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李海涛 s5 Q4 L+ R I9 W7 O7 _
+ ]' c, d5 L: i以租养房是不少新移民的供房之道,有些人因此丰衣足食,有些人却为此倾家荡产。从广西移民来的郑女士(化名)就是一个不幸的例子,她把房屋全部出租之后就返回中国短住,不料被人用作种大麻。官司一打7年下来,法庭认为她购房资金可能与犯罪有关,因此两处房产均被没收。深感冤屈的郑女士,现在成了加拿大的“上访户”。
$ R* Y8 w. v8 j W; I2 Y8 R, F Y+ Q. U$ N& D+ s
郑女士在中国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在广西拥有大量房产,2001年移民时账上存款已超过百万加元。她在移民前就认识了老移民张先生(化名),张对她们一家从移民落地、办理证件等都照顾有加。 # `- B* f) b4 o8 o) l
" t8 G9 v# V- D官司愈打愈乱
2 z6 ^ J0 ` F+ ], L- \
$ \1 _0 ]" I! H4 y在中国就经营房产出租业务的郑女士在接受《加拿大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初她刚来到加拿大语言不通,立刻想到了购置房产出租养生的办法。她一次就准备投资购置两套住房,计划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张先生劝她资金要分开汇入,以免引起麻烦。郑女士就先后分别汇了5万和7.5万加元到张先生账户上,她也自带了部分资金用于首付。她表示,张先生一直很讲信用,两笔汇到他账上的资金都如数交给她付房款。
; ], H3 D2 @7 j! F
6 P& I8 ~ [% n9 h+ Z6 e* Q2002年10月她首先以首付30%房款,在万锦市购置了一套房产,然后又按计划返回中国,第二套住房还没有交接。张先生就帮郑女士出租第一套房屋,据张先生给法庭的书面报告称,他于2003年初在本地中文媒体上刊登广告出租房屋,很快就找到一对年轻人租客。
6 K* ]. X/ ~; d: B2 B c0 A$ n+ [% p3 ?- a6 Q T
郑女士找到租客之后就离开加拿大,租客2003年2月入住就开始种大麻,并且直接从电力主线窃电,被电力公司发现举报,4月便被约克区警方查获。张先生因为经常出入该房而被警方拘捕,房客则一去无踪。郑女士得知此事之后于5月提前返回,看到才转眼之间房屋就被变得面目全非,非常生气和痛心。
! h0 G2 }$ P/ `0 V7 Y/ O" f- L
& l& ?2 ?% V9 e* k4 X9 n郑女士声称:经过庭审张先生最终脱罪,但经过后来若干年的官司和逐步披露的案情,她个人认为房客涉嫌与张先生串通一气种大麻,且她认为张先生也知道那对租客的下落,但推脱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她这个可怜的房东。
1 I- n% H1 W3 M# m9 v
0 A/ S- q0 I/ T: H' s郑女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整个事件不仅仅是她的房屋遭到破坏,由于郑女士在购房时,先后有巨额汇款进入张先生的账号,随后购买房屋,而张先生又找来租客种大麻,张先生的前妻另案种大麻罪成立,控方认为这有可能是一个犯罪团伙。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控方仍然认为郑女士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可能与犯罪有关,经过7年的漫长庭审,法庭决定没收她两处房产。 ; L1 h$ R: A8 k( T6 O1 w' E
+ A% ~) ~7 f, B: t0 M: M9 y, H谈及此事郑女士更是觉得自己太倒霉,买了房子首次出租就遇到大麻客不说,找的律师也是什么事不做。她也是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名西人律师,由于文化差异,西人律师对她这种随意就把钱转到他人账户上的做法感到诧异。郑女士表示,他们不理解华人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嫌汇款麻烦,在当地找一个中国家人需要汇钱的,这边把钱打到他账号上,中国那边找个亲属换人民币就行了,这在西人中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做法,她说也说不清楚。再加上语言不通,最终连她的律师都不相信她是清白的,也就不把她的案子放在心上,出庭经常迟到或者就不去,也不收集对她有利的证据,比如她在中国本来就有的成功生意,常年的税单还有张先生的供词等,律师都不收集,法官因为她无法证明资产来源,而终判没收她的房产。 $ [. z% w$ ^* A6 |1 W1 l4 o1 R
