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佛教起信与入门' l" o" d+ n8 A
( ?* O [: q z+ s
) w' j) M, q; r3 G4 i6 i5 h: \+ [! n
) b/ ]4 U0 Q& }* o, q) m) E% i4 F李庆宏居士著
% T/ c1 V* S: T6 C% B: \- m$ p, S* w# g5 u
5 G9 Q6 r5 B6 Q" I a! }( \" l
) D' x& i. f* j0 ]) \《佛教起信与入门》内容简介
6 T3 W# w% m; Z# O
0 G8 l. Y( C3 C; z1 a3 b: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理论
) @% u5 g$ y0 J4 W' i/ a* S7 _) Z+ v4 w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1 ^ O) L L$ H
" v4 [8 I" c! l+ X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J$ J: t; F/ B# t% l, Q
5 y1 M8 |3 R8 [3 K, ?6 l
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状况" d) h6 U8 @& {4 a, z. r' G t! M4 H
2 s4 I/ L1 Z$ I5 ^! c( R5 [/ s
第五章 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 T3 G+ a9 V1 L9 h/ t
# c a- k1 ?9 W+ t2 v第六章 信佛的开始:如何皈依佛教
. P& n9 W4 }2 ?7 f9 q1 l' M# M/ d1 Y! b
第七章 佛教的基本教规:居士五戒详谈
( W% M$ b2 I+ P% ^: Y, M3 z2 k# O: L: l* l; R" {1 I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 \. b$ j _1 J9 a# `4 a0 J; i, I; r) J2 G( N
附录, A; [: ~) Q0 C, ~4 ?
$ x% ^/ \3 G1 V+ T D& j. [/ U' w8 K 9 W7 d- N7 u4 Z7 Q! ]; k9 _
* d' V- n' e7 n; c
《佛教起信与入门》内容简介1 v `- \+ ?' G6 d9 _# R
" ~7 _* N" c) B* k; B . v0 a2 Y8 b2 T0 `! q4 d/ m3 P$ x
- X5 [+ A/ f2 B! f" R! c本书内容第一是讲述佛理,论证佛教的真实性和信佛的真实利益,使世人起信;第二是讲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式,以便世人能顺利的进入佛门,信佛修佛。( w) ^; d& m+ F. ], k3 a2 D+ b
8 {4 s( U& F; I2 r8 d) O! J
$ y6 j: h% S5 r
9 t+ |; u8 z; W$ N% }9 |. Z' g现在很多人对佛教感兴趣,想要了解佛教,但往往因为佛理太过深奥难懂,佛经都是古文写成,而不能如愿。本书一方面消除语言上的障碍,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佛理;另一方面,针对佛教理论太过深奥和纷繁复杂的状况,努力去繁就简,不单纯以佛理来表述佛理,而以现代人常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来表述佛理,以便于现代人理解。
. z1 Z5 i6 |! R7 r! l5 \
. E( R9 p r% w. S: ~ n 7 z' O# d' c: M- N, u5 O
3 `' b& y4 U$ i2 M0 K
长期以来佛教被认为是一种与科学不相容的宗教,究其原因,是佛教理论太过高深,而直到现代之前科学尚未发展到足够的高度,难以理解和论证佛理。但随著现代科学的发展,当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式深入考察佛教后,我们就会发现佛教和科学是完美相容的。在宇宙物质和精神深度本质的认知方面佛教达到的程度远高于现代科学所达到的,而在物质世界可观测事物的运行规律方面现代科学则比佛教精细得多,但两者本身毫无矛盾之处。而在研究方式上,科学理性的研究方式既适合用来研究科学,也适合用来研究佛教。+ `1 ?: R! e9 R* q5 e
s4 a5 V" M+ p
% _/ E( j' T1 z" |- N$ }
% f& e5 M, T5 m7 {现代人学习和研究佛教,完全可以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进行。至于修证佛道,则最好要回归正法时代修深禅定的方式,或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g0 t" @& N; T4 E9 X
3 W; R4 G( d4 s1 U. ~
1 l9 b! o* a% N0 O3 l
5 Q2 M5 m, h# d4 z: Y& |/ e7 V& Y4 h本书第一章名为‘什么是科学理论’,主要是就是讲什么是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目的是为破除迷信,弘扬佛教正信,确定以科学理性为学习和研究佛教的方式。读完本章,读者虽然或许科学知识尚不足够,但所拥有的科学精神,却足以与最尖端的物理学家们相媲美了。# d8 ]: k- ~0 f) y1 ^
' A3 [1 m3 o% R1 v. ~# z a
; X( F; n o6 Q' W6 b/ c1 f7 N$ p8 \/ E
3 x: O: _1 f( I( l8 H9 ?第二章名为‘佛教的宇宙模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佛教的理论体系给出个层次体系清楚的结构化模型来,并与现实相对照,论证佛理。佛教作为一个揭示宇宙一切最本质和最深奥真实的思想理论体系,必然是无比深奥复杂的,但现在只要结构清晰,层次脉络清楚,就是比较好理解的。读完本章后,读者即可对佛理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系统的了解。
2 G. e9 x. N3 z3 S4 c
! ]' h& u, G" Q5 f5 x) W ( ]% @6 Q5 b+ d9 b7 }; ]0 L$ _
f2 ^; k) L: l8 K8 e1 w5 h2 p第三章继续讲述佛教宇宙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生命模型’。介绍佛教生命六道轮回理论的细节和佛、菩萨、辟支、罗汉四圣道的状况。 c, R8 J( v, [. U- A
$ Z( x/ S C% h) z) c: B9 u+ ?
