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0)  鸡蛋( 0)
|
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 F3 s D( `4 o. y. Y, l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长大,但殊不知父母间一些表现,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响。$ h! P$ M/ V; M' C
做父母的和即将为人父母的都来了解以下的八件事,让自己在孩子心中竖起好榜样。# W5 _: \! o2 l3 N O: o
3 e1 ^3 H7 m& j/ e6 m% F$ e1、父母吵架
# n: m0 ?) \9 n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
: m" V: h& X1 ?# E$ O" y 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8 d' M- L- ~& ?; z& {' E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 @: ^, P/ i. F8 a5 u6 J( j. i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
. m3 H! g. l |# s, o7 N 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2 n; h& _1 ]4 J2 K( @3 `5 h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4 { @* Y3 `5 t# ]
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
+ ]3 @; w+ p% ]3 C* t 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 c9 p3 r( H& n! ?1 Q$ U2 K, | * ^' M: g: o; A0 S& k2 O- A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u! r% m1 U' P% O' a; W' [
/ F5 J J' x4 ~7 N. ]# P+ r2、父母发脾气7 V5 p! R" W6 x9 b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 Y% V( ?& @6 `: X* |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
6 S2 ]- n5 s( v2 ^4 w. F/ z; p5 t5 X 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 ]$ F: h) T. E' V
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F% }% _: V5 H2 [5 c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2 _2 V8 h/ s0 h, x8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4 D1 f3 ?, c. w8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D% [6 O- R" w5 s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 a# C- a7 n, b+ ^. A 1 x( T2 t6 f/ j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M5 @6 d9 _1 |# d. a! {0 _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
' {( M# }! k7 K/ b s c) w 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E! S+ t) _# |/ p; D
: H; c7 b% C0 k0 G* ^% Q* P& U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r) x0 k" X" k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
* C% N9 e7 [2 g, s7 } s “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
& L1 ]$ O- Z4 Y5 V$ t( ^- T9 X 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2 I! O: z1 I: b% f( V# V
) g: a3 D: a/ C$ ^) r& c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 l6 ^0 R2 b( d5 q. e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
7 H( D8 Q, R" y1 [( P 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8 U8 V8 \4 K4 F7 T1 y# @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32年。
- N* i( m, P. ]4 `- Y1 m 3 u4 a: b" Q& D. w C$ C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v1 B: ~0 S5 Y4 l7 Y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G, k; P% }: A3 r$ S) c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 `* u+ d, l- z" ~
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B. v v! z% v( v
9 F S) t K4 \2 I
4、父母失信、撒谎
, s3 q6 U' F. ]6 h: \0 K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
; Q) y W8 D( h, y' W 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 W# [, j8 U& a% g6 ]. S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 ~6 n! w. _7 u, W" X1 R
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U0 M* |% E* G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 l& ^- K! `; Z; Q2 \ 2 t2 Q8 O9 D5 W; x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6 M. x9 W, h1 o5 `
9 M! v- H6 I: X. W2 v; \ 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
2 W, }( @- Y3 ]; _ 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 Q( `$ U* D, I& K
4 g0 K' I! |6 Y* A5 |/ y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9 @9 p, ~3 b. I' {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_ a# ~- W7 R- b2 j: K# h
; [* c& [% d- w; {: P7 y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6 o% T0 Z1 z% q9 J: C; L! o/ Q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4 ~! J# n' o; C! X% D7 B; d
但是不少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4 I' H6 y. k, w1 m; g( a3 h, Y& b
9 F$ h' |: V* y4 U @ L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 A- _. O$ T& j2 \# w6 @' O+ f
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A+ o p0 C9 M
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7 J f$ N) X8 t1 e
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5 Z# g. O) L$ I1 g3 n
以没有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
9 i' H) _8 r% j+ w4 O 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 T Z& e: X I+ V& U/ m- y) \
: W, ]) [; A6 V# r( f0 U# s- O# g 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及时的肯定。& s7 Q" p' o3 b) [' V$ |" ]
让孩子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 Z. t% C0 m x
' F9 n' G; s$ `5 r" T! }8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5 ~3 Z: `& h! X+ p) \; @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x7 y3 m& |1 A0 m3 X+ ?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2 w5 k. [5 [9 o
. ]/ h5 C3 N* ]/ X2 f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 ^+ ~$ ^! y. O f: U5 a( q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7 _" @0 Q& } ~- l& D% z2 B4 |
i6 Z' o0 r/ f( U! a7 [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 d f6 r; I( }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 a( ], `1 y, w( ~: u6 r3 l4 y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 O& S. T! b8 Y7 x. j1 ^
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8 m% H9 \ Z/ ?: F
+ g. j8 h( k% h9 a" o: c( s/ O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 i: L* x+ p' C2 i! r8 V0 H9 R% Y8 F
, ^ L- d; p/ ?" b: x7、忽视孩子的优点" _; @& i$ z/ \! v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 m# s! w/ U& V2 c$ c: t 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 h( H+ G2 ^0 Q$ p, P' W : L% Y- A' L: L- Z s' F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
$ t% f1 u- r" t; e6 X 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I; v. b2 F, F; I2 x& `
, y" w8 g& j) ?- G& `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 K8 H; o+ E. h: {; m% O" H) e; h
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o) Z/ i! s6 L) N
: u$ v% r2 o, X, U( q( ?0 K& A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T8 ?& m* z: K& z0 z% x7 \/ W
# x" C3 Z, Q$ y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7 v `0 A2 j" R/ b- z/ Q) V 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W; q' a) m& L. I! f" W
; q+ d( ?, T6 z' j+ e; i: o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 h& D4 Y. N1 \& ^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9 F2 Y! W- c: d2 n4 O
1 e% {" a/ y- Q7 }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 f1 { l) m5 G8 p1 l# N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
. n o: E' W% y W, f4 n 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0 n$ T9 K( ]* @- S6 P* Y/ d V$ f 7 ]* d2 K& i( Q
编后语:* \. B3 G3 Z5 ^% ]
从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
+ O w# i. v7 |7 [ 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6 U$ g4 a; |. H$ z$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