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0)  鸡蛋( 3)
|
本帖最后由 醉酒当歌 于 2014-2-11 19:07 编辑
3 m& M4 n Z" a) u# Z0 b* S# A5 j
我们真的适合移民吗?不同声音2014-2-11 14:42| 发布者: editor1| 评论: 0|来自: 知乎
2 d$ Y5 |$ e. v/ `9 l1 b, l* H0 Q7 w
做为放弃了枫叶卡,去过二十多个国家的人,平均一年出国6次以上的人,我想再次提醒大家一个很早就被证实的理论:绝大部分移民只适合三种人——年收入在10万以下,以及资产在3000万以上的,还有真正在行业中有顶尖水平到处都能受到重视的人。​5 K) a! `6 z7 o+ k! Z! F3 N
​
$ u+ o) p! v5 o/ @% Z" f w 因为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准不至于大幅度的下降。还有一句话,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是好挤好乱好快活。​2 r4 ]8 e+ L8 v2 o
' z7 G: n6 B! v: x" i
. z Y. R# L3 d; p; `8 Q* R0 p1 p$ d' s 几乎在我这年龄移民的朋友,这些年都回流了,无他,融入不利。要想融入一个异族人的社会,绝对不是简单的“努力吧!我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就完了的。​& z. J$ U. f3 c2 S
x5 ~: z7 Z* z z( S( r* \0 n
9 w+ T; g* t( }! B
如果是为了孩子,孩子们小,是好融入,二十五以上的人,三观都已经成形了,试想困难有多少。有种观点,甚至三代以后,才能正式融入一个陌生的社会。​% D, \1 ^3 A4 Y' L) j
: M' g" ?* z0 s4 v, n8 C& r很多人跟我说过:我所在的新西兰,法国,加拿大,澳州没有种族岐视,我想说,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碰到那层天花板,在NORMAL的场面,谁岐视你,到关键的点,谈生意,好学位,公司重要职位升职,什么都出来了。我也在澳洲被白人小子砸过车。事实上,在整个欧美澳发达国家,亚裔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岐视。​
. m1 Y" _. {2 B) a' i6 [+ c
/ S( d8 V+ g1 D, s 如果你一生的志愿就是能在国外呼吸到自由新鲜的空气,有一份花完开支后一个月还能余几百元的收入,有一份贷款在小镇上买一座木板HOUSE,在选举时可以握到郡长们热情洋溢的手,闲时可以到Outlet抢抢货,周末带着一家开车到一个湖边支个帐篷,同时孩子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那么请沉浸在移民的热情中吧。如果你的志向不仅于如此,那么,移民未必是最优选择。​
, O- k, h( K) _+ \ ​
8 K& N: a: m6 n1 L& O" `0 k 我放弃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知道我身上的血脉,我的文化属性,很难改变了,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我对饮食的适应没有任何问题。​
* C O/ p3 w% z9 E) V& U/ l0 z* v8 G9 P a
​ 但去年末,我生了一场重病,医院里有很好的饮食配送,味道很好,正宗江浙口味。可吃了三天以后,我这个西南人,做梦都想吃一顿正宗的回锅肉。 ​
/ I: w3 i Z% p' E2 r
1 X3 {- o5 ] ^, O( J1 ]( x K 可是没有,只能忍,只能忍。那种滋味,在病床上,实在难熬。你看,还是在同一个中国,一点点饮食文化就能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不同的国家?​5 ?/ t8 n. i! J5 v1 D& a/ ^1 t
V2 c5 V* c0 Y2 g
国内是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不解决。食物,买有机的,或是直接从产区定农家货。空气,别总是呆在大城市定居,或者在家装新风及空气清新机(而且你以为洛杉矶的空气就好么?)。地沟油,你上好的餐馆去,人家真不用给你地沟油。​
5 @- {) k1 i! t! ?) O7 K, i4 m% a2 B. d) q6 y8 o% A
​这些成本加起来,真的不比你移民贵,跪舔一时无解,但国外就未必好,但我作为新移民在加拿大短登第一天就被刁难的经历,那真是忘也忘不了,不听我解释,不借我电话。那时我在想,在中国,我至少可以塞个红包吧,呵呵!​
