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27|回复: 16

从开悟到启示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095
6 p6 g; e) C; V- C9 Z; R/ ?4 x$ W8 s9 s
以宗教的分类来说,有正式经典又有严密教义者,被称为“高等宗教”(High Religion);而那些没有正式经典,教义又像大杂烩者,则称为“民间宗教”(Folk Religion)。若进一步地划分,在高等宗教之中,又依宗教经典的性质,分为“非启示型宗教”与“启示型宗教”两大类。前者例如佛教,後者则以基督教及伊斯兰教为代表。基本上佛教对宗教经典的态度,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启示型宗教是大相径庭的。
; O' k9 ?& g; ?9 m* F
+ ?8 {& E7 [1 w2 Z2 c; q- }+ u8 h启示型宗教都强调他们的宗教经典(如圣经、《可兰经》),是来自於神的启示,所以有绝对的权威性,也是不可擅自取舍添删的。宗教学者有时将这三种宗教并列为“独一经典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the Book),而将佛教、印度教等类宗教,称之为“众经典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books)。前者认为他们的经典是出於神,是由上(天)而下的“天启”;後者则否定天启之说,强调他们的经典乃是由下(人)而上,出於历代智者的“领悟”。
5 @* S$ G9 [5 M) H1 |& `: {' e% ?: S$ C
佛教强调开悟
* L1 G  ^1 [* D' D/ ^5 |' S
, B* b9 W9 @* X+ k4 n佛教是藉著已觉悟真理者──“佛陀”(Buddha)─来引导其他未知未觉之凡夫,达到觉悟的境界。藉著读佛经、听佛法而达到“证得菩提(智慧)”的境界(称之为”解悟”),是其中一个主要途径。最初中国佛教的经典,乃是以汉译的经藏(佛陀的启示)、律藏(佛教戒律),和论藏(注释的论著),这“三藏”为中心,经过训诂和整理而成的。
& P* \. X/ ^% V0 T- A, ~, B
6 F  o) S6 f: |# T! l, r/ g但是中国禅宗,特别在六祖慧能之後,却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依据禅宗的说法,要达到开悟的境界,既不必拜佛,也不需要念经。在一段禅公案故事中,潙山灵佑(771-853)曾问仰山慧寂(807-882)说∶“《涅盘经》40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回答说∶“尽是魔说”。这是因为禅师们认为,如果把佛经执著为佛法本身,这就为魔所蒙蔽。慧能的六世弟子德山宣鉴(780-865),也有一段著名的“呵佛骂祖”的公案。他说∶1 F$ ^5 y- r4 C1 u, g3 O
) I3 z2 C/ o9 {  u! W
“我这里佛也无,祖(即达摩等祖师爷)也无。┅┅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即束缚);十二分教(即十二部佛教经典)是鬼神簿,拭疮疣纸。”) M8 D* ^. \( r$ O' R

; J& N( d' X7 j1 L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在禅师口中是屡见不鲜的,他们会用激烈的言词,来打破佛经、祖师,甚至佛陀等一切的权威。换句话说,禅宗基本上是否定佛经本身具有任何独特神圣地位与价值的。1 s/ b7 p! C. S! y
6 H' a* \/ {+ M4 j6 W* d
虽然说只有高僧才敢呵佛骂祖,但是也的确造成後世”狂禅”等类的混乱。当然,佛教其他的宗派,甚至禅宗里的北宗,都未必认同南宗主张顿悟的禅师之某些革命性观点。相反,净土、天台、华严各宗都有自己偏好的经卷。然而他们虽然极为重视自己宗派的佛经,却未必认为其他佛经都有同样的价值与地位。
" h0 t/ ?3 ^9 g5 i/ i5 G
6 `3 v" t+ a- r9 t1 _  n基督教看普遍启示
2 ~. R' b0 ^4 s. V1 ~
- ]0 `5 U. S. [! L4 D1 G佛教与基督教对真理探索态度(即知识论)的基本差异,来自於两者截然不同的神观。佛教否定有一位全知、全能的创造者之存在(因此被归类为无神论),在这种观点下,佛教当然会否定有超然的天启。反之,基督教则肯定有一位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然而有限的人,如何去认识这位无限之神呢?唯一的可能途径,乃是藉著神对人主动地“揭示”自己。换句话说,“启示”就是神把自己向人主动的显示,使人可以认识他,并知道如何与他建立个人的关系。( ~" a* I, t; v2 G

