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F+ m+ S9 O4 F2 ]; ~# i x德国人不但不会去生产自动对焦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他们也很少生产,他们太注重一只镜头的最终成像了,所以对于有损于成像质量的变焦他们是不屑的。可是俺手头的这只镜头就明明白白地打印着“Carl Zeiss Jena”呀?这是怎么回事? $ N, O! c8 G4 g1 r9 P2 a" P q7 M( g- p: n8 n其实这只镜头是日本生产的。是日本适马公司从德国Jena进到的一批数量很少的75-200镜头的镜片组,进工而成的镜头。为了研究学习,适马公司极少量地引进了这样的一批镜片组,而且适马有加工自动变焦头的能力,所以后面加入了电子触点,镜头内部加进了集成芯片,于是这只镜头产生了。并且适马为了研究,加工了几种卡口的这个型号的镜头,如PK,佳能FD等,尼康AF只是其中的一类。 8 i/ G: w. ~5 r9 V* C) _# v5 }, q- T" Z- s% F& I# |$ t. `' p% S
我的一个在日本的朋友也喜欢摄影,并且对镜头很通,因此发现这只镜头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我。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因此他在日本的二手竞拍市场上拍到了这只镜头,从日本给我通过EMS发来。这就是我得到这只镜头的经过。; |; ~7 z, v9 c) }
" T; X( k7 y" U1 z
3.成色与规格说明2 y/ q1 R2 O% f4 Y
) q, r% E% {1 D此头外观有90成以上新,从做工上看就知道很讲究,不是一般的标准,可以说是很精细了。镜身上的印字很清晰也很漂亮,镜头前端带有一圈红圈,是专业镜头的的标志。有对焦距离指示窗。后卡口加工很细,镀铬很亮。镜身上的景深标志印刷很细致。对焦环定位相当准确,变焦阻尼很好,将变焦筒拉到200mm端不会回落,说明镜头使用很少,里面的阻尼很好。镜头的外层筒是一般韧性很好的塑料加工的,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很脆的工程塑料,里层用手指敲击会发出响亮的金属声,从重量上也能感觉到金属的材质。 $ Z9 I, F$ Z, E8 y @) \6 ^. f1 A ; |$ v- r" y O; |* N: W前口滤镜为55mm,显得镜身更加小巧,且是3.8恒定光圈,比照尼康小钢炮只小了不到一档的光圈,但重量大减,外出旅行带上它应该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个人以为从重量上讲,从实用上讲完全可以替代小钢炮。0 M; W$ O7 [' E2 s/ L
最近对焦距离是1.2m,镜头前端标有“MACRO”,是微距的意思,不过只能达到1:4.5,从实际情况上看,算不得是微距,但在200mm端也能这么近距离对焦,实用性还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