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1)  鸡蛋( 0)
|
乌克兰的悲情民族史2 i# `& z# i) ]( I, g$ |1 x
" l, P3 j! w3 y9 a4 T, `; w
9 J; B* Y' q0 @5 |/ [
" S% V$ F% I; r9 ^0 E2 A$ ^. w除党派之争,更多人将乌克兰传统的族群矛盾,视为解读本次内乱的“钥匙”。和格鲁吉亚、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同,乌克兰从领土和人口来说,都不是一个小国,但是其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强权大国,反而屡屡成为周边力量的战场,这就导致乌克兰当地民族混杂、种群对立严重。# s# o$ A: Z* Q& B" @& J
8 E" l. ]9 {8 d r: p5 v. ?+ a, j
7 c. j* F% I9 Z$ `8 B! G; _9 B
' _5 S5 e% V3 B# M3 y0 z2 B" ]3 T1 {* L
从文化上来说,应该是基辅而不是莫斯科,才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公元9世纪,维京人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成为现代俄罗斯的雏形。在基辅罗斯兴盛于乌克兰大草原之上时,莫斯科还处于一片荒蛮之中。然而,1240年西征的蒙古大军毁灭了基辅罗斯,并统治了俄罗斯地区数百年之久。一直持续到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并击败了蒙古人,才恢复了斯拉夫人对这块地区的统治。
6 K2 Q. o! N' {& Y2 h# f' @& M3 f) H! v' @) h) S7 Q" F
k' U$ k3 z5 z0 x/ ?
. ^5 p9 W! u4 f. _; f$ v- E) M所以,乌克兰人一直有一种情结,就是斯拉夫文明的正统本来是在基辅,但是后来才转到莫斯科的。这就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芥蒂的一个历史根源。蒙古人被击败后,南俄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当地居民以游牧作为生产方式,他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萨克人。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帝国还极为弱小时,控制乌克兰的主要是当时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鞑靼人(蒙古人),而鞑靼人的背后,又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这些强权面前,乌克兰本土人即哥萨克人只能沦为农奴和雇佣军。7 l# y# h4 S* b* P! L) L
1 d! F% M* M0 r2 D. s$ j. Y" h) T! n. D6 M# a- a
4 l! b- [5 d! X2 X. I17世纪初期,波兰仍然在乌克兰占有优势,但是1648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哥萨克人举行反波兰大起义,他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当地农民联盟,与波兰交战。虽然一度胜利,取得了乌克兰的独立,但是由于在四面敌人的包围下,乌克兰希望寻求外援。当时的邻国里,波兰是敌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传统上也是信仰基督教的哥萨克人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哥萨克选择了向北方俄罗斯称臣。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皇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e% A" }2 ? c3 B
0 u: Z5 N U" ?
$ d! P9 H/ a, k) t8 N
% K: a4 L8 @# s& _$ A2 Z; v \$ S18世纪末叶,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三次瓜分波兰时,顺便也吞并了西乌克兰。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 l5 P2 j, q& ~# H1 m4 y1 i9 |+ a0 M6 H v, ]( D8 X
# Y: z- {+ b/ e8 U- y1 F
* a% S5 Q. f$ S这段历史对现当代乌克兰影响很大。因为导致以第聂伯河为天然分界线,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块地方即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包括基辅、利沃夫等西部地区,传统倾向于欧洲特别是德国、波兰等国。特别是利沃夫,曾经是一度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首府”,而东乌克兰则亲俄罗斯,代表性地区包括军事要地克里米亚半岛和关押季莫申科的哈尔科夫。. v) t" y$ q6 A! A. \
. J, m$ d, {! q9 V* M8 t% O9 l
" h4 l; N. [2 e/ Q& S) _6 |, s7 o4 I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由于沙俄垮台,东乌克兰随即发生分裂,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而东乌克兰并入苏联。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 n/ [- ]) T5 [: g0 t
+ h& `* N. n6 i+ \
* N* n4 ?( P1 y: @( ^- A: B1 Q$ R. u
1932-1933年爆发了乌克兰大饥荒,据最新的历史研究资料,饿死的人数在240万-750万之间。乌克兰亲西方人士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认为是后者的政策导致了大饥荒。
