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783
3 P& b: F z* O- G/ I
5 R0 `& p6 U4 I! m: m0 ~2007年有一部加拿大影片《朱诺》(Juno),讲的是这样的故事∶16岁的少女朱诺,第一次偷尝禁果後,意外怀孕。在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她生下了孩子,并将孩子交给一直渴望做母亲的人抚养。之後,17岁少女的生活继续著,单车,吉他,阳光和男朋友,像从未发生过任何事一样。
6 j! C2 y+ ?$ q% l
1 M: t' l& D5 u( P' h, q这部片子以倔强少女的完满结局告诉人,女性在对待身体内蠢蠢欲动的性欲望,以及性的尴尬结果时,可以多麽的坚强洒脱。怀孕少女,开明父母,期待孩子却不育、婚姻破裂的年轻夫妇┅┅每一个人似乎都因坚持,而最终开创了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 Q9 B' ~# F6 i
( h$ ^& o4 Y4 g- ]+ b
且不说这样的结局有多少现实性,从效果看,这电影是从侧面迎合了当今世代对未婚先孕和性自由的宽容,甚至吹捧。
7 {/ w1 ~& K! h# h; d5 V; j+ x
, l. y. ~. L# p2 e: H在现今社会,性自由简直是我们最华丽、潇洒的“自由”。同居司空见惯,婚外性、一夜情也不少,还有其它更为“惊世骇俗”的性事件,使人的抗羞耻能力不断创出新高。2 `4 Q2 l( p$ \5 X3 X% i# [8 ]
8 C1 Y5 X$ w5 G) ]. N4 {' ^; _
世界潮流& e& I1 {9 |8 r# q5 Y, ]
4 I' T0 k; r$ H3 d0 K: u* F1 \当西方社会从精神一元化中走出来,颠覆了基督教思想的传统主导地位之後,开始有些东张西望地向後现代迈进。在後现代这锅杂拌粥里,虽说甜的、辣的样样俱全,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无疑还是讨人欢心的主料。社会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高於一切。在个人私生活的领域,公共道德需要小心翼翼地回避。
, I" x( e- O: s' i' W& d( T2 g' T( ?, t3 G3 k" r. C0 l% A0 R
作为私生活中最私密的那一部分,性,自然是最快逃避了道德论断的“世外桃源”了。在这世外桃源里,萨特和波夫娃,20世纪思想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路上稍作停留,用亢奋的肉体活动,向人间宣告他们惊世骇俗的享受。两位大师永远新鲜的胃口,引领著20世纪的性和爱,进行了“伟大”的分离。
9 r, O' G# v& _& \6 \2 a) p0 g: E D8 ^# e" M
女性意识5 @8 K( a! `) O: s) J; \3 `
2 J; f* _" I+ s1 h+ I3 N
波夫娃点燃的第一簇现代女权主义的烟火,唤醒了几千年来作为“第二性”的女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生实现感。女人们厌倦了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传统角色,渴望著头脑和身体的双重自由。作为对多年压抑和践踏的反抗,女性希望自己像毛毛虫蜕变一样,甩脱性事上的被动带给她们的卑微感和被支配感,以为这样就可以变成美丽斑斓、自由飞翔的蝴蝶。
" V N) d* I' Z! ?, |$ d6 j! W+ U& f# @6 L4 p% W" ~0 \5 t p
因此,现代女性向世界宣告∶我有自由主宰我的身体,我和男性有同等的享受性的权利。她们认为,两性平等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她们也可以像男人一样随意享受性的快乐,而不必负担那千百年来无法逃离的责任和束缚。) K, Y7 |" c- R; o0 X3 c( t
: i1 e) C) `) o% M7 J4 F0 k* e6 n/ j
可不是吗,发达的现代医学,使得性可以独立在生育之外。而过去几千年里,女人的存在价值,和生育息息相关。有多少女性的一生,在爱、性和生育之间无望地游走,比如德伯家的苔丝,比如安娜卡列尼娜。9 r; o# F' b2 n' t; F
0 k$ K3 e7 v! [1 V/ H$ F; p现在的女性,只要懂得使用安全套,似乎就没什麽大不了的後果。即使一不小心有了孩子,还可以送给别人养育,就像朱诺。但问题是,生活真的能够如影片《朱诺》一样简单?所有的事故只要进行技术性处理,就可以“事如春梦了无痕”吗?
0 p- o7 A J, X' ^5 m4 v6 G0 {/ {; L4 ]7 v6 I- Z
易碎赝品- E9 W7 z& `; A
1 j. Z, p+ V* {3 Q6 E, L对於今天许多女性而言,性可能是爱情的礼物,这个礼物娱人悦己∶或是可以讨对方欢心,或者是顺从了自己的荷尔蒙──人为什麽要和自己的欲望对抗呢?何不好好享受一下“芙蓉帐暖度春宵”呢?
