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102* o2 g2 v$ P+ c" H7 P5 a* Y& t
6 J: r. D- p H7 @, I上一篇(101期)《突破极限,迈向卓越──以“管家信念”之真理,破“私有至上”之迷信 》一文中,我们用圣经启示的“管家真理”,破除了“私有至上”的迷信。接下来,我们要面对“赢利至上”,及其连带的“市场至尊”的迷信。
% A! W* @+ [% M5 v$ E
; \8 G9 r; V9 E9 n! d. \2 j. w如今,几乎所有人都被这种观念“套牢”,对其不加思索,照单全收,甚至奉为圭臬、顶礼膜拜。本篇旨在破这个“邪”,让偶像现身,再来个“大扫除”,给大家彻底“解套”──“真理必让人得自由”。 9 n5 `) l' l! e$ h0 v' U/ s
# Y7 S; r( X; e _: h& m0 X+ u( f一、普遍夭折
- T* }. d& H5 Z1 z/ v, P' D* l
5 I) Z5 v8 d5 H6 i“基业长青”,是企业真正成功的标志。不幸的是,资料表明,中国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不到3岁,而且还有越来越“短寿”的趋势∶2000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6年;2004年,缩短到3.5年;2006年,又减到2.9年;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糟。% j7 c5 Z1 J" w7 M6 d |
0 K" r7 i' H8 v! E6 ~1 }& R5 {; c% T2 K& g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欧美企业或因统计标准不同,平均寿命在12到40年不等,但都明显长於中国企业。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总数,超过100万,是美国的10倍。4 G) g1 d. \" ? c$ f
8 j' k/ V: E. Y% }+ Y* y
为什麽会有这样的反差?原因何在?看看以下两个实例分析,便知原委。
3 D2 U8 ~+ s Q* i' o8 h8 ~8 e- I! d. h. k) j! P {3 O0 |
实例一∶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相当能干。他是基督徒,信仰根基不错,读过神学,颇有讲道恩赐,在教会里热心事奉,曾一度近乎全职事奉,也为主受过苦,还被按立为长老。
V* W7 x. b+ [( x) |1 H* I2 c' N/ B, w* H! I
然而,他在商场上的作为,却著实值得反思∶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在大城市里炒房地产;金融危机後,马上放弃炒房生意,参与创办一间颇具规模的加工企业;很快,他又觉得实业不如商业来钱容易,旋即离乡背井做起炒煤的生意┅┅+ w/ t# z$ @& {% I8 e5 \, i5 S
* K$ p& _3 ]) D5 ?9 Y0 ]/ Z
实例二∶我还有一位好友,未信主,也很有天赋,清华大学毕业,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工方面的科研工作。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化专业受美国影响,在中国非常热门。我的朋友也“不失时机”地转入这一科研领域,并於90年代中期,获得到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科研与深造的机会。
6 c: \5 b% ?4 h5 k; {: f6 o, j
* l1 E7 Q' x3 G不幸的是,他到美国後,正赶上美国的生化行业陷入低谷,生化方面的科研经费紧缩,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同时,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却持续升温,吸引了大批人才投考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他也再一次“不失时机”地转行,在波士顿一间学府,修读计算机硕士专业。 m: I w7 |' Z
6 q% r; a( }. x
就在他快要毕业的时候,赶上了2000年的纳斯达克崩盘,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眼看到手的高薪工作,像是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 X7 W! y8 b( J
