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7|回复: 25

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面具 --- 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的真相 (转贴)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来源: 逍遥如风 于 08-02-27 21:24:36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 L. U) V# l2 r' T6 j" A                     4 \4 {; P, \) m; o
                      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面具 --- 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的真相& S5 _* r+ L9 O4 G) p

1 P6 V) _1 u' }. g' v* U, R                           嘁哩喀喳8 i! U0 n! R$ p1 R' v$ }
+ ~7 F5 J. o- R8 p; p1 V( ]
6 i' _* H5 j+ [; A
1)简介
3 O: R5 U' q, U' ?* ]---------- Z1 V4 C! I' N- H# {% ^+ T* A4 e

: U& B. R- g8 h. P基督徒们很喜欢把“爱人如己”挂在嘴巴上,这样显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很高的样子。实际上,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基督徒真正做到了“爱人如己”?全美国只要有 1%的基督徒们做到了“爱人如己”,美国的大街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人了。基督徒们辩解说,就算做不到,可是这个标准是所有宗教当中最高的。是不是最高我不知道。但是,这个逻辑却十分可笑:道德水平的高低,难道是看谁的口号喊得更高吗?真是荒谬。0 T7 Q% o, y9 X, K- n" o% d2 k: V

" T0 e, [' Q8 ~  Y# D抛开这种荒谬的逻辑不说,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实际上是一个基督徒们自欺欺人的伪善面具。本文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从“圣经”出发,分析一下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的实质 --- 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面具。本文将分别论述以下几各主要论点(随后就是详细的证据/论述):
6 d& p% n4 z# R4 o- Z9 s3 }3 Q7 p 9 F' g# q# w& N! w, g: h
a)“圣经”里所有“爱人如己”的地方,对应的英文都是“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也就是说应该译为“爱邻如己”。) a) W! j& w/ A+ V: d% `- Z3 k

/ O6 ^) f, @0 Zb)那么,谁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呢?耶稣专门有一个比喻讲过这个问题。很清楚,基督徒们的“邻居”就是关心和帮助基督徒们的人。# Y+ p, U/ g4 D/ q
! x6 A! l! v. b: G" |
c)即使从“爱人如己”的字面上说,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也还是一句空话。因为,耶稣给基督徒们“最大的戒命”是“全心全意”地爱“神”。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爱“神”了,还有心思爱自己吗?既然不爱自己,“爱人如己”是不是一句空话?( v+ R- r8 w. Y5 J
6 p7 N0 S! p4 n( v
d)有些基督狡辩说,“爱神”和“爱人”并不对立啊。很遗憾,根据“圣经”,“爱神”和“爱人”是对立的!" \- S, t+ D9 s

, ^1 _7 p7 C% i6 ?e)基督教宣扬的“爱人如己”其实是用来衬托“全心全意爱神”的戒命的。“全心全意”地“爱神”的时候,“爱人如己”可以包括把自己的儿子烧死,也可以包括把自己的女儿献出来给别人奸淫!把自己的儿子烧死,把自己的女儿献出来给别人奸淫,这是什么样的“爱人如己”啊?
* u4 A2 L; v/ ]2 L : B1 r+ l. I6 X
好了,现在我们来分别详细地论证上述的论点。 最后是结束语。3 r" Q" @+ V1 U. R$ H, I# ~+ M
! `9 B! f/ p0 I0 N/ q$ j
7 {2 v* N- j5 h. y6 |: {. b
2)详细论述
7 q6 c! p- i, r& Q5 A------------3 V$ B' c! Z% w+ [
& n7 V/ `" N% C; {: j7 S
a)“圣经”里所有提到“爱人如己”实际上应该译为“爱邻如己”& M5 T5 Y* k4 j
% l' O5 B2 ~9 n
这一条比较简单。根据我多年读“圣经”的积累,“圣经”里提到“爱人如己”的地方有:利未记19:18,马太福音 19:19,马太福音 22:39,马可福音 12:31,罗马书 13:9,加拉太书 5:14,雅各书2:8,马可福音 12:33。" `: u& Z) D0 R+ z1 M6 U6 }8 E
# c$ d5 y- t5 s  ~2 W% Q* {
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所有这些章节提到“爱人如己”的时候,对应的英文都是“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稍微懂点英文的人都看得出来,这“爱人如己”其实应该翻译成“爱邻居如爱自己”或者“爱邻如己”。& W- @( @1 P2 h" Q. n0 t

