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监管部门近日宣布禁令,禁止包括信用违约互换在内的所有“裸卖空”行为和金融衍生产品,据说此举意在杜绝类似“希腊债务危机事件”再度发生。禁令宣布之后,虽然遭到美、英的反对,但在欧元区内部还是得到多数成员国认可,就连一向特立独行的法国人这次也站在了德国一边。那么,这道禁令真有这样的效能么?' A9 e/ t) G- o& b' F5 p5 X
3 f5 T2 T* {- }0 b T9 f4 \ 德国人这次之所以对裸卖空痛下“杀手”,主要原因还是屡受诟病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希腊债务危机中的“恶劣作用”,尤其是德国的金融机构因此遭受“无妄之灾”,最终不得不使德国为解决危机出了最多的力。面对“血的教训”,德国人最先向包括信用违约互换在内的裸卖空开刀自在情理之中。遗憾的是,这样的禁令,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希腊债务危机问题的再度发生。 ' S0 g* N9 |" M o. M. o( I2 Q+ m7 I) I5 V/ D! w! ^; ?$ h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信用违约互换在这场希腊债务危机中的“恶劣作用”。最初,希腊政府的债券并不能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因此资金聚集量不足,为了尽早达到欧元区指标要求,希腊政府便找到了赫赫有名的高盛公司。高盛何等精明,对市场并不普遍看好的债券怎么会青睐呢?但面对着一个“准”欧元国政府的请求,高盛不愿意失去日后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于是,设计了一套将自己保护起来的风险对冲方案,核心就是向德国金融机构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一旦希腊政府日后真的无力偿还债务,德国的金融机构将承担全部违约风险。0 q* x" Q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