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绿菏

宇宙、生命的真正的制造者——万有引力

[复制链接]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2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 Y6 g, z6 C! b/ _0 \( X
亦非台 发表于 2010-8-27 22:27

6 K7 Q5 Q2 H3 I0 o$ q$ v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波与人之生命
) C. r) }+ G% @7 y4 G2 \% z: s* P% M" j3 ^
人的生命是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结合,然后移植到女性的子宫。子宫内的液体,可以让这个微小的生命体态悬浮着,再经由此处液体有规律的收缩摆动,人的雏形,乃逐渐孕育而成。女性的子宫,其实就是道教修道静坐炼丹的”丹田“部位。此处所发生的有规律的收缩摆动,其实就是受宇宙间元波的引力影响。人的生命,就是在这种元波的影响下孕育而成的。2 i4 J/ z; t$ E: e
6 F$ a/ F, n/ l- d! s0 `
人的生命,即经形成,及其哇哇坠地,其后成长维生,这也是一个探讨的问题。人为了生存必须吃,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那麽食物应该是维”生“最主要的基因了。但若深究,则发现并非完全正确。前面已经说过,人每天必须消耗能量,为了补充能量,必须依靠吃下的食物,经由体内某些生化解泡和生理等特殊转化,经同化与异化作用,以吸收食物内的化学游离能,以平衡消耗之能。人为何消耗能量,那是因为人体内有血液流通的动,肺部氧化作用的动,神经机转的动,以及肌肉收缩的动等,都需要能量的供应。人体内没有这些动,也就表示已经无”生“。因此,食物只是维生的间接因素,生命是因脉动、呼吸之动等而存在,其动数与天体之运行周期吻合,故推论此等生之动,又系因天体之动而来。也就是说维”生“最重要的基因,应该是万有引力的波动(元波),而非食物。( O3 ^( h# e: e

. A' W' N, v$ m$ C( h人生命的动,除呼吸的动外,尚有心脏的动。生理学的解说是:’心脏的跳动,是由右心房内窦房结所产生兴奋波的频率来决定。而窦房结兴奋波频率又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但若同时切除支配心脏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只发现心跳频率更增加的现象。而且据试验报告,指出心跳率由每分钟70次,增加到150次时,心脏血流之博出量,通常仍维持在相当恒定的情况”。从此等现象分析,可知自主神经虽可影响心跳,但绝非引发心跳的根本基因。
0 \. G- j: v7 K# f& k
  l: X5 l: w; a) @( h* h- J$ c若干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的大脑皮层,对许多内脏器官自主功能的调节,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尤以 高级神经中枢为然。根据正常人的脑电波纪录(EEG),可分(数学符号不会敲了)阿发、杯他、噶马,以及的儿他等四种波型。 阿发是一种有规律的电波,其频率为每秒八至十三(约每分钟480至780次,标准波形应为512次之间)。。。。,见于清醒而未活动的人。如果身体自行扰动乱动,终必遭致凋谢死亡。为何要静以配合大地,实因宇宙有元波之动,生命的延续,必须静中求动。静以配合宇宙元波之动。也是法自然的基本原理。8 j& M0 L& }8 n
/ D% t) H% _' |; ^1 n
再往下,只敲题目,解释就不敲了,简短了。。。: _, w; _0 B0 o4 u; k9 H

( g, j" [6 K- g1 E# F天道循环,生生不息。。。。
3 t4 q$ L. f( V7 S万物同源,互助互荣。。。。
( c9 e  c* R. k, u3 F  v, D5 m
8 [$ ?& ~- D% b! n1 N' E0 R元波,先宇宙而生,随宇宙而成。元波,使宇宙形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它孕育宇宙万物,一视同仁。其动也至诚不息。其曲也优容真一。元波同为万物生命的泉源,其体虚静,其用浩瀚。使万物孳生,莫虞匮乏。其有好生之德,乃无疑义。- m& l! _, E1 O# x
0 \- R! W* B+ F
万物即生,乃争相繁荣。在彼此繁荣的过程中,元波赐予各自生存繁荣的领域与智能。逾此轨距,乃遭天谴与毁灭。万物在此好生之德的浸谣中,可因互助而繁荣,因制衡而正常生长,因攻击而灭亡。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28 00:49 编辑
3 h1 @9 L- z9 R2 N5 A( k  _% `
1 c5 A; m7 h8 h( m8 V& z, ~3 E( l  p$ D人体的丹田部位,就是生命的原动力起点,人在母胎中不需要鼻子的呼吸,而是靠丹田自然的元波波动,颤动来吸收母体的养分。人长成后,肺部呼吸的作用,使得丹田波动减弱,如果能够重新加强丹田的元波频率的振动,控制它的衰退递减。就相当于重新充电,增加了原动力。
/ P: f. I0 `* X5 l. u! X4 Z
" Y6 V7 Z2 S' U1 X/ \但人的大脑的波动所发出短波,与呼吸的波动,心跳的波动,都在不同的频率上,在相互干扰和相互衰减,扰乱了丹田的波动,人体无法和宇宙元波同步。这样的衰减下去,人的生命会走到尽头。停止和改变了生命的原动。所以,佛家、道家的打坐,就是在脑波、呼吸、心跳都静下来时,身体的丹田的元波的震动慢慢复原或显现,或强大至最后消失(即万有引力的平衡点)。人会空下来,回归元波之无动。7 F" Y! |% h6 Z5 \: i; v

7 q0 U9 b7 L, {% o所以,结论赶紧推出(好赶快结束), 想要长生健康的人,下下策的方法:用意念带动腹部做逆式呼吸。带动丹田的原动力发动。但不能着力,要自然缓慢的慢慢训练。再往上,身心空若虚无,自然到修佛的解脱之道,无意识下自然的和元波相同频率的振荡。同频率下,即无引力带,就生命不息了。即无量光、无量寿,成佛了。/ d3 {: k! k+ M0 h
, r) m* t5 V, U4 E7 @
好了,理论大概介绍完了。书中介绍更详实,更有依据和说服力。就剩下实践了,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去做个实验吧,这样的生命就有点意义了。
, a" q8 K; }+ ?2 }7 m8 S- v& n/ N9 r5 G$ |. g7 X9 s3 `% y
附说明:本贴基本上是用了自己的话表述,非常不严谨,但想赶紧介绍完。没办法只好断章取义了。草草了事。有缘的师兄们,不要浪费生命和口舌,也证明不出任何结论。不如赶紧修,答案自然浮现。
0 s+ l" Q5 W8 ?( R
0 f& P4 T: }/ k0 @3 D+ J( M诸佛菩萨,大阿罗汉,以及各路神仙,耶和华、耶稣都能去见一见。何乐而不为。到时你也是他们一份子。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28 11:24 编辑 9 W2 g/ Z. q* N- g5 ]: Z
按照现在的物理知识, 物质间只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l# n, f3 o- D+ ?6 s. K: R" s. V
Onesimus1970 发表于 2010-8-26 17:42

