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饭桌礼仪很多,从网上找来一段:" G6 O: E* Q' S) E
) K% X$ Q; T% f, |+ g
(一) 就座和离席
( e N' J1 @' [" M4 b1、 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T2 g3 v* k9 z) q
2、 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 呼女士。7 G& Z: p1 B3 H/ p y6 V
3、 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 }$ X# ^: P: `) s4、 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 `5 T5 N; K3 n. g5、 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 j9 H0 \1 }! t! n& L0 {% G0 [6、 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 g% M- C; v- \& q" E
# @, n q& n% N, T. A% T2. Q' M1 X% v" Y7 y9 z
/ r& C- t+ A* w7 A! p4 |
(二) 香巾的使用; d+ K9 y6 U8 l w+ N" s
1、 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K: W" R% E9 c; ~% w) \" l
2、 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 Y# S. e: y4 _- J3、 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 口。4 x5 Z- s4 F4 s( `) S, U. F2 U
4、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3 k3 z( c9 C% ^6 p" f
, u, O V/ u- n# q5 s3
/ \9 C8 k; D! L( x
) J2 g# p8 w2 `: p, g# ?: g(三) 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6 y' u7 B0 j. ~; ?/ n8 i" ]6 ?1、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 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P' o6 w5 u; c6 p! c$ F2 m
2、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7 X$ s: }" w% p
3、 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 m9 A' f q/ {, n4、 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5 W5 I: y, r+ k( z! k. `
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2 M5 M( `* G0 e8 y
6、 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6 N' C! B+ z2 N! R6 ]' t- c
7、 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4 ]. v4 C8 D; m! d2 A5 \
8、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 A. G2 \ g* O$ _6 W9、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 k" o1 H6 C1 g7 B7 y* i9 Q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i, |6 x4 I& v3 r# G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 c* t/ T% Z4 q; i) q8 F. L. l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5 ^; O- ~- l" C0 h0 j: T9 M0 y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d$ |- N% m* p5 g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 ^, r* ~$ g1 Y1 C8 i- o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 k) J* F& W0 U% @- @5 E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6 g$ f0 m, z# Y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6 s4 u; L. @# e' ]* g; J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a o" | j3 v. L5 s# n' G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 u* |4 V$ C# R9 ^9 F# b8 n& _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 ^& [# i; R; n& H( s: p: H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P4 `' z0 M( G( ]3 G7 `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 a5 |" _8 k- B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1 z5 T5 L' h! F* I4 C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 H' m& k% a1 T; {+ D7 Z. ^5 u) A1 n/ w( I3 q7 p# ~4 Z6 h
. j1 W0 P. _) s! c44 Y2 s ?( R3 r) h7 J
, y( E* Y! [3 K4 ^% u' ~; o酒桌礼仪0 g3 p4 ?! i7 S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j* g. h# d$ Z, T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 z6 N$ Z& i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 m; k* }4 v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小贴士——派对历险记! I% `* Y5 k' [$ f) U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 q2 y$ l* E0 j/ j; L
7 Q" \; J' b: y0 I6 B5
, d3 s* G# ]! m# d5 o( {