8 w0 c1 s! K+ r1 I9 M
, ^* b) j$ J0 H' l8 @' [0 v无论是哪种原因,性都似乎在亲密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妨看看好莱坞电影里,或朦胧,或激烈的做爱镜头。若没有这些镜头,观众的观赏兴趣要大打折扣了。甚至还有人说∶“爱是做出来的!”极端的例子是电影《色戒》里的王佳芝,在李安的安排下,成就了一个由性的惨烈到爱得惨烈,甚至理想、人生瓦解殆尽的悲剧人物。1 M* k! j5 s, j3 B v3 f" W
& \8 r/ W- T' t按理说,性的随意和自由,理应创造出更多的爱。但奇怪的是,现今社会反倒稀缺爱情,人缺乏爱的能力。而越是没有爱,人越急於“做”出些爱;越是没有爱,人越是忍不住提前享受一下爱的部分愉悦。而“做”出来的“爱”又迷惑了人,似乎在那短暂的过程中,寂寞者已接近天堂。於是“聪明人”肉体上了床,同时就把沉重、复杂的心灵渴望丢在床下──却也就此和那因沉重而深厚、因等待而珍贵的爱情,擦肩而过了。
( x$ _, O- ?# Z3 P9 i2 Q/ E7 Q+ P% D2 i7 j& f/ S
我想,所谓性能做出爱来,大概是因为肉体的温暖具有暂时的迷幻效果,以至於让人忘却了双方精神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可是,这些冲突并不会在性的高温熔炉里消失殆尽,只是暂时潜伏在床下。在时钟滴答著扫过一个又一个晨昏之後,它们终会像魔鬼一样伺机而动,将床上那两个不知何为真爱的人一网打尽。' X) J8 s$ C6 s- u. U
& O5 W+ l* q" L+ y4 u" N
所以,如果性真的能做出爱来,我相信那也是易碎的赝品。
( F5 I" }& o' S" M
8 T! c7 b* w0 \& E1 _; P8 S爱情这真品的代价之高,分量之沉重,对於享乐主义时代缺乏耐心和专注的人而言,是不可承担之重。' G2 W1 y1 F/ b7 o# I( o# m0 D4 T. Z+ Q
0 E& s/ R$ z9 ?0 l- w) R* I& S3 j6 c
麦道卫在《真爱需要等待》(Why True Love Waits)这本书里,采访了许多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女人,她们无一例外地对当年过早的性行为感到後悔。她们当初或是出於好奇,或是为了讨好男友,义无反顾地尝了禁果,还颇为自己的敢作敢为而自豪。而经过人生历练之後,回过头再看来时路,她们才明白,自己所要的和应该恐惧的是什麽。
4 ] r; y9 P3 d" ^2 Q0 Z |3 p! N; f+ ~
性的神话- k( l- K9 k1 H# A3 W/ h9 N- H( M! ^
; Q3 I, Y. ~4 Y+ V人对性有过多的期盼,性的快乐被过度崇尚,这就是性的神话和迷思。有人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其中,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告诉人追逐性快乐是多麽举足轻重。“只要我愿意,有什麽不可以”,而且,“只要我愿意,现在就可以”。
! V+ |# T9 b; G; F0 b7 f3 m K" ?* x
如今,更有人将性看作一种必不可少的成人娱乐,是最流行的娱乐方式。还有人搬出教育大师孔子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色,性也”。不过,就连饮食也有饮食的规矩,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滥食过度,不仅伤脾胃,也伤身体。而性更非吃饭那样简单,岂可轻易地消费?
C2 j5 @: j0 G& j" O8 i
( ~. [. h$ z( y9 m7 G- M- F u9 Y. G3 Q一年前的艳照门事件,虽然从法律上讲,陈冠希和其他女星们,是隐私被窥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为什麽还要向公众道歉呢?既然个人在卧室里的行为完全不与他人相干,未婚男女跟谁上床纯属自由,自拍自乐的爱好,旁人也无可非议,为什麽大众舆论还会哗然?是因为大众对明星还有“清纯”的期望吗?奇怪,“清纯”不是已经被社会弃如敝屣了吗?还是说,人们心底仍然隐藏著一丝不堕落的希望?" ], d2 z! @6 b( ?" G
* ~+ V' N! t5 h" H* n* e8 Q
圣经传统8 c- q' D" u4 x! h. F
9 _2 }/ g+ Y- P! D" T( X
我们从圣经的教导,可以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原则∶人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婚姻之内的性受到祝福,婚姻以外的性是罪。( _: u1 O; ?4 N* ?$ m
7 g3 L% F) e4 L2 |+ Q
讨厌约束的人不会对此高唱赞歌,但是,恰恰是人性的短视,需要规约和导向。性道德并不是道貌岸然的禁锢,其存在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性可享受,但性本身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它只有在一定的框架中,才能达到圆满,这框架就是誓约和委身。
; G% I, N3 f* \8 R0 ~1 }' D. }5 i% J0 s# I% S3 p1 {4 V) N
只有性、没有誓约和委身,这不是爱。真正的爱,是“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富有或是贫穷,健康或是疾病,不离不弃,至死不渝”,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样的爱,才会真的“永不止息”。1 |) t6 Y B+ B' u: X! E+ w
4 i9 T/ A- a* ? Y) U4 I
这个世界上,真正使人心满足的是爱,人性最深的诉求也是爱。若没有真正的爱,性便成为一个掉了底的盒子,那渴望把自己最宝贝的欢乐寄存在盒子里面的人,最终会失望地发现所托非物。
/ j6 t. \1 r; s# X) v/ k! g' o3 p% P5 ]7 j* f+ ~3 V
作者来自陕西西安,现居加拿大温哥华,现为电气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