# e, r* r7 C0 W( [郑女士称:经过长达7年的庭审,原来对她百般刁难的检控官慢慢发现,这个被告有些怪。一般来说,真正的大麻屋主大多希望快刀斩乱麻,尽快交罚款,找机会赶快赚回来。买房子也只付5%首付,一旦被查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时间陪不起。有打官司的几年时间,再种大麻也收了几十茬了,堤内损失堤外补。但郑女士是个例外,为了自己的房产和清白,愣是打了7年的官司。郑女士说检控官也看到她的律师毫不负责,时常不出庭也不提供有力证据,最终以检控官获胜而告终。这些情况导致检控官也开始反思,认为郑女士案中有冤情,开始帮助她向法官申请人道求情,希望不没收她的房产。也帮助郑女士投诉她的律师,并希望得到律师协会的赔偿。 : [2 z8 T3 K* n% ?3 x
. X! L/ s+ S$ V9 @) {% Q' D据郑女士介绍,律师协会看到这宗律师完全不作为的投诉前所未见,竟然以为律师和她串谋骗取律师协会的赔偿,搞得郑女士四处碰壁。而检控官的上司也反对为她翻案。
- b9 c2 }) m: x# H$ a% C$ P' H3 d y# B" [* ]: ]5 L
郑女士称,这次惨痛的出租和旷日持久的官司,让郑女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她介绍,她聘请首个律师花了5,000元,后来找的那个她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律师前后花了4,500元,案发后维修房屋花了8,000元,因窃电电力局罚电费5,000元,空气检测费8,000元,银行贷款处理12,000元,后来翻案聘律师看资料用去8,000元,换律师看资料又用了2,000元。现在律师每小时200元,已成惊弓之鸟的她四处和律师咨询已经用去了5,000元。她为此案前前后后已经用去了8万多,如果加上两栋房产几年来付的款被没收的话,损失已经接近70万。
5 }5 L2 {1 a' g+ T* {% d( I4 x# _+ w( Z9 \5 v4 O! u# n
郑女士对记者说,我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律师再贵只要收钱办事就行,就担心收钱不办事,耽误时间还要赔钱。比如说如果2003年就把房子收走,这剩下六年来她也不用每月付贷款,现在可好几年来每月供款都要充公了,损失越来越大。
, p! c& p& y$ j; s
0 L5 E5 b1 z" H" O! |3 |大麻屋装修有规定 : j, S3 Y' x. m- O+ k) D4 H
6 z* S8 {/ Y S8 C% q
就大麻屋的问题,开办大麻屋解决方案公司的科诺克(Dana Curnock)在接受《加拿大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个寻求租屋的人看上去印象不错,也出示了证件(可能是假的),甚至一下子付了几个月的租金,什么条件都答应。这不说明什么,而且很有可能你掉进了一个陷阱,未来损失的不仅仅是房租,还有巨额的维修费用,甚至是失去自己的房产。” : Y* h! d$ y- z- J- A
& H. D" C, C3 i& b6 s- e6 @& `% T精明的科诺克看到装修大麻屋的市场很大,就开办了这个特殊公司,负责警方查获大麻屋的后事料理工作。记者与他联络的时候,他正在Milton勘查一个大麻屋,匆匆驱车赶来,采访期间还接了几个预约电话,看来大麻屋还真的不少。
( ^& M% e- B, a6 b" g7 Y6 y
) b4 W0 ?( ^5 V. i: p# T% {看到记者对他的职业毫不了解,他开始详细地解释。如果警察查封大麻屋之后,警察会把种植大麻的设备拆除,把大麻搬走,留下的会是一片狼藉。科诺克得到这个大麻屋地址名单之后,便会上门造访。因为警察搜查之后,会将该住宅查封,断电并贴上一张黄条子,上书:“不安全房屋、禁止居住”。三周之后电力安全局ESA (Electrical Safety Authority)将房屋断电,市政府会要求屋主在60天内,对房屋进行维修检测,达到符合居住标准。 3 V4 R# {$ O" x) o6 X
$ ]1 a; J5 Q# {9 B, g* W% ?