5 z* B! e, E4 _6 i+ m# L
. m+ x7 b8 v+ H作用,作用,作力为用,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本力是一个——万有引力。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间的位移的“动”频率的不同,就呈现为很多种形态或形式,哪里会只有四种形式,电磁力、核力、光波、声波,都是不同形态位移产生的波或力。统称元波力。 而且万牧师讲的四种作用,看起来也很奇怪,逻辑有点乱。电磁作用,本身就有强作用、弱作用之分。而且是引力下产生的相互作用。这四种作用是一种作用。不知您这四种到底是怎样的分法。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28 11:34 编辑
+ i  p  z- U5 L! f3 E  ]8 v/ i; @8 H" ~7 v
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位作者不是佛教徒,不是宗教徒。他只是想研究延长生命的根本方法。但他的理论论述又恰恰证明了佛法的道理。但理论归理论,一个很大的讨论空间是,人体的振动,因脑部的不间断的思维,以及不间断的呼吸和心跳,这些波如何能够和丹田的元波的震动保持一直,或产生共振而增加人体原动力。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也就要靠佛法的理论来解决了。
. G' i# F  ?6 ]- C  u1 T# Z( J2 r1 ?; A
佛陀所揭示的佛教根本思想:宇宙万有本体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生命实践结果。当通过禅定,观到了这种宇宙实相的因缘起用的规律,知道 元波外无有任何意义上的有存在。而元波的空性又可以产生动而有“生”存在。产生出有。即“空中生妙有”。才是彻底的超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2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用,作用,作力为用,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本力是一个——万有引力。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间的位移的“动”频率的不同,就呈现为很多种形态或形式,哪里会只有四种形式,电磁力、核力、光波、声波,都是不同 ...
# v$ h) \' P* x. q" \  O+ d8 F! d绿菏 发表于 2010-8-28 11:17

7 W: ^, |/ D' c& x7 J% ^/ S大妈如果这样评论四种力,只能说明你对物理力学的无知了,这也导致了你崇拜这篇片面的文章。
4 v& }9 q' x# P, p8 m/ _4 o& M4 y+ h2 t. Q3 U, |9 [
万有引力更本不能影响或者导致其他各种力,比如说电磁力就比万有引力强得多,所以说万物如果由力而生,应该是这四种力同时作用,没有谁主谁次。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2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完全统一
, r& i1 V, F! q) ^1 c5 s发表日期:2009年3月2日 编辑:fuli 有23位读者读过此文
$ _- L. F  j# h) x( ?5 ~: E* q! v( Q
           
$ z* @, f1 I" _* y3 E
6 ^4 |6 z8 Z9 b9 n黑龙江省普阳农场柳西(156213) 赵世利
4 n/ O! G" I# M) u; y
9 q: Q/ D2 x5 ^" ^4 V  N; m4 ]. M           ) ]) k8 R- R! e

+ N4 j. l; S8 \9 c7 \% T; ` % N& S- |$ W* V5 L; u

3 C% |7 }+ |) o6 l! E$ O4 r           
0 h* _, h: p, i# v' e: T: L
- c! `. K! M9 y5 M9 [
- F* k! w& X' B3 H1 c$ D( o- g4 O0 f' W/ L
           
+ s; s# T2 y* e! I, v. ~8 b# h$ B  U; m
摘要    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这四种作用力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由一种基本粒子的振动波来传递的,只是波的形式不同。任一质点(物质)都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的动量减少(波长拉长)并向外传递形成(万有)引力场;电子(电荷)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的横向上增加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静电场;运动的电荷(电流)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在原径向振动状态上增加了两个垂直其径向方向的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电磁场;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对粒子产生的压力与电磁力、引力的共同作用。
) k- l# I# G- N% g$ g
) O$ N* A7 S+ V9 p1 _! T           
) j, s: c8 P, R' D, w3 n+ R
" p: N) ?9 a& l- o. k( V 我们现在知道,自然界XX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5 J# _5 D$ Z/ K0 T6 n( P9 a  r7 v- J- F, E7 {! ^) L. z. n
           
2 t/ P; \$ M+ O8 V
# Y3 I" C8 N: n 这四种作用力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由一种基本粒子的振动波来传递的,只是波的形式不同。任一质点(物质)都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的动量减少(波长拉长)并向外传递形成(万有)引力场;电子(电荷)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的横向上增加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静电场;运动的电荷(电流)使与其碰撞的这种基本粒子在原径向振动状态上增加了两个垂直其径向方向的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电磁场;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这种基本粒子径向振动对粒子产生的压力与电磁力、引力的共同作用。1 F+ X6 q) I# [4 d% v

4 C" m+ @$ {: v# c           6 r1 x) v; A# J" W- ~2 @7 Q

& _! y' ^4 m5 S6 Z6 S! ]7 y 这种基本粒子质量非常小、没有固定自转、无电性,以下暂称为力基子。
" S- n; V. ^5 C- `4 f0 V
" ~! q8 `1 d9 w+ Y# k0 [           ( t2 ]: V5 {/ Z; o" D: |2 t8 [

6 d7 n  J3 m% S 力基子充满宇宙空间,包括原子内部、核内强子之间,甚至在组成强子的结构粒子之间,粒基子之间距离很小,以(真空中的)光速因相互碰撞作无规则运动,呈现量子态、测不准原则。# ?. d- Z" G* V. S7 X  @8 X
+ k5 B/ J7 r  Q. Q& q# j0 ]2 ~2 x% K
           ) @0 i1 Y7 w) _+ |/ @# N! ?

2 B+ ~, t5 ~' ^, U$ J$ v, h+ m% Q 力基子的运动方向、距离都是量子化的,运动速度为光速不变,是一种概率波,称为力基子波。力基子波的速度等于频率乘以波长。c = ƒ*λ  c 为光速   ƒ为频率:每秒发生碰撞的次数 λ为波长:力基子在一个方向上发生一次碰撞传递的距离。
, j6 }* D3 F( \8 h, z
9 ]( C* _% ~  O           : y4 N) s) M) H/ e% `# p2 J
8 {* f" G$ H* T! U5 A: J
力基子波在各处都是以不同频率共同存在的,波长在2*10E-15、1*10E-15、1*10E-18M呈一定的几率群,波长越短几率越高,普朗克长度为最短波长。在一定的空间内,它们的平均频率是相同的,我们把平均频率叫力基子波频率。一个力基子从一个方向再回到这个方向上的频率相同,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一份,力基子波就是这样一份一份地把能量向外传递。包括引力、电磁力、辐射能。  Y2 |$ F- `& `5 E7 l/ k

! d& y, s8 J3 x6 U: X# w- l           4 O* Y  i9 ~% E& \; B- ]% e) }
0 X) Y  Q( E7 a: l: w9 v7 e/ O
一个静止质点在各方向上受到力基子碰撞的频率相等,力基子对该质点在各方向上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该质点呈现波动性。
9 l$ E' R" S9 r4 ?/ a) r
- F! B7 W* Z' m: H  q           
0 u( b4 ~0 k. ]0 z, T' C# P: g
( W$ a8 I, y3 m7 w, k( |1 w 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质点的运动速度越高力基子与其碰撞时被挤帖在上面的越多,表现为质量增加.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符合公式:在一个系统内相对观察者运动时m=m。/(1-v²/c²)E½ 。
: C, @" W# ^7 ^1 [, p; X
' A9 r; F3 |9 X1 U* M+ {  ~, z           
5 v7 y8 A$ _8 \! _
% Z( r% n- X! C$ q! w 质量与力基子波频率正相关。f1/f。=K*Lp/(Lp-V*Tp)=m/m。  m=m。* Lp*k/ (Lp-V*Tp)9 S( O3 T7 t" t% ]: G4 l+ E