6 r* ]# P/ d; k2 V* k % \1 ^1 I3 w* Z) ^+ ^/ }! X. S
b)那么,谁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呢?
' T5 B4 M% t0 \: F- Q# i" C
. m, @" R7 G+ ~9 w- A基督徒们狡辩说,哈哈,嘁哩喀喳你露怯了,耶稣专门讲过谁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不错,耶稣是讲过。耶稣是怎么讲的呢?当耶稣唾沫星子横飞吹嘘到“爱邻居如爱自己”的时候,有人问耶稣:谁是我的邻居呢?看看耶稣是怎么回答的:
* z6 I: l) F3 {0 a7 @5 p1 q
0 B+ u9 K4 a( |2 U0 v  路加福音
7 n4 B; H* j5 P7 s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0 }: {. T6 C* `9 l9 R" h
  10: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5 Y  v0 c$ l) }1 ]4 y4 J% v  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 H  @% A; s7 y1 Z
  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4 n2 W# p4 y$ K1 a3 l
  10:33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7 Y& x( S  u: o+ m) O1 b
  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 l% X) G& f) U) H  x( H
  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 D) |- \+ M, b  10:36 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 j( H' H5 R8 R  Y% E6 M
  10: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7 D" P; _3 o! [  |0 J # s9 N6 ^' `. X/ x2 f' U0 ^# [, E
谁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呢?耶稣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不帮助基督徒们不理会基督徒们的人们绝对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爱邻如己”是不适用的。只有那帮助基督徒们关怀基督徒们的人才是基督徒们的“邻居”,耶稣菜肴基督徒们对这样的人“爱人如己”。
3 w/ l$ l: S: ?4 W9 h+ n* c4 e0 M; Q& [5 }
清清楚楚名明明白白,有一点含糊的地方没有?!, h! K* l4 i: r1 u! e

' Z" G; P; T+ E4 ~6 w* ?5 f7 Zc)抛开翻译错误不说,即使从基督教的教义上来说,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 Y) c7 R# |4 c: W
- T& J5 Y7 u8 k
为什么说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根本就是一句空话呢?有人问耶稣,对基督徒们来说,哪一条“戒命”是最大的?耶稣回答说:
/ y- R- i) U! l1 T* M/ w) a
' n0 ?3 Q5 I5 j$ t2 s% |  马太福音' Q% H6 W; z6 ^( L. t
  22:37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1 u, R9 z5 o. R. d* [, M
  Jesus replied: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e' N0 o* y7 F. |# W4 F  D  22:38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8 v2 ^7 f, X9 b/ |
  This is the first and greatest commandment.
; Z- p! g# k! H4 L3 M  22: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5 t! H" j8 X8 b
  And the second is like it: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7 E8 g( K9 j, z6 n3 U+ E# V
$ t& l1 Z$ t% N, N. H很清楚,耶稣给基督徒们的“最大的戒命”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里,如果把“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翻译为“全心全意地爱神”其实不是很贴切。英文的原文比“全心全意”还要强烈得多,我们直译为:“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灵魂全部的思想”去爱你的 “神”。& v  N9 A( a& x, d

  G# G: ^. K7 I6 O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基督徒“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灵魂全部的思想”去爱这个“神”了,这个基督徒还能有心思爱自己吗?耶稣也说了,基督徒们爱“神”要爱到恨自己的父母妻儿甚至是很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基督徒们还能爱自己吗?如果基督徒们不爱自己,“爱人如己”岂不就是一句空话?  P$ S; d2 G9 q6 C! h: f
, [( Y- v4 w. \( Q. I' {% o
d)“爱人”与“爱神”完全是两回事,甚至是冲突的!
& F6 h, R" {% N" [1 D
+ e$ `( U7 B0 w5 N6 L4 p8 I有些基督狡辩说,“爱神”和“爱人”并不对立啊。很遗憾,根据“圣经”,“爱神”和“爱人”完全是两回事,甚至是冲突的!我们来看几段“圣经”:
- S3 O5 h" c. D7 h7 w* R; N* F# c; V9 Y! @; u9 B5 W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 m3 e' Y4 a6 ~0 V7 ?2 ^  "If anyone comes to me and does not hate his father and mother, his wife and children, his brothers and sisters--yes, even his own life--he cannot be my disciple., g4 n; d+ M; U- k) y

$ M3 E0 k" W5 R7 _) C, p请注意,这里“爱我胜过爱”看英文原版应该翻译成“恨”,即“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显然,这里“爱神”和“爱人”完全对立起来了。耶稣甚至叫嚣要人们恨自己的父母妻儿和自己的性命。即使是把“恨”翻译成“爱我胜过爱”,“爱神(爱耶稣)”和“爱人”也完全不是一回事。9 \0 L% Z5 K9 k9 i: ~
2 x7 D: ~( u6 @
再看:5 a# t4 n' ~3 Y) p; N5 H9 F

