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
+ h# C$ F3 n* q5 b* M: d* m& l7 D: l) l6 k- j
•何谓科学主义?7 A$ ^. d5 h8 I. u: B) ~5 o
# x7 E' Z# c4 s; C% d
有人会想,如果按我前面论及的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每一个科学家都应成为虔诚的基督徒才对,为什么现实并非如此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是,科学至上的科学主义世界观是阻碍一些科学家认识神的一个重要原因。什么是科学主义呢?何天择博士在《人从哪里来?》一书中对科学主义这样描述说:“将科学局部的知识视为人类全部的知识,将科学有限的范围视为唯一的境界,将科学相对的学说视为绝对的真理,并以为在科学之外的其地学问都没有研讨的价值。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生一切问题,所以高唱‘科学万能’。这便是科学主义。”我认为这是很中肯的。* c7 f" {$ ^+ \) X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有目共睹的。不幸的是,自从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开始抛弃神后,科学家对神这个造物主的崇拜便逐渐演变为对受造的科学规律和受造的人的理智的崇拜。人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主宰,把科学方法看作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成了二十世纪的新宗教,被无数人盲目地顶礼膜拜,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 x/ {% e) }( f- q8 U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科学家举办讲座,听众不管是否听得明白,都无条件地接受。而且,往往越听不懂越是自叹不如:这道理太高深了,这个科学家的知识太渊博了!从不对科学家所讲的东西置疑。相反,如果是一个神学家讲道,无论他讲得如何清新易懂,如何有根有据,人们也会疑云满布,百般挑剔。$ v# g% p9 _5 E5 S& d( i! w
科学主义的产生除了摒弃神这个主因外,也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源。前面已经谈过,现代实验科学的主要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归纳法是观察、实验开始,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来。演绎法虽以假设开始,却一定要以观察、实验的数据加以验证。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始终十分重视实证,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如果把这种重实验数据的研究方法不恰当地由物质世界扩展到灵性世界,由研究被造的自然界扩展到探知造物主时,就成了谬误。" H; r0 K$ n) r$ i( \
此外,不少人认为,科学家的信仰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因此是客观、可靠的:而基督教的信仰是出于人的臆念,因而是主观、不可靠的。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由于方法的误用和对基督教缺乏了解,加上一些历史原因,不少人开始把科学与信仰对立起来。认为凡不能用科学方法证明的,皆不可信:基督教的信仰不能被科学证明,所以也不可信。当年,别人向我传道时,我要对方把神证明给我看一下;今天我向别人传福音时,又受到同样的挑战。可见科学主义的危害之深。
" i7 g0 X ^: h: c$ Y' D•科学的局限性3 Y+ ]+ w5 j" } K) U3 m5 U
科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科学的局限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4 L2 R' A: m; |; s7 z8 r首先,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以重演的(reproduibility)被动的( manageability )和可以量度的(observability)。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必须可以不断地重复。如果我们公布一个新发现,而他人无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个新发现是不会得到公认的。但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如辛亥革命),个人一生中只发生过一次的经历(如初恋)和业已完成的事情(如生命的起源),是无法重演、不能用科学加以研究的。# r+ [3 a! h! m; v9 L
所谓被动性是说,当研究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被研究的对象一定要作出相关的反应,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无论我们如何改变条件,研究对象或无动于衷或乱变一通,研究工作就无法进行。神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而已远远高于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科学方法去研究神。3 L& K0 N0 D, p% Z8 q% v
另外,被研究的对象一定可以量度,如长度、大小、重量、强度等等。一次和一位朋友谈到此点时,我说:“爱是无法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因为爱无法量度。”他立即反驳说:“爱是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据说科学家已经发现,当人表现爱时,会发出一种波。”我说:“至今为止我尚不知道爱可以用波来测量。即便真是如此,这恰好证明了我的论点:只有可量度的东西,科学才能研究。”对方听后先是一楞,尔后哑然失笑。研究对象的限制,使科学研究不仅是有范围的,而且范围是狭窄的。科学研究得到的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
