厨房一看,宝宝已经将地上的一篮子鸡蛋打破一大半,地上、身上都一片狼藉。宝宝坐在地上,兴奋地用手叭叽叭叽地拍着那些蛋壳和蛋黄,对姥姥的进来浑然不觉。姥姥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知该怎么办。赶紧将宝宝抱出来,打算清理现场。宝宝立刻挣扎着大哭起来。姥姥一看外孙这么痛苦,心想反正鸡蛋快打光了,而且宝宝打鸡蛋的时候是孩子最安全、自己最省心的时候,可以趁机给宝宝做点饭吃。于是也就随着孩子去打了。就等姥姥把事情做完之后,宝宝已经将鸡蛋打得一个都不剩。
  ~' I! J4 E, c" y5 `& V0 Y4 Q. D
5 E: j3 Z/ I& o    在这个故事中,姥姥无意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她满足了孩子用手探索鸡蛋特质的需求。我们不知宝宝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对鸡蛋的内涵对他将来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但是他像大自然中的任何生命一样,到了这个阶段就出现这个阶段的特征。孩子像一颗种子在土壤中埋了几天后就会发芽。虽然无法知道这棵嫩芽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的植物,但我们不能干涉这颗种子的发芽。, q/ V$ d% o7 @

$ g. J6 t3 I' P, r# P    有一天,巴学园孩子在户外上“水利工程课”。这是一个混龄班,孩子从两岁到五岁不等。孩子们各得其所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水库”和“水渠”挖成了,老师提来了水,让水从挖好的渠里流淌到“水库”。这时,孩子们由于年龄的不同,造成两种工作情景。两岁左右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在用手感受泥巴和水,而不去使用它们。三岁以上的孩子则热衷于水在渠里流淌的效果、在渠上架桥、用泥巴砌墙……这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特质。
/ M, E- Z2 j; n. g# J2 y* D6 t0 a1 x4 G/ `
    儿童对同一物体不同特质的探索由儿童的年龄和不同阶段的敏感性决定,我们无法让两岁多的孩子不去感受泥和水的特质而去使用泥巴砌墙,那样一定会破坏孩子的建构程序,给孩子的认知造成混乱。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腿的敏感期

儿童急切地需要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手的敏感期的来临之前,儿童就试探通过自己的运动方式,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一开始他们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带来腿和手的谐调运动,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这时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感到鼓舞,因为他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获得第二次诞生一样令他欣喜。自行活动将儿童带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这时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期大约也就是这个时期。儿童为了感受腿和脚与地面碰触的感觉而不断地行走,为由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了目的地而欣喜。这个时期,成人要跟在儿童的后面,让他们满足自己走路的欲望。这时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往哪里走。这也会造成成人与儿童的冲突。因为成人为了效率一般会挑选近的、比较平坦的路,这使他们不能理解儿童的行为,强行将儿童从我们认为不好的道路上拉回来。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大哭,要求回到原来的路上去。& E! G! e3 z0 j6 [" `: W% f( D
; S) w  [# N7 e8 U2 W( n  H* b
    还有一种最不可取的方式:将孩子的鞋上装上会响的笛子。这种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会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
0 v3 o4 e) h0 X7 m9 B
, U+ o1 k7 r# P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棱利认为:“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时不像成人那样在心里有一个目标。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这时想帮助孩子,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伐与目标。”(引自:《恢复蒙特棱利》,第33页)7 c  w; D# l6 h4 J2 z/ b+ H8 d

