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1|回复: 7

JSW关于英语语音学习的观点01 (顺带同意云吞关于W读音的发帖)

[复制链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2-3-1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非常同意云吞的观点。6 _9 i* y) D) D" L6 @
; |2 \" \9 {2 s& y
1. 我自己是16年前参加工作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去改正自己的发音的。
$ i+ _! B1 ?# d; `, u/ H/ }当时只是觉得如果最基本的英文字母的读不准,算学了什么英文呢?
$ t& I. |& ?' x7 k5 G* }, I0 q后来我一个人在路上的时候经常读字母、数字。% D+ @1 L* q# I" ~0 w9 h
/ l2 n; A0 R- T/ a2 g' w
昨天看了新东方出版的Sound Concepts上面关于字母的读音重要性。提到很多时候英文名字的字母要拼出来的,尤其是电话中。还有,一些单词本身就是Acronym,自然读单词时就是在读字母。。。所以读准字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5 D' L) N  [* P

  Z7 v8 b  X# f2.有人以为自己的读法还可以,又不影响老外理解,费那么大劲去改什么呢?1 B! K* J* F5 f$ }
我的观点是:这好比你在西餐馆里给老中一付筷子让他们吃你正宗的西餐。吃下去是没问题,但那氛围和感觉总归不一样吧。& v) h  o+ X4 x/ j3 }
8 s* ]6 ?  o7 Y0 x& i
其实,最大的真相是什么呢?% M8 G$ N/ ?+ m  R5 n

" A$ F+ k+ \/ P很多人花了那么多时间学英语,如果一开始的时候花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语音纠正了,就没有后来这么多麻烦了。用自己“自创”的发音与老外交流,我感觉像用螳螂拳和猴拳切磋。
0 t9 A1 ]2 T) {/ Y  U% F$ y; t  s" z! D8 @  C; G; I
你发音准了,记单词也好,听老外说话也好,都会精准对接了,比你想像的和/体会的要轻松的多。
9 f: Z/ e' i! i* D我自己就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记什么单词。我看到单词能读出,记住读音后拼写就基本没问题。而词汇量通常是通过阅读(比较喜欢短篇小说,读书的时候也逼自己看过很多China Daily和原版小说)积累。. h+ R0 `! c: [/ k: h' _
听力,没怎么认真练过。我想主要是因为我自己读的和老外的差别不大,所以理解困难不大吧。。。- D6 w! X2 _  c3 P! J' f+ P
顺便提一下,我当时是所谓的英语专科,但我跟你说,根本没有什么专业训练,因为老师就那水平(咱不怪他们)。都靠自己有兴趣,自己去练的。; w( T) Y0 L7 Q) a8 N2 m! ]: Q4 N
9 R" Y4 {9 Q/ |! ]1 Z
我个人至今觉的最困难的是语调。- N8 Z6 p6 g; p  l7 A& b
中文基本上一个字一个调,死的,就算在句子中变化也不大。! j' ^# H* F( M- a( x; k7 }! b; K
但英语这玩意,一个hello的各种可能的调子就够你整的了。我是模仿过,但是,说实话:心里没谱。4 M+ p3 v( b) w, Y) w8 m; T  D
1 b0 M2 ~) G4 g7 ], |
本来以为有机会到北美居住就能练好那种怪来拐去的调子,现在看来是去不成了。看大家的帖子,发现到了那也未必就一定行。
: C& w& }. r0 C* ~6 d; D
2 I3 c: v9 ?- z" y' P. j我反到觉得那个现在流行的无论那个单词无论在那里都读成升调(十几年前碰到个澳大利亚的女的也是那么读的,当时听得我一愣一愣的,以为她一直在问问题),对我们成年学习者而言反而更方便 - 至少这是人家也在用的,而也易于我们掌握。
5 m9 J6 X& @; }& R3 @" e4 m
鲜花(35) 鸡蛋(0)
发表于 2012-3-1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Agree.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2-3-1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础真的好重要啊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12-4-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2-4-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vescape 于 2012-4-2 19:57 编辑
8 K* y" D- f6 t+ J: ^4 m7 S& n, i% m- `2 [) T2 R$ p
语调这个问题,我肤浅的说:% ]0 e3 e% a3 O3 I- x
1) 朗读的语调. 我们国内听磁带,听新闻都是朗读的语调; 这种语调好听,优美,象赵忠祥解说似的, 但是生活上用不到. 生活上,要是一开口,老赵似的: 在白雪皑皑的土地上,一只白熊正在寻找食物... 是要吓死人的.4 G6 i% p  d3 R) @7 t9 K