% r. a/ S% r! k. {8 Z4 J, N  N  约翰一书 2:15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 ^# E; b  ^) U
; B- {( ]7 t6 Z, [9 t- j这一条,明显在强调耶稣给基督徒们的“最大的戒命”。因为要“全心全意”地“爱神”,所以“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这也在一次说明基督教的教义里面,“爱神”和“爱人”完全是两回事。
5 u: `% U3 v) J$ F% j8 z6 V/ }9 |3 X8 V( e2 M
再看:
& ?: A- u% z8 S% l& y( U1 l$ H. [, `: T; C' r9 \1 R, Y5 p- k
  马太19:29 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添妻子),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 E7 W: `$ M) F
) q4 D/ x& X( }$ l5 F4 y5 S  马可 10: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 L4 @! @4 g' |+ \$ T" m
  马可 10:30 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 {6 s( P3 a. O1 T

5 U+ C4 r. H. X+ r+ N" d3 G  路加 18: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0 a# U. M5 Z% S$ m; s0 D, F  路加 18: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3 {% s; _5 E5 x5 T* }
" M  w7 h, _! ]$ g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爱神”和“爱人”不是冲突的,为什么吹嘘“爱人如己”(实际是“爱邻如己”)的耶稣要基督徒们撇下父母妻儿呢?
4 y( y8 O5 G- @2 ]! D- n4 q: z) q& C% r
再看,“圣经”(新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鼓励基督徒们不要结婚:5 f* u) I' k; h
5 F0 u* m4 t) @1 ~% _" y
  歌林多前书 7:8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嘁哩喀喳注:这里应该翻译成: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还是保持不结婚的状态为好)0 c4 Y9 s; R, W! @4 f+ \$ \' z
  Now to the unmarried and the widows I say: It is good for them to stay unmarried, as I am.
# z" T1 _4 B7 w) Y* v9 {$ x4 a6 ?  7:27 你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
9 r8 I% S& |& L2 N$ U  7:28 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7 w0 k4 M* s1 h6 {* u6 {. ?
: _7 N) u8 D5 z2 b

; f. ^; Q& J, j. {1 u7 t  I那么,为什么“圣经”不鼓励基督徒们结婚呢?原因也是那个“最大的戒命”:3 |# Y6 J  P$ a. x4 L  i) `& d

2 b2 Q+ b& d3 F" o0 H6 k  歌林多前书7:32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
1 M- O* l. x7 D1 L$ b* H  7:33 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7 {: y8 t' w4 G3 l' f
  7:34 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7 ~" E' s. u$ Q4 T4 X4 O7 u" v" Z
  7:35 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
8 C4 E4 B, {8 S+ L" ^2 g4 ]
/ j7 W8 Z& Z" u' g看看!为了“全心全意”地“爱神”,“圣经”明确鼓励基督徒们保持单身,原因是结了婚的话就要分心去爱自己的配偶而不能“全心全意”地“爱神”了!
9 R. S9 n/ w1 S; i0 w2 C4 u: z) N1 p0 P9 ~: m) j
这些证据已经足够说明: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爱神”和“爱人”是冲突的!
8 p: ~0 c0 a# ^( y& R: o2 a/ f7 q( v( L( V8 ~' A
e)当“爱神”和“爱人”冲突的时候
5 _4 U1 A  u1 d
# f) f' |; T& X+ T0 S3 o9 G“圣经”里有这么个故事:基督徒们的万世楷模亚伯拉罕特别敬爱耶和华,对耶和华的指示,那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得也要执行。一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号称“全知全能”的“神”耶和华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考验亚伯拉罕的忠心。怎么考验呢?竟然是让亚伯拉罕去把自己的儿子烧死!请看:  p) M+ K! t6 t- w% }