. |- [, d8 `9 y% ?: J在以上两个实例中,一位是企业家,一位是专业人士;一位是基督徒,一位是非基督徒,但他们在职场上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以利润、收入为动力,完全屈从於市场狂潮。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如果都是这样,中国企业想不短寿,难矣!: _! m5 a+ c4 ^( [ p1 I
; D, E' c$ ^: P# r
二、基业长青
8 Z8 N$ n& M& U' u/ h% K* P( y; |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比我们更为“自由”,其企业何以比我们的更为长寿呢?, a! P% U. U& n! a0 `- ^+ D/ f9 V
- a0 T, w- _( E. N: h9 D0 Q
以下实例或可使大家茅塞顿开∶
# T) G/ O9 z! \. C6 }; y$ z0 ?8 O0 L3 S
“吉百利”(Cadbury)牌巧克力,是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很高。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品牌的建立,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了。它始於一个很小的家庭公司,如今却是拥有近5万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都有分号的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 L" m' ?" B8 a# ]- K
7 e) E3 E& C, P% p# \该公司自1824年创办至今,一直以巧克力为核心产品,款式之多,数以千计。我们熟悉的奶油巧克力、果仁巧克力、香草巧克力、什锦巧克力,以及纯巧克力等,都是吉百利首创的。目前,该公司仅在英国的年营业额,就超过10亿英镑,利润超过1亿英镑。& [. d: u0 {; l2 k0 i
! J: x1 ~ @+ Z( C
吉百利的成功,是与乔治•吉百利(George Cadbury,1839-1922)60多年的带领,及其一生虔诚的信仰分不开的。乔治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中长大,奉行清教徒的工作伦理,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上帝对自己的呼召,也是事奉神、荣耀神的途径。因此,他工作勤奋,专注坚毅,生活节俭,善待员工,热心慈善。他最喜欢的格言是∶“无论你决定做什麽,你都要竭尽全力去做”。
' K$ H1 S+ P, N1 L- y( U3 r- k2 Z* c9 J
为提高产品质量,他率先从荷兰引进最先进的设备,成为英国第一家生产纯可可粉的公司,从而奠定了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1874年,他放弃了从事已久的茶与咖啡贸易,集中精力从事可可粉与巧克力的生产。他大胆创新,很快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其中奶油巧克力、水果夹心巧克力、鲜奶巧克力以及黑巧克力等,至今为大家所喜爱。7 e1 ~' z4 [4 q
6 }" }' _1 I' T0 _& g4 x, @乔治•吉百利一生善待员工,热心公益事业。他52年如一日,在每个星期天,外出教导伯明翰的贫困工人读、写。他还在公司开展每日读经祷告活动,自己常常做简短的分享,深受员工欢迎(竟实行了几十年)。& t7 H- N7 L% s. L3 U9 N+ m8 S7 _
- u% |9 G* [8 Z# U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修建了波恩维尔(Bournville)工人新村。为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他在伯明翰西南郊买下了大片土地,用超前的设计理念,为员工提供健康优雅的居住环境。
6 X% j2 x5 T" |; k% j5 P$ O4 h
/ a% b7 v @# N2 s+ ^2 J2 D+ B+ P他把工厂也迁了过来,使波恩维尔变成一个新型社区,社区内配有医院、运动场地、学校、玫瑰园、音乐厅、公园、食堂、洗衣房等等,成为“花园城市”的先驱与典范。100多年後的今天,波恩维尔仍是英国颇具特色的旅游观光景地,激发著建筑师的创作灵感。
1 Y+ n% i' }% X! s) A
% j T% s$ C; u4 D9 Y- [5 E1 S' E8 ]7 m这个案例至少告诉我们,“持久的专注”和“精益求精”,是吉百利成功与“长寿”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得益於经营者的工作伦理。那麽,这种工作伦理的基础与核心是什麽呢?