: e- b5 {, b8 x7 L! i2 _2 Y! @* k
1 R9 Q/ C: i2 h7 V' K8 M2 } ​中国有中国的不好,但是,当你们得个不大不小的病尝试完国外的免费医疗,你们会觉得国内实在是太好了,花十多块钱就能请个有三十年经验的教授给你看病。在美国,同样的待遇估计是3000刀,至于加拿大得个阑尾炎排期照个片要等一个月这种事,实在是太常见了。 ​
5 ?+ ` g' w# _+ w8 z# i
3 k' ~; R9 ~, E8 _: f/ _$ ^ 国外是没有强拆,但国外有的是各种明晃晃的枪击和抢劫。国外是不堵车,但也没有淘宝。别说也有EBAY亚马逊什么的,你试试国外各种小商品的快递配送就知道了,这一点上,江浙沪包邮隔天到真是天使。​, W b0 |9 s; ]/ Z) [$ A4 A8 z
​
3 N# a1 Q2 `9 E9 _, X 还有很多人向往的国外的“自由”,但是“自由”真是个相对的东西,就拿网络上的各种狂言来说,中国传的跨事件是不少,但美国你要敢说要杀总统,一样也是有人敲门。其他自由么,你试试后院不许晾衣服的自由,试试自家草坪必需修得整整齐齐的否则吃高额罚单的自由就能体会到了。​; y& q+ z6 a- a4 G' J3 x9 [/ z
+ U& A, F1 H, @* F: v* _
​ 现在移民的主力,都是热情洋溢的青壮年。大家吃得苦,身体健康,大多数看到的只是绚丽风景线,等你老,等你衰弱,等你病,等你父母需要养老了他们却拿不到签证,你成了两头飞人,或者他们又不愿意出国住,是你会觉得,中国,还是你离不开的。​
7 O, r5 E! d' d4 m0 t6 U. v ​- T! b& p8 l) U
绕回来,我身边大多数移民的人,几乎都是拿了永居身份回来接着在大陆继续事业的,因为从长期看,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未来和现在都面临着重税的问题。而孤注一掷想永不回头的人,嗯,真正在彼国过得很好的不多。 ​6 E* ^! N: E$ X( O" l3 X
5 R8 s# o. l) p0 G( b7 X 还有移民监,这个问题对于夫妇两人一起移民的,可能感触比较多,当地华文报纸近来都不做新移民XXX劳燕飞之类的新闻了,因为太多。如果老公还在要国内挣钱,老婆一个人留下来陪孩子熬身份,感情和孤寂。当然,熬过了那几年,或许是好的。​
7 `; B( ]& D( e; N: |+ ?: Q4 d ​
s) x2 O ?4 L, D0 t/ r0 I 我那位女机长朋友,移民美国,在日本工作,后来又在中国工作了五年,那真是国际化的标准范了,最后一有机会,还是义无反顾地回了韩国工作。问她为什么,她说,在别的国家,我不可能为总统开专机。在中国,有很好吃的韩餐,但基本上动不动都是烤肉,而在我汉城,有很多很多种。 ​% Y" p8 J3 [- A9 C
8 Z' w) i' a4 G3 C% _
我还有一位朋友,印尼华人,从小受的种族迫害也不少了,长大进卫斯理读书,嫁新加坡世族,但除了一个PR,还是固执地保持着印尼的身份。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刻:我妈妈是娘惹,我是娘惹,我女儿也是娘惹。新加坡的娘惹,和印尼的娘惹,也都是不一样的。​
. n* l" W# c8 q& f; W0 H, i5 J. Z9 J6 \' f8 U
​ 我并不是全盘否定移民,只是移民,并不是个人对国内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受不了幼儿园老师的刁难,“只能移民了!”,办居住证办不下,“只能移民了!”,空气不好,“只能移民了!”——国外,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吾土吾民,吾土吾民,吾土吾民,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东西。​; Z; Z: u+ a' H D! y
& J; J5 K; y6 S1 A2 y. q
​我比较认可的方案,还是住在国内,每年出去住几个月,两不耽误。比如拿十年的加拿大签证,每次去呆半年,也不差什么。想换别的地方,还更加随便些。​
1 x) o: S8 l' ~) u& N* ~" N* d# _, D+ w4 d3 q! P0 q% p
​ 其实移民一次,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劳神伤财的,如果你从来没有长时间在国外生活过,就想移民,建议还是先持旅游签证过去住三个月,在当地租租房子,试着找找工作(哪怕是黑工,只是尝试),置办点锅碗瓢盆感受一下真正的生活比较好。做游客和生活真是两回事的。如果你三个月的旅游签证都申请不到,那请想一想,你真的适合移民吗?
L" ~4 z2 \3 F2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