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制多存在于鱼类和鸟类世界以及少数哺乳动物中。其中,鸟类世界中占90%以上的绝大多数种类的婚配都是“一夫一妻”制,也有大约2%的种类过着“一夫多妻”制的父系群聚生活,但还有0.4%左右的种类为罕见的“一妻多夫”制。 ; \- T' R5 f# A! B3 e! Z6 m, G' U7 ?2 P7 B7 ~+ ?: N
“一妻多夫”必备三个条件$ ?' B$ k4 p h5 t7 I8 y
' N& n0 t3 \0 N 《动物行为学》杂志上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动物生态学教授马尔特·安德森公布的新研究帮助解释了动物王国的“一妻多夫”制是如何进化的。安德森认为,“一妻多夫”制有至关重要的三步:首先,雄性照顾蛋或卵;其次,雌性能够产下的蛋或卵的数量要满足多个雄性抚育;最后,雌性间为控制数个雄性彼此争斗。促使雄性单独照顾幼子的原因有多种。这份新研究认为:当食物匮乏时,雌鸟产蛋就成了困难,而如果雄鸟分工合作、承担起孵化工作的话,无疑可以提高该物种的存活率;在食物特别丰富的情况下,雌鸟能力得以提高,能够产下足够多数量雄鸟可照顾的蛋,如红脖子矶鹞一到繁殖期千方百计“勾引”雄性的注意,一旦成交,则很快产下四个蛋来交由丈夫孵化和喂养,再如法炮制,由第二任丈夫去孵化和照料第二窝幼鸟,如此继续下去,从而推进“一妻多夫”制的第二步得以实现;雌性必须使出全身的解数来控制住数个雄性,例如生活在北美的涉禽鸟斑腹矶鹬为了争得一群雄性,会“不择手段”地刺穿对手的眼睛或是弄折对手的腿,而雄鸟则在一旁观看,等待获胜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