; g7 e" p  G) F  创世纪22章# e% ~0 B" A9 O& Q
  1 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
" P& T. `( x4 F6 X7 e' p/ J  2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
3 _& b! l# K" E8 X3 k' `    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6 \3 U3 n, S6 h6 p& ?4 v  3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
: m2 ^3 Q8 `# K3 |: V; R' D    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a9 J7 D2 v* [& I: y
  4 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 f# O3 O( k. }# F
  5 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 ^; u% k4 t* C2 n
    就回到你们这里来。
+ X2 @( R( b; B( z, y  6 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4 e+ w3 ^9 _) j& i1 G
  7 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
% K6 {6 ~6 Y: U; K( y    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 `% f4 s: y2 r" ~$ X  8 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
# D- S4 X2 M) L# ^! l" {! O9 t! O  9 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 G3 s! p; v1 d/ H0 w( d: k7 u% X
    放在坛的柴上。
( h, I" [4 t4 H5 X9 k5 k( l$ y 10 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2 {/ l- W+ ?# L" H5 ]/ ^6 t 11 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8 ~% `" f; T- S* Y6 }% ^4 `# `5 ^
 12 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
7 E% d' O: u! [9 K) |    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1 b' K5 s. \5 B: r2 P) K2 |5 b8 k$ r: S1 w* \; Q) c
虽然最后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耶和华没有真的让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儿子烧死。但是,请注意12节的这句话“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
1 j7 p( Y% T) F2 b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这句话说明了两件事:一是亚伯拉罕是真心实意地要把自己的儿子烧死的,所以通过了耶和华的考验。二是耶和华对亚伯拉罕真心实意要把自己的儿子烧死这件事是很高兴的。- T# n. x/ O1 _5 V
( ^$ I8 I2 h. p6 {0 z7 q9 n
大家看到没有?“全心全意”地“爱神”,基督徒们必须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烧死!这“爱人如己”的口号,是不是太虚伪了?
& R% v& G7 |% F2 ~( m4 e$ u(题外话:我曾问基督徒们,加入这个“神”其实基督徒们把自己的孩子烧死,基督徒们会怎么办?有两个基督徒官田茶社的“_黄祸”和文学/城的 eaglewings都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孩子烧死!我是毛骨悚然啊!基督徒们表面上都很谦卑而且似乎乐于助人,其实骨子里已经变成人肉炸弹后备军了。)
' u/ \" ?6 L7 Y
1 P3 M8 q/ w  U' u. h0 Q0 m基督教的“圣经”里面,这样的滥事有一箩筐。比如说,爱“神”要爱到你为了对“神”的“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很多人)集体奸淫!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基督徒们认为当父亲的有权力把自己的孩子烧死来给这个变态的“神”耶和华/耶稣献祭,也搞不懂为什么基督徒们认为当父亲的有权力把自己女儿的肉体献出来给别人奸淫以成全自己的“义”,但是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如果有朝一日基督教统治了全世界,这世界将是什么样的呢?我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基督徒们所崇拜的这个“神”耶和华,竟然会喜欢和欣赏这种变态的人们以及他们的行为(指亚伯拉罕和罗得)。我反复讲,我之所以说基督教是pg,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基督教没有客观的善恶标准,只要是以“神”的名义,不管如何令人发指的罪恶(例如“圣经”立记载的烧死自己的孩子,*使*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等等。),都可以变成是“慈爱公义”的。  b4 s+ G- Q& [# w1 S5 C+ o" D) z
! P, V+ Y! d' I
当第一条戒命“尽心尽意爱神”和第二条戒命“爱人如己”冲突的时候,基督徒们要恨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要愿意毫不犹豫毫无怨言地把自己的孩子烧死,要愿意用自己女儿的肉体供别人集体奸淫以成全自己的“义”。大家想一想,基督徒们挂在嘴巴上的“爱人如己”是不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的假面具?5 @# u1 N6 Z$ Z2 M, K, @3 t
+ Y, x, i5 a% _' G
3)结束语
- S0 j1 l2 L6 I, M( R' G1 u" L. l8 j: I/ f
综上所述,基督教的“爱人如己”其实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的假面具。其实,最贴切的说法还是: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其实就是X子的牌坊。不过,考虑到“X子的牌坊”可能会让一些网友反感,我还是把这个说法改成了:基督教吹嘘的“爱人如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伪善的假面具。, c0 Z, k/ x  P! N

: P8 x  R$ k5 m8 Q7 |% H7 _. x% O请大家指正!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教义理解会有不同,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不过,教会的人们,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也是事实。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读过“圣经”,看到怕怕。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限教会内?!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8 22:53 发表
1 |  D- a" j* ]) |5 M% D) \对教义理解会有不同,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不过,教会的人们,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也是事实。

. E8 m1 x( L! G# ]  r7 k) v' t  F4 K5 T  G
% ]5 v' a. v8 y$ |# ]
/ ~) u8 x# a9 y; v: l4 b, x" A7 ~
# U8 k! [7 i9 @' ?# j9 j
6 |4 o5 i+ Q. v0 b& \( ]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29 08:17 编辑 ]
鲜花(34)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ng 于 2008-2-28 23:13 发表 1 n6 P! Q" T& e2 P1 }+ Q0 Q! ^
没读过“圣经”,看到怕怕。

