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 `: A4 H/ e( W& Z& m4 L. z! s书到今生读已迟
; J5 c7 \/ S, ~
. @$ `" `3 d/ _: Q j& E% w* `) e * U5 c6 I4 x, I/ }; y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清朝一位进士袁枚(字子才,诗人,著有《随园诗话》行世)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在县志里记载着他的故事,他的诗书画,称为三绝,与当时的苏东坡齐名,世称苏黄。4 z6 t, O2 t1 s1 Z- `
5 n& n, `2 @% P7 @3 ]% h 山谷得中宋朝的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的知州,他就任时才二十六岁。有一天他在午睡,做梦走出州衙,来到一处乡村,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门外的香案前,桌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觉的便端起来吃,吃完回衙,一觉醒来,嘴里还有芹菜香味,梦境甚清晰,但以为作梦而已,山谷还不在意。$ K$ E! S+ ]9 l
* D+ D5 J; s! J; W. Y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口中又有芹菜香。于是大感奇异,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门外,扣门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问她有无在门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在生喜欢吃芹菜面, 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山谷问:“你女儿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正是二十六岁,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问她女儿在生的情形,家中还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并说求来世转男身,做文学家。到二十六岁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山谷问:“她的闺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那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山谷走进房里,只见卧床桌椅之外,靠墙有一个大柜还锁着。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书。”问:“可以开吗?”婆答:“锁匙不知她放那里?所以一直无法打开。”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许多稿,山谷细阅之下,原来他每次试卷的文章,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时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称母亲,说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然后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Y6 }7 z& `' _
; B1 {4 w& X5 w" a) X* k& [ 山谷在州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滴翠轩”,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题像赞曰:
, X' b& n6 {$ r: A7 t8 Q* q: [$ L$ ?7 g) S! Z9 k' l
“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
; ^( J. S K5 B0 q4 R$ v) ~3 ?
1 P% T, D* L) o, j 从这首赞,亦可以证明山谷的转世故事,为真实不虚也。
' o: m; m6 B- K& f
% J8 ^& Y6 E0 j# N1 U 这故事有五点值得研究:
; X: E* ~* o! B; O& J* f0 u4 W. |2 D( E) q9 h8 d: l
(一)确实有轮回。山谷的前生,原是安徽省南部芜湖县乡村的女子,死后转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县的男身黄山谷。& X6 I$ k* E! C7 ^
& P2 H. D' D$ ~2 @4 _. c
(二)确实有业力。由前生种因,而来生结果。山谷前生喜好文学,遂有今生的诗书画三绝,所以明代进士袁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现今的天才儿童,应属此理。至于由女转男,且有功名,当为其信佛、吃素、孝顺、不嫁,等业力而来,极为明显。
$ L( R' W. z$ I/ |4 F7 e) r! q( k5 O. y0 v' Y
(三)确实有灵魂。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之有形的肉体,但灵魂则是身体的主宰,乃是无形的,佛学上称为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山谷在州衙午睡,灵魂仍会回老家去接受母亲的芹菜面,因而促成再生的会合。阿赖耶识在唯识学上它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当它(指芜湖乡村女子的神识)离开芜湖乡村,飞向修水黄家,千里迢迢瞬息即到,飞行迅速且不谈,它何以偏偏找到黄家呢?佛学上说这是由于“业力”, 但业力本身会有选择的能力吗?这又使人费解了?后来读了《地藏经》才知道,原来举首三尺,便有神明,在虚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鉴察善恶,人世间一切的一切,无论如何隐秘的事物,牠们全都了如指掌。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9 s% l. D- Q/ S' _% @' V
0 t3 K/ m$ ^6 @) f8 L' ]
《地藏经》云:“南閰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可见已经表现在行为上的罪恶,绝隐瞒不了;就连心念初动,也会被鬼神洞察无遗。不过世人不察,还以为自己心中的事,有谁能知?因此可见业的范围,应包括有形的行为与无形的心念,由业所产生的力量,应决定此人的趣向,而鬼神再从中撮合,这便是黄山谷出生之所自来了。还有鬼神撮合亦应有其标准,否则便是鬼神作主了,其标准即佛家的因缘,说完全点就是因缘果报,佛家讲因果通于三世,或超过三世,而为多世。如此说来,则黄山谷之出生,必有其因缘,绝非偶然巧合之事了。5 v) {( @/ {; u: z& U. Y g
3 ?) j& ^. N$ W; U/ ~8 C. w
(四)这故事依世间法来讲,可以算是成功的,因为善有善报,她不仅保持着难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转男,又有功名,与前生相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间法讲,则不算成功,因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内,凡轮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况有了功名富贵,更容易仗势凌人,而造恶业。
& w2 n$ e I. l% ]" V9 T0 u5 J' W5 \" }. r
试看山谷少年时期,受一般风气影响,喜好填写有关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一次与同辈少年擅于画马的李伯时,同游佛寺,参访当代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为了不忍见他迷于艳词,致招堕落可惜,所以当他警诫完了李伯时,嘱他不要再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专想于马,以致形随心转,恐难免堕落成马身。然后又呵责山谷:“大丈夫怀有盖世的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山谷听了这番呵责,还很不以然反自以为是的笑着说:“据禅师这么讲,难道我也会像李伯时一样变作马吗?”秀禅师听他这样反驳,乃特别以威严而庄重的态度,很诚恳的开示他说:“李伯时为了画马,念想在马,模拟既久,难免堕落成马而不自知,但也是他自己的事。而你作那撩乱人情思的哀艳词章,不知会令多少人读后,动起邪思而贪淫好色,这种诲人于淫乱的作为,岂只是变马而 已,恐怕地狱正等着你下去哩。”
# L" H7 q2 `( e. q
( |0 ~4 |- z/ z7 X 山谷被那义正辞严、因果报应道理的当头棒喝,深知秀禅师乃一得道高僧,绝不会虚言吓人,顿时猛悟其间利害关系,遂极为惶恐的向秀禅师谢罪悔过,发誓永不再写作那哀艳词章了。# I1 a+ u7 k i: O6 d% `5 Q
+ C5 N) n! A/ i; S2 h* w5 g& ^ (五)山谷奉母最孝,他的母亲喜爱清洁,他就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虽然他后来作了官,也还是要亲自来洗,这是他行孝的美德,所以他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以他少年的行为不检,几乎堕落,幸遇善知识指正,后来有此孝行,这都足以证明山谷的善根深厚。山谷曾作戒杀诗:1 a! M% \; }% y1 `- Y* I
) i: H) w4 O$ k D, p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 L. {9 b1 k; Y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R! M1 [( z8 M* X3 i5 ]. I1 E5 ~
$ Q% Y( F& f: [5 D) n
由此诗得知山谷终于回归佛门,而学佛吃素了。因当时禅风高峻,时人多驱于习禅,山谷亦亲近不少高僧,潜心参究,并得法于黄龙禅师。晚年建精舍于四川射洪县涪水之滨,自号“涪翁”,栖心净土。著有《山古内外集》、《山谷别集》行世。山谷的诗文著作流传日本,深受推崇,对日本的汉文学有较大影响。
/ [) X+ G( }6 D! R
( e [2 h8 U# Y[ 本帖最后由 rockylily 于 2007-8-2 10:13 编辑 ] |
|