* a* X5 {# }/ { b9 w6 K! @
0 k5 ?. ^$ \! A E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两个小专题,第四章讲述外星文明的状况,第五章讲述佛教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既是对佛教理论体系的细节补充,也是对佛教理论的继续论证。" d3 m0 g o2 q+ E6 G
w0 z O2 A l6 w1 ^
m4 `5 X5 r w* g5 n( `0 ]
g5 g9 O- E; Y) h9 ]+ j3 b9 L第六章及以后则是本书的下半部分,讲述佛教的入门。
# R5 G6 K6 o4 B# K7 |4 ^
& T' C3 |4 |' x5 b( l0 v0 g7 {
& ?& r8 [6 ]5 E& b( \; ~
& b3 e- o2 k D$ ]9 ~/ t第六章详谈三皈依,包括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仪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具体内容等。
6 D/ p2 w& r; `. X" R0 o! n0 m5 j: `# j, ]
7 |6 g9 f% G8 f
) h; f. r- V% @( Q7 F# v第七章详谈居士五戒,包括如何受戒和受戒的注意事项,居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各条目在当今时代的具体细节内容等。
% P2 C1 X6 _* J6 M* I/ m; e0 h2 y8 {9 [; F/ c0 N" P g
0 D- ^$ @: v4 o! b C
5 [$ |% p* c0 [1 M2 V9 V+ O+ k4 D第八章谈佛教的修行,分别谈为求人天福报,比如富贵和长久富贵、健康长寿、生活美满、消灾免祸等的佛理解决方案和佛道修行,以及为往生极乐净土的佛道修行,和为自觉觉他最终成佛的佛道修行。0 {7 U; M4 p, [& B
$ c8 r% u" K1 D! Z j- w
" S+ d% O* n% e) V. v- n
; K: C6 c6 g5 a* D+ U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理论
# e6 x; C1 a" s/ k+ N
% Y2 R8 P+ Y/ N4 X1 B $ x3 x* F4 Q* b8 C! V1 u( ^; G3 l
^) |( V4 r/ I M严格地说,即使缺少与科学的相容,信仰就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否符合事实并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或者说,是否有利于我们的愿望的满足,是否能让我们感觉更加快乐。; M" f6 `$ Y; R5 j2 [4 L% M
1 `& j- S2 L2 B2 o' f$ f $ h( i' p' ^0 Z. O; Y+ ~. A
" |' y- W3 @6 `这儿的‘利益’、‘愿望的满足’、‘快乐’,也许很容易让您联想到‘发财’、‘得到一亿美元’、‘吃饭睡觉’、‘嫁个好老公’、‘和美女做爱’什么的,这些当然是快乐或满足的一部分,但您也许可以再想得更广泛些,比如说:内心的宁静和归宿,自我实现的感觉,爱人和被人爱的感觉,纯净祥和圣妙快乐的感觉……或者更美满一些,比如说:我要永远处在快乐无忧自在圆满的状态中。) E2 e( y, V1 f5 x/ f
0 A3 D9 c' S: ^7 U9 }+ K: l
0 l, w* x0 V3 c5 B0 @5 d7 r8 W5 T) K2 B
宗教要求人抛弃利益么?从最深远和广阔的角度讲:不是的。准确的说它通常只是要求人不要太过追求世俗的利益,而要追求更长远的利益,比如说:在天堂享受长久的、无忧无虑的快乐。当我们以宏大的宇宙观科学系统的考察包括我们人类可见的一切和不可见的一切在内的宇宙一切的时候,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我们生命的快乐。' e( K+ w% J" V3 f) s) y: g
9 ]0 p) F, l! H7 C+ i+ p' B - _! m9 a; s. _/ E6 M
2 R- ^; P) z/ e1 d0 L0 j7 E9 g我这本书的目的无非也是这个。
' C" ? s- u. V6 j* _5 f1 N7 o6 C) Y+ y# a$ a: ?3 n, X. N m
1 z" }5 _) j( b& t
5 Q5 @' {, C! R8 @6 j这也正是有些人抱著「宗教归宗教,科学归科学’的心理,不管其真实性如何,埋头就信某一个宗教的原因。这个逻辑的主要问题在于:如果一个宗教本身不真的话,那么信它是否真能得到好处就很成问题。另一方面,您是否仍然有好奇心,比如说:为什么信神能得到好处呢?