6 x) |6 Q/ o# Q7 }, W一篇文章,一人的见解不至于让你害怕吧。没读过就去读一读,读过了也许就不怕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8 22:53 发表 * L) t- E# R$ X0 \1 O
对教义理解会有不同,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不过,教会的人们,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也是事实。

  k3 H  u- G5 s& G: c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各人想怎样理解都行?黑的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说成黑的,这也是基督教门派林立的原因吗?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的帖子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恶人在继续抗拒基督,怙恶不悛时,所有逃避地狱的苦心和经营,也都一刻不能保全他们避免地狱。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勒特 于 2008-3-1 22:07 发表
# r3 a3 x' s0 n" T0 }0 W. r恶人在继续抗拒基督,怙恶不悛时,所有逃避地狱的苦心和经营,也都一刻不能保全他们避免地狱。
; G1 m1 ^% i! `2 D# l
-----------------------------; a  @. k6 R) `  N6 }' U/ ]

$ x  T$ M2 @" Y% q: E[ 本帖最后由 高潮 于 2008-3-1 22:41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3-2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高潮 于 2008-2-29 23:05 发表
7 d& `$ v( Q' w) O  h5 f* Z# b9 H! n  I) C+ f: q
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各人想怎样理解都行?黑的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说成黑的,这也是基督教门派林立的原因吗?
& T# c7 H2 e2 C( }6 w( X1 a
4 G( A1 w# ?. K
人们对宗教的理解,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于是,宗教内部,就有了不同门派。佛教的门派,不比基督教少。但是,佛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不同法门度不同众生”的教义,从而使各宗派互相包容具有理论基础。又有“三法印”可以准确分辨“假佛教”。7 l; ?6 z9 z+ _; Y8 e. |
基督教没有这些,因此各门派之间的矛盾就不太容易调和。互相指责为“异端”的情况较多。不过几个大的门派的公开对立言论还是不多,网上能看到的指责比较激烈的文章,都属于“愤青”性质。真正的德高牧师言论还是比较谨慎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2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3-2 00:49 发表 / [# q+ k; y. `
" g% J" {& g& i/ `
- v  Q  `$ d+ p/ c
人们对宗教的理解,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于是,宗教内部,就有了不同门派。佛教的门派,不比基督教少。但是,佛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不同法门度不同众生”的教义,从而使各宗派互相包容具有理论基础。 ...

1 Y: i/ C+ t- ~但是基督徒可以祷告,和神沟通解决分岐呀,难道祷告只是装模作样的?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3-2 00:49 发表 3 A) R9 ]2 l7 a) J) n0 c
. c/ F' |( f7 i# d* q, D( i
' A. W/ y' [. s! ?) M( Y/ q
人们对宗教的理解,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于是,宗教内部,就有了不同门派。佛教的门派,不比基督教少。但是,佛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不同法门度不同众生”的教义,从而使各宗派互相包容具有理论基础。 ...

3 {, e  y* E& [7 U1 d今天听主日学,东正教由于划十字架时是2个手指还是3个手指结果一分为二.上帝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同一部圣经,不同人的理解,产生不同的门派是很自然的.不过,传统上,基督教分辨异端是一是否信<使徒信经>为标准的' H7 q6 D% t( L/ i' u+ c
        使徒信经
7 L: R+ ?6 C$ ~( r$ |% `( ]1.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创造天地的主。
! z2 C/ [9 O* b8 I2 d4 P2.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0 C* V- H3 o% p* g: N) B! @3. 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o2 F: i: ^! t
4.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 b' q7 J  T' F& F  i5. 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j6 z# L) o" u$ A
6. 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1 b/ s& o; B! `, Q2 P( A7. 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S+ h8 C- r8 R5 E
8. 我信圣灵;3 d2 q9 n2 F/ |3 {& V+ [7 B
9.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2 q7 N/ u; ^' b* c1 p
10. 我信罪得赦免,
+ }2 [4 a* Y3 _/ t$ e11. 我信身体复活;0 D2 I7 G- Z0 m7 n/ B
12. 我信永生。阿们!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3-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舟厉害,该出手时就出手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3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只信《使徒信经》,圣经其它部份全部否定不信,也是很正统的,不是异瑞?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高潮 于 2008-3-3 01:02 发表 1 @9 _) H& z2 K- v" e# T" S
只信《使徒信经》,圣经其它部份全部否定不信,也是很正统的,不是异瑞?
$ T# L; {) |& a8 j- S6 b
基督徒都信圣经,即使异端也信. 另使徒信经不是圣经的一部份.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经,反映了基督教中有识之士谋求团结的努力。集中了大部分教派公认的教义,而回避了“偶像”、“中保”等枝节问题。但是,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6 u! V8 o; K: C  m( P
9 T5 _" |/ {7 o[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3-4 01:45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7楼依勒特, 读BIBLE后彻底不信基督教了.