( W2 r1 A' f* @; ]' h4 S0 A           
% ]; P' L: d" f4 M8 N0 D5 x5 _: e  Y9 Z
f1、f。为动态、静态时的力基子波与其碰撞的频率 Lp为普朗克长度 V为质点速度 Tp为普朗克时间 K质点速度有关的关联量  m、m。为动态、静态质量
/ u, G$ V# r" o
7 T* A! `2 R4 ]4 C           
) p3 i& p$ L5 H! s$ V( b  j4 T
  K9 m3 q* G8 P. l8 ]2 o; f 压力与速度的关系
0 ^. w( D4 k* Q! W, b. V; E
1 M' F# d/ y! q* \           
1 S3 g& g  E8 L) }
4 a" l& C1 y: T. D3 T* f5 f% `8 p 电子受到力基子波压力F。=Mz*C/t  F= Mz*(1+n/(1-n²))*c/t
- ~  ?8 I* u5 h! M$ r) _/ ]9 @7 U9 X- B* ~" [7 V3 p9 U; o
           
8 h9 @) V" D9 e) Y
, H. w" s; O8 [5 J+ i; D8 b Mz为每秒碰撞一个电子的力基子总质量。一个静止电子的Mz为2.025420166E-51kg是一个常数。, O+ ]; c7 @+ Z6 |7 Y

0 T  |! Q8 J/ d1 i- O7 G& U  Q           : v) T3 k3 o( n8 \; S$ C8 Q

5 C& I) M1 W! \$ Y1 Y/ ^ 阻力与速度的关系
, |0 y- g0 g5 E7 r- K* t# \" U
2 j" z) b  \8 I6 U3 b" D5 B& Y           - B7 N4 ]9 ^% W8 W4 e% Q, u
: `8 `- v% o8 P' O2 a
阻力Fz= Mz*C* n*/(1-n²) /t. T- t* y3 u/ e

7 ~1 }$ `) O" }. @  Q9 t" P           
5 z0 g0 |. X1 ?/ A6 o8 K( \% i% S9 q3 `
阻力加速度a=Fz/m= G*n*√(1- n²)/(1- n²),G为重力常数(6.67259E-11)# @! i. L- y% m! Q! N8 i
4 q' p; G1 y) }$ G3 G, G& _
           
! |0 R3 a/ y, f5 v( B8 E1 R. ]* c- W3 t# e
质点运动速度不能大于光速(力基子波速度),(质点运动速度如能大于光速那么力基子波将成为穿不透的一堵墙,再说,所有的基本力都是由力基子波作用产生和传递的,不能够被加速到超光速)。运动的质点使力基子遵循速度质量关系“长”在质点上,质量增加、压力增加,但负加速度几乎为零,阻力很小。
  C1 C. w/ E& u$ L/ Y
2 b! D3 ?5 z. t+ `           " ?  b7 E  T" _+ F: P! d
0 S6 u  f, T& Q% I$ Z9 @
例:任何一个质点以0.85倍光速运动时,所受阻力加速度为1.08*10E-10m/s²,它一千亿年都不会仃下来。# C# r6 a2 ], G, m& Z+ B7 L: ~& M
0 C' S& E- Z/ X& Q9 V1 f7 p# q; t
           3 l: v: |$ [/ y0 L
' [, [) X: m7 t5 T& F9 o4 R
力基子质量小(1*10E-85kg)、直径更小,如同中微子能够穿透地球一样很难被直接观测到。9 d3 }' k+ T8 C' p5 N- h2 u/ u

6 Z! ?* @7 d- |  N# m4 X' J- r* ?' N           8 b* q( U. z, O3 j0 x- U# i

0 L8 r% K& s: y0 I! ^/ k 波长与速度的关系5 A( l: o7 t& s! [0 |/ Z% P

- [# d/ i$ W! N* A           
9 b0 H/ I$ }* g5 k
! |1 w/ }; [# a6 v7 X$ }5 H 一个运动的光源向后(向前)发出的光的波长会被拉长(压短),但,光源与观察者同在一个运动的系统时观察者看到的光的波长会被等量的压短(拉长),所以观察不到光源相对力基子波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如果你与光源之间有运动,就会有所发现。. O4 [: O# [9 D- K; I  L6 U7 v
# k+ W. b8 H* U+ R" ]/ \' h/ ~
           
, A/ \' ]! y$ I7 z0 X, S: e2 \6 a; u& `3 }% b6 o4 G
四种基本力的实质
- X. j: _% S* h9 b
3 i$ [. \: \, Y3 j9 L           " ?6 ^" R% a% G0 S& }# g) p
& w7 p. e9 O% Z* L9 `6 \5 c- r
万有引力:任意两质点(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物质)在各方向上都受到力基子的碰撞,碰撞的频率非常高,因质点的质量远远大于力基子的质量,其中有一些力基子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会被挤帖在质点上(可以又被挤掉重新受到力基子的碰撞获得动量),于是质点周围的力基子波的波长被拉长,碰撞频率降低,压力降低。在质点外侧两质点距离以外的地方,力基子波的频率大于内侧频率,所以内侧压力小于外侧压力,表现两质点相互吸引,即万有引力。& v  y8 V$ L0 @/ e) P  ^$ K. I
8 J5 g  }3 t/ ^+ h! x# n
           0 b6 r. r% K3 M. p3 l/ V, |% w* t

: s8 K+ i' |+ ?) o) B& z 引力的大小与两质点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其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力基子波在两质点之间连线上碰撞传递时,每一次传递都受到系统能量的恢复使波长逐渐增加,可通过积分计算出与其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S9 r  z2 J, h
( j6 M. h5 J' ]$ ~
           
1 k' D7 x6 _* q! I2 q3 ?1 V  u- ^8 [( A1 S2 m7 `+ ?
力基子之间不吸引,原因为它是最小的、质量相等的基本粒子,只能通过相互碰撞运动传递能量(力),不吸收能量,除非把它压成一个更大的结构粒子。  W& \: A5 z- n, R7 G
& o3 a) c+ Y+ F0 c
           ; n$ c( B% E+ \' _/ ^. z
# I- h6 a; }3 [% L- z6 e- b1 @% Y
质量大的物体“吸收”力基子波的能量大,它周围的压力比质量小的物体周围压力更低,所以一大一小两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小质量物体比大质量物体相向运动速度快,符合公式F=ma  
6 U+ E4 K: }  K( f9 O* L( T/ L6 }7 K! t5 U4 X
           # K( P( ]2 G1 _

5 m/ r( t$ f8 U+ L; ` 电磁力:电子与其反物质正电子的质量、自旋相同但自转方向相反。0 Q1 r4 q% e1 F4 \8 E% Y- u* ]$ G

