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登山
, P ?3 f4 Y, |
& f9 ?0 z+ ]8 _8 [0 Y# P2 W) [ m# g4 X: ~! w
2000.9.6
' m# V+ C( z5 m B6 j4 u2 m" P2 U. A- H
7 f! r' O; [: F; N/ {( n4 D 您喜欢爬山吗?都说:爬山是健康的户外活动。您一生攀爬过多少大小山峰?攀登上喜马拉雅山圣母峰顶,大概是喜爱登山者梦想成真的荣耀记录吧!; G; A( I+ L- m4 j7 m( b
J0 v" | Q5 n6 N% D- p 我偶尔也喜欢徒步山路,仅只是当作健行运动而已;由于天生体能不是很好,所以连台湾一般登山者津津乐道的山峰,如玉山、奇莱山......等等也没敢尝试。充其量只因怕人讥笑说:「没到过阿里山,就等于没到过台湾」,所以就勉强自己去了一趟阿里山,于天未亮就跟随一群人爬上山顶去等待日出。还好因喜欢借由阅读一些登山者攀爬高峰,近乎挑战不可能任务的勇敢事迹,也能分享登高山者他们的快乐。
6 V+ B( f& O' o8 ^. a, j+ F8 @: d/ i0 G
看过登圣母峰者的记载:谓登山者在望着最高峰顶就在眼前的最后一程,有一必须遵守的安全考量规则;即因每日必然有的天气变化,限定于下午二时前不管有没有到达山顶,攀爬者都必须折返。这关系着人与大自然对等关系的微妙互动,真是考验了人体能的极限与启动人对生命的高度盼望。
1 R/ A& `" Q- r4 m( L( |! u$ m$ Z$ w4 C5 r- B; S: }
儒家说:「登高弥自卑」;登上山顶,眺望山下的景物显得人的渺小,教导了人的「谦卑」,环视周遭的云海,叫人慨叹自然的奇观,仰望蓝天仍是高高在上,激发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所以激发人发明了飞机、火箭等等,大有与天争高,探究宇宙至深奥秘之气魄。
: B ]5 I0 b3 F' i1 A- r
0 ?3 w2 w! q5 w; r 佛教近年流行「山水禅」,行者行走于山林水边;除了享受林木释放出来的氧气,更藉着潺潺溪流声及虫鸣鸟叫,「涤心凈虑」、「反闻闻自性(注)」一番。不禁吟咏——「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山声、水声尽是广长舌」的禅话。又说:「上善若水」;一趟「山林飨宴」真是不虚此行;平添了心灵来自大自然,不同的体悟。
6 n4 C% |$ \4 a7 T$ N5 b1 ?6 L; N( Z( C7 u9 p. `) v) H
登山不只是一项体能运动,也可以是一趟心灵之旅,这也因人是万物之灵的珍贵。所不同者,因每个人不同的知识或信仰背景的差异,登山的意义和灵感的启发就显现了不同。但总说也都是教导人「高山仰止」一番。+ ? Y4 p" z7 `9 Z$ w0 |$ B4 ]
1 {8 C5 L3 j* q# \* `7 P 在基督信仰里,谓:天地万物及人,无一不是上帝所造的。上帝不只是以色列的神,他是万国、万民的神。摩西登上西乃山顶,有 耶和华神的晓谕、十诫的律令。耶稣基督在山上宣讲「登山宝训」;论八大福;宣告 耶稣基督来到世上要成全律法;成全上帝的话语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U1 g0 V8 }. f8 b
6 n2 ~$ a+ J# K$ \- _' C 有句古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本生是物质的东西,赋予它灵气的是 神加添给人的诗情画意。因此从人为出发的「觉悟」,其意境似乎也随着山的攀登,节节升高而远阔;人历经了某些艰困与难处,修炼成某些深度的体证,类此佛教徒锻练了「自力」工夫。然而从神临在于人的「见证」,就不是看人攀登的高度来决定。因为 神他自高处临下,信祂的只需迎向祂——
; @. `# g- Z& Y4 z) m$ m6 U
' ~: h7 s) P/ `' v, c3 j5 n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诗121:1-8)/ v+ v( Q" ~0 K! A. M
+ R# n1 G: K0 K! r 这段经文是人向上仰望于神的帮助、保护、庇佑。人与神的关系是神施恩惠慈爱给仰望祂的人。
, f( d% Q: V$ V6 N$ E% m+ c6 j* d& q6 x1 f+ R# w
