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剥开日本车省油的画皮
& Y1 S3 @. l7 h
9 u' L% N, ]" J Q2 b/ u' \& _& z* e" T7 H+ B3 F, b
提到日本车,大家都说日本车省油,碰撞实验又安全,做工也不差;现在是商业社会,没有人不爱惜自己钱袋子。因此,尽管国人对日本人大摇其头,可日本车仍风行中华,都快烂街了。 . h' n7 ^/ W. Z4 F$ i) m, v6 f
7 O6 l' I- X9 t" B' e5 r/ u
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一下:日本车为什么省油?
% w! ^/ R- }1 o' i/ i- ^; `! f) a$ [/ P2 j
是日本车的发动机的效率高出其他国家产品一大块吗?显然不是,世界著名车用发动机虽各有所长,但性能相差无几,就是中国的国产发动机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5 t+ s& S; Q/ v; F# q% F3 P
- p7 k1 X$ ], |# [6 T9 b: u
是日本车采用了某种其他车都没有的新技术,致使其节油显著,一年可省出"跑一趟万里长征"的油?显然也不是!众所周知,造车作为一项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本质的改变几不可能,剩下的只有细节。 5 \( P* j3 |6 F3 r& Q" x4 C
2 E( n9 t4 ~4 z! z1 [( M# ^& H& h* C7 W
其实,日本车省油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车轻!
; M/ ^; G- ~$ v8 Q. G% u
) {5 J9 b4 x) x' c7 ]$ ? 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本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国内品牌车一般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
9 R* R$ u+ n1 b: a5 l
: L( u; R- f# A5 D" _ 车轻自然省油,当年德国人为了在省油上与日本车竞争,也在车轻上作过文章,采用了大量铝合金配件,但因车价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罢,可日本车却毫不犹豫的减薄了钢板厚度。
3 i: k- B( d0 H; c
& E0 m2 Y, v- A 车外壳和结构的钢板厚度减薄了,车的总体重量降下来了,于是车就省油了,多简单!还有碰撞实验的数据为证,安全也没问题。两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车自然热销。
3 L9 q/ `+ @. Z& X3 J6 L7 ~
1 R* ]0 R7 N0 V1 q4 e/ l Y2 o 可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不要迷信所谓日本的设计技术,没有物质的支撑,全是无米之炊,1.0的钢板减为0.8厚度,强度降低决不止质量相差上的20%。
L4 G' r; K: d3 ~' @; [) B! C: Y! }. I4 }! }. K& E0 L
还是让我们看看碰撞实验吧:一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车头部分结构溃缩吸能,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合格的便贴上安全标签。 / W, V2 N g$ }3 r6 V. E
( X/ w4 c/ ?- m' K- Q3 F! [( i 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这项实验的局限性,做一个很小的实验就能明了日本人钻了一个什么样的漏洞。
& p5 e- B b! b% a8 R1 ` f! p$ [6 @6 H3 i4 ~( k1 g3 x9 L
拿一个鸽蛋和一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在石板上,高度相同速度也相同,落下后鸽蛋鸡蛋全破,内部蛋黄破碎程度相同,因此碰撞实验数据表明两蛋安全性相同。鸽蛋也拿到了上路许可证(小孩子都知道,鸡蛋比鸽蛋结实的多)。于是在一个鸡蛋、颌蛋混合运动的公路上,发生了两蛋相撞,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