, r+ Y4 V# K0 s0 d7 w) j3 A+ K; @! O; K1 }
: Z" |' \) \6 U, `$ b
+ @6 h% ^$ Y: T' B; {这儿我可以先直截了当的回答你:您所信仰的神灵,比如说耶酥基督,或者阿弥陀佛,是真实存在的,信祂们是能得到相应的好处。
8 Z" E- e$ |1 I: r, ?% j
( i) }/ d1 y+ N
5 o3 w, q# }) a* n$ R! i0 K
5 h4 m; U' u- f这下也许又有人得问了:有吗?他们在哪儿?1 i& _! Q' `9 l% V: F9 ?
! g" `$ v$ R0 K * h! a6 k' _* o. y/ f
! }3 \) q; H# W# a的确,这样的反应是符合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但是如果我不能立刻让你看到,比如说让你看到阿弥陀佛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说祂并不存在,却同样是完全背离科学精神的。2 ~# [/ T% V3 ]' c, r
# U& A) z3 N% _: e6 B9 }7 X
& G, Y2 a# e; Y0 I5 t; T& P
- G* m- [8 l! M或者我另外举个例子吧。比如如果有人对你说:1万亿光年外有一块5公斤重的石头(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星体距离我们约140多亿光年),那么你所能作的回答只能是:我没有能力观察到一万亿光年外的事物,我无法判断你的话是真是假。当然也许你可以反问:那块石头的存在与否,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么?
3 X8 T" W- J) f) j
7 d) i0 f& e2 g
, K3 z! u; c* s5 @0 O+ t$ z( W+ \
/ K) p4 v- A! W) i( O4 j这才叫真正的科学精神。
& A" M0 {1 x' s1 w
( R4 {* b7 C5 l4 Z2 w
/ }! Z: [9 U; r! f$ a7 a; l$ T; e: T+ Y( E! f# ~ ^
让我们再来详细谈谈什么是科学理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他著名的《时间简史》中对此有精确的论述:
# b+ _# i+ ^) q. [9 [ R9 M T# b6 b, z7 ?. u* F
2 x- K5 q( {% x& C1 Q" z! ~4 Q# ?/ e! @0 {. B$ I8 q6 v: z* ]
‘为了谈论宇宙的性质和讨论诸如它是否存在开端或终结的问题,你必须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我将采用头脑简单的观点,即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上)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如果它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论:它必须在只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准确地描述大批的观测,并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确定的预言。例如,亚里斯多德关于任何东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理论是足够简单的了,但它没有做出任何确定的预言。另一方面,牛顿的引力理论是基于甚至更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模型中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它们称之为质量的量成正比,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它以很高的精确性预言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 F6 e6 U' Q& i) ^5 P
, T4 j9 S8 I2 A0 X- U8 p
+ y: m( g8 m" m
) ]7 h- ]+ _9 o9 c( B% A( p& d
在它只是假设的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另一方面,哪怕你只要找到一个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事实,即可证伪之。正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帕所强调的,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伪的预言。每回观察到与这预言相符的新的实验,则这理论就幸存,并且增加了我们对它的可信度;然而若有一个新的观测与之不符,则我们只得抛弃或修正这理论。至少被认为这迟早总会发生的,问题在于人们有无才干去实现这样的观测。’(摘自《时间简史》第一章)3 J p& D5 i1 J; K
. U* A" Y j% t" k1 P% ~( T$ I9 G7 H
9 [1 t) ]; A. x5 j. ^. O
+ j) F: t8 X3 N* M
这儿我们可以看到,理论只是用来描述观测到的事实,以期对未来的观测结果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预言,观测和事实本身才是唯一重要的。以科学理论来否定观测和事实,才恰恰是彻底的反科学态度。这可以被称为是‘科学迷信’,即过多相信科学理论,不明白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讲仍然只是一些假设而已。‘迷信’的反义词不是‘科学’,而是‘理性’,反对迷信,最重要的是发扬科学理性。
. c- O: f: |; Z2 u. ` I# n" A* `3 y! e' B( t( Z
! @: c$ w0 K# p: k2 n6 f. Z# F
换个角度讲,这其实也说明,我们人类正是生活在信仰当中:我们相信很多科学理论的成立,并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而事实上这些科学理论从来没有被‘证明’过,也将永远无法被‘证明’。
8 Q+ _# J8 T, R& I& F5 b% X" C$ e: [/ ~* X
* B3 @* n# L6 i2 s( g! ?# T7 |! @8 A# g% C1 F