+ h' n7 i: ?, J) J2 T/ ?, S9 a" n. `7 a1 a( U: V% l3 L! Y# @
三、恩召真理
# E; s8 H7 A* V$ k( Q8 a0 o: b+ X: W/ v7 `
与乔治•吉百利几乎同时代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在他的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揭示出新教伦理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重要促进作用。新教中的“呼召”与“天职”观,正是这种促进作用的根本原因。乔治•吉百利之所以能6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成就卓著,也正是因为秉持这样的信念──我们称之为“恩召真理”。那麽,什麽是“恩召”呢?" B9 C) r3 Q& U- M3 {
5 {8 g9 i& o2 Y; t3 n3 Y, O
查考圣经,我们会经常碰到诸如“默示”、“异象”、“恩召”、“差(派/遣)”、“命令”、“命定”、“(职)分”、“拣选”、“选立”、“(蒙)召”等词语。它们含义虽有区别,但都反映著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上帝对人的安排,包括上帝对人的旨意、计划、命令、差派、托付,以及与之相联的应许、恩赐和祝福。 ?% x/ r/ t1 k- S7 x' Z
2 ?, w$ J) ~* S一个明确领受上帝托付的人,才是真正有“使命”的人(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只不过称之为“天命”)。圣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例子,如旧约中的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众先知,以及新约中的主耶稣、保罗和其他使徒等。8 `. `. r, F% I5 s) I/ c
9 J( |; O* F J6 R5 |7 K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深知神的心意,大胆地提出∶任何工作都可能是从神而来的呼召,基督徒不仅要做好世俗工作,而且要“出污泥而不染”,努力行善,为主做盐做光。0 M6 Q* p" M- c& G* L- [4 n) N
( K9 t# k$ @4 j) E0 z; P* C$ Q2 n
一个真正明白和奉行“恩召真理”的人,是不会为环境所左右的,在职场中也不会唯金钱与市场之马首是瞻,因为他坚信∶
) L6 i6 D5 o6 T& m4 O. t1 J- U, M2 [3 v6 m0 e5 E9 F1 n
第一、上帝有著至高无上的主权和对万有的奇妙掌管。世俗的君王、市场与金钱等,皆掌握在上帝手中。
1 K! _ g* @4 t( z" B/ ]1 X3 C9 b& r7 G; w5 |; r
第二、现今所从事的职业与工作,皆有神的旨意,包含著神的计划、托付与祝福。4 D/ D8 y: c. i
% i' b) D6 i# X1 V- l
第三、人应对上帝(而非对其它)负责,全力以赴,克勤克俭,坚韧不拔,专注於自己的工作,诚信待人,追求卓越,并领受上帝的赐福。0 w. k6 k% v1 p/ b
" c) u1 g2 I, T( h; s! s0 G第四、人应通过自己努力工作的成果去荣耀神,讨神喜悦,同时也享受神的祝福。% q0 N# H9 p' N# }" q2 {/ x$ l
; p0 h9 s7 ^0 R* G2 Q5 P第五、人应乐於奉献与公益,怀感恩的心分享自己的钱财,帮助穷人与弱者,来荣神益人。
2 o& F0 i( n' @ m, k
9 P# M: J; K$ n% z. J0 r! _' V这就是500年前,欧洲宗教改革以後形成的,新的“工作伦理”。包含著创业观、职业观、奉献观等非常积极的精神,在英国的清教徒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伦理观,把工作视为上帝对人的命令与托付,是“天职”,因此,是神圣不可违背的,也是超越世俗利诱的,更是有持久生命力和充满奇妙恩典的。7 g7 [0 ]9 F: A5 u" g
1 m) G& {" R% |3 ?1 I9 f四、违逆之“害”1 j7 y/ S5 H' D! f
( H* b4 `' b5 h$ m, [# o
不相信“恩召真理”和“天职观”的人,会不可避免地以自我为中心,以赢利为最高目标(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听凭市场的摆布)。虽然,造成中国企业“短寿”的原因有很多,但这种“赢利至上”和“市场至尊”的观念,是深层、根本的原因。4 c. F3 P+ c9 X, f- c$ `) C y