他的公司就是负责清理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包括除霉、空气检测、墙体恢复,具有官方认可的签字权。而这其中花费则根据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比如除霉在1万到3万之间,法律授权费2000 -10,000元,卫生检测在3,500-10,000元,返修费5,000 -60,000元。之所以价格很高,他解释是因为需要从基础结构上把霉去掉,有的需要还新的干墙板,蒸汽清洁所有缝隙等,这样才能通过空气质量检测,工程量比较大。 9 V6 c* U1 H, i! O3 I: }) j9 Y
' r- y) `& S! \9 C7 u9 I4 Y5 m9 o( X因此说出租房一旦被用作大麻屋,损失租金事小,后续处理的花费绝对不菲。不少房东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工程公司不具备签字资格,房东一般首次遇到这种事情,往往饥不择食,随便找一个公司就来做。结果花了大价钱却不能通过市政府认可,科诺克把这类房东称作第二重受害者。随着投诉的增多,各个市政府开始注意这一行业的混乱问题,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合格企业名单。 + C. q+ j' ~; y) V: v8 p
' W0 G E0 x/ w! M' F% J
科诺克表示以往房东采用不得不付巨款整修的方案,现在不少有预谋的大麻屋业主仅仅付5%的首期付款,一旦事情败露就撒手而去,把这个包袱甩给银行。银行在半年前的做法是先雇他们这样的清理公司,把一切做好再把房子放到市场上销售,这样做往往周期很长。因此,现在银行的做法是把房子收回来,就直接挂牌销售,谁愿意要谁要,新业主自己去办整修和审验的工作。一般买这样房子的人也不是自住,往往是低价买入装修后高价卖出。 , i' D9 Y6 ^3 } ^( C
+ K. |7 {9 n0 B- h2 V" s' g
地产经纪陈荣向记者表示,他知道太古附近一个大麻屋就是这种情况,买主买下40万左右,整修一新卖出50多万,前后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
( M1 g9 K4 b2 H! ^" h4 e7 y' m9 M8 W+ m
防大麻屋骗徒有高招
9 q$ o9 ^0 t- w9 g! D' z5 Q6 e/ G Q4 j# H1 _- \2 Z: e2 |4 D
眼见过众多房东被大麻客欺骗的故事,科诺克也总结了不少防诈骗的经验。他表示,不少种大麻的租房子用的都是假证件,虽然地址姓名照片一应俱全,如果你真的按图索骥,一准找不到这个人。他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到信用局调查租客的信用记录,假证件是没有信用记录的。或者让租客提供前屋主作为介绍人,以便了解其以前的经历,不过要小心骗子会介绍自己的同伙做前房东。 G/ N6 k: Z3 A
/ b E) Y+ Z6 S6 U$ ]) `1 x
除此之外,别图省事一定要签署租房合约,注明每月要来看一次房;不要一次收几个月的房租,最好每月上门收租;要求租客买房屋保险,保险公司等于变相检查租客身份的真实;索要租客的电费单,如果用电量过高说明家里有大功率设备,或者几乎不用电也不行,租客有可能干脆是偷电种大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告诉邻居房屋出租出去了,要他们帮助照看有没有异常,留下自己的电话以便告知。
& c, | I% W3 s) s& W( ~/ A: \0 R) M$ d7 X5 r
" ^. D$ l' q8 }* K
收入疑与犯罪活动有关属民事案件
& N E1 ^/ y* a. H* J+ K: v0 ?: {, i, R9 V! P4 ~7 W: I3 ]
Nestmann 咨询公司总裁Mark Nestmann曾经过做过20年的罪案记者,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写过十几本有关资产保护的书籍,目前也是美国律师协会和专业记者协会的成员。 4 c* a1 [; T) ^& x6 ]
9 K y3 g$ H+ t% [( S1 f+ ` b他在2007年撰文指出,在加拿大如果你的私人财产怀疑与犯罪有关,而你又不能证明那些财产是清白的,政府就会没收。这种没收是民事案件,不能通过刑事辩护来抗辩,也就是说无物业主人可能没有被控任何刑事罪名,而财产无法证明与犯罪无关即可被没收。
0 j. ?. K3 O& ]& X/ w6 |2 y/ ~( y) z$ {! U* `% X
安河从2001年引进民事没收法案,用来对付日益猖獗的有组织犯罪活动,允许省政府罚没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由犯罪所得,或者部分或者全部有犯罪活动所得的资产。 " q8 |0 Z( S- C3 f2 v K