我可以再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清这个概念:' m% p1 V) Z/ f5 I; R
U1 q" F: }! v q8 G& C3 O2 B% } ; K1 o+ |" Y! l' Q7 Q; R( o/ @" b
) N& y# H J) [: X2 y3 r
我们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近30万公里/秒,但即使是这个简单的物理学概念也从来没被‘证明’过,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现有的实验结果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近30万公里/秒,但我们永远无法断定下一次测试的结果也是近30万公里/秒。我们只是相信下一个时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原先那样的近30万公里/秒而已。所以说,我们对科学的相信也是一种信仰。
' u! Q' [0 w; r' V8 X4 V0 Z7 \& f, v3 f% ?; ~
$ {+ m/ z& i3 x7 x$ V
& W! V) {; ~7 F8 y2 E1 O( A虽然无法彻底证明,但只要已经被足够的试验证实,就可以信之为真,这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因为人在这个世界,是一直在生活的,并不可能非要了解了一切,才可以开始生活的,很多时候没有证明的概念,也要使用。佛陀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譬如你中了一支毒箭,然后别人帮你找来个曾经的大夫治,你是拼命问这位大夫是从哪儿来的,用的是什么药,药方如何,采用这药方的原理呢,还是赶紧让这位大夫治呢?的确,即使这位大夫曾经解过一百例这样的毒无一失败,也并不意味著第一百零一次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治疗,却是必定身亡,如果因为未被‘证明’,而拒绝采用,不但毫无科学理性可言,相反根本就是大傻瓜。
. D% |) x0 f& q2 z2 P3 o" R: a% I3 l# V5 f' _9 I
* i. }& x6 D7 v3 I5 {8 v( x. l' e9 e1 p
如果你确实是以这样真正的科学理性精神来信仰和应用科学的,那么你就可以信佛,并且很容易理解佛教的真实理论。相对而言,信基督则确实会有一定的麻烦,因为你可以看到《圣经》的一开头就和现有的科学理论不大符合,里面说先有大地和菜蔬果子然后再有太阳、月亮、众星,和现代人观测到的明显不合。信仰,确实是没有证明就可以信,但自相矛盾总不是回事吧。你到底是信先有太阳再有地球还是先有地球再有太阳呢?你总不能两个都信吧?% I# K( r% \0 {' e5 M& n. q* w
* ]# b5 S' b, [7 J# V) y D& m C! N6 L5 N4 G+ H
+ v) X* E) \8 ?: O$ S& y. Z当然,《圣经》开头部分另有深远的神性因素。如果您已皈依基督,我乐意看到您还是继续信,并希望您的信仰更加虔诚和富有意义。
$ ]6 P& }0 ?, v$ O
, u {6 x# e; t$ B 1 u, `) k3 N# P/ F/ l" e8 y
8 ~& R0 _; T! }* ^: X7 z
至于尚未有宗教信仰的读者,我还是建议您信仰佛教,因为佛教不但真实,而且信佛有极大意义。 W9 L7 z; Q3 \; f1 j F1 a
6 Y/ p: ~/ z( i6 t3 k" f0 M( f7 A, h
, G5 H: ~# ^# y2 T# v7 q4 z" e7 [3 A! M
也许我们可以先把释迦牟尼看成一位大科学家,当然‘大科学家’的称号相对于‘佛’、‘世尊 ’或者‘正遍知’、‘世间解’(这些均同‘佛’一样是‘佛’的别称)这样的称号而言是远远低了,但请允许我为了把佛教理论更通俗易懂的讲清楚,先这么说吧。释迦牟尼作为大科学家,他的出发点与现代物理学家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为了揭示宇宙真实状况。他的科学实证主义精神与现代物理学家也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佛教里对真实、实证的要求甚至远高于世俗的科学家团体。释迦牟尼与现代物理学家的区别主要在于具体的研究方式上:他是以精神修行调整个人的身心,达到能够遍知宇宙无穷真相的;而物理学家们则以实验观测加理性推导为主要方式。在结果方面,两者是相容的,并且释迦牟尼所看见和指出的远远多于和高于目前物理学家们所看见和指出的。% ~$ V4 K6 u% |1 C3 L7 `
" G7 n. s/ S+ z: ^6 }2 F
% C, ?& f; H ~# m& G5 E
! G* ^! }# [; T2 e! S6 ^
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任何实验,单凭精神修炼就能知道那么多?对此我只能说:这是宇宙真实状况本身所决定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式对不对?也对。有没有意义?有意义。能不能适用于人们生活?能。但是由于宇宙的复杂度和真实属性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感知的程度——不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还是物理学家们在物理实验中的感知——只有通过深度的精神修炼才能感知宇宙更深远的真实。
6 f2 Z8 T" r S) H* {& S, c) o+ P( }
9 G+ ]5 [& K: a1 Z
) B2 j5 s# S- K* j) R% }
" M- l2 D. M7 {' _- x这正是古代东方三圣的另一位圣贤李老君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第47节). H/ @. C! N3 Y' l+ m1 N2 ~
! @6 w% P0 a% h7 E & A- _0 F( q/ q1 B
4 Z2 j6 w* y4 q/ a
李老君也可称得上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25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指出太阳与地球人之间的准确空间关系,这在他唯一流传于世的《道德经》中只字未提,我们是从古代东方三圣的另一位圣贤孔子的故事中了解到的:
9 r* m: u7 @) z4 F) @5 M5 C$ |% N; i; o8 g1 O/ |
