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的答案:(网摘)
原帖由 東方不敗 于 2008-3-4 17:01 发表 
; j; D6 v& p1 T; n* E, K7 @9 f' }. ^$ W不绮语 、不嗔、不邪见
& t: B* N6 a" Z2 P# ^. Y这三个是什么意思呢?
" P3 ^0 r1 g! A还有如果以前杀过蚂蚁蚊子之类的 改还来的及吗?还是甚么呢 / R- k) H$ K, W2 f% w
! R" M# |9 j0 C: y- q; q
- k) |: ?8 s6 M6 i+ a+ z! L
* P* U" y9 D2 J* H; C绮语是花言巧语、诲淫诲盗、情歌艳词、说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义等言语。所說的話非常不正當,有的說某某女人如何如何,或者說某家如何如何,綺語所說的話近於邪,不正當的話。
$ M4 x+ o) {3 T- y/ a% }$ X" E9 a' s+ V7 n f' ]
) C) }. S ? z) v7 s/ L" ~/ e( n( h! @6 j+ i; |- M
邪见,有二个根本的大邪见,一个是常见,另一个是断见。常见者认为一切都是永远不变。他认为人死了,下一辈子还是投胎做人,永远永远都是做人,这叫做‘常见’。断见者认为什么都没有,连因果也是没有的,他认为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灭见’。 这种人不信因果,不信轮回。
3 z) ^( o9 t. `: m9 c) ~1 I" a. \# q: a$ r$ c2 Q
佛法无论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视身、口、意的清净。人们在言语上造业其实很厉害,语言不是无形的。中国儒家也经常讲到言语的严重性。书经上说:‘惟口出好兴戎’,也就是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如果不深读历史,不会相信这句话;看历史就知道,往往因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 t T, G! L& j
' r* H" x: z7 P( b( V2 Y, O, K' g
! Z8 }- ~+ D$ k4 V1 [4 S- k事实上,身、口两种业力的总指挥是意,也就是意识、意念、思想,意所造的业主要是由贪嗔痴而来。例如我们偶而有一点不高兴的心理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修行来讲,对人对事有一点不高兴,就已经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为有很多,微细的较难察觉。 # ~$ {/ O' c0 u& V# h" i: s
0 P1 ?& m. g1 {. u, c
譬如一个好人讨厌一个坏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然而这个起厌恶的心,就是嗔恨心。这在人道行为来看,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因为不高兴的心理绝对是厌恶的、嗔恨的。但是在菩萨道看这个坏人,却是怜悯的、慈悲的,等于我们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女做坏事一样,虽然也愤怒,也打骂,然而当父母打孩子,往往一边打,一边流眼泪,那等于是菩萨的行为,内心没有真正的嗔恨。如果没有这种父母的心肠则不然,是非太明,善恶太清,已经是嗔心的种性。 ~' `- e+ D0 h& z/ F( f# L
& c; k! P1 y( O# U) j: B) C3 V/ T( k$ g3 H* |+ n& N
我们晓得,阿修罗道译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阿修罗道也是天道,很高哦!人死后能到阿修罗道,谈何容易?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道就是阿修罗道,此道众生善恶分得很清楚,因为嗔心重,不得证果,连天人的境界都谈不上,不过他有天人的功德福报。理由何在?因为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见,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恶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个人在佛菩萨面前犯错,乃至打骂菩萨,往往还可以逃过去,如果在鬼神面前玩这一套,他非处罚你不可,因为他的善恶观念分得很严谨,但是在菩提道上却犯了嗔心的戒,正因戒禁取见的观念太重了,无法证果。
8 [# z; V; h% L5 M' g
6 d1 t, v- a% m5 U3 W, c7 z- f, }/ l% k5 ^* o. ]1 ^
至于杀小蚂蚁蚊子之类。这个人人都犯的很多,而且很不注意。我原来就是喜欢见到家里窗台上的蚂蚁就碾死。现在知道错了,实是在造杀业。一个心里有杀心,二是终会招感这些小生命的嗔心和报复。 但只要知错,一念挚诚忏悔,告诉自己后不再犯。这些罪就能灭。(佛教里专门的忏悔法门,把现生所犯的罪忏悔掉,不留到下一生),但有时还是会无心踩着伤害他们,那本身不算反戒。但看到后要为他们念佛,向他们道歉,说不是故意的,告诉他们别起嗔心,脱离蚂蚁身,往生善处。这些小虫生命更是及其的短暂,不断的轮回,不断的被人碾死,被别的动物吃掉。他的嗔心、执著心、斗争心很盛很盛,更是可怜!3 u( J0 j4 J, C
9 _, b0 v- B& U. r1 i[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8-3-5 13:4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