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4|回复: 5

[UA] 海归光环不再亮眼 超六成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3-20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值班超版 于 2014-3-20 10:42 编辑 # ~7 z/ A- ]7 j! e2 _/ t$ ~

: h4 E5 _+ V4 S1 E面对郑州人才市场“人挤人”的盛况,做好心理准备的张越还是有些措手不及:他从英国留学回来两个月了,仍在四处奔波找工作。
5 D4 x  P' D8 u: Q  初步统计,中国今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突破30万人。与此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的727万人。 ; {1 h; V3 ^* n+ J% M/ m
  过去一年里,河南共吸引2200余名海外人才落户。对出国总人数不多的中部省份来说,河南省归国人数10年增长了20倍。回家的“海归”越来越多,他们头顶的“光环”还在吗?
& j  g) T1 M* g) g& B. m1 H, ?  数字 & y1 G9 |, _" S$ z7 d: s: a
  727万应届毕业生VS30万“海归”
7 j) a+ k2 T6 F9 ~+ V' F# b  2月15日,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大规模招聘会要在这里举办。张越上午8点到达这里时,会场还没开门,队伍已经排了数百米,他“当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7 K7 Z4 `* N. o6 r, J$ c- K. l  张越是河南人,在郑州读的生物学本科,毕业后成功申请到英国一所综合排名30位左右的大学读研。
8 n) W* Z4 y8 h9 c; g$ c: Z  两个月前,参加完毕业典礼的他回到郑州找工作。本想“镀金”后会有求职优势,但投出的20多份简历多为石沉大海,偶尔有回应的,不是看中他的英语水平,希望他改岗做专职翻译,就是一个劲儿压低薪资福利。 / A7 x9 T1 h! M& T
  国内大学生就业难,张越早已有所耳闻。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27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回国就业的“海归”人数也突破了30万。$ m7 F+ V, W1 l" G" y+ z
变化
5 h2 l' X' t3 p' I2 M2 w' u0 b  “海归”头顶的光环逐渐失色 : T6 U4 M5 i4 ]7 J; l" S% W1 u
  于2006年回国的武星,比张越早出国10年,目前是省内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年薪近20万元。用他的话来说,当时留学归国人员还是“香饽饽”,工作相对好找。
4 F4 j; ], F  m* B  “那时候回来的留学生,都是挂行政级别的,博士相当于处级干部。”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张青磊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如今,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海归”和七八年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 ?* B8 D: \; D7 R4 h8 M
  在海归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中央、地方都曾专门制定引进政策,博士、学士都有对应的头衔和福利,企业招聘也铆足了劲儿争人才,项目、资金要啥给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物以稀为贵,总体上就是这样的心理。”他说。
4 H5 J; C0 n7 W% l$ H1 |4 T  作为父亲的张青磊,目前也正在为自己女儿出国的事儿操心:“为人父母,都想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多见识见识,总不会错。” 4 i; ]. r# q9 D- B- L3 y; U% R
  在他看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今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很多小康家庭的选择。“不像当年了,出个国,十里八乡都来祝贺。”
  O0 a9 C6 Y  I; D调查 . o2 Y- d- F6 e: X: ?/ e  y5 u; {
  超六成留学生不得不回国发展
9 `4 Y# z; E- l/ z9 T% _8 e0 ^  “为什么回来?”张越每次面试,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他说,回国就业,是因为在国外的发展平台较小,“一个亚洲人,想要在国外做到CEO几乎不可能。”
8 Z( h( \. s& ^4 I( |8 e! p7 O  张越原本有机会留在英国工作,当时,两家生物研究所都向他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觉得职业范围太窄。
* y3 r. \5 B* i  他坦言,选择回国就业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留学时,他感觉自己永远无法融入当地主流的白人生活圈。“因为我是亚洲人,更多时候只是在留学生圈里交际。” 8 H" _" v7 S: q6 i' [3 V
  而且,国外的中国学生太多了。正在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系读研的王敏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一眼望去,班上全是黑头发黄皮肤,用普通话交流。
( d' y  y  C5 B' G9 P& g' g* p  留学生太多,可能会抢占本土学生的就业机会,一些国家逐渐取消了关于留学生的优惠政策,英国就是其中之一。 $ F2 ~7 G: S8 O
  王敏发现,过去在英国读书,签证时间可直接延长两年,足够让毕业生找到工作。现在,留学生申请工作签证很难,多数留学生无法留在英国就业。
& Y8 n. y7 m4 f1 n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仅三成留学生可以长期居留海外,超六成留学生不得不考虑回国发展。1 i$ U( ^( D+ w3 J- v
说法
7 _- w9 B5 B" q( a6 t* I8 e  引进人才更看重其实际价值
$ i! F% k8 I1 p9 M  武星告诉记者,他回国8年,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与国内应届生一样,脚踏实地多学习。
  h9 w/ y0 U1 r3 I5 b6 b* |  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建立海外留学人才来豫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显示,当下的“海归政策”更倾向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要求是在某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在世界五百强企业担任高级职务或拥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除了自己在工作上享有优待外,其配偶子女就业、入学等均可得到照顾。 . s3 F! \  m0 R0 u/ `
  “整体要求比较高。”张青磊说,这些政策其实把留学归国的应届生排除在外了,看重的要么是高管经验,要么是专业技术。 ) X6 N7 P) `, c5 U/ j& D
  官方导向印证了市场风向。深圳一家外资证券公司的独立董事李伟介绍,对应届生来说,同一个工作,国内毕业生薪资要求低,做得也不差,抛开语言优势,他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 n" N: a8 W% g  “除非你经验丰富,项目够牛,来了就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否则,‘海归’也要从头开始。”李伟说。
! z8 r9 q) w; a7 S5 S9 u 建议 $ d" f8 o1 v  R6 P& f) e( L
  “海归”应该正确定位自己 . L7 o( ]& X$ V5 K3 l7 k0 p
  “目前,在国外留学的河南学生约7万人,占全国在外人员比例的三十分之一,基数并不大。”张青磊说,河南不仅要与外国争人才,还要与北上广等大城市争。 ! Q: y( m' y: t7 {3 h7 U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调查显示,北京是“海归”的首选:他们中的41.6%选择留京工作,36.1%选择留京创业。
3 M) L; u' Z, C6 U; U( u  张青磊说,2004年,在河南落户的归国人员有100多人,2013年年底,上升到22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有科研经验的博士或有专利的创业者。
% x/ E3 t7 m+ G  “不管是应届生还是高层次人才,国内市场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求职者要给自己定好位。”他说,目前,省内已建立8个“留学人员创业园”,能让“海归”在国内安家落户,才是根本。) A# E/ g  }( {5 F3 V: j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4-3-20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3-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3-24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3-3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4-4-21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8 01:50 , Processed in 0.3290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