, t# H$ t8 R, @. r. F( Z(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1 d( Y# F& q( F8 J- K9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 Q# h3 j' }6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J7 H3 G$ C' Y# R9 ~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8 E) r! W6 }8 a5 e4 z, |2 \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8 v* N# L. P" F' ?5 o- J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Q" V* P9 r9 c) x1 G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 K: Q3 A3 i6 T- r5 ~: r" ]/ |: Q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9 L# S% _2 W1 s O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4 u2 L4 I3 c5 {3 w. ~2 z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3 q; I% E+ P# ]0 L+ G' b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8 J. K' w( ?% j$ m# Z; E4 c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 C# g, @& s6 y, w5 O8 O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 e* f! s* w/ O( |6 A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t5 L w+ C0 U# s: P7 D6 n
饭前颂主名饭后赞主
/ k: L' u# ]' V: ?$ _9 T. b/ W; v不挑剔食物可褒奖+ i N4 @- s' }
斋戒的客人可以不开斋7 T- w k' c. x: h! v* T7 n
就近而食劝告不懂吃饭礼节的人
- J" I; \6 K4 `5 p- f3 m7 w$ D U禁止连续不断地往口里喂枣及其它除非同伴$ q0 A2 x- P' C4 V+ G
从盘子边缘吃不要从中间吃
3 D. Q$ G7 j3 [9 s3 `不能倚靠着吃饭- r8 v: i6 x0 ~. A
用三个指头吃饭
/ K; O8 l4 V0 F/ I: R在饮料中吹为可憎) h. j+ h3 V: d
坐下喝水比站看喝水更好+ i+ I7 j# D. C2 c5 {* x' L' e% ?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提议祝酒可能是非常令人紧张的。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你的感受。祝酒辞从来用不着太长。如果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叫起来致祝酒辞,你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摆脱困境,如“向肯致意,上帝保佑你。”或“向出色的朋友和伟大的老板,格里塔致意。”+ Z4 i8 q# F* I2 w- w8 B+ B
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得更有风度,更有口才,你就会想增加一些回忆,赞美,以及相关的故事或笑话。然而,祝酒辞应当和与场合相吻合。幽默感极少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婚礼上的祝酒辞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辞则应当侧重于怀旧,诸如此类。
* _8 G6 t2 ?( ?& Z/ w( f0 |3 m2 f2 w在餐会上,致祝酒辞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如果其中一位主人第一个祝酒,一位客人可以在第二个祝酒。" s- N& S2 A7 s# P* c5 @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辞。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就提议祝酒。祝酒者并不必要把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足矣。1 [2 P7 c9 I' T" E9 L9 m% w
你可能根本不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甚至敬酒时也是如此。当酒传递过来时,你当然可以谢绝,在祝酒时举起装着苏达水的高脚杯。过去,除非是酒精饮料,否则不祝酒,但是今天各种饮料都可以用来祝酒。无论如何,你应该站起来,加入到这项活动之中,至少不应该极端失礼地坐在座位上。
/ u, d$ D9 a3 E“食礼”系饮食礼仪、饮食礼制、饮食礼义、饮食礼俗、饮食礼貌、饮食礼节等概念的通称。其中,饮食礼义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饮食礼制是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饮食礼义是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饮食礼俗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总之,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C0 D1 v9 v! m( f7 E+ ?7 d
食礼的涵盖面很广,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如按时代划分,有原始社会食礼、奴隶社会食礼、封建社会食礼、资本主义社会食礼和社会主义社会食礼;按民族划分,有汉族食礼和少数民族食礼;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地域划分,有东北地区食礼、华北地区食礼、西北地区食礼、华东地区食礼、中南地区食礼和西南地区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q7 U+ Z0 @. m% j% a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次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H) k2 r7 w0 J1 A, {9 s# S- Q
食礼诞生后,为了使它更好的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接着,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就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不过,古代食礼中也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6 w5 N1 [. O+ J0 M2 x“食礼”系饮食礼仪、饮食礼制、饮食礼义、饮食礼俗、饮食礼貌、饮食礼节等概念的通称。其中,饮食礼义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饮食礼制是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饮食礼义是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饮食礼俗是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总之,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D! c, K/ D3 j; n9 }) t
食礼的涵盖面很广,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如按时代划分,有原始社会食礼、奴隶社会食礼、封建社会食礼、资本主义社会食礼和社会主义社会食礼;按民族划分,有汉族食礼和少数民族食礼;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地域划分,有东北地区食礼、华北地区食礼、西北地区食礼、华东地区食礼、中南地区食礼和西南地区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 ?( t8 ^3 W! O- q. `: s; R B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次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 K' E3 a, P3 I% p. c* W食礼诞生后,为了使它更好的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接着,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就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不过,古代食礼中也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