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2 u: e% f" P7 W# a 对巴菲特2008年持股高盛的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之后,再看一下4月16日美国市场。由于涉嫌欺诈,高盛公司普通股市值顷刻间出现暴跌,每股下跌了22.31美元,相对前一交易日跌幅超过12%。尽管如此,当天高盛普通股价格依然是161.96美元,远比巴菲特在持有优先股时约定的115美元高出很多。如果行权,依然赚得钵满盆满。- a5 X( I- N* _* W& z& U) |5 H3 Z
% X. P! R0 ]) k) ~8 E* h1 e' G
那么报道中的账面损失10.2亿和认股证市值仅剩19.9亿美元是从哪里来的呢?原因是定量描述过程中概念被偷换了。- H1 L5 e( N$ V2 z4 U. r T
$ q1 g& X( a" h! T
前边说过,认购优先股时巴菲特得到了普通股认购权,可以按115美元的价格,以50亿美元购买大约4348万股普通股。也就是说这些认购权是高盛给巴菲特“额外”搭的,而不是从市场上用现金购买的。当高盛普通股市值高于115美元,巴菲特若行使认购权,便可赚取差价;相反当其低于115美元,巴氏可放弃权利,不存在赔钱问题。而那些带来认购权的优先股还在,不但本金无虞,而且利息保证。 3 J7 X$ Q% E. O2 f1 J1 \- E3 _! r: {8 x; n, [' r3 n
在巴菲特得到高盛认购权后,高盛普通股一路高歌,涨到今年4月15日每股价格为184.27美元。以这个价格计算,巴菲特的认购权每股净赚69.27美元,总计可赚30多亿美元。可是到了4月16日,由于涉嫌欺诈被揭露,高盛股价下跌了22.31美元,收盘于161.96美元,巴氏的认购权市值理所当然地大幅缩水。面对市场波动,巴菲特如果当天行权,比前一天少赚10亿美元,但并不是普通概念下的账面损失达10亿之多;相应地,巴菲特没有花一分钱拿到手的认购权证虚拟市值从30多亿降至不到20亿,并不是认股证市值仅剩19.9亿美元。5 q! p2 ~& v- q( Q
# `4 k0 G. U' f' b' } 作为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的成就并非全部来自“快钱”——即股价上升带来的差价收益,或炒股收益;其中很多来自所谓“慢钱”——固定利息收益。为了规避风险,巴菲特时常采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投资策略。2008年审时度势地入股高盛便是成功范例,既赚面子,也赚里子。这笔投资堪称本金无忧,收益保证,兼赚差价。) Q. K# q0 H. L# U* x! d
0 V- ?) s' F: V8 t9 t 当然,有些人会说如果高盛成了又一个雷曼,在公司破产时持有优先股同样输得很惨?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此次高盛所犯的事儿尚不足以被彻底打倒。首先,高盛的作为很可能是的“违规不违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只在民事法庭对高盛提出了诉讼,在这个层面上往往是经营问题,最多是道德问题,谈不上欺诈犯罪,因此往往以罚款解决问题。对于不差钱的高盛来说,罚款是过关的最好方法。9 N8 C4 B. O' [' L1 K
8 h" K& U# [1 S( m% ?
根据高盛观点,与其开展荷兰银行和德国银行均为同行,属于成熟投资者,而非一般中小投资者。他们清楚以按揭还款为担保的产品的风险特征,因此不存在欺诈。而且在美国证交会的起诉书中这种产品本身并没有违法。鉴于此,控辩双方有的纠缠,诉讼能否成立,尚待法院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