+ R5 e0 ]0 N8 P! R但实际上,没收法案主要是应用于处理大麻屋案件。大部分大麻屋业主都声称他们对种植大麻的犯罪事实毫不知晓,自己也是受害者。但是不知情在民事没收法中不能作为有效的辩护理由,按照加拿大《人权宪章》要求,个人的无罪推理在财产案件中无效,业主需要证明财产的合法来源。 , r# P2 M% K5 K2 f( h4 ]) Q- x
* P# \) f% U1 O- b! z8 Y
安河总检察长2007年的报告中称,之前4年的170宗诉讼案中,已经罚没财产总值360万加元,其中将近100万元拨给当地警方,由于成效显著全国又有5个省仿效安河推广没收法。不少真正的犯罪分子,在购置资产的时候都采用低首付,高额贷款,使警方认为没有什么油水而放弃没收。 ' v- `3 T$ ]% h$ v+ g% J
1 n9 N& I9 [! {7 l, ~3 P; ?8 H1 p& S, B c8 P' Z$ D# T b
万锦市府处理大麻屋程序
/ A8 H" P0 M5 n, M* u% c! X7 D0 O$ v; I; }1 X1 B: `+ |9 v
万锦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12月20日到2009年5月,万锦市发现46栋大麻屋。依据加拿大保险局2004年的估算,维修大麻屋的平均花费在41,000元左右,这个数字不包括租金的损失。约克区警方发现大麻屋之后,要通知所在市政府,警方负责拆除大麻种植设备,清理走种植的大麻和犯罪分子所设的秘密防范机关(陷阱、暗器等保护措施),随后交由市政府委托专业人员再作进一步处理,直至达到居住标准为止。 - Q) g3 C+ Q2 B2 D" m' {: L# b
4 c. Z% b( t7 G
万锦市政府在接到警方书面通知之后,在一定时间内要安排人员上门检测,然后作出决定让屋主如何整修房屋。一般来说先封门禁止公众接触,委托专业人员进行空气等专业测试,签署施工令允许维修人员对房屋进行重修,如果仍然无法达标则对房屋完全推倒重建。
+ U" a" r3 h. W9 L9 p( C6 L3 Z& F$ {( w' A" k* [+ n% c+ T& g. x }
~2 S% E! @5 Y# ~, H1 ?* w五花八门躲警察 8 y% V3 n6 b8 L0 P$ y$ b
. B$ [( n5 t% V0 X加拿大大麻屋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户外种植也是比较常见的手法,科诺克表示户外种植大麻为了遮挡视线,一般会在地面上挖坑,把大麻种下去之后不至于太高,周围的杂草和灌木可以起到遮挡的作用。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大麻上方30厘米的高度设置网罩,不让大麻向垂直方向生长只能横向蔓延,正常情况下大麻会长到1米左右。 / @; R ?1 y4 S+ Q8 e
% I' X8 Z, v/ M3 N6 [
警方通常对曾经种过大麻的开阔地格外重视,可以借助飞机对地面观察,红外成像装置除了可以探测到温度过高的房屋之外,也可以探测到混杂在其它农作物中间的大麻,大麻种植者后来选择在松树或者柏树下种植大麻,以减少热辐射外泄。如果在室内种植,犯罪分子也采取在房屋内外覆盖隔热材料,来躲避直升飞机红外探测。 7 O( k; v" l* r; d& H- s n
) \6 V r+ M3 B% I) j- t
警方除了空中红外探测之外,通常在深夜或者凌晨,利用手持红外观察设备进行地面红外探测。那时室外温度较低,比较容易探测门窗外泄的高热。但是警察在没有搜查令的时候也只能从公共区域,比如人行道、马路等处观测。如果有明显的红外证据,可以凭此申请搜查令。
2 ?1 }; i$ c0 O1 C5 l+ p4 Y
% ^, n5 G$ Y7 n因此犯罪分子经常用密封窗户的方法来防止热能外泄,有的甚至用砖或者混凝土把窗户封死。还有人为了减少热量,一个地点仅仅种植销量的大麻,加热灯耗电量在2000W以下,避免与邻居相比过热。还有人干脆将加建空心墙,制造房中房,中间隔层用空调制冷,防止热量外泄。也有人把下水道当做排气管道,防止从屋顶大量排热引起怀疑。
) Y& H/ W7 @8 a E1 s! K0 g& V5 a2 K) f$ W) U
科诺克曾经在Lindsay处理过一个华裔农场大麻屋,被捕的华裔妇女买了一个农场之后,在废弃的马厩(草料仓)里开始种大麻。为了防止因用电过量引起怀疑,就买了大功率发电机,放置在住宅的地下室里,以掩盖巨大的噪音。从住宅到马厩间埋设粗粗的电缆线,为大麻屋提供电力。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耕地荒芜,引起了邻居的怀疑。邻居冒险潜入农场内,发现了大麻屋的秘密,随即报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