0 Y; L8 X. g; T0 y% B    我曾经见过一个妈妈,领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是一个雪化后的傍晚,水泥上有一个个美丽的小水洼。妈妈提着东西慢慢地走在前面,孩子跟在妈妈的后面。突然孩子对路边的石头路沿发生了兴趣,上去了又下来,面露欣喜,不断地重复这一动作。妈妈站在前面喊他快走,孩子像没听见一样。最后,妈妈实在不耐烦了,过去一把将他从石沿上拉下来,严厉地呵斥他为什么不跟着妈妈快走,在那里干什么。我们这位妈妈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用腿去探索路边的石沿,这种探索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 U/ X; V- ~. ~
, q7 [) e" P, E
    接着孩子又对路上的水洼发生了兴趣,小脚在水洼里叭叽叭叽地踩着,感受来自腿的那种感觉。这时妈妈看到孩子在踩水,又在前面大叫起来,呵斥孩子把鞋都弄脏了,过来一把将孩子拉出水洼,硬拖着向前走去。孩子无限留恋地回望着那些水洼,妈妈却全然不觉。5 J0 [; R# y# ~7 z  m5 o  x5 j

4 _! Q: L: n9 u- a% e4 ?4 i    对儿童敏感期需求的满足就是对儿童成长的满足,而成长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如果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变得优秀,此刻就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探索工作。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敏感期

儿童从无声的世界,来到了一个有丰富语言的世界,出现于儿童身边的有:水流的声音、狗叫声、脚步声、器皿碰撞声……儿童的耳朵是什么声音都能接收的,但是儿童为什么只学会了人的语言,而没有同时将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学习呢?
7 I- f" {9 @: D) a0 O3 K) U4 P
3 N/ F; [! t7 B    专家认为儿童的听觉器官只对某种特殊类型的声音(语言)做出反应。从能听到声音起,儿童大脑中专门为语言而设置的机制,就会将人的声音与其他声音分离出来,在接受到语言环境后,儿童的语言机制就获得了激发,这种特殊的机制使人类把语言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并且互相区别。由于儿童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语言的使用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1 a+ n) n. s9 h2 o. r
7 G' \' T% I/ C; P, y0 y+ c9 P5 u
    婴儿在四个月时会发现那些让他着迷的声音来自人的嘴巴,接着他们发现嘴和嘴唇的运动产生了语言。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儿童呆呆地、着迷地看着那些正在说话的人的嘴,他们被它深深吸引,接着会对嘴的动作进行模仿,这样儿童就真正开始注意语言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被唤起。如果这时的儿童处在一个没有语言的环境中,就不会发生这一切。1 @5 l9 c3 o1 b/ w7 U$ o

/ J+ n' v/ C1 c: C* c+ d    人们发现:一对聋哑人的孩子,只要能够处在人群环境中,就能够学会流利的语言。而曾被动物收养的孩子则无法表达自己,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人类的语言。他们体内的语言机制没有得到激发。所以婴儿必须暴露在语言环境中。# Z  R# @/ ~$ C

" @1 A  y  A+ H8 D    婴儿从六个月开始就会发出一些单音,直到一岁后,他们才能说几个词,在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积累期后,他们突然开始有意识的学习说话,开始意识到语言与他周围的事物有关,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0 v7 Q* s9 K0 S4 k
& t7 O2 x$ e1 n2 F5 m2 J
    成人们发现,没有什么比让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闭嘴更难的事了。这时儿童急于与别人交流,由于语言能力贫乏,会因为成人不理解他们的意思而大发脾气。两岁之后,儿童逐渐地将他们所获得的对物品的感受和认识与语言配对,形成了有关事物的概念。
8 M$ j# u% a3 v: ?
" Z. N4 g( Q: h; Q& m    在儿童的语言敏感期,成人必须了解语言的发展阶段性,科学地帮助儿童。这一时期,最要不得的是一遍一遍地教孩子成人想让他们说的话,然后拷问他们。孩子学习语言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一自然过程:第一是要提供统一的语言的环境,第二是在孩子因为无法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而发脾气时平静地倾听,并试图用语言表达孩子不能表达的内容。; C' y6 D4 n- `: v' A
, W( R+ y% b8 Y4 v1 e- p
    有一对双胞胎,两岁了仍然不会说话。如果他们着急了,或者非常忘我的时候,就会以咿咿呀呀说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语言。经过了解,发现孩子从0到2岁,换过四种语言环境,好几个保姆说的都是各不相同的方言。这样,孩子在吸收语言时无法找到一种固定的形式,只依稀吸收了一些语音,所以在需要表达的时候只有语音而没有词,这就是他们说的“怪语”。这是在孩子语言敏感期阶段环境中的语音过于繁杂,而孩子的母亲又过早离开孩子造成的。
" ]6 J1 Q$ a, y- N
7 R8 r9 A2 N+ n, ?8 m    孩子在语言敏感期能够学会任何一种母语,无论这种母语简单还是复杂,孩子在每一阶段发展的水平是相同的,只有各别具有语言天才的儿童才会在语言能力上超过同龄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主敏感期

