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V, A% C/ H# F教父亚他那修与亚流(及其支持者阿利乌派)有一个主要分歧,“亚他那修觉得,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即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天主联合。”“会议中阿利乌派拒绝“永远生出”的概念,而亚他那修却坚称此点。阿利乌派说,圣子是从无中被创造出来的,而亚他那修则主张,他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阿利乌派主张,圣子与圣父并非是同质的,而亚他那修坚称,他是与父同质的。” B [3 a1 _! P5 V' l
2 P; _: V4 U4 I3 V
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召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后世称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在西元325年召开。会议讨论的是“同质”和俄利根的“同永”这两个问题。会议最终采用了关键字词--“同质”(homoousios),公认耶稣和圣父是同一本质,是同等的,并通过了《尼西亚信经》。[19] 反对的阿利乌派被判为异端。由于会议结论由君士坦丁大帝所促成,所以《教义史》上指出:“会议的决定并没有止息争端,只是成为争端的开始。”没多久以后,不论君士坦丁大帝抑或多数东方教会的主教们,竟都拒绝尼西亚公会议采纳的《尼西亚信经》。: h& j) ~2 M- F# U# L
A& h. ~+ u+ I, e' E/ n. i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中,只讨论了圣子和圣父同质的问题,圣灵(圣神)的正统性并未有在《尼西亚信经》提及。关于圣灵的地位,《天主教历史浅谈(上二十三)》指出:“凯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Basilio,330-379)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学思考,写了一部《论天主神圣》(Il trattato sullo Spirito Santo,374)的书,他在著作中指出,圣神与圣父和圣子是同性同等的。”及至西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大公会议在重新修订《尼西亚信经》时上加上了圣灵的描述。 " s \; d3 _6 E o% Q7 o$ O8 I! J# ~' C4 R7 Y% N
经过特土良和亚他那修的多年发展,最后由奥古斯丁确立为教会的神学信仰。加上在大公会议中的确定,三位一体最终成为传统教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改革家加尔文进一步说明三位一体的教义,故此这也是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现代,传统基督宗教均恪守三位一体为传统的重要教义。( L# o& j) O7 U* k9 n ~! r
! X5 p! ^: L5 |* ^1 f1 n
现按照正统神学的观点,三位一体是有限的人类理性所无法理解的,例如在《系统神学》描述:“天主三位一体的奥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测;在人的有限经验上,没有类似的事,可作比拟;因此一切比拟的想法,都不能达成愿望。在中古时代,乃视为一个奥秘;在十八世纪,乃视为一种无意义和不合理的教义。即使到现在,三位一体论仍不能有一个圆满的解释。在人的经验和理解上,不能有一个完全恰当的比拟,更不能积极阐发其奥秘。”
9 a' |) G9 o' i. m& ?% q既然是‘人类理性所无法理解的’,‘非凡人的智慧能测’。三位一体又是一个‘学说’。提出这个学说的人也就不能理解它。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一个‘学说’。一个无法理解的学说又怎么能成为教义。信一个无法理解的教义,是不是意味着不知道自己信的是什么。% U: v2 _" G- M/ W: ?1 S
虽然已经有了‘人类理性所无法理解的’结论,许多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能理解它的。在网上能查到关于三位一体学说的835000篇结果。我只能读其中的很少的几篇。我确实无法理解它。
牛顿说 “引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但却不能解释谁让行星运动起来的。上帝统治万物,知晓所有做过和能做的事。” $ e% u* }/ r9 ?' @( X! b原文:“Gravity explains the motions of the planets, but it cannot explain who set the planets in motion. God governs all things and knows all that is or can be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