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经文: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L% i; ?) G7 X- s3 A+ [+ X
# I" S6 w8 `& ~( N3 ?体会: 般若,特别是这部金刚经讲的道理,可以说是空而又空,玄之又玄。因此有根基不成熟不能学般若的说法。
3 }: [( r& _1 e' D& C {
( b0 g/ B( O6 u0 \下面请大家看一段绿荷贴的印光大师---念佛开示语录中的一段:
, t) _/ a& F' E6 a
" W, r" j% P" B- N% f$ z佛怨
# J3 r1 V" `: h5 B$ K: G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既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既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 f8 t7 p F0 D* f
u) y! J* m5 W这种现象,有人解释说是错解般若所至。既然什么都是空的,那我就怎么做都无所谓喽!
' C$ n: d5 v6 Z1 A. D, Z
' u+ \, I7 v# \我们看看前面这段经文,可以说是实之又实。经,应该讲理论,为什么来这么一段纪实呢?这是佛用看得见的行为,讲的非常重要的实相般若。演示了日常生活及至修行的范例。看似稀松平常,实则清静威仪俱足。凡夫俗子谁也没做到。
# o" d }5 Y) e/ G' q0 ^
9 G4 q) N8 [6 q' s9 z尔时,世尊食时, J1 v0 w: r3 s0 F7 N" X H
' C8 m/ F$ E. p, [如果我和你说,尔时,老杨食时,你能判断出是什么时间吗?很难,他今天12点吃饭,明天12点可能在打扑克上网灌水泡妞。没个准点。而“世尊食时”却可以在经典中表示时间,可见佛每天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提倡有规律的生活。9 p% D9 M; H$ U7 _2 X
% n- v" ?( `3 S+ ~!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5 E, M2 |! h8 l( z/ O" L
( j8 I# \) y/ V# v/ q4 b出门办事,当然要穿衣服,“著衣”岂不是废话吗?这个“著衣”和“穿衣服”有一点区别,是”认真穿上得体(与身份场合相合)的衣服”的意思。修行,就是这样平常,如果你每天上班前,都能心无杂念地“著衣”,就是修行了。钵,乞食盛饭的器具。持钵,不是随便拿着,持,小心翼翼地认真地端着。饭还没讨来,一个空钵,佛却认真地端着。祇树给孤独园到舍卫城有5里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佛著衣持钵走在路上是个什么形象,我们平时做事,有没有佛这样认真,这样专心致志,这样从容不迫呢?
, M* I) S, D! u" t( _9 u9 c7 _4 ?. W6 L9 i- t1 s; z" y
乞食,就是讨饭。佛,不要提他王子的身份,就是这时候,也与普通的穷教书的大不相同,2000多学生呀,一个学生收一块钱,就是2000多块,为什么要讨饭呢?讨饭是一种修行。讨饭不会想到要发财,可消除贪心;要有礼貌,可消除嗔心、痴心。我们现在学佛,未必要去讨饭,但是,如果你每天能带着讨饭的心境去上班,你会有颠倒妄想烦恼吗?会和你的上司、下属、顾客发脾气吗?
! n# B* O, H+ [% I4 Z! W* W F1 @* c" s
应身佛在世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化众生,包括讨饭。佛为什么不变成一个美女,让大家去爱,去追,而要讨饭让人施舍呢?施舍可以陪养人的慈悲心,可以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作用,施舍给佛一个馒头,和施舍给一个普通乞丐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你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能看成是佛所化,是佛所遣,能够给与帮助,你就在成佛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 t$ `$ M, M# `! k* u \! R# u: I# r4 d! X7 V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9 g" T! P8 L( b! Z: q
: k, z$ \1 |; Y! V# q: `3 v- o
次第,按顺序。乞食,要不分贫富,挨家挨户。这家没讨够,就到紧挨着的下一家。乞已,讨够了一顿吃的饭,没有在城里吃,回到了祇树给孤独园住处,用过饭,把讨饭的衣服换下来,把钵洗干净收好。然后洗脚,古印度人走路多用赤脚,过去没有柏油路,都是土路,走了十多里路,因此要洗脚。敷座而作,就是坐下之前,先把椅子正一正,如果有座垫,就再把座垫稍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
3 T: {& [ r9 J. Y4 e
, c! i4 f& J: B这段经文很短,却讲了大约要几个小时的过程。而且,作为佛经来说,讲的够细致的了。金刚经是讲空的,却细致描写了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过程,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如果说般若空理深奥难懂,容易出偏,那这段经文就有帮助理解,纠偏的作用。: T8 S2 R7 ~4 m& j: H( r
$ f2 a3 @% P, a! {( M/ E$ \
如果你对金刚经的般若妙理一时还不能完全领悟,就多想一想佛演示的这段实相般若吧!7 `) W2 L, H3 N/ T! T& `
7 Z5 M8 g1 b1 t2 v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7-8-18 00: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