当儿童能将自己听到的语词与他认知的事物、情感或感觉配对后,就可以逐渐地在大脑中使用这些带有语音的表象进行工作,也就是使用概念工作。这时真正的思维就出现了,也就是此时,儿童发现了“我”,发现了“我”也就意味着儿童将自己与别人分开,把自己与物体分开,只有这时,儿童才发现物体是有归属性的,并将人和物体一样归属。
% N! W. z$ {0 ?( s5 |: ]$ ^, b
7 U+ Q  [$ j& T. m6 o    从表面上看,这个时期的儿童有点儿像传统意义上的自私,因为他们常常强调什么东西“是我的”。如果他的东西被别人动了,就会非常痛苦,而且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是因为,儿童刚刚发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有一些物品是属于自己的,而另外一些物品不属于自己,这多少使他们对物品少了些安全感。在还没有建构起物品的流通性概念之前,儿童对物品只有归属性认知。儿童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地发现物品真正的归属性质和流通性质,才能够放松地看待自己的物品。这一时期的儿童仍然认为自己看到也就是别人看到的,自己需要的也就是别人需要的,自己的想法也是别人的想法。; f# b5 K( S: @, }

: M$ @1 @# P/ c- {) G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真正地给孩子造成对物质的没有安全感。6 Y- F1 s* e6 U0 X# G- J( Q4 t
3 f! S' }( n/ |. |
    晴晴的爸爸妈妈都有很高的工作职位,家庭收入非常丰厚,但晴晴却显示出对公共物质和他人物质的过分贪婪,用她妈妈的话说就是“自私”。我们发现她是对物质严重缺乏安全感。
: s' J; G" l" B# Z( p+ a7 n4 I4 w* L: P/ p4 v" _+ S+ G& i3 k
    一天中午,一个老师还没有吃饭,另一个老师给她拿来了一碗稀饭、两片夹着廉价火腿的面包,还有一盘西红柿。这时已经吃饱饭的晴晴在老师身边转悠着,无论如何都不愿离去。老师问她吃过饭了吗?她点点头。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晴晴饭量大得吓人,给人感觉像她要把饭吃到嗓子眼才停止。这位老师听说她吃过饭了,也就没再让她,拿起筷子打算自己吃。这时晴晴凑过来,问:“老师,我可不可以吃一口西红柿?”- V8 u0 U% n" B' u% j2 m5 C7 H

- O2 S4 E3 H7 N# q! H: q    老师正好有一个电话要接,就点了点头。晴晴的头整个地挡在盘子上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等老师打完电话,一大盘西红柿只剩下三块。% X' [1 Y! J6 ~. A
% C9 H. }* L, S- G! s, [1 B
    这时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中午不睡觉的孩子在那里看着,老师看晴晴肚子鼓得吓人,就告诉她:“这三块要咱们三个人分一下,一人一块。”晴晴又问:“能不能在老师那块上咬一口?”老师还没反应过来,就点了点头。晴晴尽最大的努力在老师那块上咬了一大口。老师这才反应过来,对晴晴说:“这块你咬过了,你就吃这块吧。我吃你那块。”这话提醒了晴晴,发现自己咬过的老师就不要了,就飞快地将剩下两块各咬了一口,然后眼睛期盼地看着老师。
5 }" B& t. T& |) Z* C( T# ?老师认为应该按原则做事,所以去拿了一把水果刀,将她吃过的地方切了下来,把剩下的和另一个小朋友分吃了,然后摸着她鼓起的肚子问:“还想吃吗?”/ V8 ?! I& a( p

