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8|回复: 1

技术垄断的短暂性--胜者最可能在下一轮失败zt

[复制链接]
鲜花(168) 鸡蛋(0)
发表于 2009-5-2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none空空 原创作品 2004.10.075 O% j# z6 L5 R
email: Leopard_north@hotmail.com
5 u  Y1 ?, V2 e/ k" d
# K- |4 T8 g; F  [# Mnone空空认为:技术的发展并非线形的,而是有明显的阶跃(代)的。而且技术的替代也很强,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所以,技术垄断是短暂的,经常局限在一个领域的一代技术内,一定时期的技术领先者,往往在技术升级换代时落马,新竞争者胜出。4 d: y$ y5 r4 v
- [# b) d/ ~- k2 b# Q
还是写短些吧。举几个例子就够强力了。
2 ^4 a. w3 t" `* g' ]
$ t/ T: H0 d+ e3 T例一:
1 I/ K1 ~' t6 `0 _早先计算机的发展,并没有软件产业,只有成套的“系统”,由整机生产商统一交付给用户。这个时期的大垄断者是“大蓝”IBM。然而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软件领域不断做出重要技术突破,软件逐渐和硬件分离,主机(FRAME)时代结束了!旧赢家IBM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轻易就签定了一份致命错误的外包合同--因此促进了微软王国的暴涨,IBM在PC软件市场的只有率只有2%!!!
+ I6 i+ v" l, ~) i! j* T- t
9 I( c9 K3 B) n8 |9 }! k例二:
- t. s* c8 t2 l. p. Z# y朗讯在带宽为2.5Gbps光传输系统中占领先地位。并且销售一直很好,所以对更高带宽10Gbps光传输系统的推出就很晚(因为怕自己的新产品打掉自己的旧产品的市场啊)。而NORTEL(北电)公司没有前一代产品的占有率包袱,而时任CEO又很有闯劲,“狂赌”10Gbps系统,在业界首先推出。结果一举成功,所有客户都转向10Gbps系统,北电公司销售额,股价都暴涨,而朗讯则沦为垃圾股,连续几年亏损,差点摘牌退市或者被竞争对手廉价收购。
1 i6 S1 X2 Q# y5 l+ d
, M- v1 y1 n9 J  N例三:( i6 e) W' Y6 N0 ?1 T
某年,CISCO公司,注销了27亿美圆的存货。它为什么舍得割这么大一块肉呢?因为它的市场预测失误,采购和生产过多,而市场技术进步又很快,瞬间这27亿美圆就成为显得落后的产品了。它可以选择压价倾销掉这些货,但是,它“业界第一”的牌子就可能砸掉了。因此,它选择砸掉27亿美圆存货,才得以保住自己的牌子。
5 n0 y' O7 k6 o# n2 k; W; Z  }( U, j& F6 \) e1 m, F0 z( Z
例四:
, q- ?3 H4 }. q中国公众无线通信第一代(模拟制式),主要是MOTOLORA的市场。MOTO当时的想法是中国市场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手头积压的存货需要处理掉,所以力推给中国电信上的这个系统。没想到,才过了几年,中国市场就需要数字制式的系统了,转用欧洲GSM系统。MOTO在移动系统彻底丧失局面,爱立信成为最大赢家。再到后来,MOTO是要彻底退出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了。
+ Z7 O$ D+ ?( A# ?0 ~0 B& M7 a( Q
  N0 U' Z9 B) S+ U, N2 r例五:: C8 }: m7 v; A8 `) u
CISCO公司,历史包袱沉重,它的核心技术IOS,架构是80年代的了,都十几年没大革新了。所以在竞争对手的“第5代路由器”的竞争下,最近不得不仓促推出全新系统的新的两款产品,却因为测试不足,连续出现漏洞,不得不“召回”产品。下一代产品的竞争,鹿死谁手,很难再押宝CISCO了。/ x. D) [8 |% c' o0 n: L& l
2 Y: |1 p) B9 F0 Z  q+ z' K# d
例六:
1 o, t+ \: a2 ?& O按理说,微软控制了PC操作系统,界面,协议,架构都很成熟,为什么反而是一些新公司能发展出“浏览”市场,“门户”市场,“搜索”市场,“电子商务”市场呢?这些不也都是些运行在PC和服务器上的软件嘛!按说微软的几千个软件工程师,开发出这些软件的技术能力是绰绰有余啊。 :)8 C: |" f( d4 ^. V! J" O
# N; A/ {$ F# G% _
none空空总结:曾经的领先者失落的原因可以归为多个(有可能并发):$ N& L4 z3 O$ {
1。保护自己的旧投资旧技术或旧市场,虽然掌握或者能掌握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却没能在转折点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例如朗讯的例子)。" g4 |1 m# w/ H+ W0 a
2。低估客户或市场的需要(例如MOTO的例子)。
% |; n; Z: w/ h9 m4 `3。未掌握新一代技术(例如CISCO的例子,另外本文未举的例子是64位CPU市场INTEL的惨败于AMD)。9 i# `  X% b5 o" F0 S" o$ A
4。既未开拓出新市场,也未在别人开发出新市场时感觉到新市场的潜力(例如微软对浏览,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的全面失败)。- m* }5 R; u6 ~( C  ?& r) S) n
5。内部管理比不过,成本无法抗衡(未在本文举例子,但是可以提示读者以DELL与IBM的PC之竞争为例子)。
- g2 M1 R( R, ]0 X; ?8 L3 x6。管理层的战略失误(未在本文举例子)。
4 q1 s" k# J. A) X6 A" ]- ?7。过分跨领域,无法设想(未在本文举例子,这里提一下,CRT显示器被完全不同的技术“液晶”替代,当年谁也想不到“液晶”的成本能降低到与CRT一个数量级)。
2 h0 u9 w; [. t( Q8 q9 W: P: O/ @9 k$ u6 g! U2 Y  H
另外再补充一个例子,
/ j% X4 l3 I/ R+ m+ a: y就是上文提到的北电公司,它在“狂赌”10Gbps系统大获成功后,进一步再接再厉,倾力研发40Gbps系统,把全部身家都压上了。6 X) h: w% l5 c: g
然而。。。。。。* A$ w$ r4 \% e& U0 E
很不幸,这时候NASDAQ网络泡沫破灭,那些电信公司都没钱再投资了。新的40Gbps系统好几年内完全没有市场!!!$ D' w' e! z2 P& n
北电公司因此,大大亏损,很快也沦落到类似前竞争对手朗讯的境地了--垃圾股。 :)8 ?$ L# ^( e" `. u$ B( o7 o  d

4 {. z9 j% R2 Q# Z1 q5 w! I+ V& G/ k所以none空空再对“曾经的领先者失落的原因”要增加一条:
2 N9 ~2 H' G3 {- v# t; y% d8。高估客户或过分超前于市场的需要(例如北电40Gbps系统的例子)。
' `& u. D! v, X& B( c$ W6 o, U" I: d! z. {: p4 \; U9 r1 t9 w
http://www.far-sight.org/community/read.php?tid=9946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9-5-2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 04:46 , Processed in 0.15330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