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1)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朝阳 于 2009-5-10 18:03 编辑 - f0 U4 E& A6 e7 v5 P
# U( W: _) {0 Z+ p6 Z& `* Z: E& o% f/ c, Z硅谷
' U4 y+ W$ N9 j& y, c: {) C
. K* r" f. B. a a
. j! W$ W! o. e% D% z/ X, ]在去硅谷的路上,导游介绍了不少信息(从我当年日记摘一段):- Q4 _% ]; b" N c6 v, B3 u$ R
硅谷位于美加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是世界电子工业产业集散地。它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成长,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硅谷。它的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 h( E# C9 U- Z" ]0 e% U$ d
! o9 ~! _, G$ ~- N9 T, D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 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当时离我们去的年份太近了,所以把这个数字记得很清)。现在全世界人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
- I5 m v) q: c. s3 P7 j {在硅谷,一般公司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与智慧的火花。3 n+ A* Q" R, q: H
我们当时去时,据说老克的女儿就在斯坦福大学上学。
' P- a0 M7 `0 T$ s7 I到了硅谷,从车上一下来,就被硅谷的外观吸引了。看上去极其朴实,但却能给参观都带来发自心灵的震撼。当我这种震撼还未缓过神儿来,随着人流就已经进了大厅。我们没有往深处走(我估计是不方便让我们大队人马开进去吧),只在外厅绕了绕,看了一些阵列品。我从小是个学习不好的人,也是个老师不得意的人,所以站在那里,让我格外自卑,当时我觉得我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理解硅谷的神奇和其业绩的人。1 M& B p# Z" v. v0 }2 J" N
来加拿大后,遇到的许多华人朋友都说:“这边儿的人不主张多读书,读了没用。”其实我到觉得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轻松高薪的工作,有几个人不是读了多少年书之后,才能得到的呢?!任何一个社会,知识都是有用的;任何一个社会,知识一般都会通过社会标签:工资来体现的。
. a# ]: r h# S n' {
; M. m5 Z- R9 {$ a) ]+ \6 W这地儿适合带娃去,十至十五岁的娃,你把硅谷如此一说,估计那娃当时就得立志长大喽到硅谷圈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