: M/ `3 a) Z  P0 C5 G3 L但是基督教认为,启示的途径和内容又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一般启示或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第二类则是特殊启示。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普遍启示主要是透过大自然,和人内心的道德良知。所以,他虽然是不可知论者,但他却说,每当他举头看见浩瀚的星空,以及想到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他就无法否认神的存在。2 L/ E# m! M/ \9 b) \* \8 ?7 o

8 P) q+ U6 P3 q5 m  n$ \6 A《罗马书》1∶19-20论到大自然的启示时,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B8 X/ l7 U) V/ @5 z

3 @- e! z% w8 ^+ L, b这段经文清楚表明三件事∶第一,神已经透过大自然创造的奇妙,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第二,神并未将自己完全启示出来,而只是将人所能理解的一部分启示给人而已;第三,神的普遍启示虽是局部的,却对於神存在的事实已经铁证如山,令人无可推诿。+ j' |0 q4 }+ e# x. G2 k

& U" R" K4 ?. j' e: k0 M此外,《罗马书》2∶15还说∶“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因此圣经指出,当神以自己的形象造人时,他就已将自己的道德本性,烙刻在每个人的良心上。" i' i: S9 }, d! e# f& B6 }
5 w1 g% L9 v7 q7 M0 w
这些普遍启示对於神的存在,的确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所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於神的存在问题,都有相当一致的共识。然而普遍启示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无法回答一些问题,诸如∶“神是谁?”、”神对人的计划与旨意为何?”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藉助於特殊启示,才能完整地回答。9 I8 \. t8 b9 t
# q' w0 m! s3 ~& q2 _
基督教的特殊启示─圣经# E* ~# E/ V3 ^" |
, m! z$ b7 `: N( g2 I8 A
《希伯来书》1∶1-2开宗明义地说∶“神既在古时藉著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著他儿子晓谕我们。”在此,圣经清晰地指出,特殊启示有两种途径,即圣经(先知的晓谕),和耶稣基督(神的儿子)。前者称为“写成的神之道”(The written Word of God),後者乃是“活的神之道”(The Living Word of God)。这些特殊启示,虽然也是局部的启示,却已将神的本性、神的作为、和神的救赎计划清楚表明了。
( l& x  s. h/ E$ b  E6 B
* I' I2 g& P( R1 i2 ^& X( g/ J* o由於有关耶稣基督的启示,也都记载於圣经之内,因此,圣经乃成为基督教信仰的依据。但是圣经的文字及启示方式,却成为历代争议的焦点,也是所有的寻道者和信徒需要明白的事。
* }/ F4 y2 n: G1 E. G9 i6 U. Z4 F4 [9 G+ D7 Y7 S
《提摩太后书》3∶16曾提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原文是“神吹气”);《彼得後书》1∶21也说,圣经“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因此,正确的圣经“默示观”,正如C. C. Ryrie 所说,乃是神藉著对圣经四十多位作者的监管,使用他们的特性(性格、文采、背景),藉著他们将神对人的启示,加以组织并记录下来。因此,福音派认为圣经原稿所记载的话,是没有错误的。/ t5 L9 D6 ^8 O1 F% ^

