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8|回复: 2

文怀沙 悼 林北丽

[复制链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7-4-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清明节来到了,恰巧手头上有这本《读者》2007年第5期,P57这篇文章感觉与清明节有点联系,下面我一字一句的转抄过来(不是原创,也不是转帖,只能算“无”了)文怀沙是研究宗教的大师,这篇文章发到宗教信仰栏目里还算是符合要求吧?  G* O0 @- v9 S; f- p* \5 h
: }6 S6 t" O' M1 Y2 W! v9 `
神州有女耀高丘——献给林北丽的悼词》( [& F/ m, ]& V# m# E
            ---文怀沙  
   , W' \7 s/ Z& G
北丽今天上午来电话,已入医院,电话里亲口告诉我,她即将辞世。看来行前神志十分清醒,别情依依,嘱我书悼词,她将怀抱我所书悼词一同火葬,这样就了无遗憾云。 & E1 }9 @* ~/ F3 {5 W2 F" v! H
' m) n+ d+ z& _9 F
生,来自“偶然”
  P$ F' f6 f+ o- ]死,却是“必然”
) }' @  x& c8 p! N2 o! o“偶然”是“有限”
) i8 u3 A3 K! R“必然”是“无限” , N5 o' O3 ]; \4 `
一滴水如想不干涸 8 T/ Z3 @0 n8 d( |
最好的办法是滴入海洋
0 p$ v5 }2 ~8 L! \“时间”无头又无尾
2 e3 |) Q" A* y1 W; [/ k: q“空间”无边又无际
5 W. ?' Z/ \! I! e- F从“个人”到“人类” 6 b' k+ j8 Q9 f0 z& F3 m& N7 h% d0 K
乃至我们居住的地球……
* k% X4 n( v. O- r5 Z8 H8 ]. J* A! m. ^所占据的时空都十分有限
* a* _: {  \( L# A" u因而我们所知也都十分有限
& }; o- M* Q+ h, C2 j我们不知道的领域却是无限
1 C% `; p. W4 T; G. ?3 c对于“无限”我们理应“敬畏”
# o/ u2 s" S. @7 P;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2 v, _( q4 U; n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9 W& b- n% L8 u' [/ B  h. z* R" }
不必躲避躲不开的事物
* ^* b/ j% N; a! w3 A用欢快的情怀,迎接“新生”和“消逝” ! b- J! a- F4 \; {5 }. u% `
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一个陈旧游戏
2 T' a. ?/ O6 q+ r, [1 V! I对于个体而言,却是十分新鲜的事
' C7 D" f& s8 ^: S: Y) w科学最高峰通向哲学 % t) P5 F2 d* s2 Z
哲学最高峰通向宗教
- N8 X4 n5 [1 f) S& C因而,人类最高的学问
' F: s, a9 s3 @& k是谦虚和无愧,善良和虔诚
, W! H" N% S7 C我童年时代的伙伴
6 P3 z* b5 F: g3 L& w" u/ e! f8 M今年九十一岁的林北丽哟 . a5 V2 u. \; p7 H
想不到你竟先我而行
( |9 W* g- ~$ X# @无论先行、迟到都应具备安详的心态   s  A: ]9 a) f1 \( f9 A
生命不能拒绝痛苦
" w  h  N$ m6 ]+ p# W7 Q甚至是用痛苦来证明的 4 f: {0 y9 p) r
  , o/ l8 M: {5 w9 b" b4 L$ s
死亡具备疗治一切痛苦的伟大品质
% j: u1 E+ c8 h+ K请你在彼岸等我吧
6 H0 _- [: t% d" k" n1 w我们将会见一切生活中忘不了的人 0 h/ t' u& z3 Q- s
他(她)们之中至少有我们共同的朋友 1 {, \0 @4 ?  e
其中包括柳亚子、陈仲陶、林庚白、小高……
  ^/ Y5 g" }  B! d+ O" \如果死亡是黑暗,可以武断:黑暗后面必然是光明 & ~9 ^7 h9 \% v- e+ n
  . H) @: A) v8 \1 _' }1 T
北丽哟,林隐哟,童年时代的朋友 4 S  X4 N- l& `6 e
我的小老友或老小友哟 2 Z; J* E; a0 m% R/ ~# E
一百年才三万六千天,你我都活过了
" z1 }8 J7 _6 F; b& J三万天,辛苦了,也该休息了
6 N3 v: k) a2 Y' ~- x结束这荒诞的“有限” 9 k4 Z! I; ]. U, f
开始走向神奇的“无限”
: A  L+ O7 @( R8 D6 V4 K只要想通这浅显的道理 * _6 L, N0 A" }4 E+ S* a+ B8 t0 s
我们就顿时进入了“极乐世界“ 3 r$ j' N) `- c9 {0 B2 L& D( D" L
    ], {1 |' o: s& I7 O
乖乖的,九十岁的“林妹妹”(柳亚子这样称呼您)
+ A- K5 D& d; V3 S6 \7 I听我的话,不要哭
& X+ z1 r. L- O" @但不妨流一点幸福的留恋生命之泪
5 ]: S$ t( e2 M1 U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 \, \4 `; o6 U我不送你了,请为我祝福,让我将手头的工作妥善完成,属于我的工作
1 m( {& ^/ K8 u# P) y3 I$ j也是属于你的工作,那是我们遗赠给我们子孙的啊
/ C. K8 M% M0 l3 s天上降下的“林妹妹”哟
" T1 X% ]$ r$ F# O9 y: V3 e! z; N你理该回归天堂,祝你一路平安
: k8 X+ l- K0 R7 w' O7 G0 \% [我不会死皮赖脸的老是贪生怕死
1 J8 B5 M: E* e# P( U  p8 z别忘了,用欢笑来迎接我与你们重逢
                                    