+ T( q( C! I/ ]( |7 V- [2) 生活中的语调; 老年人和青年人还不一样. 老年人就是降调多; 年轻人升调多; 升调用来强调东西么,这个好理解. 但是正规场合,升调并太合适. 我们看obama发言,正规场合,句子后面一般都是老老实实的降调. 这又变成了朗读语调了. 升调太多,在正式场合,给人一种很轻浮的感觉.
+ T+ Z% g" P8 x. h" {6 f
9 H* t8 Y! D2 R2 Y' i8 J( k5 S3) 普通的洋人说英文,就是生活的语调;他们也要经过训练才能读出朗读语调; 这和中国人要经过训练,才能上台朗读道理一样. 你让一个普通中国人,拿着一篇文章朗读一下,没有经过训练的,观众们是完全不法听下去的. 但是学习外语,我们都是先接触磁带,都是朗读语调,这造成一个假象,让我们觉得外国人说话都这样.来到北美之后,才发现,去卖个咖啡,服务员的话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L" b, y! ~8 v' l, t& R

/ ~" A+ r& G, x0 p0 r: X# f7 [
& {6 X8 Q' o. o  n; q0 ~! v总结:中国人最大问题还是语调的问题.发音问题已经需要很多练习了,但是语调更加难.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suvescape 发表于 2012-4-2 19:47 ( p9 W$ e) H5 |; N
语调这个问题,我肤浅的说:1 x% h3 J3 p, S8 r
1) 朗读的语调. 我们国内听磁带,听新闻都是朗读的语调; 这种语调好听,优美,象赵 ...

" H/ I- Z7 K( ?5 l同意吉普车的观点。$ {$ _, f, B- m7 k& z
我自己就觉得当初模仿Studio Classroom吃亏了 - 相对于那些模仿Family Album U.S.A.的同志而言。因为后者是生活中对话,而我那些基本是朗读的。。。
( J& h* D+ P* E0 ?+ `6 {8 X5 ]! z1 q8 t7 g% M5 x1 v+ h8 P
如果大家现在模仿我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 Z$ {0 w- A7 D$ S5 ]* q& r2 U) h4 u+ |# Q! R* X
而且要记住,不要多,一、两段就可以了,因为就那些就足以把英语的基本发音和语调都包括了。了解一下Jerry Dai 的模仿就明白了。 但一定要重复都熟透至烂透才行 - 所谓的千遍万遍。。。3 z* c& G* [% w1 {5 t

' j! v6 E1 i+ `& N9 y0 x
鲜花(345) 鸡蛋(0)
发表于 2012-4-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jsw 发表于 2012-4-4 05:21
2 b* L. M8 g" v0 i- D3 U同意吉普车的观点。
7 B1 B' w$ o: ~, U! Y我自己就觉得当初模仿Studio Classroom吃亏了 - 相对于那些模仿Family Album U.S ...

2 t* a% \; `7 B3 r& p& \"而且要记住,不要多,一、两段就可以了,因为就那些就足以把英语的基本发音和语调都包括了。了解一下Jerry Dai 的模仿就明白了。 但一定要重复都熟透至烂透才行 - 所谓的千遍万遍。。。"--这句精辟!而且,除了语音语调, 正确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行明镜中 发表于 2012-4-7 16:34
! ]8 G" o! x% m" o3 Z"而且要记住,不要多,一、两段就可以了,因为就那些就足以把英语的基本发音和语调都包括了。了解一下Jer ...

2 f/ O2 P* T% y  d是啊,交流毕竟是说英语的最根本目的。至始至终正确的表达是核心。这些年从疯子开始提醒大家强调发音,出现了一些只会发音,口语中基本语法和词汇让人惨不忍听的所谓成功者。问题是他们的发音还只是比一般人稍好一些 - 根本就没达到他们宣称的那种所谓水平。疯了的李阳就是其中的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31 19:35 , Processed in 0.1386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