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6|回复: 4

[加国新闻] 加国医疗开支10年增加一倍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1-6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一项在周四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加拿大过去10年的医疗保健开支倍增,今年将突破2,000亿元。
, J9 H) G. p8 C从1998年至2008年,全国保健开支平均年增长7%,但从那以后,升幅有所减缓。 * L/ o+ p9 I3 A$ u* u6 |  @
加拿大保健信息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简称CIHI)在报告中表示,今年的保健开支将增加4%,是过去15年以来增幅最低的。 & D1 ^8 q% ?- m# L
开支增关键在医生费用
6 G5 W8 L2 w& a0 C9 h) `4 p导致保健开支增加的关键因素是在医生身上的花费,在1998年至2008年平均增长6.8%,其中3.6%为向医生付费增加。
; e; y: _1 m% e! c+ g( D其余则与使用保健服务增加有关,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 ^8 y, X- t7 c$ |0 i( f( n, l
据沙省沙斯卡通市(Saskatoon)保健顾问刘易士(Steven Lewis)表示,随着今后几年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医生,保健系统开支将迅速增高。
2 j4 b% m5 o2 c, B) m' J; Q该份报告题目为《全国保健开支趋势》(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1975 to 2011),附加的文件名为《保健开支增长刺激因素:事实说明》(Health Care Cost Drivers: The Facts)。 . L+ M8 D) @0 w1 W8 c1 U$ \1 y0 h
据CIHI保健开支部门经理古斯雅(Chris Kuchciak)指出,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加拿大医学毕业生接近6,500人。 6 c- V; H; o% ]! y4 @- Y7 v
刘易斯说,随着这些新医生的毕业,加拿大将从医务人员不足转变为供过于求的状态,至少在城市情况是如此。小城镇及乡村地区仍然缺少医生,新医生的涌现不大可能缓解这一问题。 9 a0 _9 F! D: ^& o( m7 s" w% _: [
目前在加拿大,大部分医生的薪酬是根据「按服务收费」(fee-for-service)模式,医生为病人进行年度体检、注射流感疫苗或开诊断性化验单,可以向省府或特区政府报账。这意味着,医生提供的服务愈多,所获得的收入愈高。 1 O* A- J4 N% p6 e
医生服务愈多收入愈高
) r9 C  {' _4 M3 p* j8 s# K8 l- E在医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目前的系统实际上鼓励医生为保证收入,对每一病人增加服务。
- N6 ?, _% T" H6 l" i& O& K: F部分省份开始转向团队服务,支持者认为,这样可以令系统更有效率,因为医生并不按每一服务获得报酬,他们可以把不需医生技能的工作转交给护士或医生助理。 , i! u/ b" h- `. b2 n. f  i
刘易斯指出,政府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通货膨胀率,但保健系统并无实质性改变。
: c. R& A! Z& I- N/ i) f人口老化非开支大增原因
% e( T( [) J& S0 I7 {! _报告中还发现,过去6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数量倍增,但并无分析研究,是否加拿大人接受更多MRI检查而更为健康。
: f) N3 ]' p* k$ j/ r4 s: X报告还否认了人口老化是保健开支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因为人口老化因素只占保健开支增加的0.8%。
$ n9 M4 d* Y4 Z; k+ N1 ]5 {资料来源:星报
鲜花(219) 鸡蛋(0)
发表于 2011-11-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283) 鸡蛋(2)
发表于 2011-11-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1-11-6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医疗费用只会越来越高,一年比一年高。单靠西医系统不可能解决问题。1 u/ F  A& ]0 C; K
医学上,治疗费用的高低,临床有无疗效,都由他们说了算,所以他们是医学服务领域的垄断者。反垄断法用不到医学领域里。目前尚没有另外的医学体系能和他们竞争,所以别指望他们能在提供医疗服务水平(指治愈率)的情况下能降低医疗费用。照目前的发展,不到二十年,联邦的医疗费用支出就要把联邦政府压垮。上层政治家们心里明明白白,可谁有什么办法?大家都是继续闭着眼走着看着再说吧。
9 w) G% D' t6 _4 d+ R& o* |8 C
' X. r, F- r( A1 P这里有这样一个现实:一个病人一直看西医,病一直不好 (这样的病太多了,几乎能定义为慢性病的病,不就是西医疗效不好,才属于慢性了吗?),可是看中医(或其他替代医学),几次就好了(指的是痊愈)。如果政府出面,能有机制将这类病人转为中医看,不就能节省医疗费用,也减少病人病痛吗?说让政府出面,是说别指望西医自己转病人。
! n* _2 C( _  L' W, c当然,看官也可以说,有病人看中医看不好,去西医那里几次就好了。我不否认这个可能,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病人是先看西医的,毕竟至少病人自己不掏腰包,而且西医能治愈的病,就好得很快而且没有针灸针的痛和草药的苦,比如那些能手术处理的病。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在于如何使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选择。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大大减少政府“浪费”在西医那里的费用。这个建议不仅对加拿大这些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也是对中国那样的国家的医疗改革的建议。8 y: k- ^( P7 P
也可能具体的办法是:
% B1 @6 w/ u" T9 R) r. G病人有病,先检查西医诊断,二是决定有无手术可能;如果有,就手术治疗,如果不能手术,转西医内科治疗2-3个月(因病种制定一个时间范围);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必须转中医治疗2-3个月。如果还不好,让病人决定是看西医还是中医,或是其他医疗体系(如理疗,按摩,印度医学等等)。这样,保证治疗不延误,使医疗费用降下来,还让病人有可能好得快。毕竟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低得多得去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1-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1 23:03 , Processed in 0.1405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