, T% e0 F! H# d+ s# r0 M' `0 b4 x. @& x- {
1 Q% ]! J: `. M
?( |9 g+ ?# n
二战期间,民族主义者斯杰班·班德拉领导的极端派甚至同纳粹德国合作来追求国家独立。即使在二战结束后,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也一直利用森林和草原与苏军周旋,游击战持续到1950年代,苏联才彻底消灭了这些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武装力量。
% h0 C4 C1 C8 |0 I. X% P
5 h5 B# ^( ~, w/ |/ j
0 ^5 {6 t- b% V6 T
, c5 H- p# X1 c( R; N- h8 t东西乌克兰的种群对立
4 P$ B( p5 W1 J, n2 ?4 i8 F$ q
' O9 j; `' u: q- ^
* i# s* K8 e1 T+ P# L( ~. e, _/ Q6 T( C' @4 ~' b# Z* N
尽管暂时用武力压制了这些声音,但是民族主义的种子却被埋下了。特别是在传统反俄的乌克兰西部。而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民族独立意识更开始大发展,出现大批民族主义主张的政党。他们往往是乌境内诸多政治事件的主角。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一直将俄罗斯视为敌人,而希望加入欧盟。很多人还亲近传统上反俄的波兰,正是在这种亲西方(波兰)的氛围影响下,2012年,波兰和乌克兰一起举办了欧洲足球竞标赛。虽然当时亚努科维奇已经上台,但联合申办是在亲西方的尤先科时代确定的。. ~- t/ K6 A6 W* N
2 g, a3 E+ A( t
! Y$ B3 x) K' e; h
' i; n5 R9 K( _7 g2 N所以当亚努科维奇政府中止加入欧盟进程之后,这些民族主义力量迅速出动,和有其他诉求的政治派别结合起来,发起了惊天动地的示威活动。许多民族主义政党平时还拥有准军事组织,他们的武装也成为内乱中向政府军警开枪的枪手的来源。. F: P. j' n! f+ i9 \3 D
& n/ O4 ^. r; i: ?5 V9 o5 @% N
' A! P% D7 R) V- T( O6 v, \3 N& I+ B- C, {" E8 F
从本次内乱的民意来看,东西部确实存在明显的分野。综合2013年12月三个不同的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45%到50%的乌克兰人支持这次示威,而42%到50%的人反对,其中基辅(约75%)和乌克兰西部地区(超过80%)的支持者最多。所有的示威者中,55%的人来自乌克兰西部,24%的人来自中部,21%的人来自东部。/ S, |4 w6 _ m, y
, \: S" g" G* i4 c
9 F! r9 `+ }0 j' B5 d/ J |( F# i' ]- ^$ O4 `8 Q
正是这种族群对立让外界没有简单将这次动乱理解为民主与独裁的斗争,相反很多人担心乌克兰会因此发生分裂,担心一条新的冷战分界线会沿着第聂伯河竖立起来。担心新政府会由于过度亲欧而刺激俄罗斯,引发俄罗斯与欧盟乃至美国的直接冲突。
& v) d% T. V- c
" [) z2 j; p% w2 G' x0 x1 f; l- o6 h- |' |0 n! A
; q1 M) f) @6 [6 ?5 T' R) O4 w当然,也有舆论认为,不应该被东西对立所局限,事实上乌克兰年轻人有更强烈的欧洲一体化的欲望,否则无法解释反对派能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9月的一份调查指出,支持加入欧洲联盟者更多是年轻人,其中18—29岁的人有69.8%支持,比全国平均值43.2%高。同一组织2013年11月的调查再次发现,70.8%的18-29岁者想要加入欧洲联盟,而全国平均值为39.7%。
, e( k3 B, c+ S; Z5 ~7 J, t: U2 a
- X" r0 z; n% d X5 o
9 v$ h$ b" A* @$ y+ y* W+ t9 l$ m
$ O$ s8 n! w2 \) h0 U" }- E目前俄罗斯正采取一种两手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放弃大势已去的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明言,俄罗斯不会与一个已经被人民踩到脚底的政治人物做交易;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也不断发出强硬声音,警告基辅新政权要小心处理他们和莫斯科的关系。- f3 k: B- S$ u- ?3 V0 n
7 |: b7 H6 ]2 _9 X( G
. g: r7 J7 H1 W* R, E
; d5 `- A9 z& K% v2 b9 T4 f, v. x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批评,乌克兰的新领导层正在侵犯乌境内俄罗斯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权。“局势正走向利用独裁、有时近乎恐怖主义的手段来镇压乌克兰一些地区的异见。”3 F8 p7 w8 s/ ^0 U% Q1 u6 v, V
% }4 l! V. ]4 Y8 t! ^% i! g
" ^$ ], I3 [- k# g2 m- `
5 I, F7 Y; L8 G% h6 A1 i梅德韦杰夫则表示,直到一个“正常、合法的政府”上台执政之前,俄罗斯将不会对乌克兰提供紧急援助。“如果你认为那些戴着黑面罩、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即AK-47突击步枪)在基辅街头横行霸道的人是政府,那么我们很难同这样的政府打交道。”梅德韦杰夫说。
' G, o1 U- J( p2 ^ R5 G, {
; u; l& \; g6 W5 J/ J6 n5 _8 m
* A% H1 L3 M; w6 U8 S) U, M' |8 Q
西方舆论也建议应该谨慎地保持乌克兰的统一,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虽然亚努科维奇名誉扫地,但东乌克兰和南乌克兰仍需要另一位或另一群政治人物,来在国家层面上代表本地区的利益。这些俄罗斯族或讲俄语的人所在的地区,不会允许乌克兰重建为一个由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主导的国家。
9 l* W: [+ S-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