1 S. _% }$ {/ {           
0 s* T$ g/ h) Q: B; z3 v: S
% G  G3 |& w& S% U: [ 由于它们的结构相当于基本粒子一样坚实、质量又大,它们的自转能够使与其碰撞的力基子另获得横向的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电场。
; g! F. z6 q) |1 O: s: F
' O  T1 t$ ^7 \3 j) I7 m' z; Y           
; H) V; k% n  z
9 b% W7 q9 e* X' C 两电子(或两正电子)自转方向相同,它们的内侧呈反向运动。它们之间与其碰撞的力基子获得运动方向相反的动量,内侧压力增高,形成相同电荷之间的斥力。
( i9 s! I7 e: T. J" r$ {
$ K( k/ B; w& K6 B% J' Y4 V           0 _3 ?) y- W5 k

! X' D8 }$ M( K; I* N 正负两电荷自转方向相反,它们的内侧呈同向运动,它们之间与其碰撞的力基子获得运动方向相同的动量,内侧压力降低,形成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 I4 i: t  N# s! p( Y9 O* U5 u

0 y% J) t% ]2 ?$ z/ F7 j4 ~           
, L. K* U; A8 s+ }& j  i& I/ W" v7 O7 r$ d; [( _; O: J
正负电子的质量相同、自转速度相同,它们产生的效力相同。
, g( A8 z/ X3 m; ?( G% \" r
$ ^* R/ K2 }# A) U9 Q3 \6 q# q           
! I& D& t; z+ O$ t9 c8 b; e, H! z
" D1 w3 l2 M9 K8 `+ T 带电粒子之间的静电力是各正负电子作用力的叠加效果。
( w' C3 K* M8 X3 |3 y6 i" a
0 S3 l  b6 T; X- F. O: l# p           . a2 N* l+ Y& d- p6 ~$ N* g
) u: O2 C# |% Y( O6 \5 w4 g
静电力的大小与两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证明过程同万有引力,略。) D% H1 D4 A% F# q8 S1 K* O+ w

; ~( k7 m" [% a5 E: m  Q1 |7 h           . c' G0 M4 s8 L9 A7 k
, u4 S2 E) Z& j
运动的电荷、电流在其周围形成电场(电流形成的电场被瞬间表露的正电荷形成的电场对在这周围的电荷的作用抵消,不表现电场作用)同时,使与电荷碰撞的力基子在径向运动的两个垂直方向产生动量,并向外传递,形成电磁场。我们通常把电荷产生的横向动量效应叫电场,把电荷产生的与横向动量相垂直的动量效应叫磁场。
3 x' O* A+ i( I/ K/ o0 n2 t- A, W; w0 ^
           
- b& X+ s' o$ V, {8 i: y
: d" `, F: f" J7 u 容易理解原子、质子等粒子有磁距。中子有磁距是因为它有等量的正负电荷而只表现磁的作用不表现电的作用。, `+ Z4 o/ T5 x! \; H
" i2 V/ i) X. t' B0 ?
             a' g6 F% ^: }, t. R% C% F
. K' l0 T% [3 l$ z3 `
电磁波是变化的电磁场,是力基子在径向振动的状态上增加两个垂直于其运动方向上的动量后交变传播的,是交变传播的电磁场。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速度为光速,也就是力基子波的速度。3 S2 O' f- A/ v3 S2 O- z4 N+ n# h  B

( K" M$ S9 d" o6 I           " l* s& n& r, G/ D" U
# \: G5 X' N) c5 d% P9 r* ], r8 E
电磁波同样受到系统能量的恢复作用衰减能量降低频率。(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是一份一份传播的,不同于引力、静电的传播)衰减量与距离成正比。ƒ=ƒ?。-k*s  , ƒ为测量频率,ƒ?。为光源发出时的频率,k为单位距离衰减量,s为光源到我们的距离。! I7 D6 U' F/ L3 B

: s( M- X( S8 l4 C2 G           
. _: {) B9 P( Z0 V% f9 b
" `; M9 g" Q* n0 ` 电磁波随传播运动产生距离红移,红移量与距离成正比。* m# Q/ _, q" f# v
1 h. J9 ]/ F6 ?7 t
           : x3 a1 k5 Y$ \' c0 }! Y

  g2 ^- l+ H" G$ o 引力红移是由于引力场拉长力基子波的波长造成的。引力场使力基子波的波长向天体方向拉长,因此,经过天体附近的电磁波向天体方向弯曲,引力场越强弯曲越大。
. J) Q; V; h6 k( N6 _( n. T$ p+ g8 z6 n" V. G
           
( N5 r6 z, O9 C% H* P1 r! ~
5 I0 I! f/ E8 h" C0 G 多普勒红移是因远离我们而去的光源拉长力基子波的波长造成的。
9 v: i; v6 K2 X3 x4 E/ T1 q( ^5 g! r7 M) Q0 f* s  y
           # \# O' C4 g- z; P8 E
% d' {) c( ^( q  i9 `+ o
宇宙学红移是因天体的退行引起的。
$ d4 X9 j5 f- k5 N5 X7 Y9 |
( x' i8 U+ p: o" u- ^8 s; c           0 h/ U% T" C# c

# ~& h$ `( ~& \2 e2 P 宇宙膨胀使星系及天体离向宇宙中心并使它们之间距离增大。
* ^, H& |8 l& I3 b$ l" z  }6 q" Y3 t( ]1 y) r
           
8 i: I  h6 z' ~3 _% R  v) P# o- N' }+ f
星系膨胀使其内天体远离星系中心并使它们之间距离增大。
; j% O  _4 U* O& l
. M% e5 y7 l9 g: {4 C' w           3 S- k/ w4 ^+ H$ N1 w8 b1 D
) R) p0 M4 B8 X9 s
在一个能量(压力)不均匀的系统内,两点间的压力差与距离成正比。F1-F2=K*H , F1、F2 为两处的压力,H为距离,K为单位距离压降率:K=(F高-F低)/S  单位距离压降率等于系统最高处压力和最低处的压力差与两处距离的比值。
0 }# h( Z% Y) Q& q0 E
( z" P' K( S8 c* ]( C2 S6 X           
' I* I  j; n  N/ n0 o- z1 x. N
' A9 h7 x5 Q  A! U1 @" O 宇宙膨胀是由压力差和“离心力”、引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离质量中心、压力高处越远的质点,压力差与引力的差越大,退行力越大,退行速度越快,相邻两天体的间距越大。退行加速度等于天体两侧压力差与天体质量的比值减质量中心相对天体的重力加速度,等效一个电子两侧的压力差与电子质量的比值减电子相对质量中心的重力加速度。a=Ke/me –G   Ke/me是电子的压力加速度,用ÿ替代。则a=ÿ-G
6 B/ F8 h& _3 [( G! V* o" p$ c* E' h0 F" O  Q
           
. P8 B( z9 A0 c
/ d4 R& l4 R/ R 离质量中心越远,相邻的两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H=H。+1/2a*t² ,  H为两天体之间的现距离,H。为两天体之间的初距离,a为分离加速度(是变加速度:因G=m*G/r²),t为分离的时间。" r* R4 A. W# \& `. ~

