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25)  鸡蛋( 0)
|
作者:马玲
+ n, i4 U+ o1 s9 V; Q. A( ~0 h4 B+ n; e3 i
中国对“瑞典事件”不仅要抗议更要反思
: g, {% | n1 f4 S( W4 o/ X$ }/ w h0 M, R) s
“瑞典事件”这两天很热闹,笔者一直在观察。 时至今日,该发酵的都发酵了,自我感觉有必要出来说道一下。
& C) p& D! d2 j, a& H2 ~( }$ C
& g5 v7 C R+ i一、瑞典与中国的这种“磨叽”颇值得玩味( w2 R. f8 T' h) Q( @
( B( M! |- V3 |5 O* T$ t中国曾姓一家三口在瑞典旅游住店的遭遇,先是曾先生自己在网上叫屈,然后《环球时报》介入,其饱含激情的笔墨引起国民对瑞典官方和警方的愤慨,甚至有众多网民到瑞典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下去“泼辣”留言(见下图)。, T0 u L- j. @8 ~9 u
$ ]; U, F% Y3 R Y* @
之后事态出现反转,因为有当地华人和一些好事者去酒店和墓地现场实地考察了解后,接连发文称,当事者父母在酒店大堂沙发上横躺引起酒店方不满,因双方争执不下酒店招来警方,警方提供的视频显示当事方大喊大叫、自己扑倒在地,于是当事方一家被国人谴责。* ]# B4 s1 k+ K
, }1 l" L+ m$ k/ T与此同时,《环球时报》和当事方的夸大其词也被人们讥讽,比如当事方被抛弃的墓地不是离城几十公里而是八公里,周边也不是荒无人烟而是有24小时地铁……
$ c( ?* {/ a: p0 w9 o
* ~% w" _4 R! R+ A6 }0 n$ C为此,《环球时报》越来越深度介入,连续发了多篇报道和评论,从最初正告瑞典官方“瑞典必须严惩对中国老人施恶的警察”到最后告诫国人“谈论瑞典警察这件事不应偏离主题”。
% f3 c J5 ^" V+ ?1 s, K4 ?) { v5 V" K s4 t& }. v: r# w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接受瑞典《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现出高昂的态度,就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可谓是唇枪舌剑。
+ B4 f+ ]( R- p% r4 E" n# m' k8 U" m0 E5 {5 m# A
不可否认,瑞典警察的处理方法确实 不文明、不人权,很有可能存在着对中国人的歧视。据报道,瑞典警方曾经把一个土耳其毒贩扔到了同一个的墓地,最后对方心梗死亡,法庭判决警方无责。' j8 T- K$ p4 E: c
* {2 M$ s7 n( U; \' P7 Z3 g* Y, b" U: B
其实,许多白人国家对中国人都存在歧视,不仅是瑞典存在。不过,瑞典对中国的不友好,也是由来已久。
5 D9 r' y& T; T7 W! m! d% i( ^& X, S- l
瑞典记者在采访桂从友大使时,就问到了数年前曾在境外炒得风起云涌的桂敏海案。大使的回应是:“瑞典一些势力、媒体和人士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主观臆断、猜测甚至制造假命题污蔑中国。”
B- a, y2 e: Z, |% x
7 b7 Q: a3 q5 X* [3 P# k! w这次,大使的谴责恐怕还与近日瑞典发生的另一件事有关。据国际在线报道称,瑞典媒体采访了当地的“藏独”分子,称西藏人民“受到歧视”,不能“公开谈论政治或者宗教”。对此,大使馆当然很生气。+ [* M7 l9 h8 e9 i {9 G
8 B& @" ~+ Q9 I: h- g/ Z( v
所以,大使诘问式回答:“3名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的事,竟然发生在一个天天讲人权、讲公正的国家,我们对此深感不解和震惊。”% @& e2 m) _+ o+ @9 g: I
, U0 k0 d; R, k; B$ ]6 _* a
我们每个到境外旅游的人,都希望人身能得到安全,也很希望中国驻外机构给予安全保障。这次事件,《环球时报》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高调介入,都不可等闲视之。
3 j2 {3 r9 g$ c$ ^0 I' |# s9 ~8 \' Y3 Z- D
但是瑞典官方十多天过去了就是不肯对事件进行调查,也不肯满足中国外交方面提出的要求。瑞典与中国的这种“磨叽”颇值得玩味。
/ s4 ]5 A# x. H" H
0 K2 F1 k* G: |: H4 z! ]9 ^3 N" m二、应抓住这次机会进行国民素质教育
o' y7 |8 t* J: T' }( Q& W4 G. E5 D. [! h: {* C
