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6|回复: 15

补课日志之------外行看热闹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最爱周未在妈妈家小驻.书儿乱翻,孩子不管,我行我素./ }% t  P: R. L7 V3 M6 E# R
家里没有热闹,论坛上有,由着俺鼠标乱点.
: l( C5 y1 ~; @. L大师们诗来词去,让这外行大饱眼福.多多益善!  b. d/ Q( N: G4 j( y1 s
看到高手们锤字炼章,.以下是我的补课内容:
9 r! ~; [9 ]9 _5 t3 r/ T
; O) _7 O3 ]" \章培恒:  形式,文字如果好的话,那就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表现感情.
  ~9 p7 F7 P4 u& L/ m2 [
/ O) B' d" B% _; a陈村:  有两种努力.一种是文人学士的努力,把诗雅致化,玄思化,弄到越来越精妙的地步.这里面也能看出汉语的潜力,把它做得那么漂亮,看的时候也很折服,是非常好的东西.还有一种努力,跟我们平常人息息相关的,从直觉出发的,从情感出发的,直接打动人的,而不是通过一个典故什么的.前一种东西,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虽然我也解不通,但读着只觉得一曲一缕心里很舒服.那么美好,那种色彩,流动的感觉,还有岁月的迷茫., g4 k$ S& Z) ]& _- K6 S
( o; d7 U6 P) _/ f$ {% l, L
章培恒:  "黄鹤楼"那首诗,从七律的格律来要求,是有许多犯规的地方,犯了规大家还是觉得很好.这说明诗不光靠韵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面其实押韵都不押,句式也不整齐,也不讲对仗,但是确实是很好的很美的诗.4 R2 T8 x9 ]/ P" z; V) H# D7 M, n3 T' U% ]
& h& i: N  ^) ?
陈村:  文人们一边在写,是炫技,要写得你很服,对得这么工,某个字炼得那么好,一边心里还是有不满.像刚才说的黄鹤楼.我小时候读它,觉得很差:"昔人已乘黄鹤去",一个黄鹤,"此地空余黄鹤楼",又弄来一个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怎么一连三个黄鹤.怎么李白看到它不敢写诗呢,笑话.我想,他们心里就是想要爽爽快快的,突破规范的,直抒胸臆的.包括"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也不是规范中的文字.但有时会走歪了,走到赋,虽然也把它做成长短不一,却变成讲排场的东西,形式大大高于内容,不是抒发性情了.
鲜花(662) 鸡蛋(1)
发表于 2006-9-2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叮叮铛铛 于 2006-9-24 00:11 发表
  v2 K9 }4 v3 Q! w! k( g* Q" {+ T最爱周未在妈妈家小驻.书儿乱翻,孩子不管,我行我素.* y. F. w+ E( p4 ?
家里没有热闹,论坛上有,由着俺鼠标乱点.
1 }9 m. E# ]! Q3 D4 X大师们诗来词去,让这外行大饱眼福.多多益善!
3 s. e' Y1 a  b7 T$ V看到高手们锤字炼章,.以下是我的补课内容:
2 D$ l/ X$ R) X# X
) }1 t0 n: y3 n- N; }6 p章培恒:  形式 ...

4 r1 {* w" ?  j5 T/ q  @% Q3 |2 X+ |$ K7 P
你这简直是在给我们补课嘛。# l6 D; N$ s! N: z  {* s

3 a8 I9 y: V$ h4 W) C9 r% z多谢多谢。开卷有益,知识不分大小、多少,只要有,我就喜欢学。欢迎多多。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料到那"鹊桥仙--异乡"漏洞百出,唬我这外行,还被人揭穿.不过俺这里心软,侧面支持一下你,还不快thank me .
鲜花(662) 鸡蛋(1)
发表于 2006-9-24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叮叮铛铛 于 2006-9-24 00:51 发表
1 r3 l- Y( z  B  ?3 c8 y没料到那"鹊桥仙--异乡"漏洞百出,唬我这外行,还被人揭穿.不过俺这里心软,侧面支持一下你,还不快thank me .
$ `$ v% z; o8 B8 ]2 L