+ r# \2 H0 c* q. i  N. s    晴晴又贪婪地看着老师的稀饭。老师想:如果不给她吃,晴晴“得不到”的认知就会更会更加剧她对物质的缺乏安全感。老师咬咬牙,为了治疗她的心理问题,准备送她上医院。于是将稀饭递给她,没想到晴晴抱起碗来,咕嘟咕嘟喝了起来,等她放下碗,稀饭已经被喝掉一大半。老师端起碗刚要喝,发现这是一只打过鸡蛋的碗,很腥气,就将碗放了下来。晴晴凑上来,说:“如果放点糖,就更好喝了。”
9 R" y/ V3 |5 C( ~1 p
2 v4 h1 z8 d6 X    老师又拿起面包,刚咬一口,晴晴又靠了过来,问可不可以吃里边的火腿肠?老师真是害怕,就告诉她:“我先拿到,所以我先吃几口,请等待。”老师尽量大口地将面包多吃掉一些,然后将剩余地递到晴晴面前。4 L  \4 L0 `+ l; A7 T5 e

0 [1 _. `; _0 n& `% q- Q    晴晴精细地在上面考察着,比较着,发现在两口之间的部分略高一些,就将手指伸到那里,将里面夹的火腿肠抽了出来。
' S5 l* p6 }- f3 k" W  R. s$ t
- K: h8 a. t" l& w& b- Q- h8 W    平时晴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遇到物质分享的时候,情况也大体如此。这样使得其他小朋友和以前幼儿园的老师都很不喜欢她,晴晴因此造成了心理问题,不敢上幼儿园。: h. H. U' B$ c' k4 _: n: N- G
/ r* c6 e; s1 A2 I
    原来,晴晴的妈妈在晴晴自主敏感期时,发现她总是把给她买来的时令水果和零食独霸着,不愿意与家人分享。妈妈以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才使孩子这样自私,于是开始了对晴晴大公无私的教育,每次买的东西,一定要逼着晴晴把东西与在场所有人分享之后才可以自己吃。如果晴晴不从,妈妈就会打她。家里的零食等物质非常丰富,她妈妈竟一直没有发现晴晴有这方面的问题。后来晴晴越来越不愿意去幼儿园,一提要上幼儿园就大哭,妈妈也没有搞清是什么原因。我们猜想,她有可能在以前的幼儿园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造成对幼儿园的恐惧。. t$ y$ F9 e* f4 H
4 u7 n- f% ~1 N! Z2 A/ w
    新来的幼儿园每天让妈妈带来晴晴最不喜欢吃的食物,与小朋友分享。小朋友也从家里带来许多食物自愿地与她分享。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晴晴对自己的财产都有绝对的拥有权,妈妈再也不劝她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家里买来的东西也是分成三份一人一份。一开始,晴晴会将自己的那份藏起来,拼命地向爸爸妈妈索要。爸妈虽然没有把自己的那份一次性全给她,但她每次要的时候,都会给一些。9 x& r# c0 j" }# b0 W
/ Y7 {$ @, d. z  N3 x
    几个月过去了,晴晴逐渐将自己的物品开始随意送给别人,或随意地放在别人也拿到的地方。这说明,她的问题获得了解决。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执拗敏感期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他开始将这种认识扩大,从物质扩大到非物质领域,如:对人的权利界限的探索,对事物空间、时间、体积、永恒性和归属性的探索。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领域,当儿童把对物质领域探索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用于非物质领域时,就会遭到巨大的失败。这使儿童不能理解,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2 e& n& k' K2 R1 P$ ]1 z
! z' z9 @' _9 d( {( @+ r/ n7 V    晶晶三岁多了,有一次在教具室工作,爸爸来接她,她要求爸爸帮她将两个小姆指大的珠子摞起来。爸爸是接受了一点新的教育理念的家长,没有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这不可能摞一起”,而是真的拿起珠子开始摞。他以为女儿发现这无法摞起来后就会认识到光滑而圆润的珠子是无法垂直摞在一起的。没想到几次失败之后,女儿开始大哭,并将手中的珠子砸到地上,并用她的小拳头锤打爸爸。爸爸苦笑地跟老师说:“看这孩子脾气就是犟。”老师告诉他这不是脾气犟,是她不能理解珠子为什么不能按她的要求像积木那样一个一个叠放起来,因为这种需求太强大了,她受不了,才发脾气。这就是执拗敏感期。
- Z% H' P. R: Z  {6 g( y" X7 N" \1 [$ F
    还有一次晶晶拿了一张纸,让爸爸在纸中间写一个“5”,爸爸写好了,她要求爸爸再写一个,爸爸就在前一个“5”的旁边又写了一个。晶晶说:“不行,没有写在中间。”爸爸就只好写了一个“5”,和先前那个完全重叠起来。她还说:“不行,要两个‘5’,这样只能看见一个!”爸爸就在紧挨着中间那个“5”的前面再写了一个。她开始着急,并哭起来,说:“所有的‘5’都要写在中间。”可是爸爸无论怎么试都无法在一张纸上将所有的“5”都写在中间,又能看到每一个“5”。她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将纸撕了,躺在地上,大哭不止。爸爸实在气不过,就揍了她两下,觉得晶晶这种犟脾气该治一治了,否则以后怎么办。- Z2 ?! ~# X$ N5 E