回复7楼依勒特, 读BIBLE后彻底不信基督教了.( p/ F5 a) `# X

2 T: C4 x# K: F5 P& l4 X/ P基督教自言"爱人", 不过请注意基督教定义"人"只是指基督教徒, 不信基督教的世人是"行走的死人"和"谋杀犯".  7 \7 u( ~. P* {- N7 N7 C! r& v& L
  ~+ t1 L& |, H
在JOHN 1:3 V9 ~; [, r) n' ]( y& A
        3:11 For this is the gospel message that you have heard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we should love one another, 3:12 not like Cain who was of the evil one and brutally murdered his brother. And why did he murder him? Because his deeds were evil, but his brother’s were righteous.
0 m  J( {8 u, I$ A6 B, }+ Z$ gJOHN先举例谋杀犯该隐, 这段还说的过去. 不过JOHN只说了谋杀与邪恶, 一点没提上帝在处理该隐时表现的仁慈和宽容. (上帝判驱逐该隐, 让他到别的地方生活, 该隐说"给我的惩罚太重, 别人知道我是凶手, 会打我的." 上帝说"谁也不许打该隐, 否则也会受惩罚". 这与耶稣的"谁认为自己没罪, 就可以打她(妓女)."是一致的.)  我们往下看JOHN是如何从"爱"出发 逐步背离上帝和耶稣的宽容之道的.
" Y- a7 ]$ t: ^. r7 j        3:13 Therefore do not be surprised, brothers and sisters, if the world hates you. 3:14 We know that we have crossed over from death to life because we love our fellow Christians. The one who does not love remains in death. 3:15 Everyone who hates his fellow Christian is a murderer, and you know that no murderer has eternal life residing in him. 3:16 We have come to know love by this: that Jesus laid down his life for us; thus we ought to lay down our lives for our fellow Christians. 3:17 But whoever has the world’s possessions and sees his fellow Christian in need and shuts off his compassion against him, how can the love of God reside in such a person?# T* s: y  }( D. ?' w6 ?2 g
JOHN在这有意混淆了"恨基督教徒 ,不同情基督教徒"的人和 "不信仰上帝"的人. JOHN 在这说不爱基督教徒,即是"不怀有上帝之爱"的人, 既是谋杀犯. 这完全是自认为是"上帝的代表", 不敬我既不敬上帝.  我们往下看JOHN 把人的良知从"取悦上帝"中分离出来 ---
% A/ X- k: i/ t2 l3:18 Little children, let us not love with word or with tongue but in deed and truth. 3:19 And by this we will know that we are of the truth and will convince our conscience in his presence, 3:20 that if our conscience condemns us, that God is greater than our conscience and knows all things. 3:21 Dear friends, if our conscience does not condemn us, we have confidence in the presence of God, 3:22 and whatever we ask we receive from him, because we keep his commandments and do the things that are pleasing to him. & }9 ]$ S# U/ F
JOHN说,  当一个人在做违背良知的事, 受到良知的谴责时, 没关系, 上帝比你的良知更大. $ S0 m2 r$ \* M: k5 k/ w
以上JOHN巧妙的把人们对上帝的爱, 转化为对异己的恨. 由于人们天生有或者说良知中有对其他人的爱,对亲友的爱,( 无论他们是否与自己同一信仰, 比如, 生活中我们不会去怨恨信佛的父母, 不会去打杀信安拉的同事.), JOHN又进一步分离良知与信上帝, 并强调违背良知的事也是上帝所喜悦的.$ m5 p, Z1 k9 T4 @0 j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被洗脑的基督教徒动则古时搞种族屠杀, 现在常常诅咒别人下地狱. ! p& y- J; L5 G/ Q$ |
我写这一大段,(1) 是希望信上帝的兄弟姐妹分清信上帝与信基督教的区别. 不要被权欲熏心的人利用, 不要诅咒别人, 诅咒别人只能说明自己心中有恨. 因为只有上帝才有权以公义审判. 特蕾莎修女说"信仰是我与上帝之间的事,不是我与他人之间的事".
6 o2 O" o' W& R# m(2) THE GOD HAS ONE THOUSAND FACES. 上帝也许就是观音菩萨;  每个人皆有佛性, (不是只有信基督教的人才有圣灵);  其他人都可以是我的前世今世来世的父母亲人,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同意!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edmontonfriendt 于 2008-3-4 07:02 发表 0 N: C  \' z3 o8 d5 [; \
我写这一大段,(1) 是希望信上帝的兄弟姐妹分清信上帝与信基督教的区别. 不要被权欲熏心的人利用, 不要诅咒别人, 诅咒别人只能说明自己心中有恨. 因为只有上帝才有权以公义审判. 特蕾莎修女说"信仰是我与上帝之间的事,不是我与他人之间的事" 上帝也许就是观音菩萨;  每个人皆有佛性, (不是只有信基督教的人才有圣灵);  其他人都可以是我的前世今世来世的父母亲人,