# P. k* K% ^% J+ r
1 n# s4 T- S5 z+ i& g c. h‘孔子东游,遇两小儿辩。一小儿曰:日出于山东是以属东;一小儿曰:日归于山西是以属西。孔子不能决,以之求老子,老子笑曰:日本无根基,何以算东西。’(《列子·两小儿辩日》)
; |) G; {0 m4 w7 c# {) H) p
/ J) V9 j& D6 Z% ]# R4 K2 \7 Y( k8 u ) ^$ z0 j8 a& ^* l' m
9 ?0 E7 F6 b& v$ T5 R) t% Y7 T: E, r" V
科学家们必须深刻注意到这意味著什么。2500多年前的人,完全背离当时一般人的经验,凭空就指出太阳在宇宙空间和地球人位置关系的准确状况,是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成就!而这还很可能只是他看到的很小一部分,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只是在被别人问到的时候,简单的回答了一句,而显然对被后世称赞毫无兴趣,他的《道德经》据说还是在出函谷关飘然消失之前应太守尹喜力邀才写下的,并且《道德经》只字未提这些惊人的科技发现。
& Y8 ]9 }" R/ m! J9 m0 n" M8 i$ k/ m1 m
$ \7 [; u6 M- k& p9 c# P; f. [
) h4 v6 ?3 `# K3 b" t0 ]如果他提了,比如说,给出一个太阳系的真实模型,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现代人当然会更加相信他。但在他之后的一、两千年内,人们却反而会更不容易相信他言说的真实性,以致也许是否能流传至今都成问题。7 A' b# f( @2 g9 G& H) g, _
$ d5 J/ t" G0 `0 K; ]* ?7 V7 H0 p
' }, @, Q5 Y4 T+ l" X- w! M6 p( o; F$ q% h& z) }
我相信当时的释迦牟尼佛也面对著同样的问题。释迦牟尼佛的一个优势在于,他在世时就深受信仰,信徒众多,所以即使说些当时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话,也仍然可预期被人相信。再加上他看得极其全面和真实,所以尽管他的本意在于引导人心,很少描述宇宙物质世界的客观状况,但这少量的描述整理下来,也已经极其惊人了。
, i: J2 }( k0 t! B$ o0 W; H p. [. c" d$ u0 u4 F7 g% X) l- d
3 `# z( I1 c$ G6 F$ s4 t# V, O
) J L) t% H" ?3 w. `. c
虔诚的佛教徒通常会把释迦牟尼佛看成绝对真理的化身,我也这么相信。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在它只是假设的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所以对于科学家来说,您也可以先认为,我这儿根据佛经整理出来的整套理论也只是一个物理模型,一个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体系。5 @( I. S- _5 H0 m2 P8 E6 k
: i- }% d. H/ q, m/ I, S ! F7 F; N0 P- j& N, D: W* w
+ [ b. }$ @2 a! @& A(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哲学论文,叫做《真理是绝对的》,而我现在又赞同任何物理理论都是假设,都是临时性的,这是否有所矛盾?对此我的回答是:NO!没有矛盾。+ C4 e: C; h- b9 V: F/ M
. |1 ^0 D: j' ?2 E) [8 l
( ?" D ?! I7 s, J5 Z+ {, X
. Y' f3 y: X& Y4 G; K0 C" R
我这儿关于真理的定义与亚里斯多德相同,即‘真理就是符合事实的描述’。我在《真理是绝对的》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个判断,或者符合事实,或者不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不是,并不存在既符合又不符合的情况。唯一的‘例外’仅仅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否定真理绝对性的理由。
8 [) Y1 R( O+ k# s5 q" \ k( F8 N# A$ \) C
: D* G' v$ x% ]+ d; _
2 `8 Q# X& x6 V- R6 q( L2 ]* N需不需要我举出些绝对真理的例子?没问题。请看下面几句:
\5 J, x+ @7 m. g( H
+ r( b. C& [$ \' ]% h
: B$ }! N" \4 {
# O4 p( f" D. }& e$ M, B1 i* L5 u‘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人。’. G& o/ |$ G# l2 R# r
) w* x$ }, M# R. E4 W‘如果1+1=2,那么1+1=2。’' P9 Q! o- W. p3 I ]: q, o- M
+ X! I$ T3 ~& [. P‘你在过去的10年之内未曾把太阳永久毁灭过。’: o! o9 } w1 n- I5 W; [/ z
+ c5 y2 B) P+ y' l$ v
! Q D; p+ C' }
j' H6 a* U* K( u4 i. y; t那么物理理论呢?物理理论,作为对事实的描述来看,它当然也是个判断,只是它作为理论与一般的描述不同的是:它一般应该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们所希望的未来永久适用性。你总不能说‘我吃过饭了’,或者‘那边有条河’,‘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人’是物理理论吧?那未来永久适用性,就只能在往后的时间里不断证伪了。也即是说,物理理论,就是上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实’的判断。我不赞同 ‘真理只能被证伪而永远不能被证明’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只能是‘被期望拥有未来永久适用性的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永远不能被证明。’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真理相对性’的说法才能够成立。1 H$ f0 J8 H& ?
