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10. 桂枝甘草汤
% e1 {! q: G2 u- s. S
7 \+ s1 k2 \: |6 _8 C桂枝去皮12克(4兩) 甘草炙6克(2兩) 8 z! {, z3 X. m, Q2 Q7 X
6 s- j; w) l3 C- z# R
上药二味, 以水600毫升(三升), 煮取200毫升(一升), 去滓, 頓服。, D* w, ~ b2 Y2 t+ R, |) l
- k& z2 I3 B1 {( W2 O【主治】發汗過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3 T1 r. ]- h. w/ d& N7 y# s7 b) r4 R% G" D7 {) s5 j- T+ s/ ~5 j
名家经验谈: * C( R1 a" s0 z: ?( t% ]% N
. s' c) V! i; w由于误治或者延治导致发汗过多而损伤心脏的阳气, 对此应该采用桂枝甘草汤的论治。我们知道, 太阳病, 由于邪在肌表, 汗之要有尺度, 不可发汗过多。这是因为, 汗乃心之液, 由蒸化津液而成, 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然而过汗必然损伤心阳, 心阳损伤, 心脏必定失去阳气的庇护, 故心中悸动不宁, 而欲得按捺, 借叉手冒心之按, 以安定心悸之症, 此乃外有所护, 则内有所持之故也, 亦即虚则喜按之意。治用桂枝甘草汤补益心阳。但本症在临床所见也常伴有“胸闷不适以及怕冷”的症状。凡病之实者, 皆不可按, 按之则或满、或痛而不欲受也。此以误汗亡阳, 心胸真气空虚而悸动, 故欲得按也。
1 }/ l: F& h: u3 ~- t. t9 A4 z8 A% C 6 X# C' M. y: i7 o' O
此方由二味药组成, 其中的桂枝, 辛甘, 温通经脉, 入心助阳, 故以桂枝补心阳;甘草甘温, 补心以益血脉, 且二药相合, 辛甘化合为阳, 阳生阴化而奉心, 心阳得复, 心悸自愈。本方以复阳为主, 阳生阴化是其宗旨, 其助阳而不燥, 滋阴而不寒, 实为此方之特点。考仲景治心阳虚弱, 桂枝、甘草为必备之药。如治心阳虚为主时, 皆用桂枝、甘草补益心阳,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属此类。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心肌缺血、心动过速、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 `4 H' l& M6 K; g5 }
. K6 W# M$ Y. L' K6 ^4 L' |* D还有报道用本方合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衰;治疗失眠、房室传导阻滞、青紫舌、阳虚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 ^5 e; K. V* `. ~
8 H& Q4 d6 {* _8 o; O+ V x桂枝甘草汤的这一方剂, 它在伤寒论中的功能是温通心阳, 使心阳得以恢复, 心阳恢复则心脏功能恢复, 心脏跳动正常, 心悸等症则消失。这是因为, 病人受到外寒的影响之后, 由于发汗太过的缘故, 因此心中悸动, 叉手欲得按。其本质是心阳受损而导致的。当然, 我们可以将伤寒论中的症状加以完善, 列举为:心中悸动不安、胸闷、体疲乏力、面色萎白, 形寒, 舌淡苔白, 脉虚弱。故而其方采用了桂枝这一温阳通血脉之药,以对心脏阳气不足之主证。由于心阳不足, 容易伤损脾胃之阳气, 故而采用炙甘草一味来顾护脾胃之阳气, 补中益脾胃, 加之脾胃又是后天之本, 治疗心脏的阳气不足则必要前提是脾胃功能正常。因此, 在人体受病后, 由于发汗太过的缘故, 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使心脏的阳气受到了损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一定伤及到了脾胃的阳气,故而采用此二味,单刀直入, 以捣病位,使心脾胃之阳气得以恢复, 以达到解除心脏跳动的目的。
* Y. o6 ?) U5 j% \6 i ^6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