2 b+ a0 _: E2 s
, n* ?9 Q$ ]# ^% `0 R宗教本出于同源,出自本具有的佛性良知(圣灵),用不同的名相表述出来的,用以教化不同地区的人民共同趋向或回到至真至善的本来,越是到我们后世的众生,心的蒙昧越重,越不如古人心地纯善,越不信圣贤。其实也就越没有智慧了(但我们却奇怪地高傲的觉得自己比前人高明,其实我们完全是站在所有前人用生命换来的智慧结晶上去享受成果。以为此成果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分分秒秒都没离开过古人、先人,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其实这些也不是什麽成果而是使我们更加贪婪堕落的诱惑)2 r3 K! g9 b2 q

! _4 Z- ]9 _: D我们现在倒因为果,坐享现成,不去感恩,不去学习,不去回报。不知我们真的能消受得了这份福吗? 除了反省和惭愧不知我们还能作何想?!
) K7 z  h, P$ W2 J: T  p0 e1 f
) A5 i! d9 }0 O! _% E( ~( q& r上帝、神和诸佛菩萨,是本源性德的代名词,是无形无相的,但又会变幻出无尽的形象和光芒。想来不应当用我们蒙昧凡夫的认知和理解去揣测去度量。虽然他们的性德可能有所圆满的不同(但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坏之分,这些也是我个人无知的理解揣测,不好意思!)# r; J! v5 C( D/ u8 a

1 U/ [' B; D6 z5 v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修行、反省、忏悔看来是共同滴、相通滴、必需滴。无论最终升到哪一层天, 都比堕落,下地狱好!只不过基督教的天国,也是佛教的色界初禅天大梵天,寿命很长但福尽命终,仍要重新落生此人间(是否是他们的重生的意思?)或下层的去处。多多的沟通学习是必要的, 尤其我们生在有佛法的中国。作为佛教徒,多说的一句 万法唯心造,人身会死,但神识不会灭,神识可以通过修行控制去处, 即可以成阿罗汉入涅磐,也可以成佛不入涅磐度众生,也可以象大悲观世音菩萨千处有感千处应的去救苦救难,当然也可以去上帝的天国享受无尽的天福嘞!完全无可厚非。性德使然,法尔如是!
6 }, ]7 r- S, L' x( t/ e
% ^  w0 t5 Y9 g* ~& S2 m7 o都是鄙人一时兴起的胡言乱语,诸位可当下菜的笑谈。 6 A9 h) Q$ B7 A+ \3 O# m% b+ v

7 M2 c8 D7 Z" C  F转一段有趣的佛经《长阿含经》节录,关于人类的祖先来源的描述:
7 X3 V3 s) d3 X- h" m  w) p  E  a, g/ d3 B$ j1 g9 p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色界的二禅第三层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着。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 l6 b+ l' B0 M( ]9 L5 `& h' X) C2 {% `/ a
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 m& N: h* y3 m% E! f3 _& j& m# D4 Z; i& M* T7 [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u9 E) k; n9 r4 x) i# z

6 j1 ~! H7 v+ U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玩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u" N: U0 h- J6 @$ W
: r& v2 q; g( p/ F, o7 ]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3-4 10:33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舟蓑笠翁 于 2008-3-4 00:00 发表 - S' C8 m) Y' `: z" c; Y

/ G5 v5 [: ^+ R8 X: w5 U- l( [5 g0 K基督徒都信圣经,即使异端也信. 另使徒信经不是圣经的一部份.
' e+ J% N3 `: z* O; ~
祷告能解决各门派之间的分岐吗?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潮 于 2008-3-4 19:04 发表
. y5 t+ j) k4 H# Q( `4 a
1 M2 g- @+ i* X% w1 y+ E* d4 e9 p' u祷告能解决各门派之间的分岐吗?