1 Q- N5 z+ c3 X1 `3 A" n                                   2006年9月14日子夜灯下
# M7 V+ a0 ~7 n- l) z1 a" G, y                                          于北京云何孤寂斋
  
1 F% p4 Q, }+ X1 x注:一个多月以后,10月18日,林北丽怀抱这篇悼词,安然谢世。
6 c% G+ G0 W5 n( Z8 Y1 I) c- o5 c$ k# W+ U* o: k: v
[ 本帖最后由 beimei 于 2007-4-4 23:30 编辑 ]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个崔自默写的读后感:
8 l$ z. W) o, H9 M( ~5 z
% e) W/ y* E4 x7 R4 c- ^《因无问有   得理安心》2 Q6 ?! X. \7 v& V8 Q0 E$ i

6 G" H. S: u/ Y4 h ——读文怀沙《神州有女耀高丘:献给林北丽的悼词》
" C4 B0 w2 G; |5 R6 t; t/ Q, a8 n7 d
                                         , _0 B5 _6 }: K

3 `+ M7 Z* d+ L1 \' y- O, Q                 ---崔自默
$ B1 S  Y$ X  V: ]! g" A7 q  Q+ [% @* t2 A6 Q4 y) n
/ ^2 O2 B% L. j% Q8 z

; M! H+ K  x$ N! W+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想不清楚、说不清楚,可又不得不想、不得不说,这真是很无奈。
1 D" V- `2 Y* g% ^$ ?0 a5 O" g, }( \1 |. l
读到文怀沙翁的《神州有女耀高丘:献给林北丽的悼词》,我想了很多,随后又不知怎么说出来。" T7 K( b7 R  c% n6 _* P. f
+ m/ b8 ^' g+ n. g6 V# G
既想、既说,总要用言语,而言语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又那么无力;因为,言不尽意,言语只是一些概念,不能完全回答实际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 f7 d* d. x6 P
$ B( I) J/ K" K4 t! B" r$ d2 \6 t$ |人类的问题,最重大的莫过于两个:生和死;至于其他事物,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怀沙翁这篇悼词所追问的,确正是这两个最重大概念。- t* E% z# V0 p) Z- w4 F

, f( ]; D' T3 o+ o" C( R概念,是对自然存在的描绘与定义,因为主观所以不能客观。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们似乎已经共同认可了的这两个概念,就真的那么没有疑义、完全合理了么?不见得。实际上,我们被这两个莫名其妙的名词概念弄得神魂颠倒,痛苦不堪,这无疑可悲之极。
. ]' S" k9 l; b  I
, a! @3 Q1 R2 {- p文怀沙翁以哲人的睿智,首先来解析生与死:“生,来自‘偶然’,死,来自‘必然’;‘偶然’是有限,‘必然’是无限。”——把生死与有无比并,可谓高明。; P2 a, f2 [- Z/ d' L

# i  }4 M$ z6 r/ D& z9 H2 N- e- j哲学家、宗教家、文学家、艺术家……这些名号都不足以描绘文怀沙翁思想与言语的特征,那是一个全息的体系,里面不知融通涵盖了多少内容。
0 f/ t+ p9 Y9 w3 Y  l. i' l; m/ ^* ^1 R' Z
有无相生、方生方死,但无论如何,从我们现实的角度观察,由无而生有易,由有而化无难。生命的开始是偶然,既成事实之后,接下来的过程和环节,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不容易。人虽然都知道生死有命,但总是患得患失,恍惚迷茫,不能摆脱间间小知而走进闲闲大智,这或许是为情所困而难以理解与解脱吧。, v$ c0 L4 n! s; ]0 g9 M
9 @9 y/ D7 }- X% d% b" |" o; m4 U
从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之间走过来,高唱一曲浪漫的悲歌——文怀沙翁给好友林北丽的悼词,竟然那么轻松自在地把重大的事情娓娓道来。什么生与死,我们不都是匆匆的过客么?相对于无际涯的一往无前的时间和空间而言,我们所能占有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一滴水如想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滴入海洋。”——文翁语重心长,拨开迷雾,启发我们去揣摩和想象另一段落的更为无限的值得敬畏的时空,不亦快哉!
1 l2 [2 ?/ d* {1 r, i3 m! C" R% V1 X2 Y% I0 j, \7 t
人,毕竟还是肉身俗物,真能做到不以情为情、化情为物,出有限而入无限,一定需要非凡的力量。知易而行难,做到知行合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一般人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做思想上的简单运动,这也无可奈何。
% Y8 w2 ?4 ^4 i& s5 _: e  m; E3 _! D9 Q6 m9 o! X
我崇拜文怀沙翁的明理而旷达,他真的是那么的实在、自在,践行见证了他自己的卓然伟智。
. B# H; i: U1 }! z5 ?( B7 ~" `" }* ~( g0 k) d( D- Q2 w. N0 t7 I% U
                                                           2006-10-20于柷敔堂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7-4-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4 15:11 , Processed in 0.24506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