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舟峰" ^/ G, Y0 a9 n0 q; E" O" }6 K1 s9 W6 C* a
! M( e/ t- ?3 h5 W, v
: q; j# C7 L& R: z/ H5 z+ Y
& [7 x: n7 y+ g8 q, S" E
来加拿大不久,偶见女儿家中挂着一本特制的月历,看上去算不上精致出彩,其制作成本估计也不会大。整本台历12页外加最优奖封面,均是5-15岁的孩子以身边的安全为创作主题的儿童画,据说这家单位年年举办儿童画赛并印制这样的安全挂历,发给每个职员家庭。这些儿童画可谓立意明、构思清、角度新、涵义深,幽默风趣。宣传安全的主题范围很广,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险、防溺、防车祸、防伤害等等。可以想像,这是每个小作者对“生命与安全”的有趣诠释和演绎,假如小画作者没有对安全意识的领会,是不可能画出如此形象生动的作品。 info.51.ca 无忧资讯
2 g3 g5 j% O* y, U" ~( @# L/ Q1 d3 B! ^9 N2 a
我问外孙女——也是这本挂历画页的参与者之一,“这些画有老师或爸爸妈妈的提示和帮助吗?”回答道:“是我自己的主意,但妈妈经常提醒我做每件事的注意事项,所以我就想到了画这个汽车过马路要看停牌的画”,她还一张张地给我讲解其他画作的含意所在。毋庸置疑,这里的安全教育早早启蒙到小小孩童,特别是单位和学校的教育已完善至生命安全的范畴。
% E( {( z' o# x! Q/ {- g
1 x' J9 @: i+ ~1 Y% o; W6 \0 e# r( |# ^9 _学校的安全教育除在小学生的课程中把安全内容放在显著目录外,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始终视安全为第一位。诸如:加国教育部门有明确规定,学校的建筑设施必须保证师生安全,学校内都挂有学校平面和安全救生出口示意图,而且对走廊和楼梯的宽度以及出口等等也都有严格的规范。学生上课期间几个出口都是反锁着的,可出不可进。学生进教室,有一道环节,就是学生上学到达校门以后,不得自行进入教室,需要在指定的班级入口的门外等候,那里有专门负责的老师看管学生安全,待铃声响起,学生按班级排队才能依次进入。学生因病因故不能来校上学,必须在早上上课前打电话请假,否则,一旦发现有学生缺席,学校办公室就会立即打电话给学生家长,以确认学生是否在家,而不是在上学路上发生意外。 凡此种种,都是围绕着“安全”两字,给孩子从小就打上了安全第一的烙印。
7 b- ~' o' z) G7 v# Q- |
" F/ V. S3 w3 I: X; P- W记得夏初我和外孙女一起去社区里骑自行车,推车出门时,孙女问我你为啥不戴头盔啊? 我说我在中国骑车从不戴头盔的,没想到她说如果你不戴上头盔就不和你出门骑车了。& m! s9 @. L4 g* m
9 [' C2 p5 y$ I" e4 B$ C" b1 ~还有一次出门旅行,女婿在开车途中接到电话,他边开车边打着手机,没想到这时候外孙女儿开口了:“爸爸,你不是让妈妈开车时不要打电话,你怎么自己打那么久啊?”引得满车人哄堂大笑,却也给爸爸上了一课。
& Y. I8 o" d7 i: A ] P+ ^: k' Y$ O3 X
虽是小事两桩,我不禁反思:在中国小朋友是不会有这种意识的,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L; N) W3 C: F' H2 n
2 l2 ]- S# V6 z
我是个老交通出身,对交通安全话题尤为敏感。来加国不久,感到这里的行车安全法规执行力度,就是安全教育的有力支撑和行为实践。早就实践过加国的司机或行人过横道线遵守红绿灯指示的自觉理念,还有“车让人”的文明行为也是雷打不动,伴之以毫无例外强硬的处罚力度,均促其出行安全形成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法规。
8 p, M: E0 O* Z2 f; o
: v& v% N ]: h/ y- P 一次女婿带我外游玩,谈到汽车的保险金额,引出了关于行车安全系数与车险保金的挂钩责任。在加拿大的每年责任保险金额度,实行有高有低的浮动比率,它的主要依据,就是车主的行车安全状况所定。如果你有大的责任事故记录,你的保险金额将会很高;反之,将会明显偏低。任何人一视同仁,没有例外。言下之意就是用说一不二的金钱制约,来控制你的肇事频率,衡量你的安全信用,这在中国好像还没有先例。
# s% }- P) n( U7 f! M8 b
4 n: h/ h; u( i8 `0 R/ X0 f近日我去美国旅游搭乘的大巴司机威廉是个华裔,一位好客热情的朋友,他短短地给我讲述本地行车安全与之相关的法规,颇为新鲜,但令人深思。; E( L! D* W& X1 z1 z) r
. Y# _( n& d* g
其一,对出行车辆的车况丝毫不能马虎。“我们的车出车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发现一点点瑕疵也得及时处理,绝不能带病上路。”记得那天早晨就是因为出车前突显车辆的无线网路设施连接有小问题,为了长长四天能确保乘客对上网的需要,就立马更换车辆,并向旅客深表歉意。网线一事也能小题大做,足见安全法规就必须是“杜绝万一”。
; d$ K# X& {7 t" V1 d3 z, o( f- Q! d
其二,在加国对杜绝疲劳驾驶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那天大巴过加美海关不久,行至一个美国小镇,上来了这位华裔驾驶员,见他笑容满面地更换了我们出发时驾车的洋人司机,我有点奇怪。当大巴停靠在服务区间隙,我好奇的问了这位驾驶员:“为何要换人?”这下他可拉开了话匣子:“这是为了我们司机的安全制定的强制措施,我们安省有规定,司机必须保证每天不少于9小时的休息和睡眠,而更不能连续驾驶10小时。否则,查处很严,还得加重处罚公司。安全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们是大公司,对此规定的执行可谓百分百,车上装有监控,随时记录驾驶员的作业作息时间,如有违反,将带来难以承受的处罚。”一席话,一桩事让我等深感加拿大安全两字的分量。( b% W5 |: g2 K3 a
9 v: F0 k) U% r3 g* M$ Y8 g8 [' \
然而,在中国此类口号比比皆是,诸如抓“安全月”“大检查”等宣教活动均是领导者们的头等大事。可是有一种怪像,所谓越“抓”越有事,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教训屡见不鲜。何因?成千上万的法规、条条、套套如同念经,有口无心?生命重于泰山,而泰山却轻于金钱?形式主义一阵风?执法难,难于上青天?……等等缘由鄙人不敢胡言作答,但今天来加拿大,最大的感悟就是:安全教育从小抓起,寓教于乐,安全法规的执行处处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 g/ u& ~; i: \- t2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