8 I$ u1 ?: ^! e" y8 C
5 o% x  y+ z' G( s6 P6 f/ i. n大哥这厢给小妹赔罪了,唬人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下次一定好好唬你,忽悠你个天旋地转的。
鲜花(17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词者自然要以词谱为准。不以辞害意,偶有出律,未为不可。。。。莫说《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字,也有出律,也有2个“明月”。。。可惜我不是姜夔、崔灏,更不是李白,所以达不到那种自由之境界。。论及我对出律的在意,应该源于某个对联论坛,里面有好几位大虾特别在意,有的甚至对于出律的对联,就不去对它,在这方面我还算稍开明一些。
# B& X& A$ n, V1 C  f; f/ H/ q0 T
# l0 z* N5 H1 Q7 w' Z9 x[ 本帖最后由 Justing 于 2006-9-24 02:54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sting 于 2006-9-24 01:55 发表$ K  U8 A- H8 x) D) |
学词者自然要以词谱为准。不以辞害意,偶有出律,未为不可。。。。莫说《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字,也有出律,也有2个“明月”。。。可惜我不是姜夔、崔灏,更不是李白,所以达不到那种自由之境界。 ...

1 I+ v4 k" I' v* Magree! justing 说的是.你们批来批去,才有意思.漏洞越多偶越高兴,.这外行心里就平衡喽!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叮铛真是个好学生,在俺这外行的外行心里,已经开始有点崇拜了!
5 L# s4 N0 l' x7 E# }欢迎在娘家多多补课,在此地多多授课,俺自己疏于翻书,跟着沾点雨露,实在开心!
鲜花(754)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有意思。* }7 h2 u* K5 v6 }
忽然觉得有很多感慨。关于格律,很多人是完全的不在乎,很多人是完全的在乎。云月是属于比较中间偏右的一派吧。
* A# n: }; o% N: ~感谢,献花!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两位版主真是好.我这瞎掺合也有花拿,
鲜花(17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再来说说崔颢的《黄鹤楼》。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便有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人沈洙编《唐诗三百首》,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律的首篇。》》》》. K- z1 m9 s0 z, a3 h
大家都知道,七律中间两联是要对仗的,可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却并不对仗!
大型搬家
鲜花(754)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sting 于 2006-9-26 20:23 发表; G' b$ j7 m  v4 O, p9 z; i
再来说说崔颢的《黄鹤楼》。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便有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人沈洙编《唐诗三百首》,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律的首篇。》》》》! C6 r' `7 s/ o4 A. G
大家都知道,七律中间两联 ...

4 N9 _) e, f( W% L# o4 s& C' ?这“七律之首”《黄鹤楼》不合于律的地方,那是多的罄竹难书,有专门文章分析论述的。井兄所指,虽然也对,但是不全对。有一个漏洞在里面。
$ b( }  d" o+ A; |% L有能说出为什么井兄未必对的,鲜花50朵,呵呵。
鲜花(17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30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云兄所指是不是说崔颢所处时代尚属律诗初创时期,七律尚未定型,不具说服力?
鲜花(754) 鸡蛋(0)
发表于 2006-10-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Justing 于 2006-9-30 01:13 发表: Q/ N$ b% M) P- {# L+ m: e2 b
不知云兄所指是不是说崔颢所处时代尚属律诗初创时期,七律尚未定型,不具说服力?

7 z5 \1 M% q# A# U1 }+ \这看样子没人动心哈,咱就先把奖励数额加到100朵哈!& ?9 l- Q. R6 k% ^. n0 z
还有,那已经知道答案了的谁谁,别着急吭气哈!
鲜花(17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0-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转贴)为什么崔颢要故意把此诗的前四句写得不合律,然后后面四句按足格律要求来写呢? 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探讨了. 唐朝是律诗开创形成的年代,那时还有不少诗人在写古体诗(没格律要求)和古风. 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作品. 身处于那个年代,对于诗人的冲击是可以想象的. 俺想崔颢在写“黄鹤楼”时,有意要作一番新尝试,把古体诗和律诗结合起来,以示不忘本但又要创新改革. 所以他特意把“黄鹤楼”的前半段写成古体诗的形式,而后半段写成当时新兴的律诗形式. 正如我们今天有很多东西都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理一样.
. m7 }6 F2 Q: l$ n我再猜一下,“黄鹤”连用3次,是否因为复词原因可出律?如果还不对,就真不知云兄何所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3 19:46 , Processed in 0.2109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