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 u. Z/ b+ [* y9 t; W) G+ r7 O出国多年,对中文的一些新词,感到好奇又陌生。最近查了一个流行用语“剩女”,这居然是被中国教育部公布为中国汉语新词!解释如下:“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让人感到困惑。 6 ~4 Z/ `8 H! P) v+ a% m7 ?/ n/ n* S3 D
“剩”字充满了贬义,如剩饭,剩菜,是被人丢弃的。教育部怎么能把未婚女性,用剩女来当代用词!这个时代好不容易进步到男女同工同酬,女人可以受高等教育,女人有能力也可以得到高薪,女人在社会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堂堂正正的独立生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教育部居然把这种严重不平等,歧视女性的词,规例为中国的汉语新词!这是文明和文化的倒退,令人发指。 o: t g1 [8 r1 _: E
! Z4 P1 ^) ~& U. z1 [! E ~9 N
而被称为“剩女”的都是那些独立,坚强,不如俗的高文化,高收入,高智商的还要加上“长相无可挑剔”的完美女人,都是社会的精品,她们为追求完美,而不委屈自己,她们为真爱情而固守空阁;她们不愿意去不择手段地绑大款;她们不需要矫揉造作依附男人而生存;她们靠自己智慧和能力,活得潇洒自如;她们对感情宁却勿滥;她们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她们不是依附于别人的寄生虫;她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份子;她们应该称为“圣女”。社会应该鼓励,赞美,支持女性自立,自尊,自爱,而不应该贬抑这样的女性。5 m2 I R6 D8 ^
% @; S d& @( J9 j2 f' `
婚姻是一种生活,独身也是一种人生选择。教育部把尚未结婚定义为剩下的,这是不公正的论点。现在中国社会,拜金成风,把婚姻当作交易,很多女人不惜出卖人格,感情绑大款,不想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生存,宁愿当被包养的寄生虫,这样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流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被社会抨击,而那些追求理想爱情的女人,却被羞辱为“剩女”。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是可怕的。0 Z# ~! I. C+ h( n& D' ~$ L
; s( N% g! T4 B* C0 l* W/ z教育部那些现代文人,不去认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善良的人性,却不分是非把社会上那些低俗的语言定为中国文化,实在是很可悲的。这样的“新词”会误导社会道德趋向,那些没有眼光,没有自信,没有能力超越女人的男人,就把得不到的贬为剩下的。就如同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一样,教育部居然公开认同这样的心态,还把这样的侮辱性词语扶正,编辑到中国文化中去,实在是不可思议。 ) i- A9 f" j$ S$ Q R) f按照教育部“剩女”的解释是“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一说,其实包罗了所有单身的女人,离婚的,期待再婚的,各种年龄的追求理想婚姻的。其实婚姻不是人生中分秒不能断档的部分,暂时的孤独不等于被遗弃,在一段爱情和婚姻失败之后,为了不被人指责为“剩女”,而立刻投入另一个婚姻里去,才是荒唐可悲的。 - |" B3 D w- W# H) F" D; L) |; r# g$ S5 O. F. r
我们这里好多姐妹在失败的爱情或婚姻后成长,变得成熟,独立,坚强起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生经历。在没有了男人的依靠,自己独立抚养孩子,保护孩子,创业,靠自己活得潇洒自如,健康快乐。* U; P6 L# ~: R9 l
7 ]* |( r' u- I( H2 E _我的好朋友露露有段生活经历:“他们开始对我也是单身妈妈有异样的眼光,但不出三分钟,当然是有缘能处上三分钟的,都不是不能接受或者看不起,而是接纳和想了解我,同我做朋友。”这是我们的新境界。爱情和婚姻的失败是不幸的,但不能摧毁我们,而使我们更加坚强,能干,独立,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胜利。 % _8 R$ y. h; P5 A8 K* l: R. v0 j- J; ?
男人是伴,不是天。“剩女”不是剩下的;是追求真爱,追求完美,追求高尚的“圣女”;是在爱情婚姻失败后,能战胜自己,战胜失败的“胜女”。进步社会嘲讽的不应该是“高学历”“高薪”“相貌完美”的女人,而是不努力,不进取,没有自信,被保养的寄生虫。 ; v8 ~8 Z' r& s0 R( A+ C* p. j; V4 N6 J: x7 z* K1 V- W3 b4 Q
女人的爱情是从崇拜开始的,在这“剩女”过盛的时代,男人们要努力了!* C3 t4 s" _1 ^$ N0 k6 O. W. c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