8 Z9 ~6 t( ^) C# x( v  Y    从上面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两次发脾气的原因都是因为不理解物体的空间和体积法则,不理解物体的这些法则为什么不能听从她的指挥。这是一个人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必然过程,儿童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试误过程。在经历了多次发脾气和哭闹之后,发现事物的法则仍然无法按照她的要求改变时,孩子就会开始改变自己,顺应于这一法则。这时孩子就成长了。
0 S7 _9 V* x! x6 v
- E; y2 S' R$ n, Q    还有一次,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管自己叫“狐狸王”),他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来找老师,要求老师给他画一只锅,锅里有三颗豆子,一个跳出来,一个蹦出来,一个在锅里。老师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就两眼发直,知道自己无法过关了,于是硬着头皮画了一只锅,问孩子:“可以吗?”狐狸王点点头。老师小心翼翼地在锅口画了颗豆子,说:“这是在锅里那颗。”孩子点点头,说:“是。”老师又用笔从锅里往外画,同时嘴里发出“吱”的响声,拉出了一道弧线,在弧线头处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跳出来的那一颗豆子。”孩子两眼发直,不置可否。老师接着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头上画了一个点,说:“这是蹦出来那颗。”这时孩子像醒了一样,抓住老师的手,说:“不行,是蹦出来的”,同时使劲的点着头。老师说:“好,好!我们再来试一下。”就又画了条略弯一点的线,同时嘴里“蹦”地一声,说:“看,蹦出来的。”孩子急了,说:“不是那样蹦的,是蹦的。”7 L# J+ G+ k1 h  }" O! ~0 p
% D/ g+ N5 W2 r
    我想他想要的是真实的豆子从锅里蹦出来的那个过程,可这怎么能画得出来?他急得哭起来。老师又画了一个,他还是大哭,并在地上打滚,看上去痛苦不堪。老师只好平静地坐在他身边,等他发完脾气,告诉他:“狐狸王,老师真的没有办法,那个蹦的豆子老师真的没有办法画出来。”孩子坐在老师怀里伤心地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是三个豆子”。老师眼睛一亮,赶紧说:“那老师擦掉几个行吗?”孩子点点头,老师开始用橡皮擦。刚开始擦孩子又大哭起来,说:“不行,要刚才那样。”老师说:“那重拿一张纸再重画一次可以吗?”孩子说:“不行,就要这张纸,要刚才那样。”我想孩子意思是说,要回到刚才只画了三颗豆子的时候,这是无论无如都无法达到她要求的,因为时间无法逆转,而这一自然法则又不被孩子所理解,成人又无法用语言使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唯一能做的只有倾听,安静地坐下来,倾听孩子的哭诉和发脾气。使孩子逐渐发现他要求的事是无法达到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美敏感期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了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7 @* R6 `( l. {7 t& [; U. Q4 ?. Q- c! C* e+ n* C2 d" I" E) a
    包包早上要吃饼,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圆形的烤饼。包包得意地拿着那个饼看来看去,临进幼儿园的时候,妈妈说:“你一个人吃不了一个饼,妈妈吃一块。”说着妈妈便从饼上掰下来一块。包包立刻将手中的饼砸到地上,躺在地上大哭。妈妈是接受过培训的,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赶快跑到对面的饼摊上重买了一个,递给包包。包包脸上挂着眼泪,两只手郑重地拿着饼,递到妈妈嘴边,说:“妈妈咬一口。”妈妈从饼边咬了一口。包包举着饼微笑着对妈妈说:“看!月亮。”原来包包不是不愿意和妈妈分享饼,而是因为妈妈破坏了饼的完美形状而感到痛苦。他要拿着这个圆形的饼从边上一口一口地将饼子吃完,这样在他的心目中,这个圆形就被完整地吃到了肚子里。  [. k6 c" ?7 A1 I: L& w5 M4 w