- Q/ g3 a% Y( p9 L1 \: |1 t( |
) F# V% O5 u: u# }3 w) G# R( B) f/ f C$ U, W% k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判断都不像科学理论那样无法分辩真伪,所以我仍然主张真理绝对性的说法。‘真理相对性’的概念小而且缺乏意义,并且作为一个深层的哲学概念,容易成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粉饰丑恶的工具。因为反正真理是相对的嘛,那就不要去管是非善恶了!‘真理相对性’的概念很容易被人这么引用。看过本文的读者以后可以用这句话来彻底否定‘真理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是科学理论,不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
+ a9 Z; d, ? S7 c a S1 F9 Z
y5 M" M# V/ P9 m! ^6 q ' W+ @' @% l/ L5 ~* o* M8 n
3 V8 H7 l( O5 R% D; v0 _ |- T关于‘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概念分析到这儿,应该足够清楚了吧。之所以在讲正题之前要讲这些,是因为我现在要讲述的是宇宙的一系列根本属性,涉及一系列新的、乃至不可思议的重要理念,那么与读者详谈什么是科学理论的清晰概念,就成了我不得不先做的事情了。这大概也是霍金在《时间简史》的开头觉得自己有必要深刻讲述什么是科学理论的原因吧。1 x0 Z# n+ R5 s2 _
$ t/ a9 H" M3 x ( R$ \* ~9 \# v1 o7 h2 d
& V( `. m- S# H3 O8 A0 \8 L下面让我们赶快进入正题:我们这个辉煌灿烂的宇宙世界!
1 o) ~: z) ~5 T% l; {9 v0 n8 A% b/ u7 B; A% `( _# _. W! N2 C
/ }# a! I C0 W. R+ T% i, d' u7 r3 Q% l- l( j& [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6 K$ k9 h$ L6 P7 T3 O( T6 b0 b% a2 R* W4 `2 o& h$ c* y' k
4 \0 n8 b% @0 a) p- t
/ z3 H/ |0 B$ R4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描述
% H* G3 O+ l( l4 t
^/ ]; ^ G, h1 p2 }* \( B9 K
( y0 k" G/ V7 s8 e; \5 `, W/ R/ D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信佛,我的回答总是:因为我相信释迦牟尼佛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描述。这个回答可能经常出人意料,以致别人听到后一般都不知该怎么反应。( J! j' K( N0 k* [7 t8 J |7 [
! d! }/ o' T) x 8 f+ K2 w. B1 F% N* a+ C8 s; e- c
, D7 U R# o& m& c和大多数受长久唯物主义教育的现代中国人一样我也一直都是无神论者。不过我从科学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还是相信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尤其在人类精神领域,现在的科学研究还处在极初级的阶段,并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导,所以对精神领域的事物,比如鬼神,神通等,我都不置可否,而对据说信了会有好处的宗教,比如佛教和基督教,我则倾向于接近。后来因为自己有些灵妙的感悟,又接触了些特异的人,自己也开始精神修行,对这些兴趣逐渐增大了起来,只是因为关于心灵的理论难以验证,所以我还是不能说深信。真正开始深信是注意到佛陀关于宇宙自然科学的描述之后。
L3 O9 c0 L$ L6 e& t8 m
- _* r5 \) {/ l! ` . z' M8 _1 Q% A7 T
) g0 { J0 A8 N5 O+ P2500年前就能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那样准确的描述,实在太惊人了!