「你们要向天举目,观看下地;因为天必像烟云消散,地必如衣服渐渐旧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如此死亡:或译像蠓虫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远长存;我的公义也不废掉。知道公义、将我训诲存在心中的民,要听我言!不要怕人的辱骂,也不要因人的毁谤惊惶。因为蛀虫必咬他们,好像咬衣服;虫子必咬他们,如同咬羊绒。惟有我的公义永远长存,我的救恩直到万代。」(赛51:6-8)$ y+ T2 w( b5 l' N
( X6 A2 T9 z0 c& ?; I- D' m# ^. J6 [ 这段经文训勉人在地上须将神的公义、训诲存在心中;不要怕人的辱骂,也不要因人的毁谤惊惶;因为惟有神的公义永远长存,神的救恩直到万代。人与人要有良好关系是须仰赖神的公义。, ]/ D# h7 P8 p/ c
. W1 m1 _( ~3 G4 e% E7 w5 D3 L 信靠唯一真神的基督信仰,重视的是人与神、人与人在神爱里的亲蜜关系的维系、联合。这关系的联系全在神的恩典里。人这方紧要作的只是仰赖、交托、顺服,而非个己的修行、功德;是「他力」在基督里的完备。
: |$ t. {8 h& @6 ~- t2 p6 C
+ Z6 ~4 u L3 Z 「仰望从小山或从大山的喧嚷中得帮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诚然在乎耶和华——我们的神。」(耶 3:23), W" J) S- x$ @$ S1 m
/ Y4 b" v- G+ @, G1 z6 h+ X! o% G! f
藉着「登山」的觉悟或启示,不管是自力或他力,其实都是神赐给我们的。不幸地是往往「自力」易造成「自大」;登高若成为人夸耀的记录,一座座攀登过的高山徒然只是成为认识神的处处拦阻。因此「自义」就阻隔了「因信称义」;因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白白得的恩典。这是我们要深深以为警惕的。
/ u y0 h O! s+ q/ C; Y
/ W; L& e% w2 f* F4 O7 y5 r3 X6 x0 g 感谢主,基督徒在神面前都得有平等的恩待。人不必担心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攀爬最高峰,或者什么大小山峰都不曾爬过、走过。只不过曾经被眼前不注意的一个小土堆给拌倒了,也或许连这样的一次小意外也不曾有过。好大的福气,只有在基督里,人尽管泰然自若,在 神的爱里心安理得。那么「登山」时吟咏几首诗词、歌赋,唱颂几句禅偈、语录,平添的只是「生活」的色彩。可千万别把它视为「生命」等同;因为生命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起始和活泉,才可以称为是生命。唯上帝造天地万物,唯 主耶稣赐生命活水。3 T' n- m+ m4 a( c0 a. t
- } m3 w+ _/ ^/ r7 v1 x 「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 4:14). z1 o' ~' A* I* y
, _7 a3 B# B& @ 因此我们登上个人的高山,指教我们发现了个人的极限,让我们都能谦卑仰望于高过一切大山小山的 天父上帝。5 R [1 O, l4 }$ J
2 U' v h; j- ~1 `0 c" ~! j1 G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赛 54:10)) ~- b _+ ]4 w/ p# k' u
3 F6 e8 b! Z, \0 Y' N" Q
当赞美主!「平安、喜乐」的心,唯 主所赐;唯 主高高在上,是生命、智慧的起源、活泉,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 W1 U9 E8 h @5 j* \0 P
8 W% b; P" t1 u, E4 r' z ______________
5 w9 F' r' i) f3 M: P' i9 c: G- q% \) z. f8 C0 S# Z @7 M
注:
5 h; \. ` X& z/ A8 }
0 j: ~9 ]2 e3 i- a: Z; E5 p 反闻闻自性:谓学佛人在动静之间要时时刻刻「回观返照」于清净本自佛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