0 E' k4 N, A, M4 Y+ t% n6 c8 s首先,这种观念造成了“不求专精”。高度专业化是当今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徵之一,企业若想获得稳定和较高的效益,就须提供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否则只能做效益极低的、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的、常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初级加工。0 [" ]& d4 O/ t$ U
+ t+ t. ?0 y' E' C0 {
专业化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投入资金与时间,也需承担一定的风险,这通常会与“赢利至上”相矛盾。因为“赢利至上”与“唯利是图”仅一步之遥,“从长计议”常被视为“不切实际”。所以中国的私营企业注重短线利益,而无长远眼光,更无“十年磨一剑”地开发一个精品、打造一个品牌的毅力与耐性。结果是,企业很快就进入所谓“多元化经营”,几十年也拿不出几个像样的国际级品牌。更有甚者,刚一出场就匆匆落幕,有“三九集团”为鉴(在多元化的扩张中,“三九集团” 负债高达98亿元)。1 e# i4 Y+ @% Q
8 f) u0 n6 G4 a+ X9 c
第二是“投机经营”。“赢利至上”催生著各种各样的商业投机。还记得90年代初,全民变“倒爷”吗?从高中生到大学教授,从退休老干部到下岗工人,每个人忽然间都成了“钢铁大王”、“水泥大王”、“化肥大王”了。结果,不仅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更严重的是刺激了人的贪婪。一时间,不务正业、说谎、吹嘘、猜忌、坑骗等大行其道,人的心灵浸泡在黑暗与污秽中。6 `1 W8 f# P8 ]2 O1 l9 A
; P" ?. u* J5 |9 V时至今日,这种投机变得“更上档次”。许多企业家变卖产业,联手形成“炒房团”、“炒地团”、“炒煤团”、“炒股团”、“炒车团”等等,在各地炒作稀缺商品。这种行为,利弊得失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单从经济上讲,也是一个大的“零和效应”。
1 C0 @, |( W5 f! C1 t
! e( {4 f5 y1 L2 r1 `" \第三是“恶性竞争”。因为信奉“赢利至上”,所以就会绞尽脑汁,压低成本、提高价格、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加速资本周转。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我们所熟知的“原料大战”、“价格大战”、“广告大战”、“融资大战”等等即是写照。结果是把精力都用在低水平的竞争上,使外资渔翁得利。; y# |3 M: B% z. s7 b0 w0 a4 }& {
0 S9 X8 J0 n( a! L) K+ Z
第四是“资本运作”。在金融业还远未成熟的中国,“资本运作”却满天飞,不仅金融行业的人在谈,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在谈。这种咄咄怪事的产生,在於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用银行或别人的钱来赚钱是“多、快、好、省”的,用这种办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让自己过上奢华的生活。+ ]/ Z0 Z6 Q+ D( N U: e( ^
- a. D/ |% ^: X1 P2 A於是乎,金融业身价倍增,大学毕业生以跻身金融业为荣。而“资本运作”的高手,成为“超级英雄”。结果就是,“企业家不务正业,专家想入非非,大家自惭形秽”。这种浮躁与虚荣的危害,实在是难以估量的。$ y( H& `1 q% V; V0 D
, H ], o1 j7 h1 e第五是“邪门歪道”。这是“赢利至上”所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危害。遗憾的是,我们对此司空见惯了。早在80年代中後期,走私、卖淫就已经不是秘密了。进入90年代後,又出现了有组织的贩毒、拐卖人口、贩卖枪支,以及假酒、假药、假烟等弄虚作假和更严重的行贿受贿等现象。前两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黑煤窑事件、上海楼房倒塌事件,以及汶川地震暴露出的校舍黑心工程等等,更是举世震惊。
. q0 r$ ^4 K0 O. \5 @) I. l2 e9 ]) g! F- W; b
可见,“赢利至上”与“市场至尊”不仅不是中国企业与社会的祝福,反而是危害。
/ X3 v& |& Z% a! b
* u' n, H7 R9 O9 @0 |那麽,什麽才是中国企业与社会的祝福呢?答案是,当我们信靠那位掌管万有的上帝,明白他做事的原则,委身他的恩召时,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祝福。
% b1 e0 S7 t# v
8 T# K! b$ x: y8 x- \* f# x五、顺应之昌
