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加拿大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国家,普通群众也没有这种比富的理念"2 g; L( W0 e' k; L* H: }
# @3 U: y6 T1 F2 B! x
这么看,加拿大已经是“王道乐土”了。相比较之下,国内就显得象一大片原始森林,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因为业务关系,华北的五省二市加内蒙一区我已经比较了解,但是对好多事还是迷惑不解。前次看Mark和云版讨论国内收入的问题,mark说年薪20万才算高薪吧?也有说7000就算高薪了。
1 e# M5 r4 s4 T, G, J/ O
' @ p# D! l% { j& A国内的复杂状况,在北京表现得更为集中。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以北京为例,大至有五类人的生活,有五种薪金水平。5 b- i+ B' ~! X1 Y3 d
4 ^/ _& z* n' |# q: r/ y$ m' o首先是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环境的本地人。他们通常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父母岳父母都有工作或退休金,亲属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对象自然门当户对,父母或岳父母大多有一套以上或大或小的住房,他们可以和父母或岳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人情人脉的关系,找个大致不错的工作还是不难的。因此,5000块的月薪,6万块的年薪,是标准的小资,很可以过得很舒很舒服。
+ Y5 {& S& Z+ K5 V7 x3 Q, h
& j- T2 ]9 M' v第二类也是进入市场经济的居民,但是他们的亲属或出生地不在北京。这样就业成为第一个问题,住房成为第二个问题,择偶成为第三个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本地人的资源等级是100分,外地同志的资源等级通常只是80分。他们的月收入达到7000元的时候,富裕程度也赶不让本地人的5000元。但他们显得更自由,更有创业竞争力。* e* s7 |2 F2 ~4 | W" q) L: q
$ m& Q& Y' ~; s4 u% m1 @1 o
第三类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本地人。他们一切都在听政府安排。包括住房、交通、就业、就学、医疗,通常,他们在此前的生活已经维持在比较低水平的稳定状态上了。比如住在三间偏房带厨房没有厕所的大杂院里。每月如果有3000元的收入,就会欢天喜地的。老婆就要给他打洗脚水,每天。目前公务员正从这个类别往第一个类别过渡。好多类似的倒挂的行业,也正往第一个类别过渡。! j4 ^* W1 a) P! B) k
$ n9 L5 v( T, \
第四类是外来临时工作的同志,他们的典型特征是以体力工作为主、来去自由。1500元的月收入,对他们来说就属于高薪。
; _$ m* I$ H: l/ O8 c8 }8 y
2 [7 R" b. y. X( |, _* \第五类属于郊区的农民同志(俺就是)。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有点地,种了,能吃饱,种多了,按照城里的会计制度一核算,赔。所以他们大多是一年实干一个月,其余11个月打牌、做饭、困觉、生娃(北京郊区农民对娃娃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一个北京农村娃,如果考上大学,一跃进入一类人的行列,爹娘如果愿意的话基本都可以到城里去住楼)。个别有门路、有能力、有见识的会搞一些私营经济成为老板,但很少,少部分在农余跑跑运输,搞搞养殖,也还算富裕。这些家庭,年收入能达到3000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 }7 N$ A9 X1 Y$ f' z6 g4 J) B ]/ T
这只是正常居民的大致分类。毕竟是13亿人口的大国,什么样的人都有。天上人间的老板,被抓了。各地贪官、矿主、大亨、外国人(韩国的就不少),资产和收入状况连国安部都没法统计,只能按照常理想像一下。
" [( U( ]8 o% @5 |* R* d
# G! W1 j" n: }0 V% _' A北京市统计局和发改委给居民收入界定的标准为家庭年收入6万元。这个标准有什么用呢?主要是买房。如果年收入6万以下,可以买经济适用房(2600元-4000元/平方米),如果年收入超过,理论上说不能买,只能买7000以上的商品房。
, u% g9 P9 g# q# Y. p
' d, u4 w! `: t' ^1 q- T俺,就两头钻了政府的空子。他也不能处罚俺。偷税漏税和普通违法被处罚的风险很小。这就是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