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谈论问题,不要以言举人,更不要因人废言,主要是就事论事。9 P1 i0 M @* i F, D" T& D5 B
/ R7 u/ p/ n( }! W2 }! B9 q. }
有一位已经作古的加拿大教授曾说过:“求学乃是求人,并非求课。”就凭这一句话,该教授应该得“人类进步奖,”因为其有远见。孔子《论语•卷四•述而第七》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今尽管可以说:三人行,我必为师。而明智的人,还是可以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O: Y* K, q: P& }. ]8 N2 I5 \
* L6 ~, Y5 \" p" Q, @* D+ @只是明智与否,难说难定。
9 t* j4 r- F7 ?. d. o3 H* t+ l5 i
3 s8 e0 h' {3 h3 r1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也许可以改动一下,“名师出高徒的概率大,”或者说,“名师之徒不见得都高”。细想一想,也都对,主要看理解者的水准。孙中山曾有言:“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细读两遍后,觉得有点问题,仅改动如下:“ 未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哼,是教师以为古教师之责任甚大”,意思完全不同了。
( a5 |9 {0 c* N; t. y; O$ Y, p
; H6 B% L, S+ g4 k+ }! z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故弄玄虚,玩弄文字。其实不然。求学乃是求人,教师必须有学识。而办教育者则更应有学识,有远见。否则的话,毁掉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代人。4 W$ G# M/ B, V6 k4 S. L) {
+ d q2 J( m, l9 J# k& e1 J
有很多家长的目标都很远大,在帮助子弟求学时,都经过认真的筛选,绝对不会误己子弟。而另一些家长,不但自己的子弟要误,还捎带着误一点别人的子弟,并且有充足的理论,“谁叫他们愿意送孩子来的。”这也难怪,在有民主,有自由的地方,有人有骗人的自由,而一定还有人有自愿上当受骗的自由。这又是一个无可奈何。6 H J. _+ U* Z8 |; R; x' n+ I5 V
, L# D( ~ j3 J+ m: ?; W' M
[ Last edited by 丘八 on 2005-3-18 at 01:24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