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星学3 [- |0 B; ?, f
( f5 A; W& i" G1 x& P% q我原一直以为加国小学生没有田径运动会之类的事,直到有一天儿子回来说被选上校队、要去参加比赛。真没想到他还有这点特长:铅球9.5米、200米27秒,双获学校的冠军。平日里他从未摸过铅球,也没跑步锻炼,冷不丁的冒出这成绩来,作爹娘的自是意外欢喜。
% g a! |6 F, ]6 y' f2 y
1 z& h/ D5 Q1 k" X接下来,我就等着学校通知家长校队组织训练的消息,可是等了半天没有动静,问及儿子时,方晓得原来在他们每个周一、三、五的课间休息空儿,被召集起来跑跑跳跳就算是训练了,这连热身都谈不上呀,况且距离比赛的日子已短的不到两周。 : m1 ?3 @5 y8 B$ o6 ` j) _
- b# k4 P3 G6 `9 e& H
多伦多的比赛的程序是:全市教育局所属的学校先成分东、西、南、北四个城区进行预赛,择优录取晋身半个城区的复赛,胜出者最终参加全市的决赛。不似国内的通常阵势,各个学校轮流组织学生们前去观战,看台上万头攒动;加国这儿只是运动员们前往,既是选手又是观众,松散的坐在看台上,按时径直下场参加比赛事。
5 Q3 N8 V0 d4 k+ Y4 n7 `
, b: y1 j% n+ m! P" z6 S到了运动会之前,校方号召队员们的父母,自愿报名届时驾车运载孩子们去体育场。结果一呼百应,看出加拿大人在这方面的觉悟高来了。其实儿子所在的公校并不大,但人才济济:城区赛,半城赛,终结赛,统统都是志愿者家长送接,送子参赛这一愁事便这样被学校的有效组织给顺利解决了。
5 O5 v3 m3 _7 l5 I0 U. Q
4 w. w7 Q7 |" E7 h" g; \我很愿意抽空去观看田径大战,一来给儿子打打气,二来现场照个相啥的,将来是难得的纪念。因为我小时候屡屡参加比赛,却没有摄下什么相片留念,那个火红的年代相机是高档奢侈品的。不料这小子不领情,坚决不肯,说看到爸爸在场会更紧张。我只好作罢。 8 j1 `* L' l- Y3 O a1 N# O# R& B
' z- g6 F4 ^& ^不过后来我还是憋不住了,在他复赛的那天偷偷地去看,在场子的边角上远远的了望,不叫他瞥见我,同时也顺便见识一下加拿大的小学运动会的情形。这里体育场环周,大多是在看台上支个大太阳伞供各校的代表队员们围坐着。也没有不住播放运动员进行曲之类的雄壮歌声,更没有拉拉队的喊叫。
8 U& N; q! C9 S" X, Q( j- R, [" t' b$ C% e9 Y, x/ `- T2 u
昔日多次出入省市比赛的我,习惯了彩旗飘飘人山人海的赛场,如今置身这种氛围,感觉缺少了点人气。运动员的校服也相当简陋,不醒目,数量也不太够,多是我下场了脱给你穿再上场。只有各项比赛条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挺快的就决出名次、颁奖了。
9 u* W a$ x; K6 O+ o6 r
& c3 B( C7 l$ b9 D% i7 T儿子在区赛中分别获得了铅球和百米的亚军。我就叫他从学校借回个铅球来,业余指点他一下。毕竟曾是铁饼和标枪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我,多少懂点儿,教教他还是有余的。同练中,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但却是卅年后人在加拿大,招式依然如故,力量显然不支,岁月不服不行。 : b. j. Q& v( p: }
9 t4 h* D; p0 D: p7 ]% i* k半城赛时,他夺得铅球季军,摘回个铜牌来,短跑则落选了。我们鼓励他继续努力。可他到底还是个玩心重的顽童,加国的孩子较之故国的,太缺乏夺魁的冲劲和争竞的荣誉感了。这便是此地学校教风的一部分吧,反映在体育活动上亦然。好在我们不指望他将来靠这吃饭,也就随他了。 7 ^1 [; C- L! H3 f
& l3 u3 Y& z- e: I, W! |6 r
进入市赛,果然不敌如林的强手,他仅仅排名第十,没有拿到决赛权。回到家一进门就说:对不起爸爸,我没有挂名。我早就有思想准备喽,立即安慰他:你已经不错了,这么个大都会,能够打入终极赛,很可以啦,重要的在于参与。
* N$ p/ G( s2 O# u, g1 w
. b5 {" K" d! q# g! |* _0 Z其实,曾去观过战的我早就发现,那些个洋仔人高马大,亚裔的后人都瘦小孱弱,因此败北落马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能够跻身当中比试一番,便足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