& l. n% q2 m5 K3 h( f9 K           8 p4 I: J+ V3 e/ z: B4 v2 y. Z6 U

+ n7 Q) h/ T# t: Z 天体自身的引力作用大于其内压力差的作用时,它以一个整体在退行。
& ~* Y) P% j$ x
  Z* P- S/ [2 g- A+ i- T: @           
* E3 c; O! Q$ M. c" C" g) ?. [+ R. ^" @' i
压力差非常大或引力非常小会使天体自身膨胀。) q; ]3 @; G7 ^5 _- X

+ C- H9 V$ V' |) l5 p           - l# A' ]- D8 l6 h( s4 Q

9 u; Y' E0 [7 o' t- b) P 压力差大到一定程度(或压力小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将分解成最小的基本粒子。5 R4 N0 N0 I0 q; S' j6 ]; y1 P
$ X( u" s. E6 K8 n. F
           ( s0 D  N0 e& h  f9 Y, z
3 R5 }  b. B3 J+ m+ w$ U1 d& l8 i
在星际宇宙的“边缘”,能量(压力、力基子波频率)非常非常小,小得不足维持基本作用力存在,那里是一个无比大的“天洞”所有物质到那里后都烟消云散般转换成能量,变成暗物质。+ {  T7 |2 _! Y- w8 W6 ?
# H3 \% V2 _" [( f" O* Q, v
           
/ K3 V( p( X- F7 G: v4 @4 W8 L0 i4 a, R) `4 w
在大的星系团中心会有密度、质量非常大的天体“黑洞”,引力非常非常大,其周围的力基子波长拉得非常长,压力变得很低,边缘物质的基本作用力变弱,会有粒子喷射出来。有极低的能量辐射,很难被观测到。但经过它边缘的电磁波会被拉得很近,产生很大的红移,我们可以通过光线的弯曲及红移而找到它。
( S2 g5 v0 m& M" ]$ H9 l, r9 R
* j% m0 e8 Y1 Y; p( u% E2 X           " V( S/ D& K6 U+ x. L( H
/ w+ [" s8 z; S! t, _
强力:当强子之间距离小于力基子波的一个波长峰群(2*10E-15)时,就会受到很大的向内侧的压力,使强子结合在一起(质子与质子中间有不显固定自转的中子间隔),强子之间距离再小到一定程度(1*10E-15)时受到短波长力基子波的作用表现出斥力,且随着距离减小斥力迅速增大。
5 _/ d- a7 ]! p7 u: `" n7 T% h9 y0 X* D8 X
           
; r( }  H7 |: N1 o. j" N/ E: b9 m  I2 a0 W" @
强力是引力、电磁力、力基子波压力的共同作用。; A3 U3 K" ]( F

0 [/ q) t7 K& h  g           
) d3 u$ o/ V1 a5 V. x7 w7 w
* {5 ?  I9 @, G) i$ s 弱力: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如强子,一方面,粒子的质量、直径小受到力基子碰撞的频率减少;一方面中间间隔粒子(如中微子)的质量、直径非常小,内外两侧力基子碰撞的频率相差很小,受到的压力非常小。4 b+ \1 q) ?- f5 ]# r

7 U2 J; }' Q$ R  w) Z  u           ) v" b" U: b) `  V

* i& N1 n# U1 p  _ 当结构粒子之间距离从一个波长峰群降到更小的波长峰群时又表现出斥力,且随着距离减小斥力迅速增大。
) [3 Q7 I' ?0 a/ [7 u$ a: E" ~2 u8 k1 E; {) o3 @
           
. J# f; f/ J/ b- s1 @, q, G: l% N- G3 f# D& G. S% M1 B# K
弱力是引力、电磁力、力基子波压力的共同作用。7 ^( |1 S1 _- \6 J

+ x7 B7 x- J$ R& M           2 g% H. l# |2 z7 C) x$ `
& E# o4 n: b6 O: }
+ h/ V) ~8 O5 m- T! P

0 e, j' n; {& n7 b: c           
% l  |- R& R( h' y
* N9 L  r6 k* h+ m; g8 Z 力基子质量的推导:
: z8 b8 w* k. z5 g# g3 W! L% v
5 A7 `. w* b. Z% I8 Q           
7 U3 d0 Q) N% l, y0 i9 H2 o0 I1 i1 n0 r/ {! H# D3 a; V
以一个电子为例:一个电子放出一份光子时会使与其碰撞的m质量的力基子增加动量2 K2 b9 ]1 C# p6 ?  L

( h& R9 M2 \! T9 C, o3 ]           # p7 p; E' S- u2 t

, \1 f6 G$ I+ F# T3 h& C3 O" c3 W或一个静止的电子产生引力时使与其碰撞的m质量的力基子减少动量
/ |' n, V% C! p& a  S5 R, @! L. i. ]1 J# r$ v
           
) H* ^& h* C8 E+ I+ e# P% h' N8 e, Y, i) p- g: {% h
每秒内Mz=G*Me/c*t=2.025420166E-51 kg 
: i/ \3 K# y5 \0 k5 i% z! _0 @2 L* t/ o$ T  w
           3 Z% Q2 G) O, x$ [5 E4 N
$ h+ q- Z* E/ {
或:Mz =h/c²/t/3.64005332=2.025420166E-51kg   3.64005332为亚光速时一个电子质量的倍数。
+ l  O! p7 L. v0 U" O$ T! z  h% Q
4 l! o- N9 B. ^7 b& a* O# i# Y& C           + ]& s. d) H* n9 u2 [/ ?8 v
# s& O% K' T4 e0 H' ]. ?$ N
Ml= Mz /n   n=Se/Sl=4πr²/(½Lp)²=1.96128083E34
* J2 ^- [# j. y, {% [* ^5 q9 W( i: x9 u) I" C: `" N
           
3 S9 r( ]0 p! J4 O" v' A: H( y' |! @; ^
一个力基子的质量约为M≈1.032E-85kg
) g2 M: V, ?  _. y' t
  A5 P$ G4 S7 d. Y           " x3 j* V1 ]) p5 F0 U
1 a. ?! W& S# b* M: }- \$ a
星系的产生与运动:
5 A% g' Z" [& o0 @7 n
5 g) y; G9 ?' Q$ U2 ~             C3 o; ?" @) v' {# ~
1 `$ L- r2 L5 N2 y6 \" [+ F4 I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空间出现不同的各种粒子,在引力作用下产生旋转(绕行公转、自身自转),正负电子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在弱力、引力作用下一些粒子形成强子(质子、中子),强子又在强力作用下形成原子核,主要在电磁力作用下,核子俘获电子形成原子。由于空间强子的密度、速度等情况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元素、同位素。在引力、电磁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不同物质。物质群聚合成天体。时间、环境不同,产生的天体不同。7 S, O/ T$ M6 j$ Z) \) ]9 Q8 N9 g( g

