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一老家人
1 c2 U+ c) n9 q! `" Z( H! M3 ?8 A$ q
就中领馆改变签证方式,12月9日51.ca网报道了新签证中心22日启用的消息后,两天就引来了113条跟帖(11月20日51.ca一篇“谈谈我对加籍华人办理中国签证的看法”文章,直到12月2日还有人跟帖,竟达129篇之多),可见大家关心此事的热度,而且其中绝大部分人持有异议。本人根据多次为他人办签证的体会,就签证中心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已的观点,与大家商榷。: O& F; ?. t' U( w
7 {% Q2 }7 R* [" z# F' k+ P- ]* K" t
就我个人来看来,签证中心的启用是无喜有愁加无奈的郁闷。
+ M: e- d( _3 t0 Q W1 e2 i" N. J! ?( ~ m% }* i8 ?; [1 X
喜自何来?难道一年多前就造舆论、而又兴师动众搞投标选标,结果换来的只是签证地方变成高楼大厦了、签证厅大了和窗口多了、多一个小时取证时间了、可用现金取证了,以及电话应答咨询了、----难道仅仅为这几点可称道的地方就喜了?!何况这麽大的一个举措,起始之初总该与原来有点改善吧。但是如为申请签证的人着想,签证中心的启用则愁事多多。世间上的事如用费用(钱)能解决的就不算是愁事、难事。+ i' Y# H2 d/ `5 I( s/ y% a0 s
. V5 f* l+ @& u: ?4 E# x1 t# t3 F
; h3 O9 ^4 B3 M* u3 y' I: F9 t7 K
- F0 u y! n8 y: B0 |( c) t愁就愁在下面一些事有的就不是花费用就能解决的:一愁、没了当天取件服务,二愁、泊车更难(还不说贵),三愁、费用大增,幅度为68%!四愁、邮寄费用不仅比国家邮政贵,(现canada post单程寄伦敦为13元)而且比联邦快递也贵很多,就是加上服务费也不至于高达56元吧。五愁、万一签证有问题原来是当场及时可知,现在则要经过新增加的签证中心这个 “二传手接力” 环节,费时费精力,六愁、去领馆网上预约签证的数量和难度(为了不被签证中心收去33.90元的服务费,------);而且喜和愁的性质相比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喜是浅层次的,愁的则是深层次的;现有的改进和被取消的服务根本不对称!
/ W9 q! Q" c5 a! a
9 y; k# z- C9 q# P: x无奈的郁闷在何处呢?1 c! l7 i! h/ E$ ~5 _; |
- G: w: p6 ^/ L现就以取消当天特急件一事来说。 原来在中领馆办理时,遇有特殊情况的申请人,领馆规定在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可在上午11点半前送进申请,当天下午两点半之后就可取到签证,给了有急事的人以最大的方便。
0 l6 c9 J& ^' ^
) U/ v. T, D7 I本人就遇到过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四岁的女孩,头一天晚上接到上海家告知老父紧急住院开刀的消息,当即买了第二天晚上经美国、香港回沪的机票,第二天早上加急办理了加国护照更换后马上来到中领馆,此时已过11点半,等到下午一上班与工作人员讲明情况后,工作人员非常通情达理的给办了特急件,这样他们就可在当晚如愿以偿的紧急飞回上海看望垂危的老父了。可是现在已 “黄鹤西去不复返”了,这解申请人燃眉之急的举措已无缘无故的被取消了。更有甚者,在此还提请大家注意并进一步分析,现在不仅没有了当天的特急件服务,而且将原来已有的实质上第二天可取的一般急件,(原来在领事馆办理一般急件时写着是第二、三天取,但实际上工作人员很敬业,往往都是第二天就给办好并可以取到的。)现在则明明白白的改成了第三天取,这既是为了给没有了当天的特急件找台阶和借口,也又更是服务上的一个大倒退。
! j+ m( G$ J+ G
8 _/ \) @; v% A) l标榜“快捷、高效、舒适以及个性化服务”的签证中心,连原来已有的、好的服务项目都取消了还有什么资格谈改善服务?!4 ]" \- k/ o5 `( [. _
* W6 p. Q4 C0 s F+ s- W2 j
就再进一步分析取消当天办急件服务的事。所以取消当天特急件的服务,究其实质,一是选址不当,如为申请人着想,反正是已选定市中心了,就索兴选在领馆旁边,但现在所选的地址还是仅从签证中心本身利益出发。二是仍然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点。按原来的做法,做签证的工序是要领事馆操作,真要有为申请人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机构,无非是11点半之后签证中心的人火速把办证护照送到领事馆,等着操作完再拿回签证中心。没这个火热的心,哪有这个意(义)? 又从整个事情安排来讲,既然签证中心办不到而领事馆又有可办预约签证的业务,申请特急件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或比较少的,那么为甚麽不把这个好的服务项目保留而仍由领事馆做呢?恐怕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又牵涉到了利益上(费用)的问题了吧。
4 l. C, O2 L- C! [# k7 B" M2 {7 ^) C" _/ T+ T) M$ ?# t
至于原来人们设想的良好期望,诸如:下午延长办公时间、双休日也办公等,都更是奢谈了 0 l- W0 [( J2 ^$ f! \& g
郁闷多是无奈---我之所以说是无奈的郁闷,是在于众人早有预料和反映,甚至细到包括猜测签证中心收取的费用额度和今后签证多必经签证中心办理,(可见以上网上文章的跟帖),但于事无补。这不能说众人“怒其不争”了,而只能说是“哀其不幸”了 。
9 n, q2 k' |! a) o, B0 y9 F8 M1 l0 r C
网上的跟帖和议论所反映的问题就不再述及。倒有一位多伦多大学的加籍华人女生的一段话值得回味和思考(她本人10岁就和父母来到了加拿大).她听和看了有关签证中心这事的报道后(包括网民的跟帖反映)说:“在远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多伦多,周围又多是西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这事办的怎么还和网上介绍国内负面的情况类似呢,可见国内类似事更不知该办成怎么样了呢。”
4 E" q" J: ?* [6 k/ O7 Q( }& s5 z% S' I0 Z* X7 y) C, @' c6 f
她说的话也许有些言重了,但此事给一个年轻的华人留下了这样印像,总归不是一件我们所希望的事吧。一件事办到80-90%人多有微词的地步,有关部门和领导也该扪心自问了。( y) E# {+ @5 {" b( \) U
$ V# T% c6 ]# g4 h* W, _! l
老话说,亡羊补牢尚未晚矣。趁尚未启用之际,当然启用之后也可补,补总比不补好!9 g6 c* c3 \- R! p& U6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