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看上去,我们的企业界似乎很快就要改弦更张,重新开始增加雇佣人手了,只是,这并非是华盛顿当局努力的结果,而可能是恰恰相反。
( [3 A j% y/ N' R9 q6 C9 J' d1 P+ o7 `4 {$ q; w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此归功于生产率的下滑。在今年第二季度当中,在连续五个季度上扬之后,每工时产出终于缩水了。而且看上去,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季度当中,依然还是下滑的趋势。
0 z% _6 W! i2 a8 @5 N
6 ?4 o) H* L! V/ @ 在经济复苏如此早期的阶段,就出现了生产率的下滑,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复苏完全发育的时候,生产率成长才会逐渐失去动力。
; N, V/ D# D, t9 B: q9 x+ V% B7 Z4 [) `
当然,生产率的下滑主要还是出现在经济紧缩的周期当中。之所以会是这样,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m; g& [3 W2 B/ m
" a* \5 p) l3 Z1 C8 W3 Y 首先,许多企业在辨识经济周期的变化时,反应都比较迟缓。结果就是,甚至在产出缩水的时候,工时也还依然保持不变。
9 b. J. W3 W( ~+ ^
( I7 F$ I. \1 q 其次,因为害怕雇员会投奔竞争对手,许多企业往往选择不轻易放弃自己的雇员。他们只有在认识到非如此不可的情况下才会最后做出裁员的决定。8 g& `+ q( ~% o& \
" Q+ ^# Y0 C6 J9 ]& V2 C! I2 t 在这一次,情况却有些不同了。
9 D6 ~: _8 A9 ]5 ~5 G# V* e
) H* S% ^: l M6 {! @ 在之前五个季度当中,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正常水平。这其实是意味着企业的管理者们正在尽最大可能裁员。; M. c5 l% V) W) W f5 d
" y% h- m' |+ S 结果就是,到了现在,尽管阻碍企业一直以来增加人手的诸多变数依然存在,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种地步——不增加人手,企业连满足现有需求都要成问题了。8 [# F r a% p- Z
( C" k: c _3 k" ^# ^! k+ E) \ 事实是,政府的刺激计划其实并没有发挥足够的让企业增加雇佣人手的作用,此外,许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增加人手,正是因为政治方面不确定因素太多的缘故。
4 F$ U% K& y: Q5 x
/ \1 _' l2 y# f, {' E$ {; q 正如我曾经多次指出的,当前的企业界所面临的政治变数,可谓是超过史上多数时期——医疗保险成本、能源、气候减排标准、金融监管等等,更不必说,他们的税务负担最早明年就可能会立竿见影地加重。
: u Y( k* c g9 @ e ~+ i( ~# p- K; {* b6 I( l9 W3 a
这就造成了一种僵局:企业在需求真正明显上扬之前不肯增加人手,而消费者在见到就业前景明显改善之前又不肯多花钱。僵局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速度自今年春季以来就开始明显减缓,令人们对双底衰退的担忧大大增加。0 T. [( D3 @1 ]& Z4 b, Z
, o$ I$ O' y8 w 生产率的下滑看上去似乎是提供了一个打破僵局的机会,做到了华盛顿应该做却没有去做的事情:推动企业再度开始雇佣人手。为了让一切顺利发展下去,我们的经济政策千万不能过早地严苛化,因为后者就意味着需求将受到打压。" T5 f- w6 \3 `7 c/ M& _
* W9 C5 O( F# E$ W
遗憾的是,这种可能性其实距离我们很近。' h& m$ C' j8 `7 r" X
. P: g( A, n" P3 d1 a
在财政面,两党看上去都对任何可能增加华盛顿预算赤字的因素忧心忡忡。更加要命的是,一些人已经在开始谈论现在就着手削减赤字了,而这不必说,只能意味着政府开支减少或者增税,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 ^3 v9 t1 _( c( O5 L
; F- o! @1 P8 }$ W2 n: j
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如果这一幕发生,则购买力就会被从我们的经济体系当中抽走,就像1930年代那样。
4 @; D+ F6 a$ P# `- h% L) p, `2 `6 H3 i: s
在货币政策面,现在有一派观点相信,联储应该加息,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害怕通货膨胀,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之前的政策为了让企业获得廉价的融资渠道牺牲了储蓄者的利益。* x" W7 J2 u3 x T4 N+ C) `# B
5 V8 S* Y4 ?6 I. A& p7 b* ?/ j. D
如果短期之内,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双收紧,那么,我们也就只能和就业增长说再见了。(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