' x7 V; X! t# B+ O0 D- W0 B           - g5 O; m# Y3 ]- K
! X( o) v6 H  l. ^6 b2 V
质量大的天体吸着引小的天体加速作相向运动,同时使更多的天体产生公转、自转,形成星系系统。) J2 \# C5 c0 X9 [2 a% |  V- X  J

1 h5 a' N8 W/ C+ g- u. C           
" P1 ^* _. c; [0 @% {; e, O* w7 F! |& r6 c& E9 v9 d7 Q9 m
天体是怎样动起来的:6 U; q7 F% R) N1 Q2 M# K) H/ I

: h) e9 R( s3 E3 `9 d& L7 }' G           
4 L8 L1 V9 J! z  n2 `; A  X( g9 T1 P8 c7 x, q/ R. E
为理解方便,做如下假设:0 ?1 A# l4 t# I! M9 y( T

- Q4 @; y/ D/ J% x           
% p1 |3 M& w8 ~/ }- G+ R
! O2 n0 m; W1 R 设三个质点:点1、点2、点3,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且相距很远,点1质量比点2、点3的质量大得很多。
7 C; g2 ~, ~1 A1 }5 ^
- T' S5 k: E9 Z& D% x# a           ) V+ d% c; O( H" K
6 y  Y. r8 D! b% D: T$ o
在引力的作用下,点2向点1、点3的质心(质量中心)加速运动,点3向点1、点2的质心加速运动,点1运动加速度小,运动慢,不讲。同时,点1、点2的质心开始绕点1运动,点3也随之向点1、点2新的质心加速运动。随着质心的不断变化及速度的加大,点2、点3在一个平面上并以同一个方向绕点1运动,直到引力与离心力达到平衡,分别确定了各自的公转轨道。增加新的质点也以同样原理绕点1运动。由于质点有结构且不均匀,在引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以同样原理产生自转。9 z$ ~. `% l% H. G  L/ p: B
- V+ E7 P4 |7 w* N
           
6 ^% V1 H' S. k
( P7 Y3 [$ Z: J( B 由此,一个系统内的质点绝大多数都以相同的方向在一个近似平面上绕质量中心公转。如果有一个天体距质心距离及重力加速度适当,它可以不同。
* I( H$ H, E* g, G* D( O7 V1 e! F3 n3 x* [; L0 u* F
           5 c5 K1 ?' X6 w- ^! K: @

0 T4 N3 M& f( s( A7 Y/ p 电子在引力和电磁力的共同作用下以同样的原理产生绕核运动和自转。形成绕行的原动力还是引力。
6 N  i2 i+ L9 b# ?2 r' d& h5 b5 A! V0 u) @& k( Y3 L8 V. M
           3 n5 h1 |7 `$ N  v# N
7 t& {1 {0 t9 ]4 o; i
粒子及天体受到本系统和外系统的共同作用,在不断地加速、减速、改变方向,作周期性运动。4 l+ f5 Q& H* W% w

9 T4 r$ {0 K4 ~3 [           
: l8 \1 z- G$ w( b; ]! Q* |
1 H$ ~0 p5 A% z4 H) i' G 星系的收缩与膨胀- g# h) `' e4 N! M# B( f% K" t+ g

/ q1 B9 w- z8 Q. N' J- q% I+ ^           
) g1 o3 h. @( k
* w9 v8 k7 P8 u0 ?/ l0 c2 v 在形成期,由于引力作用,各天体向质心(质量中心)运动。离质心越近的天体,重力加速度越大,相邻两天体的重力加速度差越大。外力作用忽略不计时,后一天体相对前一天体的分离加速度(近行加速度之差)等于前后两天体相对质心的重力加速度(随与质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着)之差:本节所述加速度为变加速度:a=m*G/r² m为质心质量,G为重力常数,r为天体与质心的距离。1 C! P3 }9 V& e) E% t5 H

5 F  w2 {3 E% ^! [: f           
* g0 h/ V* ^: |6 H. m) O8 N/ r3 ^8 g
a=a1-a2=G1-G2  离质心越近的天体间的分离加速度越大,它们的间距比离质心远的天体之间的间距大。并且,从近到远,间距越来越小。相邻两天体之间的距离h与其原间距h。的关系式:h= h。+1/2at²= h。+ 1/2(G1-G2)t²  t为收缩时间。
2 v- _* I; c2 ]* }: f' S# V- o
, M, _' z1 i5 k; z           
, a3 j3 V* I$ s0 a6 ~0 h. ]" V$ V% j2 D9 |- h
直到重力与“离心力”相对平衡时确定各自的公转轨道。至此,越靠近质心的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收缩时间不会很长。
+ V9 j1 J" n, O, B% D6 d7 w# p  K4 n+ S3 P1 P/ n
           * \. @6 d' F2 @+ E
, Y+ n$ ^  }6 t, }7 x! R% \' f* S2 I: s
如果一个天体的质量、密度很小,其自身的引力维系能力弱,它将被拉大。相反,则以一个整体在运动。
6 c0 L' P" x" _
$ l8 w5 ?; g5 J/ R! \4 u! P           ; D0 H3 h4 V( N- Q

& w& B: s3 S: `/ j! A" j: \ 这一星系从天体形成到收缩结束时期为星系形成期。
# O) W. {6 e; L6 M& M- E6 F0 f$ W- k! ~- f9 X7 c( f+ ]3 R. |. t2 s# e5 ?
           
5 I! i" m+ k# O! |7 h4 c; ^2 e: ~6 G) l% ?
在膨胀期,天体由近行到平衡,小的星系,主星体-恒星的质量有限,随着它不断向外释放强大的能量,质量减少。引力作用逐步减弱,绕行天体的公转速度未变,于是开始退行(膨胀)。膨胀过程中,离引力中心越近的天体,引力减少的越大,退行的越快。越近的两天体间距缩小的越快,从近到远间距越来越大。a=a1-a2=G1-G2  h= h。-1/2at²= h。-1/2(G1-G2)t²  t为膨胀时间。这是星系收缩时期的逆过程,为膨胀期。, P! v8 K% f( F* U" R
" G& v0 [, |; H7 e# {9 v7 ^
           - F$ U) Y# e6 ~1 K

- Z: w" y2 N( Z3 n/ g 我们太阳系现在正处于这一时期。主星体辐射的能量也起到退行力作用,并且,离主星体越近的天体受到的作用越大。但,这个作用远比引力减小引起的小。膨胀期时间会非常慢长。在膨胀期,回归的松散天体(如慧星)要头短(密度加大)尾长(密度减小),而远离主星体时则相反。& M8 l" u/ n  F
& F* B* r+ n3 J7 v% Y0 b
           ! S5 ~0 j8 g% k* Z3 ^
' v5 @3 f, f' |
当主星体的引力作用小于其它大质量星体引力作用(或相邻星系)时,加上宇宙膨胀的作用,膨胀(退行)继续加快。这时,离原主星体越近的天体退行越慢,而离它越远的(离新的主星体越近的)退行(近行)越快,间距越大。这是原星系结束期,新星系形成期。新星系有(或产生)新的恒星。: O1 t/ i: q* Z; v
: \' O, y9 u4 ?. f
           
