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5. 5 m& ]! e, W) j
自从非典之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食在广州”。这个倒是没什么错。说到吃,确实找不出那个城市有广州这般的热情和创意。 8 t" T( u% w( J4 E0 W* r
刚到广州的时候,饭桌上端起第一杯茶就喝,被同事一把抓住:“那是用来洗碗筷的!”这个着实让我想不通。明明是干净的阿,洗什么来着。
% l' u, a4 K+ S' b5 @- T2 Q+ m
b) I. U3 K% }% p. y6 q' t 在非典之前,野味确实也比较盛行,大把的食府躲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各种野味一溜排在铁笼子里面,任你挑选。由于工作关系,和领导以及非领导们都吃过不少。有野猪、穿山甲(这个是犯法的)、野雉、狐狸、蛇之类的,久负盛名的果子狸反而没有碰过。最恶心的一次是吃所谓的蝙蝠汤。一想起蝙蝠那个鸟样,在看看飘在汤里的骨头,那个恶心劲,难以言喻。可是领导请客阿,不能不给面子,装模作样的舔了一下,奔到卫生间狂吐 。领导还中意田鼠——那就不说了。想起来我就没食欲。
0 e2 s; t7 q, V+ H# z, \ % E g P9 {$ z& l$ D. Q
但是,瑕不掩瑜,广州的饮食还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汤。以前都是吃完饭喝汤,到了广州却是先喝汤再吃饭。而且,汤俨然成为一顿饭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顿饭成色怎么样,就看这汤了。很多人都知道广州的那句名言:女要嫁得好,首先要会煲一手好汤。 2 d1 w! E/ I* h( [/ r6 A- X. p
在北京的时候只知道紫菜蛋花、鸡蛋西红柿之类的大众货色,只当是饭后助消化的东西, 到了广州才知道这里面学问大了去。用什么料,点多大的火,花多少时间,都有讲究。什么样的时令,什么样的天气甚或什么样的心情,喝什么样的汤,也有讲究。总之是烦。
6 J1 ?* a1 V2 J5 r9 n A ' P4 B" M) }4 Y, C2 f7 j% E
不过呢,喝惯了汤,还真能养成依赖性。一顿不喝,吃饭难免不爽。在单位的食堂里,有时候宁可不吃饭,也要喝口汤。 # F9 e4 @, n' Z% H$ F1 c/ r
和汤水对应的,是非常有特点的凉茶。这个东西为什么叫茶我一直纳闷——明明是药 材熬出来的,中药而已,居然也成了解渴降火的茶类。看看广州数百家连锁的“黄振龙”“百合堂”之类的凉茶铺里就知道,这个东西还真是浸入广州生活的骨髓,有事没事,大家都乐意在小铺子里坐上一会儿,喝喝茶,聊聊天。我喜欢菊花的,非常甘甜。
7 ~6 Y6 r4 I5 V. K
' j/ ~+ x! _( n5 P( S( ~ 广州人对茶的钟爱还体现在早、晚两道茶上。日盛之前,月升之后,老伯们就把各个茶餐厅的位置占满。各种市民消息由此得到迅速的放大。我一直奇怪,不就是吃点心吗, 用得着叫做早茶、晚茶?不过反过来一想,茶这个字确实更能体现一种休闲的生活态度。 毕竟,早晚茶已经不是大家填肚子的一种过程,而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形式。 ; }( Q; M. K& F0 j$ @ ^
如果我没有看错,广州开的最多的必然是饮食店。似乎家家有客,永不谢幕。给人的感觉就是广州人民好像都没有厨房,得靠下馆子来解决吃饭问题。事实上我也发现,一般 的宴请客人,广州人很少在家里开席,多半都在外面。有什么聚会、见面也不怎么喜欢在 家里进行,一定得移到某个吃饭的地方。仿佛只有在肠胃的蠕动中,话才能说的顺畅。放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这好像都说得过去。 $ E e5 z1 D% p$ W$ `( s
- B8 v C1 z: j, ^* z9 q 就我而言,最喜欢找个路边不起眼的大排档解决问题。口味正,价格又绝对便宜。关键是,随意。拖鞋,大褂,就这么一顿。你去广州酒家、唐苑、凯悦吃饭,服务当然标准 ,不过,也就那样了吧,正经八百,西装革履,满座高朋,为工作而吃饭,累。 " l7 D+ Q' a' N0 S5 t: g; y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开着宝马、凌志蹲在路边的大排档大吃大喝。实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