为什么这次的“瑞典事件”引发中国人这么大的反弹?即使《环球时报》呼吁国人别急着反思,不要偏离了追究瑞典警察的主题,但是国人依然吐槽不断。0 M+ r: y, ?# y, h* `1 _" U
# l; J7 ~7 C/ H* e& w3 i1 v+ @这一家三口在警方视频里流出来的哭喊和趴倒(这家人的儿子英语说得相当不错),有目击者说:那个年轻人(指一家三口中的儿子),很奇怪地把自己摔了出去。这是国内“医闹”和“碰瓷”的典型动作,具有“中国特色”的“耍赖”风格。
, l: `- W# z, ~: }5 t' X' x而且视频里的喊叫也是那么耳熟能详:“警察打人了!”,“警察杀人了!”。这种在国内屡试不爽的招数曝光后,一下子减弱了国人对他们的同情,也一下子引出了国人对他们的反感。
* [; l. K# r+ P1 a) r, O1 V& c# I: ^7 J$ d
当国人还为这家人的遭遇争论不休时,这一家三口(包括号称受伤的父母)却在欧洲其他国家玩得很happy。$ W9 m/ @+ W T4 b8 b" ~
+ t' l: \3 o3 x4 o# @- u& i9 g于是,人们神经质一般的声讨如浪潮一样涌动。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国人对自己人的素质实在失望到了极点。
/ Z! C3 u9 c) [- {6 d3 I& t q4 P! Z: M) o" M# B
由此事件引出了许多自媒体对中国人出外旅游时的低素质表现的各种曝光。不仅是在欧洲,在日本,在泰国,几乎在中国人抵达的地方都会有出现。有人总结道:“丢人丢到了五大洲”。0 y0 ?: s) l2 Q8 a* F6 {9 W) v
! J: c# D9 G2 `; }. e. e4 j
中国人有钱了,每年有一亿多人次到世界各地流动旅游。我们中国人走出国门带给世界的是什么印象呢? 大声喧哗,不讲规矩,拥挤抢吃食,随地丢垃圾……本人在国外旅游时,看到一些现象也深感丢脸。
7 z) `7 W2 ~9 `7 y2 K8 o" F4 g' C
3 X0 |" C0 s! T m1 d0 l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然而从国民修养来说,离国际上公认的文明标准还差得很远。
% b; }# B/ l) B+ Z5 `2 A9 E3 a; _6 `2 S% }# r2 B" {9 l% i
在如此的国民自我反省浪潮下,如果官方仅是对瑞典提出抗议和要求,不抓住这个时机修正国民的不当行为,绝对是一种错失。
. N# g4 _2 T% [& O4 W$ P5 U' R1 |5 a( g: G
让外交的部分交给外交部去做,让国民的部分交给修身课来做。既然人们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强烈的呼吁,有关方面这个时候就不能不作为了。8 Q: A9 ?7 e3 B! R T# e
; o6 g2 Y$ X2 s' I
我们之前对国民的教育,基本都集中在爱党爱国之类的大教育范畴,而对真正塑造人格和国格的素质教育却少之又少。由于缺少了这些具体的规范环节,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在行为方面应该怎样去做。5 [0 W7 V# M0 p. `
& Q$ J, j5 c# t
这次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再不要错过这样的良好契机了,应该就此展开对国人进行细化的遵守规矩、培养良好风范的国民教育。% J7 _$ Y8 M1 D, M! p# _( a9 ? a
+ H) x: a( C2 Y; w6 }6 D3 ](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国民性里有不少劣根;我们也必须反思,为什么这些劣根一代一代延续并从国内带到了国外。
4 r$ z/ K, U3 w$ b& L: s' g/ p% w2 p G3 f6 i, S
我们不能一味谴责瑞典警察要求瑞典官方道歉就让这件事过去了,我们还需反躬自省以避免诸如此类的事情重复出现。对这一家人在酒店不守规矩引起的争执不能偏袒,对曾先生一面之辞表述的不实信息也不能纵容,对跪地撒泼的“我弱我有理“现象更不能无视。如果这件事因为考虑到其他层面而姑息处理,可能会给其他中国人的出国行为带来恶的示范。0 A2 U* B* }0 j8 X2 P0 \
% A! b/ d2 n: w9 I4 ~2 k. }9 F不妨来一次国民大讨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也让国家施行的教育更能贴近国民的需求。“无素质”,“素质低”,已成了中国人的口头禅。我们中国人早应该好好反思了!也早应该起身行动了!再不能这么浑浑噩噩的无素质下去,带动国民赶快行动起来吧!(马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