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儿子上幼儿园,自然会碰到“打架”的问题,相信大部分中国家长都会私下告诉孩子:有人打你就还手。但是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则是:永远不要碰别人。
; Y9 }, M* D8 S儿子自小身强力壮,在中国的时候典型的“窝里横”,打大人是家常便饭,但出去就是软柿子了,一旦受了欺负,回到家里就只会过过嘴瘾:看我不打他个稀巴烂。
! T" O6 A/ Y9 C5 ^$ w- H
3 K5 f9 p) c& [ K7 y# c1 O我没好气:你就是个阿Q。
2 A0 \- v4 E5 q9 p“老爸什么是阿Q?”
, h% E+ i' a7 c) A% G% d1 @“皮蛋!”当然说的再多他也是不会理解的。
' i+ ] S' K# G Q; S( } w) d6 T9 e; S5 Z$ p
出国前曾经想过,何不利用一下地缘优势,把小家伙送到少林寺进修一下,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上了学免受欺负。但仔细想想,小家伙不懂武德(我也不懂),一旦有些三拳两腿,不把它当作护身的本事却去四处炫耀,招惹是非,哪不更乱了?于是就断了这个念头。
" C2 Z7 n* y3 z9 | W. Z. a# g/ f' ^$ `* ], u+ H. C6 \2 B
来到加国,上了幼儿园没几天果然就遇见了麻烦。' W! W# n2 r$ n$ W
; g M: k X* \* K由于居住地理的缘故,小小的班级里色彩分明:一半华裔(80%港人),一半印巴兄弟,当然说的有些绝对,因为还有一个白人孩子。有人说印巴的孩子多因国家战乱动荡,从小目睹真枪实弹,于是潜意识里敌情观念较强,动手能力超强。咱们的孩子,蜜罐里长大,处处别人让着,偶尔放几颗导弹也是空包弹。所以两强相遇必有一争。) X* Q) c5 g2 ^% v1 x
# g- [! R! o' q2 e7 X
有一天,老师来电说要见我(比中国老师还爱家访,应该叫招见),其实很简单:一个印巴的孩子打了他,他还了手。本来情节实属老套,既不跌宕起伏,也不吸引动人,但是因为儿子的举动在老师眼中已超出常规战,导致我的待遇特殊(对方家长没有被招见)。儿子顺手抄起图书馆的一本大书,敲向了对方……。6 y3 c, G# _" p5 Y1 ]
9 X$ R9 [" x: l m$ ^当然我很关心对方的情况是否危殚,老师说放心没事。那我就纳闷,自卫反击理所当然,叫我干嘛。
1 [3 m. e( Y+ X) ]: t, Y$ @1 B' g* L& e$ i, \0 n
老师说:贵子的行为很危险,抄家伙就是个很可怕的信号,如果他拿的不是书,而是金属或利器(多亏加拿大找不到中国随手可得的砖头),那咱们的麻烦可就打了。
" b' d; {! x3 _9 G p# A! f1 b* @" ~& k d8 y
想不到老师也会国产的推理逻辑,不管怎么着我还是很重视的,干脆入乡随俗,甩掉旧观点老思路:孩子,以后千万不要拿东西还手(想想不妥,又改为)不对,就不能还手,要报告老师。$ n) \- k% o6 S8 F: g' h3 O5 J
, W# Z) p* a2 v/ G但是事与愿违,不是儿子不听话,而是对方的气焰更加嚣张,进攻次数到强度有增无减,老师如何教育对方家长的不得而知,儿子回家后由原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已经演变成每日战况汇报。这时,我倒真后悔没送儿子进少林了,只好自己叫他几手防身术了。% Y6 h. H6 b$ a& n9 D, x" U0 z
, [. M! B, x( k" W1 ]$ U9 E5 k相信每个中国家长都会苦恼一番,也不想不给老师的面子,也不想让孩子委屈,做男人难,做家长更难!. ?0 S8 w! @; c( ]
# [# L4 m4 K5 T打不打?就是从中央军委移民来的家长估计也傻眼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