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9-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k( e" n! U1 e 
听别人评价找工班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尚可,有人说没有用,上了也找不到工作。我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觉得还是自己去实地看看的好,另一方面,我也相信,找工班应该不是帮你找到工作的地方,而是一个给你拐杖的地方,至于能不能最后走起来,以及走的如何,那还要看你自己的背景与兴趣,对自己的认识乃至运气。 
1 t) q7 y3 S$ F; W 
8 N1 R& v& X8 d. w因为上面的想法,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对找工班抱着万分的希望——上完了工作就自己找上门来了。我对找工班的期望是能通过它的帮助让我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而我也的确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主要是通过简历的修改获得的。; W8 E  G( j3 M 
 
) A; L" i% E  x4 d! |4 D3 U谈到简历,许多人会关注格式之类的外在的东西,最初我也把眼光放到了这方面,而且我拿去的简历格式上的确有点难看——很多东西简单地堆在那里,看起来的确有些乱。经过找工班培训师的修改,看起来赏心悦目了许多,自己都觉得以前的简历的确有点祸害别人的眼睛之嫌了。, ]) Y4 j, \& y& b% z- O 
 
" l4 c9 k' v8 c. [不过这个格式上的修改并非我最大的收获,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微乎其微的收获,更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O7 L6 V. G1 \4 H) N# S; x- r$ W( N- Z- i5 B 
我带去的简历是在学校里用的CV, 与普通的简历是有点区别的(这是我后来在找工班才了解清楚的)。相比较简历而言,CV内容上更丰富一些,而我的CV也算是丰富:个人基本情况,上学的经历,工作的经历,专业经验,以及专业论文和参加编写的书等等,洋洋洒洒地列了好几页,特别是工作经历,因为我在国内时有一段时间不甚安分,除了自己的工作,还探头探脑地在外面做了很多事情,电视台,杂志社,私立儿童智能开发研究机构,其它的高校等等,都曾是我探头探脑的地方,这些经历罗列在那里,看似丰富,但总是有点乱:别人搞不清楚你到底是干哪一行的,到底会干些什么。别说别人看不明白,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若给自己一个定位,除了叫自己是万金油,还能把自己定位在什么地方。 
4 U, E& |4 ]6 t4 i. T. I9 a/ v0 F  ^1 ^( W 
我的简历(准确地讲是CV)着实让培训的老师费了点功夫,先是和我一一讨论我的各种工作经历的性质,然后又在相应的工作网站为我找出关于这些工作的描述,并从中抽出一些关键词,用简洁的句子逐条列在简历中我的能力一栏。经老师这么一抽精去糟,我好像对自己有了很有条理的认识:原来我可以干1、2、3、。。。这几种工作,嗯,再看招聘广告总算有地方下手了。 
7 ~! q. U5 u; N8 ?# T, b1 a3 K, c4 B1 m' V9 g, c$ O 
有了基本能力的罗列,简历后面紧跟的是曾经的工作经历,这一栏无疑是对前一个项目的事实说明——你只说自己能干这些工作,拿证明来呀,这些工作经历就是证明。- C1 V! K# E. m 
 
1 k5 w/ B/ N, M* J; u等有了基本能力的分析之后,我再回头看这些工作经历,就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条目了,而是彼此之间有联系又能独立帮助我申请工作的很好的经验。4 ?1 s1 a) z8 H1 j3 K9 p 
3 d8 g+ b& T0 @. ]3 H 
简历修改到这儿,我有一些暗自庆幸,庆幸什么呢?庆幸自己过去那么多年虽然喜欢四处尝试新的工作,但都没有离开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太远,反而在尝试这些新工作的同时,给自己的专业背景增加了一些权重,这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益于我申请某几类工作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了自己还算喜欢的专业,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一定不要随便转换专业,或干些离专业太远的工作,否则各种工作经历写在一起,虽然显示你这个人经历丰富,但某种程度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经历,一方面会削弱你在某一领域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概也会让招聘的人从另一个角度评价你这个人:这个人干什么好像都没点长性。, B4 L0 m9 x$ b* n3 ` 
! g1 {3 Q# T& {7 K 
修改简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这应该是我在这个班里最大的收获。因为我还有其它小打算,所以还有其它的种种不大不小的收获,改天有时间了,再来乱侃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