: e5 X$ L1 h8 b' x, _7 M3 x
% [( ?% O: t& F* W* z" @% e一个明白“恩召真理”的人,会抛弃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朝三暮四,杜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和邪门歪道。在“暴利”与“商机”诱惑面前,也可以挺直腰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扬长避短,专心致志,不骄不馁,精益求精┅┅也就是说,“恩召真理”可以对中国的商界与职场产生巨大影响∶
' u$ H2 O5 C/ `6 Q/ |7 j
4 U7 p- r7 W4 u- f+ T4 B/ P第一,“恩召真理”可以成为企业“精益求精”的力量源泉。对神负责,并相信神的祝福,这会使企业家不再“闻风而动”、“随波逐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企业可以专注於本行业,精益求精,花时间与精力打造优质品牌,不断追求创新,迈向卓越。如此,中国企业“夭折”的现象,也将改变。% q! {9 y- W0 s& {
/ S8 C: w ]1 O1 ^第二,“恩召真理”将成为效率、质量与责任的根本保证。随著企业规模的扩大,用於监督的成本必然会大大提高,导致利弊相抵、收效递减。但是,如果员工团队,有著“恩召”和“天职”的观念,就会完全自觉地尽职尽责。
6 H7 ]2 O) Q! O; ?" L" j
0 L2 Z1 ]$ b9 B9 S) x) N有报导说,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到瑞士参观,在一家著名的手表制造企业里,竟找不到一个质检员。因为,上帝是员工的“总监”。“为上帝而工作”和“对上帝负责”的观念,使员工恪忠职守、一丝不苟。这样的效果,远非人的“管理”与监督(诸如打卡、赏罚等)可比。
6 h) O8 l, e; l- _: B s4 |% O7 v: B/ B
第三、这是使人“各得其所”、安分守己的根源。好高骛远、这山望著那山高,是现在大学毕业生、职场人士以及企业家的典型心态,结果是从业不精、守业不定、内心不安,导致恶性争竞,甚至落井下石。这是中国企业和职场中常见的现象。
! q. k7 R- C/ Z) Z6 i
' b4 f" Y* s9 r如果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安排的,我们就会在各自岗位上“安分守己”,形成一个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团队。企业会因和谐有序而蒙福,市场也会由人为的“波涛汹涌、凶险莫测”,改而趋於“风平浪静、和谐怡人”。这岂不是孔子理想中“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吗?
: Y, W9 u8 D7 N
V0 w9 i# Y5 K7 B不过,也有人会问∶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李嘉诚等,他们不是基督徒,也不明白“恩召真理”,为什麽会那麽成功呢?不错,这样的例子确实很多。2006年“胡润百富”公布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100个公司,其中,最“长寿”的已经有1,400岁,是日本大阪的金刚组。在100家“寿星公司”中,日本有10家,其馀都在欧美。# i) q; V" k2 W$ o% g* z5 E, {, o
6 S3 x! Y# F3 R3 X
很显然,这100家公司中中,有非基督徒创业者。然而,仔细看看这些公司,其最突出的共性,是“安分守己”,千百年来始终专注於“老本行”,与时俱进主要反映在技术更新上,而不是转行或多元化。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或许并非基督徒,但是在神的普遍启示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明白了“恩召真理”,并遵循而行,所以享受了神的普遍恩惠。4 d4 C5 `' k# q
. k) [! }: z+ q' K" h) h1 }% o0 \% u
在欧美,特别是在美国,其市场秩序与工作伦理,已经浸透了圣经的原则,即使是非信徒,也专注於本行,尽职尽责,使其专业化程度与素养明显高过非基督教的国家,神的普遍恩惠自然也更多地临到他们。
9 ]1 m c& V, s3 n( _+ r. O0 \6 P% e7 f( h# b! K
至此,我们已经用圣经启示的“恩召真理”,破除了“赢利至上”与“市场至尊”这两个迷思。基督徒企业家应靠著施恩典、统万有的上帝,彻底改变经营动机,从“赢利驱动”转为“服从恩召”,从“市场崇拜”转为“献身使命”,从而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突破极限,迈向卓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