: K1 j5 z3 f- U$ m圣经的默示观与伊斯兰教机械式的默示观迥然有别。穆斯林认为《可兰经》乃是天使加百列传给穆罕默德的,并要求穆罕默德予以背颂下来。所以《可兰经》无一字出於穆罕默德本人,他只是机械式的录音机而已。, B+ [. y" h" u7 ^9 o
' x9 q" H, C9 o/ [% ~# w
然而福音派这种“圣经无误”的观点,也与自由派神学家或新正统派的立场有明显的出入。自由派神学家否定圣经的权威性,主张圣经只是记载了一些人对神(或宗教)的领悟,而非神自己的默示。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圣经不是神的话”(Bible is not the Word of God.)。新正统派神学家却认为,只有与信仰有关内涵的部分是神的默示,其他有关历史及科学部分不一定是神的默示。换句话说,他们主张“圣经包含神的话”(Bible contains the Word of God)。然而福音派却坚持“圣经就是神的话”(Bible is the Word of God)。' L( m$ J; o( \( ]8 C
. x( }) U, M$ ^" O' q5 M& t) {
基督教对圣经的态度! j; }! G- M' Z% x
2 x0 |7 a. z/ a4 V6 R
基督教坚持圣经的无误;佛教则认为,佛经既然只是人的领悟,并非绝对真理,也就无所谓“无误”的问题了。基督教强调圣经的一致性与完整性,而且是人人必读的;佛教则认为,佛经浩瀚无尽,而且因法门不同,无法统一,不如各取所需。基督教强调对圣经客观的认知(考古学、历史、文法),再加上主观的体验,是认识神的必经途径;佛教(尤其禅宗)则强调主观的、直觉的认知,客观的研究反而会助长“我执”,无益於“开悟”。
% Y/ y4 |% d5 H0 O1 b) c& d# O1 z; R/ k
中国文化由於长久以来深受佛教这种知识论的影响,使许多探索真理的慕道朋友也陷入误区而仍不自觉。我们必须跳脱这种偏好主观、直觉的思维方式,而以真挚、恳切的态度,去研读、默想圣经的话语,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
6 z! a0 |* S9 H3 R
0 V. {# U" {5 s  u其次,《诗篇》119篇的作者说∶“ 我要自由而行(或作∶我要行在宽阔之地),因我素来考究你的训词。”(45节)、“求你赐我悟性,可以学习你的命令!”(73节)、“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97节)、“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105节)。唯有效法这位诗人那种对神话语的渴慕与执著的态度,我们才能够真认识神,也才能够因此灵性日新月异。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尤其是阐述佛教上,可以说是FUD的经典。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禅的人必要先学"楞严经",读经不如行经。否则说的越多,越没有意义。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学"楞严经"可以,别和某些上师的言行对照就行。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啊万牧师,把你的楼搞歪了。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0-11-18 21:33 编辑
, r9 _5 z/ B& g5 G
学"楞严经"可以,别和某些上师的言行对照就行。
4 w: S2 h3 ?; d* K( ]" ncced 发表于 2010-11-18 20:53
% |' Q) ~" K; s/ l. |! d5 g5 i

3 d: K3 ]9 ~' h! |: o/ C5 K呵呵,个人修个人的,全都是缘分。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急着妄论任何人。因为说话永远比做事容易。尤其是用识心,妄心,分别心,攀缘心说话的时候。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六
* h) W. Y, z2 ^5 k( l. Y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尤其是阐述佛教上,可以说是FUD的经典。/ a- a3 V7 J& d9 Z3 k' @! `" k, f
cced 发表于 2010-11-18 15:35

9 h1 u% h' Q4 x3 o) l/ [: JFUD 是佛的意思么?感觉楼不歪呀。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作者小技巧运用的不错,隐晦的贬低佛伊斯兰同时抬高基督,可以说是FUD运用典范。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知道圣经里有没有这样的道理。( g, r8 R' |5 A