; v. L& V5 A O; i+ Z& |8 b其次,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中性的。科学成果,如化学物质、细菌培养、原子能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武器。而目.科学发展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问题日趋严重。2 u5 `! Q- ^# t' g
第三,科学研究对灵性世界鞭长莫及。在第一章里我已谈到,和物质世界一样,灵性世界也是一个客观实体。灵界中有神,有由天使堕落后变成的魔鬼撒旦等邪灵。灵界存有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科学中有一条“铁律”:证明、研究者一定要大于或等于被证明、研究的对象。相对于灵界,人类既无量度标准可用,其智慧又远所不及,科学只有望洋兴叹。“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4)心灵和诚实是认识神的唯一途径。' A: V& {$ h1 T6 O
第四,科学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解决人心和道德问题。纵观人类历史,科学事业一直在向前发展,近二、三百年尤为显著。但是人的道德水准并没有随科学发展而相应地提高。相反,科学愈发达,人心愈诡诈,道德愈沉沦。
9 S+ O* p: j) d; J: ~! H- V2 }4 @当今的美国就是例子。难怪在美国太空事业取得辉煌成功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森在就职典礼和国情咨文中多次大声疾呼:“我们固然在征服外太空方面需要更大的抱负,同样地,我们也需要征服我们的内太空——人类的内在心灵。”尼克森是受人尊敬的、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不幸的是,他因水门事件下台,在内太空征服战中败阵下来。然而,征服内太空的必要性是随时可见的。' e" S' @% ]/ \: v
一篇文章曾谈及纽约的公共汽车问题。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车十分拥挤,等车的人拼命想挤上车;一旦上车后大都堵在车门口,这样下车时方便。为了使更多的乘客能上车,司机请车门口的乘客向空着的中部移动,但不管他如何劝说,毫无功效。司机不禁长叹,“我们已经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却无法让人从车门口向车中间挪一步……。”
# d/ o$ X% ]- ?! @•信心的飞跃
3 u5 L3 j- A. O& \2 @1 ]+ V从神存在的证据、《圣经》的权威性、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历史考证到本章有关科学与信仰的关系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督教信仰是置根于历史事实的客观信仰,与理性、科学相行不悖。理性的思辨和科学的成果可以成为我们信仰的基础。然而,科学只是求真,基督教信仰却是求真、求善、求美。这是基督教信仰超越科学之处。人们单凭有限的理智和科研活动是无法企及神的。我们只有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凭信心飞跃上去,才能和神建立个人关系;接受耶稣为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成为神国的儿女。在与神亲密的交往中支取智慧,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和虔诚的基督徒。
9 f3 y* y) R+ z7 G5 S7 r) s7 I2 k9 o
主要参考书目" w- B |4 C8 t& u+ P$ t" R8 b
. I. w$ \/ m) p& |6 y6 D9 |
1. 韩伟等,《科学理智与信仰》,宇宙光出版社,1989年。
$ t4 z5 s% l9 ~6 z9 P& _" ]( ~2. Jean Sloat Morton,Science in the Bible,1978.(陈永成译,《圣经中的科学》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部,1980年)。
. ~) G: N! A5 ]& }- e6 d3. Paul E. Little, Know Why You Believe,1988.(詹正义、区秀芳译,《你为何要信》,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2年)。. e" u3 [% J3 s# D) i
4. 余国亮,《物理学家看圣经》,道声出版社。1987年。2 g& h! G( }, ~; ]6 f
5. John Houghton, Does God Play Dice? A Look at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e, 1989( 钱锟译,《宇宙:神迹或机遇》,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92年)% s3 D; s! |4 P' C1 q
6. Robert jastrow, God and the Astronomers, New York, London,W.W.Norton,1978.+ ]' s1 q2 H, L6 M9 Y
7. 潘柏滔,《进化论-科学与〈圣经〉冲突吗?》,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7年。/ E2 q5 f- `/ B
8. James C.Hefley, Scientists Who Believe,(刘家玉译,《科学家相信神》,右北,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部,1980年。)
/ J" d# \; l0 u! S; y9.林治平编选,《探索者的脚踪》,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0年。7 p: \3 j8 |/ K+ c
10.周功和,《基督教科学观》,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3年。% h9 N/ q: ^/ \7 X' U/ v
11.金新宇,《科学与基督教》,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年。6 @ ?2 A; v, q* t) G
12.林语堂,《信仰之旅》,香港,道声出版社, 1991年。
0 a6 m/ m4 N- O$ Q5 i13.梁斐生,《真金不怕洪炉火》,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199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