1 Q5 z6 G7 ?$ Z+ c6 Q0 B/ \% H
4 _) a- ?3 Q5 c6 _ 3 G3 x% l7 L7 l- V' A
, M9 X) X& R/ d6 {- e& |! x
最初只是看了《佛教科学论》(索达吉堪布著)中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的简要介绍: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我当时想,2500 年前就能指出宇宙星体的基本状况,是多么惊人的准确,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全知一切的说法也许并不夸大。而且我还注意到:这无数个太阳、月亮的说法根本就是当时的普通世人无法认识的,佛陀说这个于增强世人对他的信仰非但毫无帮助,反而容易令人疑惑,除了佛陀是在真实的向弟子们述说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释。. R- N+ H4 z- t0 G5 v, i/ g
+ `! R6 n* ]! b
. J" q6 I7 F4 X5 a
% x; ~& x+ I& @/ E$ g$ [/ E' A* Q2 D我后来查到了《起世经》中佛陀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的详细论述:0 e3 ^. |& H+ q1 d% O5 P
/ p/ m+ k3 W2 Z* Z- C0 K
& s7 H. ?* l, R: S6 V. e6 t1 F* I
- y4 |+ q$ s3 m‘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魔身天。千梵世天。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诸比丘。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周罗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7 G+ g) @! E- ~, u4 |' Z& N2 f* q0 G, E3 r- l' E
. J$ U4 r' s L3 F$ S" c1 L9 c; b
: e7 k7 V* w* d3 T, U) c我在此分析认为:+ h6 |) _1 {5 Y
" {* [' o7 t- ?4 g6 a
8 A- i; D- v* S# G' {. _$ N; \, x, Q7 w( T, i% K
一、小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理由如下:
0 f4 `7 H2 c! a2 K
- O& G7 k+ j6 L
' i" a" G4 n B: {4 U. E, s: u) q. s5 b. x
1,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说明这一千世界有一定的联系属性,并且尤其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
1 u( J. k1 W. l/ Y2 k; B
" d, O5 A) G5 }3 x7 l- D
0 @9 H$ |$ m# y- e' y0 X" O; k0 e8 K& O( G, O: H
2,从数目上看,千日千月与银河系1千亿颗恒星的数量相比当然差了很多。但我在这儿要强调指出的是:整个佛教理论的核心是‘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他关注的只是有生命的日月世界。 ‘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均是指各种类型的外星高级智慧生命(他们的特点和生活状况将在后面‘外星文明的状况’一章中详述),这当中的‘千’是虚数,总的尺度是数千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寻找地外理性生命(SETI)研究所所长德拉克(Drake)是现代SETI科学的奠基人。他将一个星系中发现存在理性生命的概率写成了由简单因数构成的公式:
% B( g v! i" k" O
: Q% z. _2 F* V& d: `2 o3 ? # X& _ X+ T: {( q( ^+ C
! J- I& K2 h/ T" D0 p% C# ?
Nc=N ·fp·nLZ·fL·fI·Fs* u* _2 F% O$ U( @7 H+ }7 V
" S; I; d q0 q7 b: c! c
~4 @: { @% r+ j
x) _9 F; q% U, X# N- z. c5 X
其中,Nc代表一个星系中可检测到理性生命社会的数目,N 是一个星系中恒星的数目,fp为有行星环绕恒星的概率,nLZ为适合生命演化的行星的平均数,fL代表生命域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fI为生命产生理性的概率,Fs也称为社会因数,它代表理性社会能存活的时间和恒星寿命之比。在这个公式中,多数因数随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而变得越来越大,只有Fs因数非常不确定。也就是说,一个理性社会能够存活多少年,以地球人类的演化来看,真正大规模影响环境的技术社会,也就只是半个世纪的时间,今后还将持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数字。社会因数Fs是决定SETI科学命运的因数。, ^1 H" K$ F( X' c5 k6 v
' `% b7 ]; ]# w% v L9 B
# ]1 H ?& I& ~1 h- ^4 _1 Q" A# c0 }" [
根据这个方程式,SETI的资深天文学家Shostak估计我们银河系有1万到100万颗行星存在理性生命。$ L( p1 S. g$ A+ |
* g/ n/ n3 v" W! }/ E
( r3 q2 ~- f- a8 m" o6 l1 z( ]- u- i! j9 n: x5 n/ [
《起世经》还提到除了这四种类型的大州以外还有‘八万小洲’,我推测是其他类型生命的星球。
8 d0 l+ P1 b, @9 A5 _/ v! a$ O* D% k+ W; o: t& p: v* a) r0 _0 ~% O3 K
% j( H2 _7 l# V
8 F: Z' L8 F# D: E两者大尺度上相当接近。/ I9 V. t6 N1 J
% I, c# \1 A' W& |: f
: C% F6 Z' T" \ W% U
. O) s! z' [4 d4 I2 d, h# e二、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6 c/ [3 u) B0 d6 P0 s6 | W$ ?
, R; m j* g( H& m 4 h# O& b; ^- l3 g, Y, N
4 t- E: _$ M* F9 ~; s
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经里的解释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计算起来要三个千连成,所以叫成‘三千大千世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代流传下来时这么定名的,但无论如何,从流传下来的结果的字面意义上看,三千个大千世界(30亿个星系)在大尺度上接近目前观察到的星系数量(约10亿个星系),而单纯大千世界一百万个星系则差得较远。不过无论是哪种解释,都已经是相当惊人的准确了。
, z; q5 H. I2 t5 W1 _, L L3 J5 P: h; V, J- N
: G" Z, K3 Z7 ~/ u0 y3 A% o+ s0 R7 ?