8 R7 o, {$ X: q5 j4 y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说:要加强对独生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由于人们对独生子女照顾太周到了,儿女变得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篇文章的理由是:记者看到一位家长在炎热的周末带着他三岁多的女儿到外面玩,一上午玩得很尽兴,可是回家时钱也花完了。在车站等车时,妈妈发现包里还有一只完整的黄瓜,便把黄瓜拿出来递给女儿,但妈妈也口渴难忍,这个时候咬一口黄瓜是很令人想往的事情,就从女儿的黄瓜上掰下来一小块,说:“给妈妈吃一点。”不想女儿却大哭不止,等车的人们都看着这一对母女,妈妈觉得非常委屈,自己一上午陪着孩子,又累又渴,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孩子,剩了最后的一根黄瓜,孩子都不让妈妈吃一点。3 Z; w6 M7 W# s. v) a8 p
8 T; a) y) b# O/ b3 O! [" [: @
    如果这样想,的确会让所有的母亲都伤心。但如果懂得了孩子,就会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在炎热的夏天,包里掏出来的最后一根小黄瓜,该是多么珍贵,多么可爱,孩子一定很珍惜它,所以才不愿意把它一掰两段。也许孩子希望妈妈从一头咬一口,自己再一口一口地这样吃,就能保持黄瓜的完整和美好。" p& ^7 w$ n' s, _

. A+ {0 W3 g6 j- l    小鱼儿一直秩序感就很强,自从今年春节过后,又开始了完美敏感期。
6 p2 N5 L: o; d& A
( m. d" T/ {4 X9 O    小鱼儿属于比较好带的孩子,可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小鱼儿对穿衣服非常的在意。穿外套时,不小心把内衣的袖口卷到上边了,小鱼儿会很烦躁地嚷嚷“不得劲”;穿裤子时不小心把秋裤卷到上边,也会很烦躁地嚷嚷“不得劲”;穿袜子时,肯定也会遭遇“不得劲”;洗脸洗手时,稍有水滴弄到身上,弄到袜子上,也会大叫“衣服湿了,袜子湿了”;吃东西,喜欢要完整的。有一次铺床单,小鱼儿让妈妈无数次地一次一次整理,直到特别平整为止;每天早上扎头发,必须要自己亲自挑选头花;……..0 a# ?5 P" c( \

* Y2 J, q) U- r# y' l    小鱼儿这是怎么了?怎么开始跟妈妈较上劝了!直到有天听老师讲,小鱼儿进入了完美敏感期,妈妈才恍然大悟。在没明白小鱼儿这是处于完美敏感期之前,妈妈的一些做法是错误的。在知道了小鱼儿正处于完美敏感期后,妈妈开始注意,小心地不破坏孩子对完美的需求。如果不小心破坏了,再尽力帮孩子恢复。完美是人类美好的需求,保护了这一需求,也就是保护了人类提升自己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1 21:00 , Processed in 0.21047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