$ X6 R' [- M# Q$ z为啥不能存在分歧呢?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孤舟蓑笠翁 于 2008-3-4 19:11 发表
! ?7 _: ~" _# b& x' U' [3 ?& m" D1 r# n) v# U9 V
为啥不能存在分歧呢?

# F1 P, O6 Z# d- K分歧是否应该存在、能不能存在是另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另外讨论。
8 u  b9 i1 P. H- l: H6 O9 J这里偶想问是的是:基督徒有没有意愿去解决这些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引发战争的),如果有意愿去解决这些分歧,用什么方式最好?祷告能做到吗?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潮 于 2008-3-4 21:21 发表   u# I' K* W1 J7 F( d  v$ k

& F" T- Q/ C8 [0 N# D分歧是否应该存在、能不能存在是另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另外讨论。
* {" |6 X0 p8 Y, Y* |1 B" S+ V这里偶想问是的是:基督徒有没有意愿去解决这些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引发战争的),如果有意愿去解决这些分歧,用什么方式最好?祷告能做到吗 ...
- `8 T, G. s1 i3 q
也许有的基督徒想解决这些分歧,也许有的基督徒认为祷告的方式最好,祷告能否做到,取决于神,而不是基督徒.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孤舟蓑笠翁 于 2008-3-4 21:44 发表
& K# q7 l1 g2 E' W
9 f# s+ b# d1 B3 Y也许有的基督徒想解决这些分歧,也许有的基督徒认为祷告的方式最好,祷告能否做到,取决于神,而不是基督徒.

0 T  y5 v' d' Z6 H  A7 [9 Z分歧从古到今一直延续,是因为从来没有基督徒试图用祷告这种方式解决分歧?偶猜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那为什么神从不回应这种祷告?任由这种可能引发战争的分歧一直存在?又或是根本没有这个神,祷告只是基督徒在装模作样、自欺欺人?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3-5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高潮 于 2008-3-4 23:00 发表
, c6 B9 s* s9 V. w+ ?/ @: X( ]# u. c+ E1 a/ g& e8 n
分歧从古到今一直延续,是因为从来没有基督徒试图用祷告这种方式解决分歧?偶猜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那为什么神从不回应这种祷告?任由这种可能引发战争的分歧一直存在?又或是根本没有这个神,祷告只是基督徒在 ...
! h' }) V. x9 W

* _: c! \& M) u6 p基督徒通过圣经以及与神的沟通,认识“神是什么样的”,而不是根据人类的想象去定义“神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祷告,神回应了,就是回应了,没回应就是没回应,没有什么为什么好问。神的回应,也不一定是直接的,人类可以直观认识的。
( g" m5 s4 U2 i" F. w6 F# p' L: W: Z+ Q# G5 A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8-3-5 01:23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3-4 01:41 发表 ! m0 q6 u( ~0 n
信经,反映了基督教中有识之士谋求团结的努力。集中了大部分教派公认的教义,而回避了“偶像”、“中保”等枝节问题。但是,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 \' v) N8 z; g5 [5 S8 b: A
扁兄研究的深,不知"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指的是什么效果?8 H& c; S7 J6 D1 ~+ H. j
再讲个教会分裂的历史,当初天主教认为圣灵从父而出,东正教认为圣灵也从子而出,结果当时双方互不承不承认对方是基督徒,然后就一直分开到现在.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3-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孤舟蓑笠翁 于 2008-3-5 15:56 发表
: P0 B9 J: i! {9 x/ d
  g: e. ]1 p3 H5 Z' G扁兄研究的深,不知"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指的是什么效果?  M, X2 T; ~5 Z2 w2 K
再讲个教会分裂的历史,当初天主教认为圣灵从父而出,东正教认为圣灵也从子而出,结果当时双方互不承不承认对方是基督徒,然后就一直分开到现在.
; a9 y) H0 \: o: _: U

  G, p4 |2 b) ^0 Q天主、东正、基督新教以及各小派之间,在个别人身上,还存在着较为偏激的互相攻击言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舟蓑笠翁 于 2008-3-5 16:56 发表 ( T5 M" m5 G2 w  D! q; [7 d2 i

  \) m8 \) n# n8 e扁兄研究的深,不知"效果还不十分理想"指的是什么效果?
% }& |. H" O- r3 G  Z" W- H3 E再讲个教会分裂的历史,当初天主教认为圣灵从父而出,东正教认为圣灵也从子而出,结果当时双方互不承不承认对方是基督徒,然后就一直分开到现在.

0 v* e. n" I; H, `' r2 y& A为什么神故意不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故意不让人知道圣灵到底是从父还是子而来的?故意制造了这种分裂?还是根本没有这个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19:59 , Processed in 0.20439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