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homedept买了一套攻丝的工具,看遍了他家所有的货,都是中国制造的,心有余悸选择了一套,结果回去工作了一半,发现做不下去了。套装里一共有5个丝锥,先从小的丝锥开始,结果到第三个,安装丝锥的适配器装不进去,丝锥口径大,适配器孔小。真是郁闷,不得其解。拿着丝锥和适配器,到了homedept,找了个年龄大的老师傅(幸亏是老师傅)。问有没有合适的适配器卖?老师傅问干啥用?告诉他,在这买的丝锥,装不上适配器,没法用。老师傅拿去看了,确实装不上,他说,除了这个,店里也没别的适配器呀。按道理这套装里的丝锥应该都可以装在适配器上,这咋就不行呢?挠头挠头,两个人都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到底是老师傅,蹭得一声,从腰间拔出小刀子,拿了一个全新的丝锥套间,准备划开,看看有什么不同。我心里正疑惑,这明明一样的东西,难道打开一个新的就不同?这不是白白浪费一个全新的。这homedept不是得赔钱。 ' R+ Y( k) N6 E$ r- }/ T 2 [7 K8 m& F0 X! N+ O _疑惑还没完,老师傅已经打开一盒全新的丝锥套间,等拿出适配器一看,我等立刻傻眼。感情就是不一样,新的套装里,适配器的直径就是大,而我前两天买的,就是小,所以装不上。这虽是同一个东西,理解一下,毕竟是国货,估计做的时候,差不多就算了。呵呵,只是这次差的太多啦,我买的那个就是用不成。幸亏遇上了老师傅,才揭开了谜底。如果遇到其它人,至今我也搞不清什么地方错了,还在四处找新的适配器。赶紧换了新的,欢天喜地回家。* i- o' b) |/ @( b( |2 N
) i) s3 W" |* ]- ?/ d3 U; J; t# C
知道国货的弊端,攻丝的时候,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结果6个孔,攻到第四个孔的时候,丝锥还是断在里面了。唉,还是不幸中招了。这也没办法取出来,只好废了一个孔。唉,买国货的工具,就是怕这个,可是也是在看不到非中国制造的,结果还是夭折了。真是郁闷。# }7 j1 i4 D S, f$ }0 [
& ~ {5 j' \$ w% m8 {
(2)本来就很少去沃尔玛,这次从沃尔玛刚买一天的小剪子断了之后,决定再也不去沃尔玛了。就是小剪刀,剪纸而已,要求多低。结果,纸中间不小心有订书钉,这沃尔玛买的剪刀立刻断为两段。欲哭无泪,赶紧到STAPLES去找,也都是中国制造的,买了个现在小心翼翼的用者,和敬神一样。唯恐他罢工了,我就的用手不成。" V0 _. ]) h4 w
9 f* T9 @7 u1 ]" p5 D2 Y8 t
(3)十年前,在加拿大的工厂,做石油配件,工厂的所有的维修工具,都不买中国制造的。这都十几年过去了。咋还是这样的。。。记得十几年前,刹车片买了一对国货,结果没三天,刹车片上的弹簧飞了一对。赶紧换下,换成澳大利亚的,虽然贵了三倍,起码心理不用担心。这现在可好,没得选择的时候,就只有折腾自己了。* D) k3 l% ^. }* O! ?# p: h
2 g- |# Q/ Z4 S! ]% Y(4)在看国内台,中央台的美食节目,看厨房达人上去亮相,手拿来切肉是它,回头抓菜也是它,然后又用来拿面条,放在锅里。在想,这真是传统习惯,改变起来太难了。起码西餐里没有这样的习惯。有个美食的大赛,国内五星级的大厨被扣分,居然是切完生鱼的案板,用来切熟食。按道理五星级的大厨本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扣分,想想,可能也是平时的习惯。 b0 }) t8 x: X
1 h f1 Y. k7 u" E
+ E: w9 `( W( Q/ Q
这个肯定不对。要分是什么,以及价格段。" E4 }8 p. e/ a4 [0 M
简单廉价的,中国货有优势。好比楼主买的东西。6 l# u. ?4 \6 A Z+ _! P
复杂高技术的,中国货肯定不行。好比汽车,中国汽车不仅不能出口,而且仍然在大量进口。也就是说,即使是国产车给它相当于进口车的制造成本,它还是产不出同样的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