9 o$ T5 r) `4 U5 \0 ?1 F- s9 O
& h* }7 G) ~: c 所以,太阳的消亡,不意味地球毁灭,地球今后的寿命比太阳长,在自身未变成恒星前,可能会重获新“太阳”而生机盎然。
. J6 ]: B* G: [- C+ w& ~
8 i/ H( J6 W) D$ l" b! V           1 Q1 B( e& C0 R9 }
) _+ I6 E& x7 |" |: Z& t  V+ }( t
质量极大的主星体,形成黑洞后仍能维持本星系的长期膨胀期。  G6 c; \: C# h9 E" j; }& t' e

, [3 O9 V3 _" n4 l) P& D& m- H           
4 ~- ?2 K5 m0 b6 Z/ s( d
3 s+ I  y, v! u( L 宇宙是不断收缩-膨胀的星系组成的,不会终止。7 S$ P% s) K$ W; p$ C

7 ^% y. _) ]+ r7 X: S2 F1 u' `           
  z8 W; d+ x1 p7 S% d$ X& {5 g* Z& b& J. g* l- d2 M( U
我们可以从星系中天体的近行或退行情况确定这个星系的生命周期。一个星系中的天体都向质心运动且离质心越近的近行越快,说明这个星系处于形成期。一个星系中的天体都相对质心退行且离质心越近的退行越快说明这个星系处于膨胀期。一个星系中的天体都相对质心退行但离质心越近的退行越慢,越远的退行越快,说明这个星系处于结束期。
) a) c& G5 p7 v9 O* i0 e9 s' e7 @$ ?3 I! W2 Q1 [  K# G6 k9 V
           ; |# u) }, G$ D& U- k/ C5 f
- `! T1 k3 r) Y: f& O% Y
星团中星系的近行或退行遵循上述规律。2 |3 l/ x9 g( L- Q

$ x8 N# q* u% {8 ]           - d$ G7 D% X8 S/ D" \, L: I* s$ l

% C" }5 a/ j% ? 质能转换:
/ J) F1 D; d/ w# z# H. Z& B# g) I, u" G7 R' F8 `
           7 i8 J( R1 C6 Y8 I2 J2 U( [0 E/ N0 F

& ]  ~9 x/ t; u, f; G! D 在一定条件下,非常小的粒子会被压成一个新粒子。条件是:具有足够的动量,没有固定的自转或自转方向相同,在同一时刻受到粒基子的压力平衡。极小的不平衡会导致不能产生或立即消亡。条件适宜时力基子可能聚集成电子等粒子。
# W- Q1 m) Z! v  p* ]' }$ U( ^- O8 B8 G* a3 O; y
           8 y- z3 E' c1 }; k5 U6 k/ A% |/ w2 C: @: |
! \# b; n( d7 o
正负电子在力基子、中微子等粒子间隔时可能形成中子或质子等粒子。) y/ x8 A) W( d8 u6 R

+ c! e9 c6 ~2 o. l6 o; @2 v           3 i& x* w& ^+ p! f7 q% g6 {! |
, e, }) |( {+ {
两个质量等性质相同,但自转方向相反的粒子互称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碰撞,能将它们之间的力基子拔离出去而真正相碰离散成它们的最小组成成份-力基子,即湮灭。, t4 H+ O* b& c( c& j2 n5 E7 @
9 y# m" Y' Y" q5 H2 Y( w
           : J9 S2 ]* U" A+ m, c

) s( I. `& r# c; ?7 y( q! j 粒子的湮灭,聚变、裂变、衰变等核反应,辐射都能使周围的力基子波频率增加-能量增加。& ]5 v% C8 Y& L( [. b- O9 o% X

- [) Z) Y2 _3 w' u) i           
. j- |8 F  u. c$ i- b6 k( E$ c8 K' {
这里力基子减少,那里会增多,宇宙的总质量不变,总能量不变。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0-8-2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和"水深浮力大"讨论物理,无语鸟.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37# Rapala
, r% b$ E+ `1 U. k( b8 Y# {: z# V! b& ^9 q2 [
谢谢转贴。四种作用力实乃一种力。电磁力不过是电子介质间的万有引力下的运动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29 20:55 编辑
+ `* Y  B- s2 U% K! W
4 U9 [' `; c! N5 {! D5 k) x3 u注: 我手里有三本〈元波论〉,如果哪位有兴趣读,可以借走。甚至想送给万牧师一本。也许对他认识上帝的真相有些帮助。
' }2 N' H4 C- v# ?5 i" U7 h2 _
+ X2 Z3 x, u; t最后,敲一段结尾,〈元波论〉结论篇:+ q# s2 k/ K& ^7 n% }5 b; k

: w6 P5 s* x% U& o作者认为[佛法亦法,道必有道]。近年修习静坐禅修之道,自觉对祛病强身,增益心智悟力,确有裨益。于是潜思此等修炼法门,必有其理论基础。因而逐渐发现领悟:老子之所谓[道]以及道家所谓[气]也者,应该既是万有引力变动所形成的波动,及其在人体内所产生之一种作用现象。' Q# k% l& J; K" ~
6 n5 @+ L* I& g4 I# E  \
万有引力的波动:元波,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是一切生命的能源。此种原动力,带动人体内心脏的跳动,呼吸的动,以及脑波的动。此三种动,必须和谐一致,以配合宇宙元波的动,始能符合宇宙自然运动的法则,达到人的健康长寿的期望。但人为生活奔波,终日作息不定,脑波固无从休息,呼吸波,亦常难平静调息。因此,呼吸、心跳与脑波的频率,常彼此干扰,导致自身各种病变,吾人常不自觉。若干注重健康保养者,虽诸多从事休闲活动,如歌唱、跳舞、散步、慢跑、太极拳、外丹功、香功等等的活动,却不知此等活动,其对健康有益的原理何在。盖各种休闲活动,必有韵律、节奏,即每分钟多半应是以倍数配合呼吸的十八次,心跳七十二次的频率。尤其是以丹田运气为重点。丹田是人的重心,是宇宙元波引发人的生命力的着力点。其收缩频率是每分钟十八次。由此带动呼吸,以及带动人体内的元气,使原本呈静止的元气,产生[气]力。 吾人常称为[真气]。平常谓[真气十足],即系如此。人到老年,真气不足,经常说话无力,双足走路艰难,既是丹田收缩的压力,无法将体内的元气,压缩起气力的作用。也就是有气无力的意思。
* g0 n5 J1 w+ v1 ^% l; J7 Y! Y( q7 p  T6 S5 y
自从人的肺部呼吸,取代丹田收缩的呼吸作用后,人体内肺部呼吸的波动,与心脏的跳动,以及脑波的波动频率,经常产生干扰,而不能和谐一致,必然容易发生病变。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必须使体内的三种波动,作到和谐,并与宇宙间的引力元波配合。而如此,则有赖静坐调息一途。
7 j9 v  C# N/ a
3 \  H+ f" Z8 v$ ]4 r0 a! i8 e甚多炼气功者,常以逆式呼吸,即吸气后,同时鼓胀丹田部位,再闭气、运气打通任督二脉,为初步炼功方法。
0 M  L) Z$ P; C, L
8 h5 @* F9 s: Y* Q作者所倡[元气功],则是自然的正呼吸为原则,而且是要炼到丹田的[自动收缩],以带动鼻孔将空气徐缓自然进出为目标。所谓[正呼吸],是丹田收缩时,鼻孔进气;丹田舒张时,鼻孔出气,此乃宇宙元波,最原始的对人体丹田的作用情形。[元气功],只是在恢复宇宙间原来对人体的作用而已。虽然如此简单,却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能健康长寿,增长智慧。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2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29 21:42 编辑
' K+ s+ }9 [3 j* O0 l. ~6 ?7 k
) {) i0 V+ Y: p" x5 v; \% O 37# Rapala
3 k+ o8 h4 S+ V* H: G6 ^# _  o% i5 m' M2 A
其实,这本书的观点是,没有什么力基子存在,万有引力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而存在。而是因物质而显现其“用”--即物质间的“波”和“动”。0 s; D1 b, X+ y$ x