- _* g' v5 x. S7 e) b& D为什么那么多的基督徒,假装自己了解佛教哪?不懂装懂的教育别人,是造口业,自己将来要承担报应的。
; v( G7 m" `0 F" b5 e/ R: X4 h, \# n; U  p: R
这样的文章我看的太多。基本上就是想说一个事:基督教最好,佛教不好。这也没什么,人之常情,搞市场的人,或者政客竞选都是这样子。问题是,当你评价别人的时候,最好先认真的,谦虚的去了解别人,不是很sure的东西,评价的时候最好加上个“我认为”之类的词。) n+ i6 S( B+ C* y# J7 v
8 c, D/ X$ W$ A8 A8 v" P
根据本人的了解,佛教不仅仅是经典,“信”,还有“解,行,证”,佛教教义有“不了义(方便但不究竟)”和“了义(究竟彻底)”之分,佛教教义负责深刻,单单能真正理解“了义”已经非常不容易;而更重要的是“行,证”,则更是“真功夫”,不是动嘴皮子。而“行,证”所到的境界,没到过的人是完全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所以,这篇文章中的基督徒去说佛教,在我看来,就如同一个盲人,很认真地评价一副风景画如何如何。。。4 u' j  E" C9 B5 t+ ]1 i# ]

0 ~$ g2 t# J6 T) o3 ^民国时有位大学者,叫黄侃,学问一流,但是坚持五十岁之前不写书,目的就是一个负责任的精神,怕胡说八道造口业,耽误别人。可惜,今天这样的人太少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文章,尤其是阐述佛教上,可以说是FUD的经典。( [$ Y* e* D+ [0 |1 |6 }( O
cced 发表于 2010-11-18 15:35

9 p* |& I* J: G, F. L
+ N4 N6 s1 o: L- u& D0 [* Y: Q听牧师讲佛教,不如跟着伊斯兰教学圣经。。。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啊万牧师,把你的楼搞歪了。
3 k. x. E" T5 l1 h- `  ~% U5 Jcced 发表于 2010-11-18 20:55

$ V4 V7 r$ j8 f: {$ z+ S谢谢发言.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根据本人的了解,佛教不仅仅是经典...SoWhat 发表于 2010-11-18 23:21
7 L0 s# x$ w3 O: J. M7 h
这应该与作者说的开悟注重主观差不多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应该与作者说的开悟注重主观差不多吧.. [! q! b  ?1 w. s% \
Onesimus1970 发表于 2010-11-19 17:49

6 C) n& `0 ~0 B+ S0 @' T7 m0 d& O0 w3 H4 `8 }5 O  |
差得不算太多,十万八千里吧。
' y. {) M* T8 ]9 x- T' c' Z
" O( |: S5 u( u! i. N没有吃过榴莲的人,为了自己好,还是不要向别人描述榴莲的味道了。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牧师讲佛教,不如跟着伊斯兰教学圣经。。。
  ]3 r# w: X3 ?SoWhat 发表于 2010-11-18 23:24

% r9 \+ U0 E+ X: D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11-20 09:36 编辑 ' q# k! F. f- j) ~% e
! k( n& E3 D$ A% G( V  Y
感谢万牧师,转贴此文,看出万牧师所做的不同角度尝试和思考,姿态可嘉!
0 r9 L, a: R3 k, U; ]! L9 E2 K4 @8 ?2 _$ S0 A) l9 r
希望能够真正打开心胸,深入研究和思考。佛教不是信什么不信什么的非此即彼的简单取舍,佛教是严谨的实验科学,用自己的身心去寻找答案。如同我们吃苹果,好吃与否,啥味道,不是随便说的。而是要真正自己去吃吃看,尝出味道才知道对与不对。
5 A& R4 I: N0 |; b% t: z
& v7 ~1 _1 @0 k毕竟,宗教是对宇宙和生命最终极的探索和解答。据史料记载,耶稣当年也有很长时间的修行,他见到上帝也不会是用肉眼见到的,而是用心眼。心眼打开了,或者基督教所说圣灵、圣体相结合了,就见到“上帝”真实面目了。。。
0 L! |/ q% S* |  i/ x" o2 Z% j* K" v" m. `7 C; o& V+ }( y1 P
岂不美哉!妙哉!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16# 绿菏 7 @9 S" N2 l8 W" x0 l
/ v5 t( i, Y1 N% j8 h4 _8 Y) N+ y
我想正面的分享应该比反面的否定、攻击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寻找的就寻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1 04:22 , Processed in 0.1718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