3 o" u. e8 [) S: c( j e# e/ A2 b' s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也意味著这确实应指当前整个宇宙星空。
6 c0 ]+ P( s4 N0 m/ W" v
/ Y& m, p& O6 V- L$ v ' C8 o! E. X7 ^0 m4 ]; j- R4 b
& W, a# {- V# O, ^" K' Y2 N$ K
三、经中一个世界对应的空间包括但不止于我们一日月的三维空间。
9 c. _% h" ]* o; w2 y$ S9 p2 H) ]
3 g% E' }) o/ W& l: M
9 _' J1 O" F" l
+ {2 X | L! R& H2 W& B# H经中所述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天。’均是不同于我们这个三维世界的宇宙空间。不过佛陀把这些‘天’与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合在一起论述,显然意味著这些‘天’与我们这个‘天’关系密切。. ^+ g! C7 D% z' {! @
& d+ I* K! O+ |- D! k* t
& A' ]7 p& X4 N8 e# ~& [# Q) ?; x& u3 A5 Z" v, u4 [
四、三千大千世界仍只是整个佛教宇宙模型的一部分。4 i. \2 o4 A$ \% B' Z) Q5 m
4 D8 ~- G0 f& |1 m 9 Q. t5 a- f8 o2 }5 L' R
# F' O) ^/ C( @. {- V5 L1 ^% w& i+ ]还有很多层天,以及佛净土并不包括在这儿所指的三千大千世界内。并且类似‘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宇宙空间也可能有无量多个。这些将在下面的核心构架中论述。这儿先简单谈一下我们这个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未来。1 S! h: H/ L8 ?2 f/ Q
6 e) {9 e: g, A3 ?. W! \. Y
1 ?( n) l- b1 b" \4 T. X
' S* i9 B6 U' g( d1 G7 C6 [' q我想大家首先关心的还是未来,那么我们先谈未来。上面已经提到我们这个宇宙世界有成住坏空,目前我们当然是在‘住’的状态下,那下一步就是‘坏’了。但大家先不要著急,因为这‘成住坏空’是无限循环著的,我们人的神识也是可超出这个‘坏’掉的三千大千世界永恒不灭的。, @% t- V! U8 u& ?" H; k/ j! C- C
* T5 d7 {! B# c( ~8 }* [0 g7 \
5 a, x, x2 @! X/ M8 ]* N
7 E0 t' C @) b毁坏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是大火劫。《起世经》云:‘诸比丘。云何世间住已转坏。诸比丘。当于彼时。无量时长远时。天下亢旱无复雨泽。所有草木。一切干枯。无复遗余。譬如苇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干枯朽坏。无复遗余。如是如是。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干枯。亦复如是。诸比丘诸行亦尔。一切无常不久住。不坚牢不自在。破坏之法。应当厌离速求解脱。’6 y& Q/ Y% u0 U) w+ M
% p" N9 J$ o+ L7 E2 c m" s, C
- [& i* k1 z0 b* ^7 A
7 N# @1 ?1 K+ R8 _
看上去很像太阳进入红巨星状态使地球变热的情况。根据估计,太阳将在50亿年后进入红巨星状态,这一状态将持续约10亿年,光度将升高到今天的好几十倍。到那时侯,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天的两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将接近100℃。
8 E1 A, {# {" F8 w* Q5 \/ X0 b8 `( V+ K, G1 g' w
; B, Y: p' x7 i' k- {- n$ U$ k( {) N
在更长远的尺度上,与大爆炸相对应的大收缩(这还有待观测)也将导致宇宙过热(最后收缩为极热的奇点乃至归于空无)而无法容留生命。% _1 Z) s: e" g, p T# D& M; K
! i0 g. T- \5 k" f! h4 ^ 6 ~3 Y- Z9 u8 N/ V0 k1 P1 y/ p) N5 E
2 q2 z- G' H9 b. c$ g( K: L# E不过在此之前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生命似乎都已转世到更高层的世界中去了,这是《起世经》中描述此火劫之前的一段:‘云何火灾。诸比丘。火灾起时。诸众生等。皆有善行。所说如法。五见成就。无有颠倒。具足修行十善业道。无觉观禅。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时彼众生。以神通力。住于虚空。住诸仙道。住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禅无觉观乐。如是证知。成就具足。身坏即生光音天中。地狱众生。畜生众生。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世。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乐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证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则名为世间转尽。’
% v O) J* I0 \+ [- a& s5 m" q% y2 t+ i5 d
; {( m- @5 w1 F
0 g+ X% A! T$ @! j. C/ N大火灾不仅把我们这个世界烧掉,还向下烧灭地狱,向上烧毁梵天,但这似乎是件好事情,因为转生去的光音天是个不错的地方。光音天里面众生以喜悦为食,住于安乐,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因为没有音声,而由定心所发光明替代语言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
: f- [, V% i7 t. m4 m l. B5 M( ]% n3 c
# R' k, ], T! T, L! a0 N
* W; C% _1 f# R9 I$ c
' x) t4 u$ Y% _) Q* f% Q, q这世界‘坏、空’的阶段,也即现有宇宙‘奇点’之前的阶段,现有的物理学家们是不能就此提供任何具体描述的,但对佛陀来说却显然不是一个问题。世界坏掉是大火灾,那‘空’的阶段,因为是‘空’,我们当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们再来看看世界是如何成的。这同样在《起世经》有述:‘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诸比丘。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节。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磲玛瑙。诸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梵身诸天。世间出生。’(《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