5 d* b) X7 l& x, P' I' q这也就是说, 宇宙本有的万有引力本是”空“,但此空非彼空。 是一种存在的空。因这种不可见引力而带动和生成宇宙间各天体由小而大,相互吸附,相互生成和运转,而此引力波,既是生命原动力。
8 a6 D% d; m3 q) `1 x
; ?6 q( j. r: k" |# r; y0 e不知他的观点到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正确。有待高人评判,只是遗憾他没有解释心力的波动和运转,否则就可以不同角度解释佛法了。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6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0-8-3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请中国物理学界著名导师老科评价一下绿大妈的内容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10-8-3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妈闲暇时回头再读一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方励之老师的通俗科普文集《哲学是物理学的工具》小册子。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妈闲暇时回头再读一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方励之老师的通俗科普文集《哲学是物理学的工具》小册子。
$ y7 A6 \4 Z' u; ~* [Lison67 发表于 2010-8-30 21:29
- k8 e* w% }, f6 i+ Y8 [% _

' ~/ ^- D9 o2 `( @# _4 j他的观点怎样,别说一半话。你读过,说说其中的观点。和本书作者观点理论有何异同?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30 22:52 编辑 / a% V+ d" k' H# w) M/ h
+ d: c6 L1 e: r
其实个人觉得,哲学何尝不是物理学的一种解读方式呢。佛教认为唯心和唯物是一体的,心物一元论,心和物是一不是二。这本书解释了无中生有的原理,这个无,是万有引力的不可见,但它实是一种存在的有。不可见,我们通常认为是“无”。象空气、声波、超声波、远红外线。可以测出有,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其是实在的“有”,& X% b8 ]2 A7 z! ]! C: h+ a$ S

. g" Z* @' G0 r5 n灵魂是心念的波动的不断重复下形成的实有。但以不可见方式存在。而后又可以不可见的力量来投胎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2 N% q. |2 q0 @' d- Y( X
' B" d# J0 i1 j4 d7 N8 M9 z8 O; _
为什麽说心物一体呢? 比如我们做梦,梦里山河人物,醒来我们知道是假的,但梦里却会流出眼泪,会出汗。心的波动产生出物质的汗和泪。无形的心念能变成物质出来。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0 q' D: T' n3 x' B7 |' jCrisis 发表于 2010-8-30 09:50
) x$ ^! F4 k1 f0 p4 F3 k

# H9 j8 G. A2 a: U  o2 n怎麽这些所谓的基督信仰者,不是做无语鸟,就是做傻笑鸟呢?甚至干脆象万牧师来个隐身鸟。
# K) U6 u" b9 k* E5 b9 p4 }9 h2 {, P! d' E% D* G: C6 B
呼叫万牧师,赶紧找来圣经,让无所不知,不所不能的神,为我们解释一下宇宙他是怎样一拍脑袋瓜造的?用了几天?造了几个星球?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0-8-31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本书是给你扫盲用的.
  ^" Z- O: A4 a2 `- b
他的观点怎样,别说一半话。你读过,说说其中的观点。和本书作者观点理论有何异同?
* e& i6 a9 w5 u" V* Z' Z绿菏 发表于 2010-8-30 21:57
鲜花(6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怎麽这些所谓的基督信仰者,不是做无语鸟,就是做傻笑鸟呢?甚至干脆象万牧师来个隐身鸟。) f, }' e/ v* j: i
绿菏 发表于 2010-8-30 22:46
& F8 d2 z" f+ b; z8 P

' U0 ^2 E2 N" p' ^因为这个世界林子太大,什么鸟都有,而且常常有自鸣得意之鸟、无知狂妄之鸟、井底之鸟、与那不知所云之鸟。。。。。。
0 W2 B0 F% M$ R4 z! Z! E! R. p% a% S, n! F% E9 I/ m! ~  C( i
与鸟们共勉哈: w) B$ r; p0 f% S- T
' l+ x' t$ L$ D) {( E- ^
鲜花(6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isis 于 2010-8-31 13:18 编辑
# ~) n5 t+ ~9 |" B" N% m' w
请中国物理学界著名导师老科评价一下绿大妈的内容
2 K0 _' r) w3 s" |suvescape 发表于 2010-8-30 20:14
) M! n. `, L; j; H( R+ b9 H( u
' P3 H# ]7 }1 |
绿大妈是院士级别,咱小小科比,不够格评论哪。
2 i1 S8 R8 s* r1 I% S7 H- i/ A
! X, o0 C! B3 O1 T+ K% D: g, W算了,咱还是不要打搅大妈的清休吧。祝大妈它日修成正道,早登极乐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0-8-3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绿大妈是院士级别,咱小小科比,不够格评论哪。# u! i( l# Y; u2 i
2 l; n& h$ k- m* y& X: n1 H
算了,咱还是不要打搅大妈的清休吧。祝大妈它日修成正道,早登极乐
# c1 V. Y  W- jCrisis 发表于 2010-8-31 13:16
7 \5 Q! u) W6 P3 H- W
6 {  v' w" X8 P% W! y
大妈要和老科,老万他们谈论物理知识?大妈,你不是一般的牛!你把老科名字输入google,看看他是什么人.
1 a2 n4 |0 @" q! C我佛慈悲!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9-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讨论问题不是摆资格讲学位的,支持大妈一把,虽然我不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但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不像有些人一棍子打死,然后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鲜花(143) 鸡蛋(1)
发表于 2010-9-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把大妈打了一棍子,但是没有"一棍子打死"; 打不死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9-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大妈要和老科,老万他们谈论物理知识?大妈,你不是一般的牛!你把老科名字输入google,看看他是什么人.
/ }6 |# [) k) Z" d1 |" o我佛慈悲!) F& f9 Y' n* U
suvescape 发表于 2010-8-31 23:11

9 x9 S  R) u+ \2 [) A( \5 A$ n" t" g$ r5 P! `- H6 p2 F" X
救教具体输入法,假如不涉及个人隐私。
( D" Y5 c6 T, L
/ v% q6 @) W7 ]' |0 b% \6 h+ ]兴趣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05:55 , Processed in 0.1761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