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 g- P5 c3 r. e) k; C
6 z Y1 T3 n; W7 p! f8 H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 g: Y. U0 G, }4 \8 p1 j
! L% P, X7 d) O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 b, j( E; [3 j- k1 _% X" O( V8 I6 w- G& }& m7 A+ i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 s" H) m6 h* D% } H& J/ E. E- U/ o5 P$ E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 ]. t2 t# [' ?6 Q0 T0 p' J+ r1 p/ I7 t/ _( A5 l9 H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 c, R6 w+ T. J, f# C
% o: P0 Z7 K9 N; L }9 N# y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N" g4 T/ ]: b8 d
* Z6 a- t6 V7 C9 M _3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b5 [, \% ^3 {# u3 m# d' b; ]5 o. k' q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 {- _$ g `0 h2 \, g1 l
2 Z, ]8 a) P- J" z1 n0 p- u) t$ F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F# N7 R1 ?: G- X" }3 v
2 D) |) j: o, \! L0 R' L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y" w7 W& L9 B+ s
1 V% _3 t d) q3 f H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l Z& d, `$ C# w; P8 y
4 ^ R/ u1 m+ L. [( q0 Y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 L# }7 `9 M: [3 n+ x
7 P( N- w1 D& |6 L, N" [! g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 W' C: j' P8 _* z3 j) d. e& j5 o1 c8 L. \2 N. B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逗蠛菏椤3罗?
4 M, W; J3 P. q; e( a. [4 `4 u" j3 _
$ }) G. [( u) E; `* P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 @: S( Z/ E2 e( M2 G9 o( E
, \ Q6 z" [, I7 @. `/ r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A1 o& U3 \. m
. g3 f u; [+ a. _9 N. W- Z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 }& g$ n3 u, x& D4 f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0 j2 C5 G+ P- N1 l( }3 p% y$ I; z( B* t D% F% g& m0 T2 L0 O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 F* Z) S- `5 t* X2 u( L3 h$ Z7 t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 S6 ]" J6 [1 K# B( y0 K
# d$ k# K) e7 }# g0 d6 K5 L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 A2 w C# y1 v* t2 W2 b" U I) T( v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 s3 p6 z+ F: L, b* F; `7 x% e8 J4 X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0 n0 z W2 R+ I" x* \0 E
# \( g. F' n. Q8 G! q, G5 M7 ?- [0 |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 e' L1 E1 h# l B! Q$ \% T0 {
. [4 O& b5 `, V% u3 `5 d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 w9 U4 E! T3 X2 y
1 d. n- ?/ R! T0 G) E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 `7 J3 q5 }; }; d# o
1 v4 A( k( w3 u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 X, D& t. k* |0 {) Q5 X; \% h! l8 ?( F, ^. G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 p" b+ h- v' c
6 H$ G7 e: d. f: [9 Z! I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 T3 S7 T2 g0 f0 J% P
4 u5 L' ^% p$ Q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 W/ L9 Y0 f; b) b7 y
- h6 e2 n6 Q, B" T3 ]4 Z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 |" z& d) K# {% F" l# [
! p7 H% {; U4 f' q+ }3 K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 z6 `" H( b: X. U; a2 m w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 ?8 ^3 a. j" ^5 G( u7 ?, ?+ u6 X% r# z% H+ h- ?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6 W4 V. Q( J' z' V) n* `
& d0 ?, r" ~, H- l9 _' T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1 G& u X: h' `! G& P: J6 {& j N1 b4 a) p
二、近现代中国(1840-1949):
" M; U# v. r/ w% c b/ r9 [
9 ?7 T! p( w" O2 l9 v/ r% J 30:师夷长技以制夷
7 p; O' l3 s8 |0 G) l* r! P$ U I2 F( C3 h8 b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