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2|回复: 1

一路走来(4):门诊工作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4-4-30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4。门诊工作
& x3 y7 D5 S$ J9 L- t0 g2 x7 ~0 t  X
  [8 k' _5 c2 ?0 o" ]4 t! s门诊上永远是忙碌的。一大早,就有人已经挂了号,早早等在了门诊室的门口。内科的门诊室在门诊楼的二楼。一共有三个大房间作为内科的门诊室。每个门诊室里面被一面屏风一隔为二,每边有两个桌子相对摆放,桌边各坐一个大夫。
4 q% D- R0 }; ?3 ~
$ h+ Z3 }% Y% O( r- R看门诊的病人病情多数都不那么严重,多是些头痛脑热,肚子痛,血压高,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大便不利,心慌气短,没有精神等等。一般达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开一些口服的药治疗一段时间再说。如果病情严重,那就转住院治疗了。在门诊上,梁宁开中药的机率就高多了,因为许多病人都用了西药很长时间。再给他们用同样的西药,病人也不多么乐意。加上病人用西药出现副作用,也愿意试一试中医。这到不是说在病房用西药的时候西药没有副作用,而是住院病人的病情一般比较重,西药的副作用多超不过疾病本身的痛苦。当病情好转后西药的用量一般也就被减少了。这指的是西药的即时副作用,而不是指西药的后续副作用,比如用大剂量激素 (如治疗萨斯病) 治疗后病人以后会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这些后续副作用在病房是注意不到的,如果有,也很难被联想到是以前住院时用药的副作用。
* x& T2 N# u& J) q( o0 y/ m: J3 ^, k
3 C$ m( T3 d' y* K. b梁宁用中药的思路完全遵从从中医课本中学到的那种气血五行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得出的中医诊断无非是常见的什么脾胃虚寒,肝气郁结,肝脾不合,肝阴虚,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两虚,心血不足,肝血不足,脾气虚,心火上炎,脾虚湿滞,等等五行 (心肝脾肺肾) + 气血阴阳 的辩证体系。
& c9 x' ~+ `- t2 a1 s/ h' \+ g) Z  y5 O0 h: k8 p
给病人用中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反映病情好转,但大多数反应没有多少改善。而那些反应好的病人,吃一段时间后病情就难有进一步的改善。碰到治疗不了的病人,他会下班后抓紧时间翻一翻中医学课本,看还有那些药方可以试用。在门诊上那么忙,当着病人的面,谁好意思翻课本呀? 你得装出个胸有成竹的样子给病人,显得你很有经验,不然病人不吃你的药。这种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他归结于自己临床经验不足,门诊上那么忙,脉诊时间太短的原因。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中医学习方法的错误。这是他出国后,再从事中医后才明白的道理。. |  l7 R- Y1 n% r5 T- q: q

- t  W5 Q0 Q/ J/ U6 C在门诊上的时间一长,用中医的时间一长,他连翻书的兴趣都下降了。他虽然记忆力不是很好的那种人,但是看同一本书的时间长了,书上的东西差不多都能背会了。可是中医水平却并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他一直纳闷,中医就该是这么个水平? 是自己学不得法? 为什么医院中医科有医生的技术被病人称道? 那时候他从家里 “偷” 来父亲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是一个叫矢数道明的日本人写的。这书让他知道原来一个方子可以治疗这么多不同的疾病,以及判断一个方子的使用指证还有不同的方法。依据这本书里面提示的使用中医药方的方法,用了里面的方子,临床疗效似乎有相当的提高。但是,似乎这些方子在儿科应用的疗效更好。梁宁的妻子当时也在本院儿科当儿科大夫。她用这些方子的疗效,病人的反应比他在内科要好的多。多少年以后他才知道其中的原因至少是,书中介绍的草药用量过小。也许是日本缺少中药药材,中药材要从中国进口,比较贵,需要节俭着使用吧。 比如说,书中介绍桂枝在桂枝汤中的量是4克,而伤寒论中桂枝在桂枝汤中的量是三两。如果按照汉时一两为15。625克计算,就该是46克之多。显然,书中的用量只是本该用量的十一分之一。就算是按照中医时方派的用量,处方中用9克桂枝,书中的量也还只是应该用量的一半。这个量对于儿科病人刚好,但对于内科的成人病人,就明显小了。这些都是多少年后他才明白的。
0 M+ w. g4 \" M; u7 ]( t  E7 M( O8 {3 }; ]( `
也许有人会问,梁宁的父亲母亲不也是中西医结合医生吗,怎么没有跟父母亲学呢? 其实,中医的学习需要面临具体的病人。如果不面临具体的病人,那么别人只能给你讲原则性的东西,这和你自己看书 (指名医临床经验),查网上的各家临症治疗体会是一样的。平时梁宁很少回家,他现在需要抓的东西太多了,他得持续性看西医杂志以提高他的西医水平,毕竟他是西医大夫; 他还得抓英语,这是最终提高西医水平的必经之路。他现在抓中医只是想把门诊治疗需要的中医水平提高一些罢了。中医毕竟不是他目前的医学方向。3 F9 |+ ^. i4 a

& e  l! c3 M- ?% e5 B现在许多人作广告讲他的中医是多少代祖传的,梁宁就有些不相信了。现在能有多少人能和你的祖先长辈长时间呆在一起行医。哪怕你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学院毕业以前,你很难有时间和你的先辈常时间待在一起临诊。毕业后你的先辈不可能跟你来你们中医科教你看病。你能学你先辈的中医思维的机会并不多。如果说你的先辈能给你传下来几个管用的方子算祖传,那么,伤寒论的作者,中医先辈张仲景先生 (汉朝),以及四圣心源的作者黄元御老先生 (清朝),给整个中华民族留下来的方子就更算祖传,这种祖传的方子数量就更多了去了。如此,所有受过中医学教育的医生就都得到过 “祖传”的了。难到不是吗?$ O7 @) f1 X2 q

3 G: g+ o1 R8 D! F
鲜花(4) 鸡蛋(1)
发表于 2014-6-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5-25 13:33 , Processed in 0.13540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